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jzming 发表于 2005-11-21 07:39 AM

大江西派典籍汇编【第八卷】

大江西派典籍汇编

下编第八卷

从 张 紫 阳 的 著 作 探 讨 南 宗 丹 法

第一章 南派果从命功下手吗?

  初读《青华》与《悟真》,犹疑叔 [1] 亦乱弹琴。直至反复三推究,始解假真两辨清。

  结果不离一中定,到头只是二阳阴。天人四气 [2] 通上下,搏作纯阳一片金。

  注: [1] 叔:伯端字平叔。 [2] 四气:天地阴阳与人的呼吸阴阳。

  我此说法,颇扰丹道专家清听。但我并非凭空捏造,始终依据原著意旨,从字面上平铺直叙依文解义而已,非将我个人之观点强加于人也。既然是研究南宗内炼丹法,当然也只能根据南派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张紫阳本人的著作来现身说法吧!南派果真从命功入手吗?请看张紫阳是怎样说的。

第一节 《清华秘文》摘说

  原文: " 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也。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心为君论》) "

  述评:心即性也,既云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则紫阳又似先从性宫下手矣。既云性在乎是,命亦在乎是矣,则应找性命未分前之一窍可知矣,性命未分以前,非先天之一气手?一气本从虚无中生非虚无乎?观 " 道本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 顺行之道即逆行之道也。 " 可知矣。若性命既分之后便有两窍,便有上泥丸下丹田或上为心下为肾之分。既有两窍,性命各居,再也不可能性在是命亦在是矣。刘悟元所谓 " 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分两段。(《悟真直指》) " 应从此心中记取。由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紫阳讲的心,决非后天血肉之心,乃是先天真心,即天地之心玄牝之门也。血肉之心又安(哪里)能些在是命亦在是,而又安能宰万物而理众妙载。

  原文: " 神者,精气之主。凝神者,神融于精气也,精气神合而为一,而阳神产矣。则此际之身,乃始为无用之物也。(《精神论》) "

  说评:此段说明了心为主的道理。故文中先谈到 " 盖息念而返神于心,神归于心则性之全体现。 "" 念念不离金丹,故丹成而神自归之。 " 拆穿言之,金丹即虚无即○。即先天一气也,此即《胎息经》所谓 " 固守虚无,神气相注之术也。 " 亦即本派心息相依定神于虚之本义也。精气本一物,神融于精气者,即神融于气也,非即心息相依之义乎?心息依虚,精气神合而为一,此身便为无用之物矣。可知金丹即真心,在于此身之外,决非血肉之心也。不知此理则主次不能分矣。故紫阳强调 " 先须了得这一个字 " 也。由此观之,又岂能说明南派是从命功下手乎?

  原文: " 若精神用着,便是后天底物。先天之物果安在哉?旁风起影,入海寻蟾,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旦败露,精荡然而去,先天又无主。鸣呼?非长生之丹,乃促命之法也。(《幻丹说》) "

  说译:此节乃批判着于色身之心肾丹田等处炼功之误。一着色身,便是后天的物,犹如大海捞针,守株待兔一样,非长生之丹,乃促命之法。 " 又有采气上遇心血,气血凝而为物。亦曰幻丹。 " 紫阳如此批判色身着相之非,心肾气血交姤之误,是幻丹,是促命之法。强调了先天无主,后天必难存,又岂能从命功下手乎?

第二节 《悟真篇》、《四百字》摘说

  原文: "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至道,莫若明夫本心。(《后序》) "

  说译:欲体至道,莫若明夫本心,足见紫阳始终以心为主,以性为重,在性上立命。此心乃至道之心,非妄情而生的身中有患之心。无身之心,非道心乎?故云心者道之体,道者心之用也。后天血肉之心,只能用于眼、耳、鼻、舌、身、意、视、听、嗅、味、言、动,又安能成为道体为道所用哉。无心心即是真心,始得为真道心耳。

  原文: " 然则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怎么)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火烧)大浸(大水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后序》) "

  说译:明心之要有若是者,紫阳一直认为是当务之急,保命之符,胜物无伤,是至尊无上之妙道,即 " 悟真 " 二字本义亦不过如此,又安有先从命宫下手之理哉。紫阳之所以有时谈命者,无非天命之为性之命也。刻切言之,金丹之道,性命同宫,性在乎是,命亦在乎是。心定而精气尽凝,又何有乎上下搬运,先命后性,或先性后命之说乎?

  原文: "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真心无相亦无音(还能到色身中求之吗?),清净法身只恁。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仙翁真言》说: " 两物并,阴阳全,谓之中,实非焉,上亦偏,下亦偏。 " 则上下丹田,人身上下之中心俱弃而不用矣。),见了名为上品。(《西江月》) "

  说译:说得又多好,把心抬的又多高,真心的位置也说的很清楚。无相无音,则此心不在色身中求之可知矣。两边俱遣弃中心,则泥丸丹田或心肾之两边与脾胃黄庭人身上下之正中俱非真心可知矣。开经偈云: "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 敞明了这个虚无之地,为微细奥妙的至高无上的真心,经百千万劫碰不到明师也是不能明白的,你若见到了,还能说不是上品吗?

第二章 从张紫阳著作解玄关

  笔者诗评: 紫阳说窍最分明,非尽泥丹与肾心 [1] 。药火沐冬均在此 [2] ,精神魂魄混无分 [3] 。

  乾坤共合凡非了 [4] ,神气同宫男有孕 [5] 。莫再卦爻翻上下 [6] ,自寻烦恼作迷人 [7] 。

  注: [1][2] 《四百字叙》云: " 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玄牝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矣,结胎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 "[3] 《四百字序》云: " 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 "[4] 《四百字》云: "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5] 《四百字》云: " 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 。既称神气穴矣,非神气同宫之地乎?里面既有坎戊月精离己日光的真阴真阳的精华,非即男子怀胎之所吗? [6] 《悟真篇》云: "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人惟执象,却行卦象望飞升。 " 有人在解注 " 南北宗源翻卦象 " 时真的对照卦象从尾闾到头顶,再从百会到会阴一卦一卦的翻,故吾借紫阳之说以正之。 [7] 注同 [6] 。

  从上面笔者简短诗评中,已可看出张紫阳炉鼎药火的总旨与概念。先画一个轮廓,再看看他的其他著作内容是怎样说的。

第一节 从《悟真篇》与《金丹四百字序》解玄窍。

  原文: " 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其习漏未尽,则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性命之奥也。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自序》) "

  述评:从释氏之圆通彼岸、不徇有生;老氏之明要枢本性,犹滞于幻形,孔教之穷理尽性,毋意必固我等说,说明他们的炼养关键,都把妄相离形,不能执着色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生者落入后天之生命也,实指色身言,滞于色身则习漏难尽,释氏不能超入虚空之彼岸矣。幻形,亦色身也,色身乃后天虚幻之形,故不能滞。若执滞不舍,则不能得其斗极之要枢而立跻圣位矣。意必固我者,亦幻形色相引起之成见也。不痴心妄想(毋意),不主观意断(毋必),不固执成见(毋固),不执着幻形之小我(毋我)。则儒家亦可臻性命之堂奥矣。彼岸之地(释),虚无之所(道),至善之都(儒),非即各家性命归一之所乎?故云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也。既云三教归一矣,又安能将一教分南北,性命分先后乎。

  原文: "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玄宮,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晌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悟真自序》) "

  述评:这里有必要首先提醒的,就是篇中的黄道、玄宫、玉鼎、金炉、玄珠、太乙和再后抱一的一,皆一处非二处也。要知道金丹之道即阴阳合一之道。所谓二气、三性、五行、四象、龙虎、夫妇皆阴阳之化合与阴阳之别名。二气怎么超,三性怎么会,五行四象怎么攒和,都从龙吟虎啸,夫倡妇随中以成之。龙吟虎啸为念头呼吸起动之象,夫倡妇随,是心与息相依之义。盖龙吟则云起,一念生心,有如黑云之遮天;虎啸则风生,一息不住,则欲海洪波必难断。心本属(离),外阳内阴,为女为妇;息本属(坎),为先天真水所化,外阴内阳,为男为夫。心随于息,故称夫倡妇随。及到念住息止,息念双销,自然龙降虎伏。至于玄珠太乙都属先天乙气,原隐于虚无之所,是息念萌发之地。归根方能复命,故心息依伏于此,方能发生造化。可知二气、三性、五行、四象莫不在此外超会之、和合之。一念归中,自然万气合一,所以能片晌工夫,永保无穷逸乐也。若黄道、玄宫、金炉、玉鼎变成任督、丹田、泥丸等许多去处,则心念分驰,四方踄猎,于超会,攒簇和合之义均不能通矣,又如何能称守雌抱一乎。所谓防危虑险养正持盈,都在于不抽中抽,不添中添,固守虚无,守雌抱一而已。如有不信,请再看一下,紫阳下文是怎样批评的。

  原文: "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悟真自序》) "

  述评:前已明言,只有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会与攒簇和合。《易系》亦曰 " 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 惟阴阳能弥纶天地,故能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所以一部易经,阖辟通变,改换卦象,都只在一阴一阳上变换之;一部丹诀,超二气会三性,攒五行和四象,亦只在一阴一阳上交会和合之。铅汞、脏腑、心肾、肝肺、津液皆为有形之物,死肉一团,怎么能浮沉,又何客主之可分。这不是象冒认别人的财产作为自己的东西,别人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了。金丹之道,无非是金木相克阴阳互用而已,又怎么用得着后天的黄道、黑道、红道和泥丸丹田等后天的丹窍凡穴,把炉鼎一分为二,岂非是日月失道,铅汞异炉了吗?以这样的方法,想结还丹,不是很远吗?总是忘了金丹之道,阴阳和合,片晌可成简而不烦之旨。

  原文: " 夫金丹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岂可泥象执文,而溺于旁蹊曲径。然金丹之生于无亦不可为顽空。当知此空乃是真空,无中不无,乃真虚无。(《金丹四百字序》) "

  述评:金丹之道,有阴阳为之骨髓,有先天一气为之种子,恍惚杳冥,有精有信,虽无实有,实为真有;有而不见,无声无臭,亦无色象,又为真无,故称真虚无也。若从后天任督翻卦象,硬把肾中动气,从尾闾夹脊,再从百会会阴一卦一卦去翻,又怎能说是无中生有,为真空之真虚无乎?紫阳着实老到,惟恐对偶弹琴,后人仍然有搞不清的,故特意明白指出,以免猜想拟议。谓予不信,请看以下原文。

  原文: " 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亦在此矣,脱体亦在矣。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金丹四百字序》) "

  述评:从本文可以看出,色身内心、肾、丹田、泥丸、确乎非炼金丹之真窍也;也决不能以玄牝名之。药物、火候、结胎、脱体等俱都在此矣,显见得亦无上下搬运的卦象之翻,也没有移炉换鼎所谓三丹田转换另起炉灶的必要。说到此窍的坐处,又说明是没有内外的,也是没有边旁的,据字面解,此窍的四方都空洞无物,看来尹真人说的 " 空洞无涯是玄窍 " 确有依据。没有内外,就可说明不内不外,在于内外交接之处,则离了此身即不是,着了此身也是错之说亦句句有着落矣。从离了阴阳不是道结合起来看,足可证明,此处是人身阴阳与天地阴阳交换处,不知不觉就打开了一个天人通道,两重天地四个阴阳玄机。莫怪李道纯也说: " 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则如闲。 " 消息是什么?人身之呼吸,天地之阴阳也,子是什么?就是机关,也就是关棙子。说穿了一个天人通道,是天人阴阳四气交换之所。能踏破此两重消息的关棙子者有几人哉。据我所知除李道纯、张紫阳外,还有吕纯阳,在《指元篇》中,他提出了两重天地,四个阴阳之说。其次是魏伯阳,在《参同契》中,提出了乾坤门户、坎离匡廓、牝牝四卦以为橐龠的覆冒阴阳之道。崔希范在《入药镜》中便提出了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的体会。黄帝在《阴符经》中也提出了 "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 的论据;在《内经素问》又提出了《生气通天论》之篇。老子《道德经》则曰: "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又云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可见紫阳说的这个不内不外的玄牝,确是黄老以来,圣圣相传之心法。若不拆穿,确也不易理会。特别末了还加了一句 " 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 " 乍看起来,又似在于色身之中矣。其实非也,而且是并不矛盾的。本人在《西派功决泄密》中都彻底揭穿,没有再隐秘必要。因此窍实在人中之外,口鼻之正中,因人中上之三双窍象坤,人中下之三单窍家乾,凑成了三才窍和天地之中是真中的定评。口鼻非身之一部乎,鼻下虚悬,非口鼻之中乎,非亦可称人身之中乎?若云人身之内就不对了。紫阳公明鉴千里,预知后人要把身外阴阳,意会成男女阴阳,甚或弄到男鼎女鼎的采阴补阳上去,故巧妙的加上这二句以限制之。但又恐有人执着色身,在四百字中又再次说明之。

