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jzming 发表于 2005-11-21 07:42 AM

大江西派典籍汇编【第六卷】

大江西派典籍汇编

下编第六卷

参 同 悟 真 阐 炁 理

第一章 选释参同悟真缘起

  我欲译释参悟二书久矣。盖二书决理清晰提纲挈领,直探玄奥。足以辟傍左,祛邪说,揭玄窍,扫枝叶而露本根,免为盲师所误。惜因忙于俗务,一再拖延,良可慨也。

  虽然,二书说理,明则明矣,但仍不免象言譬喻,露枝条而隐本根。近世之专家学人,误会猜拟,指鹿为马,仍有不免。即玄关一窍,或言印堂,或言脐下,或言心下肾上,等等。究以何是何非,终无定论。终如盲人摸象,各是其是。

  故吾此次选释,非仅选释而选释也。实欲按文求义,按图索骥,究到实处。使空中不空,演为妙有,揭开玄关之玄妙机关也。

  因时限短促,业余时间又不充裕,故只选择二书部分章节,旁采各家有道先贤片断语录作证,以阐明性命双修金丹大道之原旨而已。不足言注,亦不足言译。主要目的在研究玄关穴位与功理工法。是否有当,能否合于逻辑,有待当世各位贤哲老师,评定取舍,赐予指教为荷。

第二章 从二书章节论证关窍

第一节 译解参同章节求关窍

  《契》之首章原文: "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廊,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槖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御者之执街辔,准绳墨,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 "

  首揭乾坤二卦,是交易、变易、不易之三易门户。实则直指乾坤二卦之中是返还之道,性命双修的关窍也。盖乾坤即天地也。门户即关窍也。易乃日月象形,日月运行之所,非中之义乎。由此说明玄关之窍,应在天地之正中也。因此间是阴阳二气出入门户,故有乾鼎坤炉之说。坎离即男女也,阴阳也,亦即日月也,呼吸也。匡廓即架子,有了乾坤这个鼎炉作为众卦之父母,又有坎离的阴阳配合,立好架子。二气阴阳就可象车毂依靠正中的轴心运转一样,使我人阴阳二气,出日入月,一呼一吸,回旋于天地正中之位。也只有这个位置,才是牝牡四卦,用作如冶人之风箱的鼓风之构管之处。何谓牝牡四卦?乾坤坎离,固可说是牝牡四卦。而人身后天二气与天地先天二气的四个阴阳,亦何尝不是牝牡四卦。究其实,后者比前者更为恰切。何则?盖此处适当人身小天地与天地大天地之交接之所,俗谓之十字街上三叉路口也。天地之阴阳二气与人身之阴阳二气在此构管中鼓荡往来,一开一合,一呼一吸,一息不停。所以说,这门功夫,是一统包括了阴阳二气的大道理。犹驾车的司机一样,时刻掌握好马缰绳,根据这一定的规律轨道行驶,不可须臾或离。

  孔子云: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这也进一步证明,须臾不可离之处,便是真道。有须臾可离之处,即非真道。因为只有这个天地正中,我人从出生的一息起,到临死的一息止,谁也没有须臾离过。谁要须臾离开他,谁就须臾死亡。是故古人强调一阴一阳之为道也。此孔子之所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凡是须臾可离而没有死亡威胁的危险之处,皆非道也。并不如某些人的谬解: " 修道的人,不可须臾忘记守窍,须臾忘记守窍,就不是修道了。或者说,就不是大道。 " 我认为,不管谁人,甚至一个已经功夫炼的很好的人,谁孰可能,须臾不忘守窍呢?一忘守窍,就是非道,就不是一个修道的人了?事实这是讲不通的,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

  我人时刻不能离开此中交流之阴阳二气,犹鱼之须臾不能离水一样。离他必然要须臾就死亡。此正说明若是须臾可离的有形穴位,决不是性命双修金丹大道。因为这是指证关窍的圭臬,所以附笔一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固是炼功秘要。而终未如大定真空,能牝牡四卦,以为槖龠,而运毂于正轴之中之可以立竿见影也。最后又说,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潜神规中而制约其外,盖潜神忘形,循气数之流行,不制而自制。又如音律之有十二管,历数之有十二辰,六阴六阳,循环运转,时刻不差,而火候得其节度矣。以此二句,总括前十三句全旨。

  《契》之二章原文云: "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两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论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

  此章即首章之注脚,进而阐明,要摆好天地的位置,乾坤鼎炉既立,三易阴阳二气,就能在此中交流了。故自解曰,天地者,乾坤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换言之,如果不是阴阳配合之位,就不成其谓鼎炉了。易即日月,日月即坎离也。总不出阴阳二气,即我人之呼吸也。坎离原为乾坤之变体,乾坤变而成坎离;坎离抽添而仍复乾坤。故日坎离者,乾坤二用。总之不出阴阳,阴阳二气,一呼一吸,一出一入,行乎天地之间。升降开合,四方上下,无所不到。四方上下为六合。四方上下,本都空无所有,故称六虚。实即一虚空而巳。阴阳二气,去来既不一定,升降也无常规。潜神于中,如藏幽室,如潜深渊。静而又静,忘无所忘,物我两隐,茫无形踪,实即浑沌之象。变化就在这中间发生了。是以《黄庭经》也说: " 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 " , "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仙公子已在前 " ,只此四句,几包含了本章全旨。日月飞行,非即呼吸出入升降乎?六合之间与天中地户之间,非即六虚与天地设位之象乎?帝乡,即性王之宅,即直指玄关穴位,又说明了三易的变化作用。是故邵子也说: " 仿佛阴阳初变化,氤氲大地乍回旋。 " 此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故有 " 大包天地有形外,细入风云变态中 " 之喻。这正说明,此中包囊万物,是道的法纪与纲领。

  天地正中,原是虚无本位,只有无能生有,也只有无能制有。无就是空。正像盛物之器一样,物总是盛在器的空中。阐明工夫总是从身外虚空下手,也是从虚空了手。大定真空,一呼一吸,消之息之,定到寂处,阴阳合璧,日月停轮。到此地步,坎离的形踪也没有了。

  又四章原文云: "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而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

  此又以日月合而为易之象,以说明我人呼吸的大作大用。古人造字,暗含天机,日月合易,日月合丹,日月合明。故云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也。古人云: " 炼息要炼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 不息之息,是谓真息,非胎息乎?不神之神,是谓至神,非穷神乎?到此之时,造化自生。所谓至诚前知,神穷而造化亦自知矣。阴阳往来,象辐辏轮转一样,任其自然,毫无做作,一出一入,一辟一阖,舒之弥六合,卷之不盈握,而卷舒自如矣。

  趁此机会,我再引喻内外景《黄庭经》片断,来进一步说明日月即呼吸的大作大用。经云: " 出日入月是吾道 " , " 出日入月呼吸存 " , " 出入二炁入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 ""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仙公子已在前。 "" 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理发齿。 " 由此可证,日月与呼吸本是一物异名;从而也证实,黄庭、虚无、元气、天地间,亦何尝不是一窍异名。日月呼吸不离黄庭中虚无之位,所以以天地之间称黄庭虚无者,前者因中央属土,色黄故称;后者因中央本虚,空洞无物故称。讲到实处,虚无不无,无中有妙有。所以古人说: " 无中生有,虚里成真。 " 故易又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也。惟此天地间之童子,即吾之真形,非经修炼不彰,更非常人之肉眼可见,故以虚无名之。