第二节 从《悟真篇》、《四百字》正文解玄窍

  原文: "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金丹四百字》) "

  述评:这几句话本来是很好理解的,平铺直叙,一点也不隐蔽。何况《四百字序》已明明把凡身的窍穴非了。不知有些解注的人,怎么会视而不见的,紫阳非了,他偏要拾起来。比如说: " 此窍非凡窍 " ,不就是说: " 这个窍不是凡身上有形的凡窍 " 吗?又何能解成 " 是有是无非有非无故尔非凡窍 " 呢? " 乾坤共合成 " 不是说明 " 乾坤二卦合在一起才有此窍 " 吗?紫阳明明把天地阴阳并拢了,有人却硬生生把他拆开,变成两截。解成什么乾鼎泥丸,坤炉丹田。又乾指上半身,坤指下半身等,不一而足。也不想想,紫阳把心肾、丹田、泥丸全都非掉了。即使不非掉丹田、泥丸、心肾以至降宫命门都不能非有非无啊! " 共合成 " 三字抛掉不管,行不行呢?我不过举个例子,作个假设,也许并无其人,大家注意一下就是了。 " 名为神气穴 " , " 他的名字就叫做神气穴 " 。 " 内有坎离精 " , " 里面藏着坎离的精华。 " 盖此穴实为神气聚会之所,坎戊月精离己日光交会之地,乾坤二卦共合之中,阴阳四气往还交换之中心,实即上文说的玄牝之门是也。只有一窍,并无两窍,以二窍言之者,不过内外两个虚空而已。全文一线贯串,实无两窍之可解。拆字先生竟能把他的名字,另立一窍,名为绛宫,变成三窍,真是奇才。

  原文: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驱将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悟真》) "

  述评:乾坤为鼎器者即以乾坤二卦共合之中作为炉鼎之器也。乾坤即阴阳即玄牝,所谓阴阳为鼎,气穴为炉,阴阳即气,气即阴阳,阴阳合于气穴之中,虽分炉鼎实一处也。切实言之,不过一中字而己。乌兔药来烹者,乌兔即日月,即离坎即心息也,亦即神气,即火药也。白玉蟾所谓 " 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 " 也。故两句合起来说,即乌兔归中,亦即是心息依虚也。二物即心息即乌兔也,乾坤中之鼎器即黄道也。心息依中,即驱将二物归黄道矣,非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乎。汪东亭曰: " 先天八卦,以乾坤为门户,即是心息二字。乾之下坤之上乃是○,虚空一着,为之黄道。乾鼎也坤炉也,心息一依,则炉鼎成矣。炉须空也,鼎亦须空也,故必以心息依于虚空中,即紫阳所谓既驱二物归黄道是也。二物既归黄道(三家相见),自然争得金丹不解生矣。此乃阴阳和合而有造化也,身外之命功也,先天有作有为之自然也。乾坤既归黄道,即心息依在外面,后天离坎(身内为离坎),自然交媾。离者心也,坎者腹也,心息在外一依,则色身内心火自然下降,即是心光下照;心光既下照,肾水自然上升,坎离交媾,此身内之变化也,后天无作无为之自然也。(《体真山人语录》)由此观之,炉鼎药火皆一物也,总不出阴阳二字而已,因其所起之效验不同,而强分之耳。借此机会,不妨顺便再引文说明之。

  汪东亭曰: " 心息依在外面,即是外玄关。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柯怀经(先师之兄)曰: ' 玄关本待神气交而后有。 ' 此语说得最好。盖神气一合,便成玄关。若平时心息不依,即神气亦不合,即无有玄关也。(《体真山人语录》)乾坤神气皆阴阳也。乾坤为鼎器之理,于此可明矣,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之理,亦由此可明矣。

  《太和六问》曰: " 药火之说,纷纷不知所以信受,一云神是火,气是药,以神御气即以火炼药,此即言神气为二也;一言火即药,药即火,即言不分神气而为一也;一云采时为之药,炼时为之火,意谓神气皆可言药言火也,三说同耶异耶?伍子曰:同说。皆以神驭气也。采时气向神中,神气合一,而同升同降,而得药也,则谓之药也可,即得求之药,而名真铅者是也。炼时神归气内,神气混融,而同行同住,则有火矣,则谓之火矣,即可得铅之物而名真汞者是也。二物交并归一,即谓火谓药,谓一谓二,何所不可。(《仙佛合宗语录》)合上二说而参之炉鼎、玄关、药火又何异乎?神气合则炉鼎成,药火生也,神气分即无炉鼎,又安用药火哉。能详明此意,则读紫阳此诗,真个有味矣。

  原文: "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悟真篇》) "

  述评:此诗以顺行相生之理,以阐明逆行返还之道。顺行之道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也。金丹之道,逆之即可,不就很容易明白吗?所以反万为三,合二为一,即合阴阳而归一气,还归于虚无土釜之中,以无为调和之,则道自成矣。虚无中土,从外象言非乾坤之中、天人之中乎?从本体言,非神气聚会,阴阳相合之一窍乎?两重天地、四个阴阳之旨,皆跃然纸上矣。

  原文: "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悟真篇》) "

  述评:以不同的说法,阐明前第一首之义。戊己、真土,即前之鼎器黄道也。离坎彼此,即前之乌兔二物也。总不外阴阳二字。心息依虚,神气合一,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矣。非即 " 只缘彼此怀真土 " 之义乎?非亦 " 驱将二物归黄道 " 之义乎?神气合一,金丹不生自生。故云: " 遂使金丹有返还 " 或 " 争得金丹不解生 " 也。

  原文: "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悟真篇》) "

  述评:谷神者,空谷之神也,生于阴阳相合之虚无窟中,神而最灵,故称谷神。玄牝者,玄雄牝雌,天地阴阳之异名也,本为阴阳混成之体,故不在色身以求,《百百字序》已详之矣。此窍非心、非肾……非丹田、非泥丸,是够清楚的。黄金室即玄牝,是谷神所居之地。所以玄牝基立,则谷神长存,玄牝破则谷神死矣。真精即真种子,明珠即金丹也,即谷神之外象也。玄牝之根基既立,先天真精便返黄金之室矣,从此谷神便长存不死,非即一颗明珠永不离乎?

  原文: " 玄牝之门世罕知,体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多载,争得金乌搦兔儿。(《悟真篇》) "

  述评:既云玄牝之门世间的人很少知道的,则口、鼻、丹田、泥丸等为非是可知,口鼻丹田泥丸直言不讳的书很多,近代气功家更是家喻户晓,惟在上中下争执而已。可紫阳在《四百字序》中也已明白指出,把他非了,为何许多专家都视而不见,还是一意孤行,一定要把非了的东西捡起来,而却要硬生生的纳入紫阳文章的轨道中去,真是对偶弹琴,不可理喻。况玄牝之门只有一个,口、鼻,丹田、泥丸有两个,一为阴阳相合之一窍,一为阴阳已分之两窍。又怎能在口鼻处妄作施为呢?玄牝本天地之根是绵绵若存之地,而不是吐故纳新之地。若是吐故纳新,就如金乌和兔子打架一样,虽然经过许多年了,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原文: "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云: '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吾师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做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柱杖上,问他第一义如何?却道有言都是谤。(《悟真篇》) "

  述评:此又是一种描写真窍的妙语双关绝妙绝明的笔法。真如实相,即先天一气,所谓真种子也。此气非言说可表,不在高处(把顶门、泥丸、明堂否定了),也不在正面(把丹田、两肾、会阴否定了),并且是四边不着的(把有边旁的色身之窍全都否定了),不能着在色身之内,也不能与色身离得很远完全脱空(点出了虚无本位),在于天人交接之间,是色与空的媒介体。此处为十字街上、三岔路口,于此一灵独露,十方尘刹一轮圆矣。正觉之定恍惚杳冥,动静两忘,语默如一。虚无之体,如何能取得,无中不无又如何能舍得。只有忘物忘形,不被各种形相所着,就达到如来真履实践的轨则了。吾师道德高深,把虚无真窍彻底讲清了,真可留给世间的人做个榜样啊!昨天夜里已经被我唤来了(宵者夜也,为至阴静象),喻经一翻大静之后,先天一气自来。虚无一气,在鼻孔外径寸之地,鼻孔一挂上这虚无一气柱杖之上,自然神气混合,色空无碍。是《西游记》金篐棒,佛家两根柱杖子的翻板。总不如把鼻孔穿于杖上更为确切有力,先后天二气相抱不舍,移动不得,真是着不得身又离不得身矣。这不是不二法门的第一义谛吗?还能用言语说明吗?玄关形象一泄无余。

  原文: "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真心无相亦无音(还能误认肉团心吗),清静法身中只恁。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两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悟真篇•西江月词》) "

  述评:要想了解没有生和灭的玄妙道理,总不如见到自己真心的高尚( " 无 " 上甚深微妙法,还能说不高尚吗)。这真心(虚无、无极)是没有形相的,也是没有声音的,清净法身一轮独露,只此而己。此个道心不无不有亦无亦有,非可在色象中求寻(还能在色身上猜量吗),既不在人身的两边(非丹田非泥丸),又不在当中(非脾胃),正如《仙翁真言》说的 " 中在上下之中又不在上下之中。 " 两边与中间俱弃了,非指乾坤两卦天地之中天人之中为中乎?此中在于天地之心,故名天心或道心,这才是真心啊!能见能了,能不名证上品之仙乎?

第三节 从《青华秘文》解玄关

  从《青华秘文》看,由书名到内容,似乎都以性为主体,即以心为主体。并认定此心确为先天真心,非后天血肉之心也。

  青为东方甲乙木之正色,为青龙,本性之象;华为精华。青华秘文,谓木性之精华是炼丹的秘密玄文。篇中不断提出心为君论、神为主论、精从气说等标题。故云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主次分明,缘毫不爽。故有些人认为南派从命功下手者,盖未明其立言之本意也。讲到实际,筑基必先炼己,炼己方能筑基。故《心为君论》中说: " 心清则念清,念清则精止。 " 《四百字》则说: " 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 真土擒真铅者,即真心摄真气也,真心为不神之神,故能钤制阴阳,斡旋造化。真铅制真汞者,即真气育元神也。是故炼己筑基,必须相辅相成,互相擒制,不可偏废。从此也可证紫阳原意,性命必须双修,神气必须同炼也。

  从《金丹图论序》中玄又玄图之立,可以明其旨矣。



  此图上下同零,即内外同零,简而不烦。实际上阐明玄关一窍不离上下两○,内外两○之合体也。何谓两○,即人身之小天地与乾坤之大天地也;人身之小虚空,天地之大虚空也;人身呼吸之后天气,天地升降之先天气也;心息也,性命也,阴阳也,玄牝也。皆此两○之异名也。二○相交成象中虚之地即玄关,即玄牝之门也。故刘悟元曰: " 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其实后天反出先天,性了命凝,性命归根,仍是一中。老子云: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悟真云: '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 谷神即中也,玄牝为阴阳,即性命也。谷神不死,中含性命,玄牝立基。性命成中。守此中者圣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圣凡之分只在得失之间耳。 " 参透其旨,足悟此图为两○是玄又之玄之义矣。故我在《性命双修密决》中,便以两○画成连环象,直使当中虚无之体现形,以标明玄关之实象也。

  原文: " 鼎之为器,非金非铁,炉之为具,非玉非石,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之上,缕络相连,是谓炉鼎;阴阳为炭,以烹以炼。夫黄庭之在人身上,交会之顷,乃元气立之际。虎啸风生,龙吟云起(一吸一呼入月出日,如虎啸龙吟,风生云起,神息起动之象昭然若揭),蟋蟀吟秋,蜉蝣显阴(喻呼吸微细若亡若存即绵绵若存象),万气归鼎,而封固愈密。烹炼愈坚,此炉鼎之所以有也(呼吸念愈微则元气愈归、愈固、愈密、愈坚,及至呼吸断绝,则万气归鼎,阴阳合一。只有阴阳合,此窍方成,故云炉鼎之所以有也)。万卷丹经要旨,画图立象,本使人得象忘形(若执丹田、泥丸等为象,则不能忘形矣),后之学者,皆泥象寻真(非执有形窍穴为玄关之批评乎),各求诡论;岂知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阴阳合则玄关成金丹就,至简至易,心、肾、泥丸、丹田能成丹乎)。(《炉鼎图论》) "

  述评:先说明金、铁、玉、石有形之物非真炉鼎。黄庭气穴本是一处,如玄又之玄图一样,中分以后便有性命,便有两处,性命合一,仍是一中,故云缕络相连,是谓炉鼎。观阴阳为炭,以烹以炼可知矣。即上文太和六问说的药即火,火即药,药火互用,神气同炼是也。虎啸、龙吟、蟋蟀、蜉蝣四句是炼丹之真功,所以能万气归鼎,炉鼎成象也,即性命合一,仍是一中矣。所谓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至矣尽矣。何得再可因秘母言子而忽之乎?故紫阳又在下文点穿之曰:

  原文: " 但不可泥于无心,使其自浮自沉;亦不可泥于有心,而驱驰逐火(撮舐提闭、转督行任、可乎、非驱驰逐火乎);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黑,静中行火候,定里结丹成(还能驱驰逐火吗),赠之以中。(《炉鼎图论》) "

  述评:药物、火候、炉鼎、俱详而点穿矣,赠之以中之说,而又明之又明矣,请勿再执着黄庭炁穴、泥丸丹田,以至玄又之玄图上下两○之形象吧?

  原文: " 是炉也,是鼎也,乃   进火进水之理耳。水火无过一气耳(则炉鼎岂非一中乎?紫阳之辨剖,详矣明矣),气之升也,吾以心接之,即火也;气之降也,吾以静持之,即水也。此绵绵若存之时,子午进用之功也(子午进退之功,绵绵若存而已,又岂有至顶至底,转督行任之理乎)。斯时也。方是偃月炉具之时(即阴阳合一,一阳露象,天心见而中成矣)。

  巽风者,鼎下之片缕耳(岂可在会阴、丹田等有形处意识吸呼,可以谓巽风乎),阖则为乾,辟则为巽,阖则为吸,辟则为嘘。或曰:巽乃西方之位,以子所言,巽乃中宫,毋乃反乎?曰:西方者,巽之用也,中宫者,巽之体也。吾自心生一意,其象始辟,则吾言实兼体用而训也。(《火候图论》) "

  述评:从紫阳本段之分析,鼎炉药火非一非二,是一是二莫不彻底辨明矣。偃月炉即天心即玄关之说,世人未始能明也;巽乃中宫之说,亦世人之未能省也。殊不知呼吸起动之处即巽风起动之处乎。呼吸起动之处,两重天地,四个阴阳,阖辟橐龠,非巽风之象乎?中宫即戊己,即中央正位,体用兼该。呼吸阴阳,阖辟橐龠,交相为用,是鼎是炉,是火是药,是巽是中,皆不可辨也。混沌鸿濛,牝牡相从,尚何炉鼎药火、巽风坤火之可辨乎?故巽风者,鼎下之片缕之说,亦不过象言之譬喻耳。故结之曰: " 然此不可执着,彼亦不可执着。且喜!且喜!

  庆云开尽现鸿濛,仿佛空中见祖宗。风定七星还在水,依稀残韵尚飘空。 "

  读上述之原文与述评,当可味此诗之奥妙矣。能不如身入其中,亲体此无余之涅槃乎?

第三章 张紫阳的药物火候密喻

第一节 《青华秘文》集秘

  原文: " 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夫鬼神之所以测度者,为吾心之有念耳。心无念,则神之灵不可得而施也。岂惟神不知吾心,吾亦自不知其为心,乃定之根本也。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但难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乃吾心之用也。奔役天涯,子无居止,子用心也。夫斗极之北辰,固未始动,其所以动者,拱之星耳。然拱辰之星,固不能动者,斗极为之枢而运之尔。性其不动之中,而有所谓动者,丹士之用心也;惟其动之中,而存不动者,仁者之用心也;于不动之中,终于不动者,土木之类也。神服其令者,心勿驰于外,则神反藏于内;气服其窍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之和应矣。

  心清则念清,念清则精止。吁!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一言以蔽之,曰:静,精气神始得而用矣。(以上均《心为君论》) "

  述评:此章反复阐明有念之害,无心之益,心无念,虽神之灵犹不可得而施也,况妄惑乎?盖静为定之根本,念清则精止,静则精气神始得而用之说,均明示无心静定为得药之密旨也。斗极不动,而环拱四周之星能动;四周之星不能自动,乃斗极之枢运之使动。此喻最为亲切。虚无者,人身之斗极也。九窍百骸,四肢五脏者,人身之拱卫也。安静虚无,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矣。此即西派神定于外,效生色身之本义也。即《洞古经》所谓 "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 " 是也。

  原文: " 熏熏和气酿春风,一点阳生恍惚中。无自有生无胜有,色从空里色还空。升于脐上坎情见,产自心源汞性通。定里见真真里定,坎离交会雨濛濛。(《采取图论》) "

  述评:全诗仅 " 定里见真真里定 " 一句,便包括了采药诀之全旨,实即阳前一定,阳后一定之密义也。亦喻由定生慧,慧而勿用再继续此定而益增其慧也。和气原从定静中形成。从定静至于恍惚杳冥,则阳生矣。三四两句,见有不有,见色不色,能继续此定,则药自采矣。五六两句是定静于外,效生色身之象。此时脐心确有动静产生,但决不可着心于此效验之中,故七句急切叮咛之,定里见到真气产生仍然要继续此定的,说明绝不可为此效验牵动而放弃此定也。故必在见真以后,要立即把心拉回,依于虚无以继续此定。自然阴阳反复,坎离交会,如春雨之濛濛而浸浴全身矣。又安有起心动念之余地哉。

  原文: " 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交会图论》) "

  述评:即上诗 " 定里见真真里定 " 之义也,亦阳前一定阳后一定之丹旨也。

  原文: " 忘里见,觅里忘,忘中见,见中忘,阳生矣。忘中采,采中忘,忘里升,升里见,见里变,铅成矣。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于内,精神会于外(身内坎离交故铅汞合,身外乾坤交故精神会),交会矣,。汞精神合而为一,却将一念使之落黄庭(固守虚无也),归鼎矣(乾坤坎离先后天气合而为一,即四者混沌,径入虚无,非归鼎乎)。(《采取交会口诀》) "

  述评:反复阐明阳生、铅成、采取、交会、归鼎莫不在定忘之中形成。

  原文: " 但不可泥于无心,使其自沉自浮(泥于无心则落于顽空),亦不可泥于有心,而驱驰逐火(泥于有心则执心着相);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黑,静里行之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炉鼎图论》) "

  述评:作丹之要,不外绵绵若存,虚心静定,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厥守其中而已。

  原文: " 当日风尘枉自横,波平海宴兆升平。堪怜不达穷通者,犹弄干戈观我城。无明焰子又无烟,锻出真金耀彻天。霹雳一声圆活子,腾空三觐玉皇前。(《阴尽图论》) "

  述评:第一首喻作丹之道,风尘劳碌,枉自横行是没有用的。只有安份守己,自然波平浪静,海宴河清,能达太平景象。可惜世人不知作丹应顺自然之理,还是用意采取,像国君一样,为了看想别人的城池,便妄动干戈,劳民伤财,自贻伊戚也。

  第二首无焰无烟明示先天真火出于自然,不用柴炭,所以是无焰无烟的。金丹之道定静为主,所谓静中行火候,定里得还丹,总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自然能锻出真金,丹圆似火,耀眼彻天矣。静极生动,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霹雳一过,圆陀陀赤洒洒天真活泼的胎儿就产生了。胎圆出壳,便可不断飞朝天帝。

  原文: " 斗极实兀然,魁杓自后动,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用,须向静中行,莫就忙里送。要无形图与你看,一气周流归故宅,金丹何事却成功。至道本不繁,庸人自扰之。(《总论金丹之要》) "

  述评:固守虚无,非如斗极之兀然不动乎?魁杓之动乃顺应自然,乃不动之动耳。两眼皎者神定之象,神定自然真气流行,所以说须向静中行,莫就忙里送也。无形图者,喻离相寂静之意,实安静虚无之象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气周流,先天真阳,不召自归,金丹之道又何必多事,不就这样的成功了吗?至上之道本来就不繁琐,是至简至易的,转督行任,上下搬运,只是庸俗之人,自生事端耳。

第二节 药火《悟真篇》、《四百字》集秘

  原文: "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

  述评:漫守者漫不经心如意而守也,药炉即虚无鼎器,漫守药炉看火候,即安静虚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义。神息,即神气,即心息,心息相依一任天然的呼吸出入而神气就自然安定。增一分定,自然进一分阳,进一分阳便退一分阴,定定不已,自然群阴剥尽,一片纯阳,丹成熟矣。不就可以脱胎出神,延寿万岁吗。

  原文: " 休泥丹灶用功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何须柴炭及吹嘘。 "

  述评:不要泥执色身上有形的窍穴等作丹灶做功夫吧!炼药的方法只要寻到偃月炉就行了。何谓偃丹炉呢?刘悟元云: " 偃月者偃仰蛾眉之月也,喻人至静之中,忽然天根现露,号曰道心,有如偃月之象。炉为运火之器,以道心阳光能锻炼一身之阴气,故以炉喻之。其实道心即天地之心(即指虚无玄关而言)。愚人不知,以丹田之下横骨上仰为偃月炉,或以心字一弯上仰误认肉团心为偃月炉,又采战家以妇女产门为偃月炉,皆非也。(《象言破疑》) " 知此偃月炉了,心身便有着落,天然真火者绵绵若存之自然火候也。是不须要加柴加炭,或有意呼吸吐纳的。

  原文: " 要知炼养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不假吹嘘并著力,自然丹熟脱灵胎。 "

  述评:要知道锻炼而养成还丹的方法,就是要把种子种在自己的园子里。家园者各人自有之太极也,虚无○象即真家园,种在先天真土中,真种子现现成成。而且不需要要用力气吹嘘搧火,自然就丹头成熟,结就灵胎脱壳飞升矣。

  原文: "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养二般混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

  述评:内药者身内坎离之阴阳二气也,外药者,身外乾坤之阴阳二气也。内外阴阳二气同类之物,本来就内外相通,相吞相吐的,所以说丹头和合类相同也。怎么叫温养两般作用呢?心息相依,虽然把神定外面虚空中,色身内自然要发生种种变化。心息相依在外面,是有作有为之自然,是为乾坤交神既依虚在外,色身亦变成虚空成○象,是无作无为之自然,行身内之坎离交,是之谓温养两般作用也。这里面的真火不吹而嘘,不搧而红,自然保持着赫赫然长红旺盛的火候,外炉即指身外之虚空言,加减者不忘不助,不使冷热失调,保持阴阳水火之平衡也,这是固守虚无的要素,是不能不勤功的。真是奥妙到极点了,就因为这味先天真种子的缘故啊!是故前五首说: "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

  原文: "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

  述评:铅汞者阴阳,心息也,真土者中黄土釜中央虚无之地也。心息依虚,身心两寂,不动不摇,乃火候之密诀也。

  原文: " 家园景物丽,风雨正春深,耕耘不费力,大地尽黄金。 "

  述评:家园物丽,风雨春深,即上文药物生玄窍,虚无生白雪的形容,喻静极而动之象。静如百虫蛰,动如春沼鱼,皆自然而然,非人力所至。虚空宝地,阳气熏蒸,其景物果个美丽乎哉!遍体如云笼雾罩,有如深春时受风雨之滋润。耕耡不费力者,在此药生之际,即继续此定静的不忘不助以应之,不可起心动念,定里见丹成,能不如耕耡之不费力,尽收大地之黄金乎。

  原文: " 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

  述评:大定如小死,所谓混沌鸿濛,牝牡相从,阴阳合一,彼我双融,自然就不知有天地人我,上至三十三天,下至九幽十地,均如云笼雾罩,搏成一块,结作一团。此非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之实象乎,非即真正之大周天乎?若寻其根源,还不是在于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过像栗米那么大的一颗吗?所谓放之弥六合,卷之不盈握,都是真实的境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三十二相,便是非相,总此一团混沌而已。周天由此而通,金丹缘此而成。涅槃妙心,根尘两断,其妙无以复加矣。火候之旨,非如此乎?