  回顾《契》三章《中宫土德》之原文: " 坎戊月精,离已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 此段与《黄庭》片断互证,说理周详,功法功理窍位等,都说的明明白白,几乎贯串了整部《参同》的全旨,也包含了整部《黄庭》的全旨。坎纳戊,戊乃阳土,月之精也。离纳己,己乃阴土,日之光也。戊己二土,分纳于坎离之中,勾引调和,以成交媾。盖以刚柔相当之故,故能互相眷恋,相吞相吐,如日月之为易也。且土之为德也,分王于一年之四季,而罗络于一岁之终始。故木得以春荣;火得之以夏藏;金得之以秋生;水得之以冬止也。青赤白黑四色,各居于东南西北四方。而皆赖中宫黄婆之牵引,以施神化,而成其功。故曰 " 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 也。故下文《二土》章,作了更深刻的描述以后,又言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也。《悟真篇》之所以说: "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 戊己之功,大矣哉!总之中宫即天地之中,即天心,即黄庭,即真土。若以脐上心下为中宫,则谬矣。

  由以上各章观之,吾人若以有形之心肾之间,两肾之间,眉目之间,上中下三丹田等处,作为黄庭玄关,以及玄牝之门,总是非也。

  为了进一步阐明玄关部位。无位之位。试将人身配天地配五行之理,简要说明一下:

  盖天地者大天地也,人身小天地也。呼吸即日月,五藏为内五行,眼耳鼻舌人中为外五行。大天地以天地人为三才;小天地以口及二便三单窍象  ( 乾 ) 卦配天;耳目鼻三双窍象(坤 ) 卦配地;加以两卦之正中的人中配人为三才。医书中之人中一穴,盖本此取,否则安得以此取名人中乎?故先圣又称此窍为三才窍的。大天地与小天地本交参为用,互为出入。故真正穴位,不能执相而着落在色身的人中上,而应在天人交接处取位,方符合《阴符经》之 "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 的大旨,也符合吕祖《指玄篇》的二重天地、四个阴阳的本旨。是以古人说 " 离了此身也不是,着了此身也是错 " 也。这竟如海印子指的 " 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 " 是也。吾今不畏天谴,彻底言明,为后之有志于道者,开一线明路。谅古人不我欺也。

第二节 从《中宫土德章》论五气朝元

  《中宫土德章》原文: "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征。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

  上文已谈到人身有内外五行。何以要分内外五行呢?这就是配合五行的天机奥妙所在。因目通肝,目与肝均属木;舌通心,故舌与心均属火;耳通肾,故耳与肾均属水;鼻通肺,故鼻与肺皆属金;虚空与(人中)通脾,故虚空(人中)与脾均属土。是故心息相依,以耳听息,定于虚空,谓之金水一家,天一生水,地四生金,北一西方四共之也。眼观舌舐,定于虚空,谓之木火一家,天三生木,地二生火,东三南二同成五也。神定虚空,脾(土)气上朝,戊己自居生数五也。

  故炼功之始,便须做到身不动、心不动、意不动的三定,又须做到含眼光,凝耳韵,缄鼻息,调舌气,定真意。中央黄庭,乃虚无之窟,本具先天一气,为有生即具之始气,故又称元始祖气。抱元守一,即抱此元守此一也;五气朝元,即朝此元之祖气也。心息相依,神气相抱,眼耳鼻舌意既归中,肝肾肺心脾之五气亦自随之而朝元矣。

  《悟真篇》云: "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希。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 上文有如此诗的注脚,不解已解之矣,可见先圣后圣同出一辙。所谓青赤白黑各居一方者,东方甲乙木,色青;南方丙丁火,色赤;西方庚申金,色白;北方壬癸水,色黑。故曰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也。此非五炁朝元之象乎?

  本文对五炁朝元的论述尚多,如《二土全功章》、《四象归土章》,都作了深入的描述,兹更录其原文,以为指证。

  《二土全功章》云: " 子午数合三,戊己数居五。三五即和谐,八石正纲纪。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水以土为鬼,土填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既会合,本性共宗祖。 "

  《四象归土章》: "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浑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隅。肝青为父,肺白为母。心赤为女,脾黄为祖,肾黑为子。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

  归根结底,戊己是根本,戊己即天心,戊己即中宫,即天地之中,亦即虚空,即黄庭也。戊己之作用,大矣哉。予写稿本旨,首以论证关窍为主旨,因此二章微义与上章大同小异,惟更细腻而已。故此处不再详解。

第三节 译悟真篇章节证玄关

  张紫阳真人按两弦二八之数写律诗十六首,按周易六十四卦之数写绝句六十四首,窍位诀法,药物火候,无不悉备,与《参同契》一样,扫尽枝条,直指根本。两书虽句法有殊,而理无二致,可以互为表里,互相发明,真是相得益彰。故《周易参同契》被喻为万古丹经之王,而《悟真篇》亦可谓万古丹经之指南也。

  该书言玄关之处,实亦不鲜。如二八之三云: "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 " 二物即神炁也,神气会合,情性亦合,虎龙即情性,亦即气神也。五行全归之处,神气龙虎蟠结之所,即玄关也。舍此则五行难全矣,龙虎难蟠矣。因黄庭戊己,内有先天虚无真一之气,内含坎戊离已二土,如媒妁一样,能通和好。使神气龙虎,如夫妻之贪恋欢合。矧能如是,则功成有望,可朝北极金阙,九霞光里驾祥鸾矣。若后天色身以心肾之中为黄庭戊己,则南辰北极,神气相距甚远,则虎龙安得而蟠结哉。

  二八之五云: " 虎跃龙腾波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腹中岂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 虎跃龙腾,正可以在狂风骇浪之中,大显身手,神炁相合,相吞相吐,象龙腾虎跃一样,经过风火同用之功,自能把风浪制伏,所谓两虎搏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也。何谓中央正位,是乾坤二卦,天地之正中也,此理已在本章首节中言之详矣。虎跃龙腾,两虎死斗,在此中央正位中锻炼,则金丹有象而玄珠产矣。此理就象果子生在枝上一样,节气一到,自然有成熟之期。又象婴儿在母腹一样,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藏器待时。所谓一任天然真火,丹成赫赫长明。火本南方属离,水本北方属坎,潜神于中央正位的根源之中,心息相依,坎离交媾,水火抽添,从而恢复原来乾坤的本体,而翻转卦象矣。朝屯暮蒙,晨昏火候,自然合天枢斗柄之潜移默运了。

  又二八之九云: " 阳里阴精质不则,独修一物转赢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食餐霞总是狂。举世漫求铅里汞,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