第四章 看!张紫阳是怎样批评后天搬运的

  原文: " 心为君者,喻乎人君之在位,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秦王汉武为之,则四海苍夷;尧舜禹汤为之,则天下安逸,民歌太平者何也?圣人以无为而治天下,则天下安肃;庸人以有为而治天下,则天下挠。(《青华秘文•神为主论》) "

  述评:无为者,无心意造作之谓也,盖指定静安虑得而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天下治。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矣。惜乎!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有为者,反乎无为而行之,即用心知意识勉强做作之谓也。是故尧舜禹汤因其无为,而天地安肃,天下安逸民歌大平也。秦皇汉武有为则四海苍夷,天下挠乱也。

  此紫阳借帝王治世治乱之典型,以痛斥后天搬运心计造作之非,而高度评价大定无为之妙用也。故下文续之曰: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也。(《神为主论》)紫阳于有为无为之辨,不谓不明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乃世人不信何。

  原文: " 气本自调,若役之使之,升则伤脾、胃、肺、肝,耳、目、口、鼻,降则如决水长堤,锐然而下趋,沛然其不可御也。至真之物,其能存乎?(《青华秘文•采取图论》) "

  述评:役之使之者,心计造作之谓也,即上文有为之事也。紫阳评通任通督,后升前降之害有如此者,升之则伤及五脏、七窍,降之则元气尽泄,如长堤大缺口之放水锐势下趋之不可御也,至真之物自无幸存之可能矣。紫阳公如此痛切的明示和批评,世人果能一听乎?仍可对偶弹琴,把紫阳之宏论,用自己的观点,注解在后天运搬的卦象翻上翻下吗?

  原文: " 未静心田遽采一阳,实非真阳也,乃呼吸之气也;精亦非元精,乃淫逸之精也;神亦非元神,乃情欲之念也。夫人方学道,便欲为仙,得非欲念乎!以欲念而交会阳生,此幻丹之所以有也。而精神用着,便是后天底物,先天之物,果安在哉?谓之黄庭、内炉、外炉、泥丸等窍,皆先天立之后始见,此时在何处?实未之有也。傍风起影,入海寻蟾,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旦败露,精荡然而去,先天又无主,呜呼!非长生之丹,乃促命之法也。又采气而上遇心血,亦曰幻丹。若此者众,故举以辨惑。(《青华秘文•幻丹说》) "

  述评:从本段中可以看出:①心未静前所生之气,非真阳和元精元神。此所以有阳前一定之说也。②有欲念而交会阳生为幻丹,亦无用。所谓精神用者,便是后天底物。着者着相也,神气依着于相还能有先天吗?此所以心息依虚,大定真空之道所以立也。③此处张紫阳所说的黄庭内炉、外炉、泥丸等窍,皆非后天有形之窍,故云要等先天立始见,先天未立以前是没有的。足知阴阳全有此窍,阴阳偏无此窍之说真也。则紫阳 "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 之理可通乎?乾坤者阴阳也,乾坤合则阴阳全,非如是乎?紫阳痛切指出,若在这些后天有形之窍上做工夫,就像傍风赶影(风吹起的影子,还能有靠旁吗),入海寻蟾(月里蟾蜍高悬于天上,海中寻得出吗),守株待兔(兔触死于树株之旁,偶或有之,第二次会有吗),缘木求鱼(鱼在水底,你扳缘到树木上去捕捉行吗)一样,是永远无所可得的(在这里紫阳公不只是非心、非肾、非丹田、非泥丸而已,并进一步指出在这些色身上做功夫是白搭,是促命之法,所以之说),一旦败露,精气尽泄,荡然无存(彻底泄光),先天又没有主宰的人。所以说非长生之丹,是促命之法也。紫阳如此激动的批评在后天凡窍上做功夫的人,那么紫阳公的文章中的象言还能注解为丹田泥丸吗?④指出后天心肾交媾之非是。所谓采气而上遇心血,气血凝而为物,亦曰幻丹。非此义乎?

  原文: " 神水者,即木液之谓也。华池者,脐中气穴之下,两肾中间一窍,绝肖黄庭(肖者像也绝肖,则完全相象,但也只能说相像,而不能说便是黄庭),谷气就此而生精,医家所谓精穴者是也。斯窍也,少壮之士,阳盛气融,则神水华池不过浇灌炉鼎,洗涤脾胃,周流循气穴而已(可知非真正作丹之所),元气衰微,精源枯竭者,皆藉此以为丹(实则仅作补亏之用)。然我既静矣,元气本无增减,但华池无矣。大药三品而欠其一,故阳生之际,未直采之时,以意斡归尾闾,自夹脊直透泥丸。故就精穴用精,自然随气而升,至午宫遇众阳融之,则精始可用,然后降至于心,就心取汞,依然下自黄庭,既落乎其中,却用一意封固,即绵绵若存以养之。二者就其中自相吞啖而丹始成。

  近有浙西一派,虽少壮之士亦用此法而结丹,但道本在迩,求诸远耳,然各执其是而已。 "

  述评:我初看此文,亦疑紫阳公有时亦以心肾为坎离,亦行通任通督之搬运也。我在写给二届国际气功公开信并曾对《青华秘文》用了贬义词,谓非紫阳所作,此走马看花之弊也。盖此法乃元气衰微,精元枯竭者不得已而用之,于先天大道,实无关联之处,实际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从其对浙西一派之批判,认为道本很近而向远处去求的不对,也只有各行其是而已。可知其用心之一斑矣。然以景形虚,以有形无,《黄庭内外景经》等已早有先例矣。况静于外而形于中,色身内无为之自然变化,如气血之流行,酸、麻、胀、痒等诸触发生的自然现象,都是无可否定的事实,只是不属于心知意识所求而得而已。此即先后天功法之分水岭也。

  原文: " 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而难成。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悟真篇•自序》) "

  述评:以上诸法,所以求效莫验,率多灭裂者。以其皆用心知意识之拙力故也。用力愈多,而心念愈驰,能不灭裂莫验乎?

  原文: "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执津液为铅汞,不认浮沉,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已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悟真篇•自序》) "

  述评:二气、五行、坎离、龙虎、子母、铅汞皆阴阳之异名,本阴阳之分解物。故云除了阴阳不是道,不识阴阳莫乱为。异名为阴阳之比象,以异名为脏腑肝肺龙虎等等实物,何异冒认别人的财产当为自己的东西,别姓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亲儿子了。不认阴阳,则浮沉主客,又安能识,何能分乎?是则金木相克,阴阳互用,皆阴阳不测之神化耳。不然,如是日月之失道,铅汞之异炉,不知阴阳合一之道,要想得到还丹,不是很远吗?

  原文: "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赢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举世漫求铅里汞,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悟真篇》) "

  述评:(离)卦二阳爻在外,一阴爻在内,非阳里之阴精乎?离为日为心,心即性也。阳里用阴其质不刚,是批单修性之非矣。独修一切物转赢尪则单修命亦批之矣。阴里阳精为(坎)卦之象,坎为月为命,阴里用阳其质不柔。丹道之要,必须刚柔得体,水火既济,即阴阳平衡之意,是言明非性命双修之不行也。独修一物,身体反而赢弱消瘦了。劳形按引者在色身做文章也。四经讲解此 " 引 " 字为 " 影 " 字。愚意以引为妥,查之《悟真阐幽》亦为引字。按引者按摩导引也,如五禽戏,八段锦,大雁功,鹤翔桩,以致按摩经络,点压关窍,意识暗示,撮舐提闭,通任通督等类,凡是以心知意识役之使之,而使之通经活络,打通关窍,达到阴平阳秘的健身治病为目的的,皆属按摩一类,是不能称谓道的,嘻、嘘、呬、吹、呼等吐纳法与吞日精采月华等餐霞服气之法,因为采的都是后天有形之物,所以都属于狂妄的作法。笔者认为以上诸法可以作为金丹大道的辅助功法,于一般学道之人,意念不易入静是不无少补的。钟离权《指元篇》云: " 涕、唾、津、精、气、血、液,七者原来尽属阴。若将此物为丹质,怎得飞腾贯玉京。 " 举世的人都在后天的铅汞上用功夫,是欲伏难伏的,到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虎龙的降伏呢?此痛斥在后天的心肾坎离上作功之非也。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的呢?只有穷究自己的生身受气之处,才是返本还元的真药王啊!

  结尾两句,丹诀主旨,剖露无遗。生身处在那里,何处才是本源,这个题目不搞清,就不能真正理解《悟真》的本义,要解注《悟真》就只能是隔靴掻痒,闻风起浪的。

  如果大家真能平心静气的想一想,这个问题,很容易获得解决的。古人云:顺则生人,逆则成道,又说顺行之道即逆行之道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古人于顺行之道是怎么说的。《悟真篇》云 "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 《道德经》云: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周易》周子之推演则曰 "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 " 等。可见顺行之道,不过化一为万,化无为有。道与无极,都是虚无,不过一气而已。则逆行之道,岂非返万为三,合二为一,复成虚无之本体乎?然则虚无即无极,即道,即玄关,亦现现成成矣。这逻辑推理,想必大家总不会有异议吧!那末,什么是本源是药王,是生身处,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人之初生,呱呱堕地,剪断脐带,一气分从口鼻而入,始有生命,始分性命。若无此气入内,便是死尸,可见生身处即一气初分处也。一气初分之处,非即鼻孔下人中外径寸之地乎。人有生命以此气最始,故称元始祖气,以此气最先在未入口鼻之前,阴阳如一,故称先天一气。故此一气实为我人的心根命蒂,为我人有生命的根本。因为呼吸是从这里起动的,故又称呼吸起动处。此气未入口鼻以前,生命还没有开始活动,故又称此气为未生前。有呼吸然后有思想,故又称念头起动处。这个最初呼吸念头起动的关捩,难道还不能说是人身真水真火的源头吗?然则此先天一气为真药之王又何疑焉。故古人云: " 若向未生前见的,明明必是大罗仙。 " 关于这个起动处的重要性,李道纯的诗说的最清楚。他说: " 真常之道果何难,只在如今日用间(呼吸在日用之中一分钟也离他不得,比粮食还重要)。一合乾坤知阖辟,两轮日月自循环(说明天地阴阳二气的升降与人身呼吸二气是交相往来,故《易系》称 " 辟户之谓乾,阖户之谓坤 " 。《黄庭经》称出日入月呼吸存)。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此处为归根复命之所已彻底点穿矣)。踏破两重消息子(天地升降阴阳二气,与人身呼吸阴阳二气交相往来的中介之地,非两重消息子乎,凡世之人果能把他踏破乎),超凡越圣譬如闲(则超凡超圣又有何难哉,乃世人不信何,亦不过对偶弹琴而已)。 " 又云: " 谷神不死为玄牝,个是乾坤阖辟机。往往来来终不息,推推荡荡了无违 " 总是讲明天地阴阳二气与人身阴二气是玄牝,是谷神不死之地。此中四气循环,交相往来,我人从有生命开始,一分一秒也没有停止过,若果能明此理者,能拨转关棙,呼吸混成,便阴阳合璧,岂不是四者混沌,径入虚无乎?真是一了百当,现现成成,超凡越圣又何难哉!

  紫阳公穷究本源,直接劝人到生身处讨消息,真是老婆心切,掏尽肺肝。若一气既分 , 进入人身,便一分为二,性命分张,便有上泥丸 , 下丹田矣。泥丸丹田,皆身中之一物也。又安能返本还元是药王乎!

  原文: "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享天然。蟾乌遇朔合蝉娟,二气相资运转。总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悟真•西江月词》) "

  述评:牛女、龟蛇、蟾乌以至乾坤二气皆阴阳之异名。二气相资运转一句把前三句统统点穿,所谓总此乾坤妙用,就是总此阴阳的妙用。不达此阴阳之真注,则不识阴阳莫乱为矣。下句又点穿了,阴阳否隔就立即成为愆尤。呼吸非人身之阴阳乎,呼吸一停,即天人道断,而命非我有,死犹不暇,又怎么能天长地久呢?总是说阴阳的重要,参上节,不言可悟矣。

  原文: "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尽究本根,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便逞已握灵珠,转于人我难除,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禅定指迷歌》) "

  述评:先批评了寻枝摘叶不求根本的错误。周身上下泥丸、丹田或心肾都是一气分后的窍穴,所以都是枝叶,决不是根本。所谓根本即前面说的先天一气是也。此先天一气,为我人心源之地。若不知心源之地,自然执着色身,尽在我相人相上参究,岂不是与我之本来的灵源妙觉,天命之性,远隔千里了吗?