  此诗极言性命单修、孤阴寡阳之弊,牝鸡自卵,其雏不全。独修一物,其质不刚。不要说法身,就是色身也会越修越消瘦的。若以上丹田为玄关,是只修性之一物,而没有命,上丹田属离(离)卦二阳一阴,阴包阳中,所以说阳里阴精质不刚也。若以下丹田脐下为玄关,是只修命之一物,下丹田属坎,(坎)卦二阴包住一阳,阳陷阴中,沉沦难出,权握家财无把柄矣。就是劳形按引的功夫,也只是旁门,并非正道。服食草木金石,餐霞饮露之类,总属狂罔无稽而巳矣。此段极言在色身上有形有相之穴位求玄关之非,与服食餐霞之误。举世之人求的都是凡铅凡汞,凡铅里是没有真汞的,若这样的妄修瞎炼,什么时候才能虎龙降伏呢?最后才直指生身之处,方是返本还源的真药之王。何谓生身之处,盖吾人未生以前,原在母腹之中,我之呼吸,随母之呼吸。母之呼吸一断,我之生命亦停止了。及到离开母腹,脐带剪断,嗬地一声,天地之气从口鼻而入,中阴身亦随之而入。是吾人有生命之始。所以生身之处即鼻孔外虚空径寸地也,此气本自虚空来,此气还自虚空去,有此虚空之气则生,无此虚空之气则死。所以古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由于有此虚空一气而开始我人的生命,所以又称此气谓元始祖气。凡人之元气,不知操守,随呼吸之出入,日消月损,逐日消耗,消尽即死。圣人知返还之道,逆转造化。用心息相依之法,使回风混合,神气合一,而结丹成真,永劫长存。故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也。呼吸是生命的根本,虚空是生命的源头,这不是最清楚的吗?

  六四之一言鼎炉云: "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鸟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取金丹不解生。 " 这就直接指乾坤之中是鼎器之所。金乌玉兔是日月的精华,也是我们所要烹炼的药物。既然把此二味药物,驱入了天地之中黄庭之路,怎能不使那金丹至宝,不知不觉的就产生了呢?所以说: " 驱二物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 " 简言之,设非天地真中,虚无本体,不足当黄庭元宫之称。设以心肾之中的脾胃为黄庭戊己,又安得而驱入,安得而蟠结,又安得有结出如此金丹之大功哉。

  六四之十二言虚无一炁云: " 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 此首又重点言明,大道应从虚无的先天真一之气中求之,此气顺则生天生地,生人生物,所谓一气化为两仪,两仪化为四象,亦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滋张也。此气逆则万派朝宗,涵三归一,坎离交姤而成其丹也。

  六十四之十四言戊己云: "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 此诗又直指中宫戊己的重要,因为中宫戊己,内有先天虚无真土,为四象所共拱,坎离所共恋。是以还丹之道,非中央戊己为媒不可。若脾胃之血肉黄庭,满藏渣滓之物,何得当真土之称。既称真土,自非后天有形有质之凡土明矣。此紫阳之所以特别点明,只缘彼此怀真土之妙也。坎离既怀真土,四象自必来归。

  六十四之三九、四十言玄牝云:( 1 ) " 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 ( 2 ) "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多载,争得金乌搦兔儿。 " 本诗第一首,若要谷神长不死,没有玄牝之门是不行的,玄牝之门象黄金室一样,可以点铁成金,可以炼精化气,可以炼气化神,可以炼神还虚而合于道。而一颗灵光自然永远常明,永远不离矣。所谓谷神,乃先天空谷之神,自非后天思虑之识神可比。一首极言玄牝之门之重要,此首又言玄牝之门之难知。盖谷神既非后天思虑之识神,玄牝亦非后天有形有质之玄牝。此诗先将口鼻非了。口鼻乃有形有质之物,虽有后天呼吸出入,可以吐纳修炼,但有形易忖量,无象难思虑。所谓金丹大道无着真宗,炼息要炼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岂口鼻之后天气中,妄作施为,能有所得哉。老子云: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根。 " 这里说得更明白了,空谷之神,是不死的。玄牝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子。若非天地真中,先后二天,阴阳交感之所,安得可称天地之根哉。所以《金光神咒》也说, "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 " 三家之言虽异,而其旨实同。是以说,若将口鼻妄施妄为,虽经多年的吐纳锻炼,还是象天上的金乌和地上的兔子打架一样,永远也不能和合在一起。再讲,空谷之神,应居于空谷之中。空谷之中,内藏先天真一之气。天一生水,水能生金,北一西四,金水一家。所以说水乡铅只一味也。究到实处,还是天地真中,中央戊己之宫,黄庭之室,水生金,土亦生金,故紫阳又以黄金室称之。所以古人还说,玄牝玄牝真玄牝,不是口鼻不是肾。所以说真金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也。此先天大道,无着真宗,虚无之谷,阴阳二气聚散之所,又谁能离之哉。

第三章 据乾坤门户章作图破解玄关

  乾坤门户章原文: "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第四章 录《性命圭旨•安神祖窍图》证玄关



  绘者简释:按此图可以证明,所谓祖窍,即玄关,决不在色身上,顾名思议,以至解图联语,都没有理由把无极即玄关,可以放在色身上。如异名中的空中、虚无之谷、先天地生、虚空藏、悬胎鼎、希夷府等。我见到的性命圭旨,把此图放到心肾之中的中脘上去了,这是多么别扭的事。据图据字,都不可理解,若非转编或注解者有意混淆视听,就可说他就根本不知道无极为何物,是怎么样的正中。又为什么叫他是空中或虚空藏。又此联语为什么要说离种种边允执厥中和如如不动空中住,无生无灭无来去。色身上能离开种种边吗?能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吗?所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须复命关。若非天地之根,虚无之窟,性命之源安足以当此哉。故吾所以不惜篇幅,广为引证为求彻底印证,下章将再探索三教经典,各家语录,加以论定。

第五章 三教经典各家诗词语录摘录摘释

  老子云: " 天地之间,其犹槖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

  注:天地间,即天地之中也,守中即守此中也。

  老子说: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注:此则直言要离开色身修行,而后身能存也。

  《金刚经》云: "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注:第一说明要离开色身,第二就是说,应该在虚无之所潜神而定其心也。

  《中庸》云: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注:此中若非天地正中,天地安得而位,万物安得而育,此又与《契》之 "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 与《金光神咒》之 "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 一个道理。

  《胎息经》云: "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

  注:此亦直指虚无为养神炁之所。

  《六祖坛经》云: " 我此法门,从以上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

  注:无相者离相,无住者,虚无之所住心也。

  《楞严经》云: " 一迷色身,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性中物。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

  注:总是要离开色身,应定于无方所之虚空。

  司马子微云: " 虚无一窍此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 "

  汉钟离云: " 若言此理神仙道,天地虚无上下通。说破木金无间隔,真铅真汞岂有形。 "

  葛仙翁云: " 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吕纯阳云: " 两重天地谁能会,四个阴阳我会排。 "

  张紫阳云: "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 又: " 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

  石杏林云: " 炼气徒劳力,存神枉费功。岂知丹妙诀,终日玩真空。 "