  恰切的说,灵源妙觉之地,即呼吸意念起动之地。盖自心二字合而为息,也是息即自心的有力明证。这个问题,李道纯说得特别清楚,因世人不信者多,故我不惜赘疣,再次引伸之。李云: " 乾阳坤阴如门户之阖辟,即乾坤之门也(参同契之首句亦被解穿了)。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一呼一吸即一息也),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阖。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谓之变;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矣。(《中和集•问答语录》) " 道纯又曰: "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直指息字之重要矣)。若于息上做工夫(吾派心息相依之旨,岂有错乎),为佛为仙不劳力。息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中和集•玄理歌》) "" 息 " 为人身生命之根本,息为性根命蒂,息又为归根复命之所,不亦明哉。一呼一吸为一息,呼吸即阴阳也。 " 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久 " 之语,谁复有所不解乎。

第五章 从紫阳著作探功法

  笔者评诗:   金丹大道会阴阳,心息依虚法最良。离坎抽添铅合汞,乾坤颠倒子投娘。

  肺肝不是真龙虎,心肾无非逐犬羊。逐北奔南空碌碌,五行只莫出中央。

  细参紫阳著作,从序言到论文,从诗歌到词赋,始终贯如联珠,依心息于虚无,取玄珠于正位,究穷旨趣,不过一个阴阳合一而已。谓予不信,请观原文。

  《悟真》云: "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 "

  述要:要学天仙就以金丹之道为最完美。金丹之道就是阴阳合一之道,阴阳会合了,情性也会合了。阴阳合一,五行亦莫不簇合,像龙虎一样蟠结在一起。蟠结在那里呢?就蟠结在中央戊己土之地。使阴阳二气像夫妻一样长日欢会在一起。二物情性夫妻实际上就是心息也就是阴阳,戊己即指中央虚无真土,所以合起来说,实即心息相依同定于虚也。亦即《参同契》 " 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 " 之义也。

  又如《悟真》中二八之五说, " 虎跃龙腾波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 。虎跃龙腾是呼吸与心念起动之象,心依于息,龙降虎伏,阴阳合凝于中央正位之地,则玄珠产矣。所以这个中央正位乃是天地真中,是虚无之地,是真正的玄牝之门,决非后天丹田所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二句诗实际上便是心息相依的翻版。又如第五句之 " 南北宗原翻卦象 " 一句,同样也是一个心息依虚之义。南北者南离北坎,离日为心,中有真阴,坎月为水,中有真阳,宗源即宗祖之根源,即上文之中央正位也。文字翻了一下,意义完全一样。说明南北之坎离抽添,必须在根源上抽添之,指穿中间颠倒颠之旨,正是回顾上文 " 中央正位产玄珠 " 的伏笔。龙虎离坎都是心息阴阳的代名,心息依虚,离坎的卦象不翻自翻,故刘悟元云: " 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 " 所谓 " 南北宗源翻卦象 " 者,即南离北坎中间的真阴真阳在心息同定于虚无中运用其天然之真火而颠之倒之也。

  又如二八之十三云: "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是月圆。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

  述评:若真正了解此诗真义,不难看出,就是前者 " 南北宗源翻卦象 " 的解义。离日为火,火里栽莲,就是抽掉离中的真阴,把坎中的真阳栽入,自然乾金出现,莲蕊生香,第三句是虚设之词,不过重复一下,把白虎即坎中之真阳牵归家中,此虎原从乾卦之离宫走出,牵归家中就是把他仍归纳入离宫,仍旧成为纯乾之体,不就产个明珠似月圆了吗?此诗还明显指出,颠倒颠之术必在于玄中间,玄即玄关虚无之地玄牝之门也。不知此门者,则不识中间颠倒颠之术矣。其实此术十分简单,只要把自己神息安放在里面,您只要似守非守漫不经心的看住药炉再,一任其天然的自然火候,定忘既久,阴日消而阳日增,一粒一粒,从微至著,及至群阴剥尽,丹成熟矣。从句中也可以看出,神息即心息即神气也。药炉即中央正位,虚无之土釜,亦即玄牝之门也。明白指穿,心息依虚,即安静虚无,或固守虚无(一出《内经素问》,一出《胎息经》),为养神气之法,即是中间颠倒颠之术也。火里栽莲,白虎归家,真阴真阳和合团结于呼吸根源之地,中央虚无土釜的药炉之中,颠之倒之,岂不就是 " 南北宗源翻卦象 " 之义乎?大定真空,卦象不翻自翻,此方谓之 " 鬼神莫测扭阴阳 " 也。阴阳扭转,复还乾元面目,即是明珠产出,大丹结成,便可跳出色身之躯壳樊笼,元神朗耀,延寿万岁矣。您若到泥丸、丹田会阴顶门任督把卦爻一划一划去翻,就失去南北宗源之义,也就不成其中间颠倒颠之旨了。那么,更还有什么 "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 之可言呢?

  上面二首诗搞明白,张紫阳的功法大旨也就可以彻底明白了,《悟真篇》前后各诗,以至后面的歌和词,前后各序和四百字铭的本义,都绝不出此心息相依,同定于虚的定忘工夫,即所谓大定真空是也。则下文之所谓: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驱将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 月居离位翻为女,坎配蟾官却是男。不会个中颠倒意,徒将管见事高谈。 "" 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官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 余如绝诗十七、十九、二一、三十三,等等都明白指穿心息依虚为抽坎填离之法。既知乾坤鼎器,黄道、戊己、真土、心、中央、黄家都是中宫土釜,阴阳相合一窍,是虚无之地;乌兔,二物,离坎,彼此,男女,震龙兑虎,铅汞,雄虎牝龙,夫妻,以至赤龙黑虎复姤,长男小女等等都是离坎或震兑复姤之真阴真阳,也就是我人心息神气之理。则各诗显含的心息依虚之旨,就都可不言而喻的了。又何来什么通任通督的卦象可翻。紫阳恐人泥执,故在绝诗三十七中,还特意指出 "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徒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 。哪里还有翻卦象的泥执余地呢?不过三十三首的长男小女虽为  (震)  (兑)卦像,但仍不失为一阴将尽一阳来复,阴阳反复之机。青娥为东方离阴之木性,系  (巽)卦之象,即指呼吸起动处,为扇风之表象,实际即黄婆之先驱,与虚无黄家同一去处,故仍然只是心息依虚,橐龠之巽风一动,真气薰蒸,真阴真阳便和合在一起,岂不是一时关锁在黄家了。

  另外我看《西江月词》的第五阕是心息相依,炉鼎、药物、火候、效验有机结合的一首好词,但因其中用了生动活泼而又十分形象化的词句,也很容易使一些执着的人误解,故又趁便解说一下。头几句的 "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 " 是离坎二卦中真阴真阳与中央的虚无真土结合,以遂其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丹机。心息依虚之旨,却很自然的包含在里面了,是大家都容易看懂的。下面 "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 这就很容易使人误认是后天搬运任督上下了。若仔细一想,其实并非如此,词中只用丁公不用丙公就划清是否搬运的分水岭。丙丁二字丙为武火,丁为文火。文火氤氲,便是自然火候,也就是自有天然真火育,何须柴炭及吹嘘。 "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 之义。似这样的神气和合,真阴真阳像夫妻一样交欢在一起,实际上这就是身外的乾坤交;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是身内真气流动的自然现象,这叫做心息相依在外,而效验在色身上见得。与后天的河车搬运,故意造作完全不同。可以肯定,他是定忘后的产物。

  其余如《四百字铭》的 "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鸟髓。掇来归鼎中,化作一泓水。 ""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 以及《青华秘文》中的 " 凝神者神融于精气也。精气合而为一,而阳神产矣。 " 皆心息相依之直指也。故心息相依,确亦为南派功法之大要也。

第六章 从紫阳著作论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何道云。天地人身均幻象,鼎炉药火尽虚名。

  古人岂果执男女,现哲宁真辨主宾。反复参详平叔语,金丹终只此阳阴。

  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不是道,可见道即阴阳,阴阳即道,阴阳并行谓之气,故道与气便连在一起了。所以古之炼丹道的人就叫修道,今人则通称做气功。是一是二,本无异同。可惜的是,现时的人,尽管都叫做气功,却偏是把阴阳都忘了。以至舍近求远,不是到肉团心中找活计,便否解到男女阴阳上去。张紫阳公有鉴于此,故在《四百字序》中明白告诫说: " 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丹田、非泥丸,……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 " 所以我们研丹道的人,如果不了解阴阳,不知先天真气须向阴阳中求之的道理。而孜孜于心、肾、肺、肝、丹田、泥丸,甚而着入男女之鼎的采阴补阳上去,或男女双修的什么隔体神交上去。阴阳未得,而心念先动,是漏泄之道,非采补之道,是束缚阴阳之道非超脱阴阳之道也。

  张紫阳在《悟真•自序》中说: " 夫炼金丹之道,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者,会三姓于玄宫。 " 二气非阴阳乎?超二气黄道者,即合阴阳而超入于虚无之地也。会三性于元宫者,将阴阳再合之三体亦共合于虚无之地也。其实阴阳一合,三才五行,四象八卦,以至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千枝万叶之万殊,都莫不翕聚。只合不分,团成一体,固结而不可解,非现现成成的一个金丹乎?

  金丹之所以易,就易在这里,阴阳一合就成,凡息一住即结,不假外求。所以紫阳在二八之十二诗中亦痛切的告诫说: "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 无乃世间之人,总是有取铅汞(世间上或色身上之凡铅凡汞)为二气的,指脏腑为五行的,认心肾为坎离的,以肝肺为龙虎的,用神气为子母的,执津液为铅汞的。把阴阳二字忘了。而到心肾、脏腑、肝肺、铅汞、津液,丹田、泥丸中求之。把阴阳二字忘之,执到比象上去,这不真如认别人的财产为自己的财产,别姓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了吗?金丹之道即阴阳之道;性命之学,即呼吸之学。离开了阴阳就结不出金丹,离开了呼吸就活不了性命。盖阴阳和呼吸都是道和气的产物和同类,他们之间关系的密切,自是不言而喻的。《易系》所谓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本文所谓 "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 《参同契》所谓: "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复冒阴阳之道。 " 李道纯之《中和集》则曰: " 金丹以乾坤为鼎器者,天地设位也,以阴阳为化机者,即易行乎中也。 " 又曰: " 一阖一辟者,一动一静也,乾阳坤阴(明白指穿乾坤便是阴阳),如门户阖辟,即乾坤易之门也。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阖。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谓之变。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矣。 " 故本文亦说: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 以上几段文字,果能会而悟之,则乾坤鼎器是什么?阴阳和呼吸有什么关系,药物和火候是怎样形成的,坎离、乌兔、日月都是什么东西,和各篇说的二物二气和易又有什么关系,不都说的很明白了吗?《悟真篇》既明白告诉我们阴阳原从道和一气中分解出来,《易系》也已直示一阴一阳,便是道体,那么逆转阴阳岂不就可恢复一气,成其道体了吗?《中和集》则乾坤鼎器的正确位置,在于阖辟呼吸天人阴阳四气交接之所,是天地的根子,人身的性命便是玄牝之门,都一股闹儿的清楚地说出来了,甚至药物和火候也全隐含在里面了。《悟真》中的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 之旨,岂非不解而都解之了吗?根据阴阳全有此窍,阴阳偏无此窍,与日月合丹,阴阳合璧,则阖辟呼吸之正中为阴阳是易之门户,又何疑焉。阴阳一合,便复一气,即成道体,便是金丹,不是很简单吗?

  可惜的是,尽管都做气功,都叫气功,却偏把合气的主要成功的阴阳忘了,专门到心、肾、丹田、泥丸中去拼凑,东搬西取,甚之滑到男女阴阳上去,置眼前现在的阴阳二气(呼吸)于不顾,任其向外流逝,锅口既不知封盖,无底之锅底就难以关锁。所以《参同契》说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上下既闭,则中央正位之土釜稳固。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原是人身虚无之谷,是三关之要路头,正是天与人的有无交接之处。要路头一把,自然上下俱闭,有无相入。《心印经》所以有 "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 之说也。不守此三关之要路呼吸之处,只出不入,能回风乎,不存守此有无相入之地,上下又如何能闭乎,真三关之要路头也。是故张三丰在《玄要篇》中说: " 一孔三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柛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一求玄关》) " 这就和张紫阳在《四百字序》中说的 " 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 " 之说,如同出一辙了。张三丰怕人落入口鼻色身之内,故还有 " 欲向阴阳修出世,须于阴阳外修之。 " 点穿此窍在于口鼻呼吸后天阴阳之外也。张紫阳则恐人落入男女之阴阳采补而加以 " 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 " ,以打断后人对于男女阴阳之猜疑。二人之用心,不亦苦哉!是则以心、肾、丹田、泥丸等为玄牝者可以止矣,把身外阴阳误解为男女阴阳者可以休矣!