  注:妙兮哉终日玩真空也。

  白玉蟾云: " 老者可少病可健,散者可聚促可延。心入虚无行火候,内景外象赏中天。 "

  李道纯说: " 虚里安神虚里行,发言阐露虚消息。虚至无虚绝百非,潜虚天地悉皆归。 "

  罗公远云: " 一窍虚空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林中。 "

  赵缘督云: " 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

  天来子云: "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

  龙眉子云: " 一窍本从虚里兆,两仪须向定中旋。生生化化无穷尽,幻作壶中一洞天。 "

  张三丰云: " 一孔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原来只在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 " (《一求玄关诗》)

  又: " 身在乾坤莫外求,虚灵一窍最深幽。三二自许同为侣,一四何妨与共求。五土建中司发育,巽风起处定刚柔。自从识得还原妙,六六宫中春复秋。

  寿涯禅师云: " 陀罗门启妙难窍,佛佛相传只此中。不识西来真实义,空穿铁屣走西东。 "

  刘长生云: " 一窍虚无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

  刘海蟾云: " 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

  徐住卿云: " 倏忽遨游归混沌,虎龙蟠结入中黄。 "

  王玉阳云: "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

  白乐天云: " 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生种种心。 "

  空照禅师云: " 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空。 "

  圣可玉禅师云: " 拆却空王殿,掀翻狮子床。太平无忌讳,在在百花香。 "

  雪宝显禅师云: "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

  涂毒策禅师云: " 心性从来一体同,有无空处透真空。古今妄处迷源者,春入园林处处红。 "

  泥山伟禅师云: " 阳春无脚遍行空,桃李年年酿谷中。何事东园春更早,一枝雪里绽香风。 "

  邵子曰: " 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 "

  书曰: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孟子曰: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

  荀子曰: " 虚一而静。 "

  董仲舒曰: "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为阴阳,判而为四时,列而为五行。 "

  王充曰: "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张载云: " 由太虚有天地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王夫之曰: " 虚空者,气之量,气弥纶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凡空虚者,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 "

  综上三教经典及各家语录,惟天地之中之虚空为道为玄关明矣。因立说简明,故不具注。

第六章 从二书章节论功法

第一节 从《契》之《关键三宝章》证功法

  《关键三宝章》原文: "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合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纳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亦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拙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耘耡宿污秽,细微得条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只昭明。 "

  译:耳目口三窍,是三件宝贝。要牢固的封闭好,象瓶子用塞头塞紧一样,一丝不漏地,不可让先天元气发散掉。把真意和真水混合,象潜伏在深渊里一样。一任其飘忽游移,一心不乱的守在玄关一窍的规园方寸之中。故规中实玄关之别名也。回光返照,目返视而耳返听。如此心息相依,一呼一吸,一开一合,若合符节,出乎自然,若合同也。这是我人斗柄枢纽的管辖地方,为戊己二土交媾之地,他忽动忽静,融融怡怡,悠悠掦掦,永远没完没了,没有穷尽。离宫阳气即真汞,既已纳入营卫应行的轨道,与坎水相通的耳宫,也就不须用意识去听了。就是说,已到了听而不听,不听而听自然翕聚的忘息境界了。既已把要消耗精气神的三扇大门封闭掉,口也自然合拢,不会再说话,默默无言的象混沌未分的鸿濛一样,杳冥恍惚,而深入于丹功态矣。三宝既象上了锁一样把门关闭的严严实实,再宽衣解带,放松肢体,独处于空房之中,用志不分地守候在虚无窍内,做到永恒的无念。长此下去,证据和效验,自然逐步的演进。不过总要用志专一,不想东想西,忽直忽横不安定。醒和睡都潜神于虚,与气相抱,即所谓心息相依,如鸡抱卵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等候着似有如无的消息。抱之既久,我人的外形也起了变化,面色象在水中浸着的美玉一样,莹润光泽,骨骼肢节也坚强起来了。一切阴邪都排除净尽以后,然后兀立起光明正大的阳气。这样的久修下去,不停不歇,庶几乎真气象云行雨化一样,绵绵不绝,象春天的雨水下降,水气慢慢蒸发象把冰块溶化。这样的从头流到脚,再从脚升到头。而往来于洞明雪亮的虚空当中而无穷无尽。暖融融的象把自己的色身也包裹在里面了。到此境界真气薰蒸流注,往来上下,百脉冲和,畅于四肢,被于容中,可谓拍拍满怀都是春而状如微醉也。能返老还童,还元复命,才是修道的效验。能谦下为用,柔弱自居,才是立德的把柄。濡弱不争,格尽旧习,而大用自现前矣。象农夫耘耡芜草一样,彻底锄清故旧的污秽,就是极细微的毫毛孔窍,也都条达通畅了。这样的纯朴无文,昏昏闷闷,浑沌一团,表面上象浑浊,实在是最清高的道路啊!昏昏默默,浑浑噩噩,浑沌既久,豁然开朗,如杲日当空,则昭明矣。此乃定久生慧之象也。

  此章说理清析,功法实效,无不淋漓尽致,揭露无遗。不是过来人,现身说法,其孰能之。读之韶有兴味,故全文録译之。

  由该章旋曲以视听之句,可以证明,心息相依之法,以视听为主,而听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眼观一面,耳听八方。可见炼功之中,耳的作用,更大于目。当然,还有鼻舌意,也是很重要的,五行应该相辅相成,才能五气朝元。但耳目是先行官,却是不可违避的事实。这个问题,我们从《楞严经》中,也可找到答案。书中谈到的观音大士,不也就是从耳根悟入,得证圆通的妙明真心吗?观音所提简明直捷的炼功方法,就是 " 从闻思维,反闻闻自性。 " 顾名思议,就是从耳根悟入,是心息相依的翻版。何则,观夫息字,乃自心二字合成,故有 " 息者自心也 " 之说。可见息即是心,心息原为性命根源,心性本是一体,明心即可见性。而息来息往,息息不离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故虚空实为真息往来之乡、水火既济之地。而真心应在真息中求之。所以合言之,真息即真心,真心即虚空也。分言之,虚空乃天地之心也,真息乃天地之仁也。是以心息相依,不离虚空宝地。盖从天地之心,可以育化天地之仁。即孟子说的: " 吾养吾浩然之气 " ,而文天祥则曰: " 天地有正气。 " 其根源莫不由真息而培。而真息又莫不由相依而壮大。所以从耳根悟入,实是心息相依的秘要诀法。

  就是佛教的 " 南无阿弥陀佛 " 一句,虽无心息相依之字,而其从心息入手之义则深含之矣。而且每一只字都点明炼功的阶段和效用。何则?南为先天乾位,转入后天为离,南方丙丁火,火即神,神即心也。无即虚无,非指虚空一着乎?虚空内含真息之仁,南无二字相连并用,非即心息相依之义乎。心息相依,自然真气凝聚,坚固不散,是谓阿也,阿即凝聚坚固之义。心息相依,凝聚不散,日积月累,真气充塞,遍于两间,以致弥满三界,周盈十方,是谓弥也。弥即弥满,亦即充塞周遍之义。真气既已能充塞周遍,弥漫十方,可以卷放自如。继续用功不息,则阴阳合璧,日月合明,而圆陀陀,赤洒洒,结成牟尼宝珠,非金丹之象乎?是以为陀也。到此地步,再进加功,自然心息双忘不复须视听言动,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为一个十分高深的弗人了。古人称之为佛,不亦宜乎?弗人者,非常人也。

  以上不过聊举二个例子。其实儒释道三家之圣人,三家之正统真传,莫不从虚空即玄关悟入。所以佛家称空门,道家称玄门,儒家称鸿门也。空即虚空,玄即虚玄,鸿即鸿濛,有混濛莫测之义,有空洞无涯之象,即玄窍也。而其用名也,亦大有用意,如道教中东派之陆潜虚,西派之李涵虚,南派之张紫阳,北派之王重阳,前二例以入手功法取名,后二例则以功效功理定名。佛教如观世音、地藏王、觉空长老等,亦有以功理诀窍等来取名。如观世音,有收视返听,回光返照之意。如地藏王,地乃中央真土,乃性王潜身之所,实亦潜神于虚之义,此地藏王义,觉空能觉悟虚空,则更明矣。儒家如王阳明,孟浩然等也有功法和功效隐藏在里面,是以道教之东南西北四家,莫不以抱元守一为宗旨,佛家则以大定真空,虚无寂灭而万法归一为宗旨,儒家则溯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莫不以允执厥中,惟精惟一为宗旨。可见万殊一本,三教一理。

  《参同契》之所以伟大,所以能成为万古丹经之王,竟因其能假卦爻法象,究穿性命根源,其中御政养性伏食,药物炉鼎火候,无所不备,直截了当。言虽隐讳,而义理甚明。真是扫尽枝条,直探本源,真不愧有万古丹经王之桂冠也。他家之书希企及之。再如读到 " 浑沌鸿濛,牝牡相从。 "" 四者混沌,径入虚无。 ""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 ""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俱相贪并,遂相衔咽 " 等章节,心息相依之法象,莫不跃然于纸上矣。能不使人如醍醐贯顶,如痴如醉,而同入于无何有之乡耶。故本章畅明关键三宝,旋曲以视听的心息相依功诀,能产生证验自推移的功效如此。

  得其一,万事毕。有理行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要知一即万事之理,又一即万气之根,万物之母。故 " 易统天心,复卦建始初 " 。也足以证明,一即无极即天罡,即天地之心。可比北辰居斗,而众星自拱。故古人云: "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灵。 " 盖一即道,道即一也。乃吾人性命之根源,实不可须臾或离。故释氏盛赞,除此一乘法,余二即非真。

第二节 从《契》之《四象归土章》证功理

  《四象归土章》原文: "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水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隅。肝青为父,肺白为母。心赤为女,脾黄为祖。肾黒为子,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

  译:丹砂原来是木的精华,得到金气,就合并在一起了。此乃以目观息之象。因目通于肝,目属木,肝亦属木,息通肺,鼻与息属金,肺亦属金。以目观息,则肝气中木的精华丹砂注入肺气的精华之中。目为神宅,机在目。目既依于息,则木金和融,所谓解破木金无间隔矣。张三丰云: " 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偏。 " 此独修一物之误,所以转羸尪也。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此我人炼丹也和世上的男女阴阳一样,孤阴不生,寡阳不长,只有男女配合才能生子生孙,断言非性命双修不可也。但顺为凡,逆为仙,所不同者,则是性命双修,能逆转造化,只在中央戊己中把握阴阳,能倒之颠之即可耳。以目观息,自然逆转造化,即中间顛倒颠之道,而木金自无间隔也。金能生水,水中产金,金水二物本交互为用,故曰金水合处。木能生火,砂中含汞,火得木以旺,木得火以荣,故曰木火为侣也。究其法象,正是以耳听息,则耳根与肾气相通之水气与鼻根之息与肺气相通之金气合处矣。目观天心,舌舐上腭。则目与肝通之木气,舌与心通之火气成为伴侣矣。此正所为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之义也。似此回视返听而旋曲之,心息相依,木火金水四者之气便进入混沌状态。从而分成木火相交为汞的龙象,与金水相交为铅的虎象。但龙性属阳,其数为奇,即单数。即乾()卦( - )爻之象。虎性属阴,其数为偶,即双数。即坤()卦(――)爻之象。四象本从混元一气而化,亦从混元一气而合。化则四象分张,眼耳鼻舌,肝肾肺心,各司其用。合则四象混沌,四象变成二物,龙腾虎跃而起风火同用之功。《悟真篇》云: " 虎跃龙腾波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 即斯之义也。其中虽分龙虎两弦之气,而先天无极之真,金丹之象,已隐露端仪矣。

  况肝本东方甲乙木之象,东为春,其色青,为一年四季之首,有乾之象,本能生火,故为父。人之金气在肺,为西方庚申金,于时为秋,其色白,金能生水,有坤母之象,故为母。人之火气在心,为南方丙丁火,于时为夏,其色赤,火本从木而生,南属离,中含一阴,故为女。人之土气在脾,为中央戊己土,其色黄,万物从土生,万物归于土,土能生金,土能生木,木能生火,金又能生水,故木金为父母,水火为子女,而脾黄则为祖也。人之水气在肾,为北方壬癸水,于时为冬,其色黑,既从金母所产,故为子。从五行相生的顺序看,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故水又为五行之始。木火金水,各成一家,心息相依,则汞龙铅虎,同为中央黄婆之牵引调和,而三物一家,则归戊己矣。盖至此已经二虎死斗,虎跃龙腾以后,中央正位之玄珠已产之矣。

  心息相依之功理,由此已可知其梗概矣。其它如《金火铢两章》、《水火情性章》、《乾坤精炁章》、《五行逆克章》等等,皆心息相依之法象,举一反三,恕不俱译。

  由上二章之译,可明心息相依实即潜神于虚也。故《心印经》亦曰: " 履践天罡,呼吸育清。 " 天罡即斗柄也,正是中央正位之地,乃天地虚无之窟,履践天罡,亦即潜神于虚,即心息相依之义也。呼吸乃真息之象,所谓出日入月是吾道,以真息涵育,清阳之气自上升矣,盖阴消阳长,即育清之象。神入气中,神得气以涵养,气得神以充盈。《金仙证论》中所指的风火同用之功,实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之象也。盖风即气也、息也、药也、铅也。火即神也、心也、性也、汞也。故白玉蟾曰: " 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 总不离心息相依本义。心息相依,则虚无窟内欲散出之元气,即为之拘蓄,而返流。故《心印经》云: "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 《契》则曰: " 迫促时阴,拘蓄禁门。 " 此皆心息相依之实效也。

  这里,我还想引用《西游记》里的片段故事,进一步言明心息相依的重要和妙义。

  孙行者所以叫孙悟空,身与孙谐音,实即悟空色身之义。每逢妖精鬼怪之时,则自称孙外公。孙外公与身外功谐音,直指要到色身外虚空中去做功夫也。离开色身之外,则妖精鬼怪,自是无法干拢,而潜踪匿迹矣。