  鼻孔外径寸之地,尚不出口鼻突出之外形之外,口鼻非身之一部乎?此窍适在口鼻之正中非身中乎?然亦决不可着在口鼻或人中之内,与色身实不搭界,非身外之阴阳,或阴阳之外乎?二人上下中外都说得清清楚楚,实在不容有牵强附会余地。因口鼻离玄牝甚近,又是呼吸出入处,有人便以口鼻为玄牝,则差毫发,不成丹矣。故紫阳一再告诫, "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 " 三丰还恐人不明白,在《再求玄关》诗中又说: " 傀儡当场会点头,应知总是线来抽(点穿口鼻外阴阳抽动呼吸的风箱之重要),抽他须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谋。 " 说明呼吸若非由自己抽线的身外玄关的主人作主,性命就不能为我所谋。张三丰在《玄机问答》中进一步指出 " 那道人稽首便答道,你看我者(作这字解)呼吸自收自闭,自举自提,父母未生时。那一点真阳动静,在虚无内修根养蒂,在那里立命安基。者(解同上)是咱讲的元音,明的道理,又何必指东猜西。 " 与上诗互参,足知呼吸起动处为阴阳阖辟之机,为真玄关无疑矣。再回过头来看看 "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 的余味无穷了。以顺行之阴阳而逆还于一气,金丹之道,岂有他哉!

  则孔子说的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 就更显得其言之恰切了。我们既知道道便是气,气便是阴阳的合体。那么我们便可彻底明白孔子所说的道不可离,就是说明气不可离。鱼儿离不开水,人儿离不开气,还能有疑问吗?气即阴阳,从人身说便是呼吸,是抽动人身的傀儡当场点头,百般趋跄的丝线,岂非亦丝毫疑二不得吗?试问从人身说,除此呼吸之阴阳二气之外,还有什么是须臾离他不得的。泥丸、丹田、心、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我们日常必须的水和粮,那有一件是须臾离不得的。要知道 " 须臾 " 二字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于分秒之间。一切有形物质短暂之离,肯定是无伤大体的;只有这阴阳呼吸之气,总是分分秒秒、绵绵续续,像时钟一样的滴不停,往来交织于人身与天地之间,玄牝之门,阖辟之机,洞如观火矣,可离非道之说,又何疑焉。是则以心、肾、丹田、泥丸为玄牝者,岂止知日月失道,铅汞异炉而已哉,是诚如认他财为己物,抱别性为亲儿了。

  阴阳是如此的重要,故三教圣人都莫不以此为圭臬。即黄帝之一部《内经素向》从始至终都莫不贯串于阴阳二字之中。如《上古天真论》 " 上古之人,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 "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 《四气调神大论篇》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也 " ,《生气通天论篇》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 ,《阴阳大象论》又曰 " 阴阳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 等等等等,言之不尽。

  紫阳公深明此理,所以连篇累牍讲来讲去,也始终离不开这阴阳二字,深恐世人不识阴阳之旨而乱为之也。有人一定要说:张紫阳不也一直说到坎离、铅汞、龙虎、日月、乌兔、夫妻等等的比象吗?怎么能说别人的比象都错,紫阳的比象都对呢?拆穿了也并不奇怪,因为紫阳的比象。都是把比象喻阴阳是以有形无的手法,世人却都执比象为阴阳,只见物而不见无,所以一样在读紫阳的书,硬是把紫阳非了的东西拾起来,在蛇腹之下不断画起足来,能不走向紫阳的反面吗?

  以上的问题真搞通了,再读紫阳的书就不会本末倒置了,也许不会再把泥丸、丹田硬生生的要放到虚无○象的玄牝上去了。如果再玩味紫阳的诗文词歌,就一定会余味无穷的,就不会再有前后矛盾,并可一线贯串到底了。

  这里不妨再随便举一个例子,《悟真》律诗开始二首是对顺行之道的幻灭可惜的描写,辜略而不论,就看第三首吧!诗曰: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戊己为娉,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试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二物龙虎夫妻,指的都是阴阳;五行全处和戊己都指中央的虚无土釜,即玄牝之门,那么阴阳一合,岂不真像情性之合,龙虎之蟠,夫妻之欢了呢?阴阳一合,即复虚无一气,即成金丹。所以说金丹之道,就是和合阴阳而己。阴阳在何处会合,当在五行俱全之处去会合,因为这阴阳五行当初原从此虚无一气中分出,但根源仍在,所以像媒人一样,原有说合簇聚的能力。是故心息一依,自然媒为之娉,成其好事,复全虚无本体,三家相见结婴儿矣。依次下去如第四第五各首,笔法须略变换,比象也翻了花样。如四首中的坎离、主宾、朱里汞和水中银,拆穿了说,也就是指这个阴阳;金鼎玉池,也只是中央虚无的异名。第五首的虎跃龙腾和南北,仍然还是指这个阴阳,中央正位和根源,也还只是指那虚无土釜。这一首前面《从紫阳著作探功法》一章已作了解释,已可不言而喻。以下直接谈阴阳的也不少,如第七首之 "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 ,第八首之 "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 ,第十二首之 "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认阴阳莫乱为 " ,绝诗十二之 " 道自虚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 ,绝诗十三之 "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 ,又《西江月》词之 " 雄里内含雌质,真阴却抱阳精 " ,《西江月》词二之 " 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 等等。皆一再说明,阴阳二物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双胞胎,两者之间分离不得。阴阳偏胜则成病,阴阳否隔则成愆,阴阳有缺,连草木也不能茂盛。必须同类之物二八相当,得其平衡,方能合亲,成其金丹。可见性命必须双修,阴阳不可偏胜。李道纯在《性命论》中亦说: " 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嗟乎!今之学徒缁流道子以性命分为二,各执一边,互相是非,不知孤阴寡阳,皆不能成全大事。 " 李为南派白玉蟾再传弟子,亦有称龙门派三代传人的。既都吕祖门下,实无彼此可分。总不外性命双修,阴阳合一而已。然则今人仍有称紫阳是从命功先下手者,尚果有立足之余地乎?阴阳者,即性命也,张紫阳著作的连篇累牍始终把阴阳联系在一起,称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阴阳分割,又产生新的阴阳,所以四象五行八卦……以至千枝万叶之所以形成也。物物一太极,即物物各具一阴阳,亦物物各具一性命。而此物物之阴阳性命,仍然是各自互相起伏的统一体,既矛盾又统一自始至终偏废不得。所以阳胜于阴,则长生永命,阴胜于阳,则夭折死亡,以至纯阴则为鬼,纯阳则为仙矣。是故半阴半阳是天地之中,故称谓人也。是故炼养之道,必须求其中也。所以《中庸》也说: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可见性命两者,从先天说,本为一物二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称修性可,称修命亦未始不可,他们有时只讲修性或只讲修命者,亦此故也。岂果如今人之以性命分割后的丹田泥丸而可混称为先天之真性命哉。古仙恐人误会,故常以中称之。谓性命原本如一,阴阳必须得中,以断后人再执上下二田之两头也。紫阳所谓 " 南北宗源翻卦象,中央正位产玄珠 " 者,即明显之一例。

  《中庸》亦然,紧接下去便说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 ,即是回顾上文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的道字说的。故《易系》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即《中庸》天命之性之谓道也。在人身说岂不是就是呼吸,就是先天之一气乎?人到降生初离母胎,须先秉受此气方有性命,此气一断,性命即非我有,确乎是须臾离他不得的。所以说可以离开的,就决不能成其谓道了,这种敲钉铸铁处,世人都不肯注意,殊可惜也。此气无头无尾,显微互换,隐显莫测,不可窥视,所以圣人便又归纳成中字。说明喜怒哀乐未发前阴阳如一便是中。盖此时性命之本体尚未动摇也。发而皆中节者,是阴阳互动互静各得其宜,呼吸出入,不急不徐,绵绵若存,有天然阖辟之妙。此时和气氤氲,万物化醇,真阴真阳,达于饱和状态,故称和也。因复括之曰: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当此之时,虚空三界,无所不包,人身上下无所不通,便达到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的地步。而人身内的周身上下,四肢百体亦没有一处能不通的。故此和者,真天下之达道也。阴阳互用之道,昭之乎明矣。

  不是我拉得太远,实在是他们都说得太好了。玄关之所以称中,还不是从这里来吗?伏羲、黄帝、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历圣之所以代代相承,而称之谓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亦无非切嘱后人要执守此心念未动前之中,与阴阳未分前之体而已。若阴阳既分之后,欲求还原复命,亦必复合此阴阳于中而成之,此即去路必从来路返之义也。

  我人既落后天,性命上下分张,阴阳亦流窜三界,贯串百体。故修炼之法,只是将既分之体聚而复合而已。设或阴阳本合,《金刚经》亦复无 " 一合理相 " 之可言,佛氏亦无丈六金身之可证。二八阴阳,半斤八两,所以称其谓丈六金身者,非即此阴阳和合后之法象乎?非即儒道两家所共尊之道乎?则舍利牟尼,无极或金丹之称,亦何别乎?三家之言,莫不与紫阳之言如出一辙,由此可知门户之不宜分也。

  阴阳既如此之重要,是人身性命之总根子,生死圣凡的总门户。故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亦不断伸述之。他说: " 岂知夫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鼎炉图论》) " 又说: " 抑不知坎离自坎离,阴中之真阳,阳中之真阴,自兀兀耳。(《采取图论》) " 由此说明真阴真阳确是一个自相联系的独立的整体,并不能从后天的心肾和坎离的卦象中求之。又说: " 一点蟾光照太虚(非虚无乎),金蟆水里(太虚为先天真水)吸还嘘。高低犹是纯阴体(若向泥丸丹田之高低处求之便是纯阴之体矣),何事生阳用有余。(《天机图论之口决》) " 彻底指穿泥丸丹田,一高一低是偏在两边之凡窍,是孤阴寡阳,只能是纯阴之体。只有虚无真中,有先天真水,才是生发真阳之地也。又说: " 何劳姹女与婴儿,透彻分明说与伊。身里乾坤颠倒处,壶中日月运行时。要知一者为阳用,须识一中作气机。天使紫阳来说尽,后来何必更寻师。(《青娥在我》) " 紫阳之意,不惟心肾坎离等不可执,即婴儿姹女也同样用不着。乾坤颠倒之处,即天地设位之中,是易之门户,是日月往来,呼吸出入,阴阳反复之机关也。此中间颠倒颠之术,正在于先天真一之所,是真阳产生之地与真阳来复之所。故可以一者为阳用,而于此一中作气机矣。呼吸阴阳,往来阖辟,如日月运行于壶中,真似别有天地也。又何来心肾坎离婴儿姹女之外象乎?

  至于中如何执,阴阳颠倒颠如何颠?《炉鼎图论》亦作了总结: " 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黒,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 " 仅此数语,三教五派圣人之丹诀,莫不和盘托出矣。

第七章 道教气功养生学对内丹派南宗概述的批议

第一节 李氏先命后性的定评客观吗

  鸣空诗评  天命之谓性早明,何能性命两边分。南宗北派无先后,文始东华共本根。

  内外二天通一气,阴阳两字括三乘。紫阳尽说心为主,为甚客观又客尊。

  李氏先引明宋濂的话 " 南则天台张用成,其学先命而后性;北则咸阳王中孚,其学先性而后命 " ,因而下一断语说: " 这种看法是客观的。 "

  宋濂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客观,还是请看事实。免得怀疑我添油加醋,现就单纯运用李自己引证的紫阳亲笔写的话来作证吧!