  孙行者到东海龙王处借兵器,结果借了一块神珍铁,号为定海神针。西游路上,一路除妖捉怪,皆赖此铁之功。何以为之定海金针,盖此神珍铁,乃是一块宝铁,若将此铁镇于东海,则能使沧海不竭,若喻于人身,则能使尾闾不泄。尾闾不泄,而人身之沧海可倒流而不竭矣。此铁被孙悟空借作兵器以后,叫大能通天彻地,叫小能变作绣针,故此叫作通天棍。此神珍宝铁,通天大棍,果何物乎?实即我人虚空宝地先天元气之妙喻也。惟先天元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间有形之物,果能有此能大能小之兵器乎。孙悟空在兵器不用时,就叫小如绣针,藏于耳朵之中,此即以耳听息,潜神于虚,心息相依之象,潜神于虚,禁门被拘,则精化为气。自然泥牛过海,马阴藏相,而尾闾不泄,沧海不竭矣。潜神于虚,自然内元不击,外邪不入,而妖精鬼怪尽潜踪匿迹矣。此定海金针,通天棍妙喻之由来也。精保气足神全,群阴扫尽,一片纯阳,至此永生不灭,万劫长存,故孙悟空又封为齐天大圣也。其实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岂仅齐天而已哉。细参《西游原旨》,方知亦是引象譬喻,秘母言子,亦是一部很好的丹诀宝书也。

第三节 心息相依示意图

第七章 玄关之功理功效总结

  玄关既为炼气的关键,自为各家各派同所瞩目。玄关部位之说,虽众论不一,毕竟只有一个。即俗所云 " 一个人一个窍,一个喇叭一个哨 " 是也。但据人身上下内外五脏七窍的分布取象分之,又可分内外两个玄关。而真正致用之道,则在外而不在里。因内外相通,所以仍然只能一个。兹略论之。



  内玄关在人身上下中,五藏六腑之正中,亦即心脐之正中,即我人之中脘是也。中脘正是脾区,脾属土,故一般都以此处为中宫,为黄庭,以作玄关也。至于以上下二田为玄关之说,一为离宫修定,一为水府求玄,乃孤阴寡阳之道,不辨可明,恕不详述。

  外玄关即余上文译解与各图论证之立体致用天地真中之玄关也。外玄关部位此处不再重复。

  我之所以说炼功应在外玄关下手者,实以造化之原理以定,前人之经验以证,非敢空言而拟议猜索也。兹再举数倒,以证其理。

  例一:如运瓮者,若要把此瓮运转,总要身在此瓮之外,方能使瓮转动。若身坐瓮中,即使一个力大如牛的人只怕也是着劲空用力,总是推它不动的。

  例二:冶人冶金炼铁等以风箱鼓火。牵动风箱之槖龠和拉手,总是在风箱之外。若把手伸到风箱的里边去,这风毕竟是鼓不起来的。

  例三:炼功象牵牛。若要此牛伏伏贴贴,牵头撇头,或左或右,任人驱使。必须将绳缚住牛之鼻孔,而牵牛之绳当在鼻孔之外。只要牵住牛鼻之绳,不管有多大力量的强牛,就是一个六岁七岁的童子也能牵住了。不然,即使你是一个力大如虎的人,拉其尾而捉其脚,抱其头而扼其角。只恐如蚍蜉之撼大树,非弄的心慌意乱,汗流夹背才怪哩。

  例四:譬之井底吊水,须把系绳之桶从井口放下去,井底的水,才能由绳子牵引上来。而打水这人必在井口之外。若身入井底,如果是一口深井,要想把水吊出,只怕比登天还难,也可能反把人淹死。

  例五:譬如傀儡之登台作戏,手舞足蹈,百般动作。此非傀儡能动,是台后人以线牵动傀儡上关棙使动。懂的这牵线弄傀儡的人吗?

  以上几个道理不是很明显吗?足证炼功之法应在外而不在内,决不能从色身上下手。是以先师祖汪东亭曾一针见血的指出: " 若使我人在色身上炼功,就象在铜人身上钻血一样,永远也钻不出血来。 " 故李道纯之《中和集》云: " 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要之机关也。非印堂、非囱门、非肚脐、非膀胱、非两肾中间。上至顶门,下至脚根,四大一身,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外寻之。所以圣人只一 ' 中 ' 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 " 不也说的很清楚了吗?总之,离了此身也不是,着了此身也是差,总在不即离之间。以上五例,可以喻其梗概。

  所谓万殊一理,就是要抓住一个关键,即杠杆之力点。力点既定,则天罡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矣。这天地之正中,先天真一之所,就是我人炼丹的力点,亦即我人之天罡。谓之天地之心,不亦宜哉。槖龠之构管,放于此处,方可发动先天真火,扇动炉焰,而起风火同用之功。潜神于虚,方不凝结于象,孙悟空之所以为孙外公也。这样,眼耳鼻舌,九窍百骸,方能随心应变,不为色情所滞,气禀所蔽。把此天纲,如牛绳之在鼻,方能缚住心猿,守住意马。五阴六贼,千思百虑,不再猖狂,则龙可降而虎可伏矣。

  潜神于虚,虚极静笃,真气归伏,深入海底。自然牵动肾中真水,不费纤毫之力。炼精化气,随气而上,来归翕聚。此与入井吊水之象亦何异乎?此《楞严经》所以说: " 欲觅泥牛过大海,灵山塔下始知踪。 " 世人不知灵山塔在何处,一味育修瞎炼,胡乱摸索,终于没有摸着头绪。可不慨哉。《达摩宝卷》不云乎: " 目为双林树,鼻为灵山塔,舌为赵州桥。 " 由上可证,灵山塔下,非即鼻孔外之虚空乎?泥牛者,即指肾脏之元精真气而言,与马阴之比相似。潜神于灵山塔下,才能气入海底,牵动元精元气,而溯流逆上,过海归源矣。佛家另一首偈语也说: "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 究到极处,非即心息相依之义乎?

  吾言至此,法已见而理已穷,心可明而性亦可见矣。若以吾言为谬,亦未为不可。所谓见仁见智,各是其是可也。

第八章 从《晦朔合符》章观药火

  《晦朔合符章》原文: "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濛,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昂毕之上,震出为征。阳气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谓类母。上九亢龙,战德于野。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

  译:三十日为晦和初一日的朔之间,是天地日月阴阳交会之期,若合符节而融合其中。当此之时,黑白不分,杳冥混沌,有洪荒未辟之象。所谓天地姤其精,日月相撢持,非即雌雄相从,有如夫妇交媾之象乎?所以有滋液润泽,交感互融,施化而互相流通矣。此即我人心息相依,神气合一,浑身酥软适舒,到于忘息或止息境界。即如晦朔合符一样,而有牝牡相从,而施化流通之象也。天地之间的神明,是不可猜度忖量的。可是我们将他利用,作为潜神之宅以安其身,就可以不露形迹至于忘形忘物了。此二句即潜神于虚之义。开始在东北方向,箕斗二星之位,慢慢的向右边旋转,而象一轮旭日,从口中吐出一样,露出微芒。此即心息相依,静极而动,如醉初醒之象。这时正象潜伏在深潭里,刚刚露出见到一点形象一样,发出了精华和光彩。此时昴毕二星之上,有如震卦一阳初动之效验。震()卦,二阴之下一阳,是阳气已开始发动了。九乃阳卦代号,震卦之一阳初动,正是初爻之阳,乃潜龙之象。一点纯阳,在纯阴之下,如龙之潜于水下也。但阳卦以三为立象,而阴卦以八能流通。所以初三日,月出庚方,有震动之象。到初八日,则二阳已生,有如兑()卦。震兑所以变化,实乃阴阳交感之故。所以震之一阳,变为兑之二阳矣。既见兑之二阳,已是见龙在田之龙象见矣。此时火力均匀和平。顺乎自然,则渐有光明矣。再进由兑之二阳转到乾之三阳,阳德已就,乾卦之体乃成也。九乃乾象,乾既进入三爻,而恐其太过有如日之将暮的警惕。有富而不骄之义,盖恐其亏折神符也。即如心息相依,昏极而苏,至于清醒。就要依之又依,再加静定功夫,使神气混合,再向混沌方向转化。故曰三五道讫,因卦爻已极,阳极则阴生,所以又要慢慢屈折的下降,把神潜伏下去。而至于十六日,如月圆则缺,一阴始生,而继其统。由盛到衰,慢慢的变革。阳极则阴生,有终则有始。巽()卦之一阴初生,而继有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之传统矣。一阴初生,还是要心息相依,而依之又依,不使须臾或离,固守其水火既济之象而操持之。不然的话,若九三之阴气,不退转为巽而继续上升,则为九四,而成大壮矣。不退则进,而进退道危矣。现既由巽()卦至艮()卦,艮()卦二阴一阳,有进止之象,不得逾越时间,使阴过盛。二十三日,是应候下弦之期。若艮继巽体,而继续上升,则因应卦象之九五之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而天位加喜矣。若以六五上升因应之卦,接下去就是坤卦了。六五坤卦,又是三十日晦矣。晦过即朔。又是晦朔之间,合符行中之时。所以叫结括终始。阴极阳生,待初一日之朔降,而韫养乾阳之众子矣。所以世人认为有似于母也,若六五之后,不以坤接下去,便是进入上九之亢阳。则亢龙有晦,战德于野矣。所以用九三之阳数与六五之阴数,交流不已,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那都是修道者阴阳转化的规矩啊!所以说,阳数己尽,尽则阴数又起。推理而论,就象情之与性一样。或性去恋情,或情来归性,总是流转不息,而相依在一起。象璇玑二星的循环旋转,一升一降,一上一下,周流于六爻之间,而循环不息。此中造化玄微,实在是非肉眼所可察睹的。足征心息相依,神气和合,相吞相吐,无休无歇,循环不己,周行于六虚之中,所以是没有一定位置的。这样的离象入空,不离天地之根,岂非易象的宗祖了。

  由此章全文大旨,足征心息相依工夫,包含神气,药物,火候,无不悉备。所谓晦朔合符,子午交替,以至由晦朔而弦望,由望弦而晦朔,以及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而至于从亁之到巽,从坤之到震。也不外一个心息相依的依极而忘,忘极又依的依忘循环,昏明互兆而己。循环既久,昏愈减而明愈增,阴日退而阳日进,终至阴气全消,一片纯阳,则成金矣。此法至简至易,不费丝毫人力,不用柴炭吹嘘。正如朱子说的,只一 " 诚正 " 二字。心息相依,只要做到忘念专一,所谓随息而来,随息而去。我则唯主其根,处其正而致其和。一念不生,一意不散,任其自然。不有丝毫着力于其间。所谓不刻时中分子午,无卦爻内定乾坤,也就是所谓的真火无候,大药无斤是也。既如此说,则魏公借易象之种种多喻,岂非饶舌?非也,欲藉此以明阴阳消长流行之天理,只是本于自然。说明天地自然流行之理,即阐明天地无心而万物生之理。事实阐明,炼丹之法,不须人力强为之义也。魏公不言乎? " 自然之为法兮非有邪伪道 " ,以一言以蔽之矣,此即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之义也。

第九章 选译悟真篇章节征火候

  《言采药火候》原文: "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旺时。若到一阳才动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

  译:八月十五之夕,乃是中秋佳节,月亮最圆最洁,天清气爽,正是赏玩月亮光辉的好时候。月出庚方,有金之象,月又为阴为水,水生金,这时候,正是金水的精华十分强壮旺盛的时候。假始到这个一阳刚发生的地方,便要进阳火了,不可延迟耽误啊!就如心息相依,依到定极阳生,昏久昭明,自有一阳来复,就该最加静定,依息不舍,不容杂念产生,切不延迟,若一延迟则念动情生,化成后天之精,而元气耗损矣。又十六乃二八团圆之时,譬之人身,十六乃成壮之象。此时情窦初开,竟是一阳初动之期,我人果能在此情窦将开未开以前,就能下手炼功,则乾健盛明,永无薄蚀之患矣。文中玩字有味,炼功应象游玩一样,随随便便,不可着意也。此亦暗含 " 但至诚,法自然 " 之理。一阳暂动,便宜进火。概阳生情动,相依之心,自必被牵。即此一瞬之机,把被牵之心拉回,继续依好,不能迟误,再依至寂至忘,则药不采而自采矣。此即阳后一定之义。采封固闭,进火退符、沐浴,无不在此一定之中。

  《言结胎火候》原文: "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内炼,锻成温养自天然。 "

  译:在上弦之后下弦之前,也正是八月十五玩蟾辉的时候,铅半斤,汞八两,心息相依,不迟不疾,故谓药味平平气象全也。药味平平,正是和则随从,路平不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候。此正不采之采,自然采得,在炉内锻炼。所以能锻炼成功,还是靠文火温养自然火候的烹煎之效验也。所谓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明。外炉加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此即自然温养之火候欤。

  又如《言偃月炉》云: " 休泥丹灶费功夫,炼药须凭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

  译:此更言之明矣详矣。他明白的告诉我们,不要泥执丹灶的形象在色身上用工夫。你要炼药吗?只要凭依那偃月炉就可以了。盖月乃水中之金,内含水乡铅一味真药,又天一生水,有如初三上弦,月出庚方,有偃月之象。故谓偃月炉也。在此偃月炉中,心息相依,那一味水乡铅先天真药,自然垂手可得。心息相依,本来就是风火同用之功。这就自然而然的能产生天然的真火真候。所以再也用不着加柴加炭,也更用不着吹嘘吸呼等吐纳的妄作妄为了。讲来讲去,只是真药无斤,真火无候而已。

  《言卦象》原文: "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两卦本生成。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