  这里就先看看他引用《青华秘文》的几段话以及他自己的评论是怎样说的。第一心为君论(《道气学》 373 页)。李说: " 在张伯端看来,明心见性实为内炼的一个关键。 " 总算也承认是内炼的关键。接着他引《悟真篇•后序》说: " 欲体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 李评之说: " 按照他的意思,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但它却主宰着万物。 " 鸣空认为,这个评议果然是客观的,但不能作先命后性的证明而恰恰相反只能证明其反面。

  李又引《青华秘文》卷上说: " 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也。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 " 李评之曰: " 心为神之舍。心与神之间,心是根本,神由心而生。 " 鸣空认为,此评不符原义。盖此心实非血肉之心也,紫阳所说的心,一般都不是后天血肉之心。后天血肉之心,久为紫阳所唾弃。所以他一直认为玄牝之门,非心非肾(见《四百字序》),在《悟真•自序》中则批评说 " 今之学者……分心肾为坎离…… " 等为 " 不识浮沉主客 " 的人,是 " 日月失道铅汞异炉 " 的人。这里紫阳说的心肾之心便是血肉之心,所以要非而批之。而《后序》中 " 欲体至道,莫若明夫本心 " 之心,只为先天之真心矣,亦即真真实实的玄牝之门矣。这个题目不分清,便容易被人混水摸鱼,前后发生的矛盾也就不能统一。所以这里紫阳说的心,是 "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 之真心,《中庸》所谓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的道心。所以说 " 性在乎是,命亦在乎是 " 也。而李所说的心已是指的血肉之心了。不然 " 心为道体,道为心用 " ,神为心体,心为神用,故能成其众妙之理而宰万物也。血肉之心,死肉一团,果能之乎?性命本同宫,莫不均在乎是,若以心肾之心为心,则性命不能均在乎是矣,能不到上泥丸下丹田中去摸索,而硬使铅汞异炉乎?是故紫阳明确指出,先须把这一个心字了了,其余一切都是后段事了。心者性也,从这段话的字面说,紫阳不是已把命放在性的后面,认为除心以外其余都是后段事吗?李也能把他分析成性在命的后面吗?平心而论,性修命了,命了性修,紫阳既明言矣, " 性在乎是,命亦在乎是 " ,非明指此真心之修炼法门,即性命双修之修炼法门乎?更何先命后性或先性后命之可分哉?

  第二神为主论(《道气学》 373 至 374 )。李说: " 丹法以炼神为主,自筑基至还虚,都由神主宰。 " 这个评定也是客观的。神即性也,那末就凭他自己所说,也应该把性放在命的前面吗?在事实面前,总是无法否认的。李又引《青秘》上卷说: " 天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 李之评说: " 所谓反之,即去掉后天禀性,而复先天真性。按照传统说法,精气本相依,而神在其中,为什么张伯端有首重于神呢? " 鸣空认为, " 反之 " 之解,亦尚客观。精气神本为一物,亦属事实,不仅是传统的说法。没有事实的依据,就不会有传统的说法了,这是用不着怀疑的。但为什么以神为主,是值得推敲的。

  《青秘》卷上解释说: " 神者精气之主。丹士交会采取,至于行火,无非以神而用。苟不先以神后疑于气中,则气未可安,神亦未肯恋气,而反害药物矣。……故曰:凝神者,神融于精气也,精气神合而为一,而阳神产矣。则此际之身,乃始为无用之物也。 " 李又评说: " 可见张伯端丹法虽先修命。但在修命的过程仍重炼神修性,所谓炼精、炼气,皆以神为主导。 " 这样自相矛盾的评论,还能自园其说吗?张伯端在在处处都贯串了神为主的中心思想,李自己也承认炼精炼气皆以心为主导了。又为什么能说他虽先修命呢?李又引《青秘》卷下说: " 精气神三者孰为重?曰:神为重。金丹之道始终以神而用精气也。故曰神为重。 " 这样当头的棒喝,李引来为其紫阳是先命后性作证,亦无非在自相矛盾而已。

  由于篇幅过长,下面第三四五各节,只是笼统扼要的抄下紫阳原文,作个全面综合的论述了,总的精神,已可一隅三反,实已宣泄无余矣。第三,李引《青秘》卷中说: " 采取之法生于心,心者万化之纲维枢纽,必须忘之而始觅之。忘者忘心也,觅者真心也。但于忘中生一觅意,即真心也。真精既见,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反光内照,庶百窍备陈,元精吐华矣。…… " 第四,气为用说。 " 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元性是何物为之,亦气凝而灵耳。故元性复而元气生,相感之理也。 " 又第五精从气说,引《青秘》卷上说: " ……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 " 又引《青秘》卷下说: " 夫金丹之道贵乎药物,药物在乎精气神,神始用神光,精始用精华,气即用元气。精非气不盈,神非气不充,精因气融,气凭精用,气因神见,神凭气用……。 " 从以上几段可以看出,精气神不惟都是药物,而且是互相依伏,相须为用,皆是从天命之性先天一气分出之统一体,所以分割不得。可见性命必须双修,神气必须合一。恰实言之,性命实无先后之分也。引述到此,李也不得不承认说 " 张伯端还指出,修命和修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段工夫,实际上命中有性,性中有命,故性命两者,往往是同步同修的。(《道气学》 376 页首三行) " 在本节结尾中他又说: " 张伯端性命双修的奥旨,于此可谓批露无余。(《道气学》 376 页第十行) " 以上都是李自己做的答案,在事实面前,是不得不承认的,不知他还要强调先命后性否?

第二节 《道气学》中李对《悟真篇》的误解

  限于篇幅,只能将李对于《悟真篇》的部分关键性句子摘要指出之,原文大旨,均不逐一引伸了。

  如对律诗第七首中的第二句 " 只在西南是本乡 " ,李解云: " 所谓西南,即指腹部下丹田,丹药由此而产生。 " 鸣空认为 " 心、肾、丹田 " 紫阳在《四百字序》中早就非了,没有否解余地。西南先天八卦为(巽)位,后天八卦为(坤)位,实为鼓巽风运坤火之地,巽者风也,于人为气,即呼吸起动之象,坤者,土也,念头于此产生,在纯阴之地,故称坤火也。此纯阴之土,正是先天真土,乃吾人生身得气之处,即指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是玄牝之门也。因呼吸之气通肺属金,位在西方,念头通心属火,位在南方,因其是心念和呼吸的发源地故称西南乡,心息相依于此,故谓之鼓巽风运坤火。又据卦象为先后天巽坤之位,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况此无始虚元之祖宗,是先天真药,是最真确的产药川源处,故直接指出,只此西南本乡了。

  诗中第五句的 " 送归土釜牢封固 " 的土釜,李又说 " 即下丹田 " ,亦谬之甚也,紫阳所非之语根本不顾了。土釜为中宫虚无之真炉鼎,乃鼎鼎原无鼎之真釜鼎,岂后天有形之凡釜哉。

  又第七句 " 药重一斤须二八 " 的 " 二八 " ,李解之曰: " 二八指肾水。 " 鸣空认为,肾水只能代表一八,无论先天壬水,还是后天癸水,无质还是有质,都只能代表一八,即命之一物,为(坎)卦之真阳,实际上即指先天真一之气,并非从后天的肾水中求之。二八应有真阴真阳之坎离二卦,即性命二物之对等配合,方得谓之二八,无非取其对等均匀之意,非真有二个八两也。旧市枰十六两为一斤,故古人都把相等之物以半斤对八两喻之。佛之所以称丈六金身,也就是说明他是一合理相,性命(即阴阳)合一之体了。

  又如七律诗第四首之第三句 " 自知颠倒由离坎 " 的 " 颠倒 " 二字,李解之曰 " 即指河车运转,沿任督二脉运炼丹药 " 等。也是完全错的。颠倒由离坎者,原指中间颠倒颠之术,必须取出离中之真阴,填入坎中之真阳,阴阳和合,便是水火既济必须在中间颠倒之。何来有沿任督二脉河车运转之理。紫阳丹诀的态度十分明朗,于《四百字》序中明确指出 " 能知此一窍,冬至在此矣,药火沐浴,结脱均在此矣 " 之说,详明非前后上下搬运可得。他在《青华秘文•采取图论》中还严肃的批判任督搬运之非说: " 夫元气之在人,至静始见,是先天之气也。……气本自调,而若役之使之升则伤脾、胃、肺、肝、耳、目、口、鼻,降则如决水于长堤,锐然而下趋,沛乎其不可御也,至真之物,其能存乎? " 他在《炉鼎图论》中又说: " 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 " 颠倒颠之术,惟在中间静定而已,何来河车运转之有乎?

  又如解七律第五首之第二句 " 中央正位产玄珠 " 的 " 中央 " 说: " 所谓 ' 中央 ' ,即指人体中央,心肾之间。 " 鸣空认为,心肾之间,是四大皆阴的幻体中有形之位,中央正位,乃天地设位天人交接易行于中之位,钟离所谓 " 天地虚无上下通 " ,葛仙翁所谓 " 天地之中是真中 " ,《中庸》所谓 "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 " ,实即阴阳合一之体,即玄牝之门也。故紫阳说: " 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 " 此之谓中央也。后天之心肾三间,安能当之哉,又何来玄珠之可结乎?真谬之甚也。举此数例,李解谬否,举一反三,可类推矣。

第三节 评李之阴阳双修派的丹法思想观

  鸣空诗评  身外阴阳内外宗,可知还只在身中。安能男女称炉鼎,奚可肾心号铅汞。

  隔体无非离幻体,依空亦莫落顽空。如将此质栽他质,何异白龙加赤龙。

  据李《阴阳双修派的丹法思想》所载,宗承《悟真篇》的阴阳双修一派,始于刘永年,盛于翁葆光、陆墅、戴起宗,此外元陈达灵一系,亦主双修……其后明代陆潜虚、彭好古、甄淑,清代陶耒耜、仇兆鳌、傅金铨、汪启贤,他们都以阴阳丹法解《悟真篇》,成为该派的重要传人。鸣空认为,他们是否都属于南宗阴阳双修一派,因身边无足够资料考证,不容肯定。但据李所引他们个别人对《悟真》等的注解看,只恐未必。

  先看一段翁葆光注《悟真篇》 " 阴里阳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 的注吧!翁注说: " 孤阴无阳,如牝鸡自卵,欲抱成鸡,岂可得乎?钟离公曰: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物事实皆阴,若将此物为仙物,怎得飞神贯玉京。以此言之,一身之中非惟真精一物属阴,五脏六腑,俱阴非阳。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得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得乎?若执此等治身,而求纯阳之证,犹如去冷加冰,除热用汤,飞龟舞蛇,愈见乖张。 " 鸣空按翁的这段解注,是举足轻重的,明白指穿,凡有形之躯,以及一切身内之物,皆有阴无阳,否定一切执身内之非,是飞龟舞蛇,愈见乖张之法。然则女人之身即非身乎,女人身内之物,能尽阳乎?诸君亦曾一想及乎?李之评说: " 这里所说的乖张之论,恰好正为清修派观点。 " 那么在这里说的,不是翁葆光吗?为什么是他说的,便成为不是清修派的观点了。李又说: " 为了推行双修的理论,翁葆光对于同祖同宗的清修派进行了批判。他引《参同契》曰…… " 来证明翁保光确实是阴阳双修一派的。难道这一段话真可作为翁葆光是双修一派的口证吗?请看原文。翁说: " 使二女同居,颜色甚殊。苏秦通言,张仪结媒,发辩利舌,奋为美辞,推心调合,谐为夫妇,弊发腐凿终不相知。 " 比喻以女妻女,以阴炼阴,安能有产化之道哉。 " 然则非即批评孤阴寡阳之不可修,终未涉及孤男寡女之不可修也。紫阳亦是这样说的,怎么出自翁口,便变成批判男女之独修乎?可李又否解说: " 故男女结合,顺则生人,逆则结丹。 " 这是姓李的说的,毕竟不是姓翁的说的,怎么能强加在翁身上呢?且看翁是怎样说的。他说: " 虽男子身中皆阴(女子就不皆阴乎,未直指而己),若执一己而修,岂能还其元而返其本(正是说明须身外之阴阳配合方可,身外阴阳即天地虚空之阴阳也,请勿误解),又将何而回阳换骨哉!是以大修行人,求先天真铅,方以得彼先天真一之气,以还其元而返其本也。 " 翁的这段妙论确是张紫阳的本旨,紫阳在律诗九首中就明确提出 " 劝君穷取生身处,反本还源是药王。 " 两人的含义毫无差别。首先必须明白,先天真铅和先天一气是一物非二物,都是先天,色身的男女一样,都只有四大皆阴之物,没有一点阳气,彼和他是同一含义,都是指色身外的虚空彼岸而言。紫阳在绝诗四十八首中也说: "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 实际上这个不死方就是先天真铅,也就是先天真一之气。要知道先天二字,决不在色身之内。李正然把这样正本崇元的话,解到邪言污行上去。以至解成 " 所谓 ' 彼 ' 者,即指女性,男女双修,求先天真铅于女性生身处,得女性先天真一元气,这就叫阴阳派取坎填离法。 " 总之在翁葆光这几段话中,没有一句可曲解成男女双修的。

  又李说: " 双修派以男女合炼为大旨。他们的炼养分为两步,一为炼养外药,一是炼养内药。翁葆光称之为金丹,此丹必须在男女双修中成就。(只怕又是您的领会) " 鸣空按内外药之说,确乎为金丹要旨。故紫阳亦说: "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二般作用。 " 实告读者,紫阳讲的外药,就是身外阴阳。即天地阴阳,我派称为虚无,也就是自身生身处,是自身分离母腹有生命之初的一元始气,故又称元始祖气或先天一气。这种先天一气的先天真铅,决不是别人的身上所能取到的。既称为外,自然应在色身之外,若到女人身上去求,不是又在别人的身内了吗?以女人身内之物称外药,义亦不通。现在先就看看李的引文,翁葆光是怎样说,真是这个意思吗?

  翁说: " 修真之士,若执己身而修之,无过炼养精气神三物而已,奈何三物一致俱后天地生,纯阴无阳,安能化形为纯阳,而出乎天地之外也哉! " 鸣空按翁说极其清楚,若执一己之色身而修,色身内之精气神一致俱是后天之物,既指色身,岂非男女一样,一身四大莫不皆阴,不能超出天地之外。实则明确指出必须于色身之外而修之,即身外虚空一着,即所谓身外之阴阳也。所以张三丰也说: " 欲向阴阳修出世,须于阴阳外修之。 " 岂有男人之色身不可修,女人之色身便可以修之理。若女人真是遍体纯阳,混身都是先天一气,那么西门庆、白菊花等人早都成仙了,女人本身也就根本用不着修炼了,还要太阴炼形干什么?可笑李在本段翁文之后,正是加了一句 " 故当借彼之鼎 " 。李之 " 彼 " 早己解明是指女性,显然此鼎亦是指女性生身处。所为借彼之鼎,岂不是以女性色身为鼎了。真是岂有此理,把好好的金丹大道,变成了采阴补阳,什么男鼎女鼎的旁门邪术了。

  翁又曰: " 采先天一气,真阴真阳(女人身上哪有真阴真阳,无非淫精秽水而已),二八同类之物,擒在一时辰内,炼成一粒至阳之丹,号曰真铅。此造化在外,故曰外药。 " 鸣空按,翁说如此的清楚,正因为造化在色身之外,故称外药。若是女性身内之物,怎么能说是造化在外,又称之谓外药呢?翁葆光还怕人弄不清楚,进一步说明说: " 以此阳丹,点己阴汞,犹猫捕鼠。阳丹是天地之母气(说的何等明白,怎么还会把拉到女性身上去)。以母气服子气(虚空乃天命之性,后天色身内呼吸之气,本在此先天一气中分出),岂非同类乎?此造化在内,故曰内药乎。 " 哪一点能如李说的 " 双修派以男女合炼为大旨。他们把炼养分为二步,一为炼养外药。一是炼养内药。何谓外药,翁葆光称之为金丹(本来就是),此丹必须是男女双修中炼就(这是李自己说的)。至于内药,翁葆光称之谓金液还丹,此丹己身造化,不假于外(那么什么叫母气伏子气),故曰内丹。 " 实际上翁葆光说的句句都对,字字不离丹道,从未出轨。李说得句句都错,没有一点正经,丈人说天郎说地,毫无相同之处,真可说是无轨电车乱开了。再看陈致虚之总结尤妙。陈说: " 修行之人先须洞晓内外两个阴阳(真是至理明言,内外者,身内身外两个阴阳也,即我人呼吸之气与天地升降之气,吕祖称为两重天地,四个阴阳,李道纯称为踏破二重消息子)之真阴阳。即入室下工,成功甚易( " 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怎么能不易)。内药是一己所有(身内之坎离也),外药则一身所出(此之谓生身处也,又岂能向女性身上去求之哉)。内药不离自己身中(身内坎离交,无作无为之自然),外药不离色相中(身外乾坤交,有作有为之自然);内药只了性,外药兼了命;内药是精,外药是气,精气不离,故为真种,性命双修,方证天仙(一句点穿,这叫性命双修,决不是男女双修也)。 " 鸣空按:事实十分清楚,翁葆光陈致虚都一再强调,金丹之道不离身内身外两个阴阳。在于人身,不离己身。一些比象无非为阴阳之假托。而李却把阴阳说成男女,把性命双修说成男女双修。真真岂有此理。

  后面陈致虚等为李所引证之言都是很好的,举一三反,实无再引必要。愿世之真诚学炼丹道者,切不可为此辈之邪说所惑方可也。不然牵进了死胡同,要脱身就难了。

第八章 总 论

  鸣空诗评   人果均能照此行,包君一步得丹成。阴阳一合朝天去,性命双持带壳升。

  打破时空无色界,剖开混沌有真人。抱元守一常中定,终把不明真相明。

  纵观紫阳上述三大著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所谓炉鼎,不外是鼎鼎原无鼎,炉炉非玉炉的无鼎之鼎,非炉之炉,是先天的真炉鼎。其确切位置,本系无所之位,称谓中央正位,在于天地之真中,原是阴阳共合而成的阴阳鼎。故紫阳每自称以 " 乾坤鼎器 " 。是乾坤(即阴阳也)共合而成的,故他的名字就叫玄牝(即乾坤、阴阳之别名)。显非后天有形之鼎,故云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丹田、非泥丸,亦无边旁,更无内外,是有独无对的一窍,存之则有,舍之则亡,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故又称朱砂鼎、偃月炉也。②药物者,先天之真铅真汞也。乃先天上药三品精气神,非后天色身内之精气神也。实即真阴真阳二味药物,其源出于水乡铅的一味真药,这才是天命之谓性之真性命也。坎离、日月、男女、龙虎等等不过阴阳之别名耳。有人到女性身上之生身处求取真药,真迂之甚亦愚之甚也。③火候者,非有形有象用柴炭吹嘘之火,乃不吹而嘘,不搧而焰,绵绵若存,用不勤,但至诚,法自然之天然真火也。此火虚寂朗照,赫赫长明,金丹假此而成。

  炉鼎、药物、火候名虽有三,实为一物,总不出阴阳二字。故真知阴阳者,则炉鼎、药物、火候莫不在此矣。紫阳所谓 " 身中一窍,名曰玄牝 " ,玄牝非阴阳乎?则心、肾、口、鼻、丹田、泥丸之非是可不言而喻矣。故能知此一窍,则冬至、药物、火候、沐浴、结胎、脱体而莫不在此矣(《四百字序》摘义)。离了阴阳不是道,从来火候少人知。他们之间是如此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乃世人之不信何?所以是:非意识所造,非观想可成,非思维所得。真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为而成,从容中道。真先天之真炉鼎、真药物、真火候也。

  为了证明吾说之不谬,不妨再举两个例子:(一)《太和六问》曰: " 药火之说,纷纷不知所以信受,一云神是火,炁是药,以神驭气,即以火炼药,此即言神言炁为二也。一云采时为之火炼时为之药,意谓神气皆可言药,皆可言火也。二说同耶异耶? " 伍子(冲虚)曰: " 同说。皆以神驭炁也。采时气向神中,神气合一而同升同降而得药也。则谓之药也可。即得求之,而名真铅者也。炼时神归炁内,神气混融,而同行同住,则有火矣,则谓之火矣。可即得铅之物而名真汞者是也。纵二物交并归一,参谓火谓药,谓一谓二,何所不可。(《仙佛合宗》) " 伍子此段答问,虽仅言药火,未及炉鼎,而炉鼎亦隐含之矣。神气火药非阴阳之异名乎?阴阳合一则窍成,非炉鼎乎?

  (二)李道纯曰: " 乾坤鼎器坎离药物、八卦三元、五行四象,并不出身心意三字,全真至极处,无出身心两字,离了身心便是外道。虽然亦不可着在身心上,才着在身心又被身心所累,须要即此用离此用。予所谓身心者,非幻身血肉心也。乃不可见之身心也。身者历劫以来清净身,无中之妙有也。心者象帝之先,灵妙本有中之真无也。无中有象坎,有中无象离。祖师云: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自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予谓身心两字是全真至极处,复何疑哉!炼丹之要只是性命两字,离了性命,便是旁门,各执一边谓之偏枯。(《中和集•全真活法》) " 可见身心即性命,性命即阴阳也。抽坎填离,以有归无,无非阴阳中爻之变换耳。故言鼎器坎离药物八卦三元五行四象无出身心两字也。实际上即不出阴阳两字也。故紫阳在《炉鼎图论》中结之曰: " 岂知夫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黑。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 " 炉鼎药物火候亦全备矣。

  是则枢纽阴阳者,兼并自身之阴阳也。讲究身外之阴阳者,和合天地之阴阳也。天人本相通,实为我之故物。安有向他人身内求阴阳之理哉,真不通之甚也。言之悲愤因作诗以叹之。

  身外阴阳不着身,女流岂不亦为人。坎离日月皆虚比,精血唾津岂可泥。

  生气天通生命始,一呼息断一灵飞。此真立命生身处,底事产门女性疑。

第九章 复校结束语

  全编前三卷与第六卷第八卷撰于 1988 年,普多偏执之词,亦多批人之误。虽然改了一些,仍不免有失当或太过之处。其它各卷基本上亦不出九一九二等年,九五以后,收入之题材实不多。所论者,不过阴阳方面之深入探讨而已。说明此书之出版,实已耽搁太久,太对不起早年预订该书之朋友矣。

  九八年春夏之交,实多不能再拖之感。经再三考虑,决定进行出版筹备,先是考虑自费出版的规划,便着手进行借款活动,当时考虑的借款对象有美国老友陈齐,美国慈善家沙聂卫珍,浙江大梁山啤酒厂总经理王林根(他曾一度做过我的慕名学生,并曾有过五百元的小款资助),水产商人学生林开平,以至计划以三层楼房作抵押,向银行借款。不幸由于各个的不同原因,终于都失败了。具体原因,不便一一详述。一九九九年春,在得到盛克琦等学生的大力支持下,决定把原来的全编,扩充入西派各代祖师的已曾出版,或从未出版过的手抄本等的内部资料,凡是能找到的,全部扩充进去,定名为西派功法汇编(现经胡先生的裁定。已正名为《大江西派典籍汇编》。终于又发了一批书信,欲以借鸡孵蛋办法,再次进行出版筹备。在此以后,便展开了一面搜集资料,如《三教一贯》《性命要旨》,〈天乐集〉原稿等有关典籍。一面托由盛克琦负责,将那本字迹不清,删漏不全的〈天乐集〉慢慢辫认誊抄成手抄本,以利打字(前后抄了半年多)。一面将一至八编存稿寄托张涛打字(十足打了十个月,并印成书样到 2001 年春节后方告成)。书讯是托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英文系老师×××(因其不喜具名故隐之)打印的,前后共打印了七八千份,约一万五六千張绝大部份费用由他负责付出。,但,实际发出不到二千张,因得不偿失,只好停发。以后他又不断受托打字、校对、打印书样,帮助之多,难以尽述。。武汉杨同金医生曾来访我,听到我要找书的消息,主动替我去杭州、上海专访,费了许多心机与路费,还因我买写字板等前后给我助款二千二百余元。

  最后还得介绍一下叶××夫妇的无私奉献精神。 2000 年年关将届,我自己手中,仍有《一貫天机直讲》,《历代高真诗词歌选》等三四卷巨著没有打字,他们不顾自己正在准备开店,忙着装修新租的房屋,立即替我寻找合适的打字店,还安排其姪女协助打字。我为校对需要,买了一副写字板,他不断抽出时间前来教我。电脑出了故障,又多次起早骑自行车从二十里路外赶来,解除了电脑店给我刁难造成的困难。 2001 年春节过后,他俩的电脑照相店开业了,虽然生意不好,但也不能不守,可当我买了打印机,急于打印书样时,他们便无分早夜替我组排打印,质量之好,真是超乎寻常。以是之故,为了求取统一,不管是从宁波市寄来的,天门市寄来的,经我重新校对以后,他们都重新组排打印五份或十份。在我没有完成校对以前,以至校对完毕以后,仍在继续努力,直到大功告成。可当我给于写入感谢诗草以及写入他们名字以示感谢时,都被他自己排印时删去了。使我非常不安。在此汇编即将出版之际,以上各位朋友,都不能不寄予深切的谢意。更希望叶××夫妇再勿删去这些文字。

  复校工作,虽经千挫百折,但也终于完成了,不由我露出满意的微笑。最后,还得向胡博士打声招呼,看看拙著汇编上下编,是否合于丹道哲学的规范要求,有无出版价值。不当之处,可以随意删节,格杀勿吝。使能合于时代的需要,向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献礼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