  译: (否)卦和  (泰)卦方相交接的时候,万物就生机旺盛了。因否卦尽时,乃上九亢龙,有晦之象,显系太过之时,转入泰卦,则为初九潜龙不用,藏器待时之象。太过不及,适得其中,只又均平矣。泰卦初爻,又是地雷震动,一阳初动之时。所谓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时一切万物,莫不蠢然欲动,生机旺盛,所以称否泰交时万物盈也。朝屯暮蒙二卦,本来也是生成的自然现象。从我们炼功来说,就象否泰交替,屯蒙转换,都是自然现象一样。只要懂的他的意思就行了,不必更泥执寻求转化的卦象的。如果你一定要寻求卦爻的转变过程,却不障蔽了自己的真性而为后天的感情所驱使吗。本首敝明卦爻本来是虚设的,一切药物火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云可传之者,亦不过只有一个 " 但至诚法自然 " 而已。其卦意之二所谓的 " 卦中设象亦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 进一步阐明执象泥形之误,是迷妄之徒。效仿卦气,进行后天搬运。欲其飞升,其可得乎?真是迷之甚矣。

  余如《言返本》: " 万物纭纭各返根,返根复命即常存。知常返本人谁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

  译:万物众多总是要各自返回根本的。能知返根之所,就可恢復性命,也就能够常存了。知其常存之道而返还根本之法又谁个能理解呢?可妄作胡为而招到凶险的人却常常能听到呢?

  此又直指真常之道,須知归根复命之处。懂得归根复命之处,则又行之若素,任乎自然,斯乎可矣。再不必如药物之求斤两,火候之求文武,担柴运水,吐纳搬运等妄作妄为,则招凶矣。

  又如《言慧剑》: "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追妖一剑光。 "

  译:此喻炼功也象欧冶亲传的铸剑之方一样。他铸成雌雄二剑,即所谓干将莫邪是也。当炼之时,几分金几分水,一定要水火均匀,刚柔均平,火候调匀。这样才能把剑炼成。虽然炼成,也只是人能意会其旨,不能冷暖失调,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则惺。正如《无根树》上说的: " 防意马,劣更顽,挂起娘生铁面颜,提着青龙真宝剑,摘尽墙头朵朵鲜。 " 万里诛妖,剑光一晃,立即消灭。究到实处,还是一个心息相依。你虽定于虚空,心息相依,而潜神于外。而色身上自然要生出种处效验。如酸、麻、痒、胀等等,包括佛家所谓的六种振动。而心息相依最好的一种效验,就是浑身酥软,天地真气翕然来归之时。除此不论,其它各处效验,就决不能被其牵动。当你觉验,即已离依。当立即再依住。这一觉即依,就是娘生铁面颜,就是青龙真宝剑,也就是智慧剑。若不识再依,放任自流,则着境牵情,不可复制。则如《西游记》上说的妖精鬼怪,尽将现形作崇矣。如《西游记》中有一处,唐僧叫孙悟空去化斋,悟空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子,叮咛师父不可离去,要一直坐在圈子里,以免妖怪看想。可悟空走后,时间一长,被猪八戒挑动,就走出来了。唐僧一出圈子,就被妖精捉去了。这是一个十分妥贴的比喻。这圈○就是乾坤圈,就是虚空,也就是无极。教我人心息相依,潜神于虚。神不离舍,则妖精魔怪,无从下手矣。所谓炼成便会知人意者,炼己成熟,能念起即觉,一觉即依之意也。念起即依,自可降伏尘劳。则万里诛妖一剑光可矣。

  又《言顿渐》云: "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

  译:药物逢到同气之类,方能成为真药之象,修道者只要修定于虚空的希夷之中,合于天地的自然造化就是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息相依。因心息本为一物,神气实出一源。前译反闻闻自性中,亦曾言其梗概。正符同类易施功本旨。所谓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因心息相依,至于虚极静笃,就会达日月停轮,念住息止,阴阳合璧,结就灵丹。腹非小腹之腹,乃虚中之空腹,止火于此,结丹亦在此,故丹书又称此处为悬胎鼎也。到此程度,则性根在握,命宝在手,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张三丰在《无根树词》中也说: "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雌雄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 《参同契》则言: " 欲作伏食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用谷,孵鸡用其卵。 " 又云: " 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燕雀不生凤,孤兔不乳马。 " 《丹法全旨章》则又说: " 同类易施功矣,非种难为巧。 " 那么,又以何者为同类呢?《契》中亦言之矣。所谓 " 丹砂木精,得火乃并。金水一家,木火为侣。 " 此皆同类相亲之物也。心息相依,正符斯旨。

  从《参同•悟真》二书所译各例说明,整个药物火候窍妙,无不包括在一句 " 心息相依 " 里面。简而释之,即 " 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 。药物只求其同类,并无斤两可求;火候只在自然,并无文武之别;意志只求专一,并无贤愚之别。所以分之别之者,不过就其效验节次,取象譬喻而已。故此道实为至简至易之道。故《悟真》中象十二月之《西江月词》云: "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要五行有准。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 " 心息相依,七返九还,尽在不言之中,五行四象,内外互系。无不翕然朝元。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其出其入,岂离玄牝之门哉。

  这里,附带再说明一下。丹书中多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说。而我所谈的心息相依,只言神气,不及于精何也?盖精之为物,情动则生,情寂则杳,其大源本于气,实为气化而成。即从自然界来看。气化云,云遇冷成雨,下降而为水。水遇热而又化为蒸气上升成云。若不成云,则更升华为无极之真矣。故炼精、炼气、炼神以至炼虚,莫不以气为介物,汗泪津精涕血液,莫不由气所化,然亦莫不赖气以还源。我人当虚寂静湛之时,七物本无形象可求。但一念之间,七情忽动。热极则汗流,悲极则泪出,情动则精生,馋极则津流,冷极则涕沦等等。故气者,亦七情之根也。神依于息,则根基在握,大本已持。其余七物,包括元精元气元神,均已不炼而炼,不化而化。实无细分之必要。故只称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拘蓄禁门之实效,于斯可见矣。

第十章 释译二书章节辟傍门

第一节 译参同契章节辟傍门

  《背道迷真章》原文: "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据按依文说,妄以意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持。捣冶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磺烧豫章,泥汞相炼飞。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侥倖讫不遇,圣人独知之。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 "

  译:人世间很多有学问的人,看起来是有高深奇妙的才华却白白辜负了。何则?虽有学问,却没有机会遇到明师,只有在烧丹炼汞等外药上费工夫,徒耗炭火而浪费财物。他们只能根据文字上的说法,妄猜瞎拟而任意乱做。以茫无头绪没有根据的方法,凭着思忖乱做而失去把柄。他们搞的是什么呢?捣冶的是羌活、赭石、龙胆、云母、或且明矾和磁石、硫黄等当作水银来锻炼。鼓风陶铸以五金八石之铜,用为辅弼的枢机。那里知道,杂性是不能同类的,怎么能合成一体,住在一起呢?所以做了一千次,就要失败一万次。这种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很愚蠢的。行险侥幸是办不到的,只有圣人才明白。这种做法,即使你从童年时就做起,一直做到头发全白,也是做不成的。即使他也得到过真传中道,偏又不相信,反而离开了正路向旁径小道走去。这样的以管窥天见识不多的人,怎么可以和他研究将来修道的大事呢?

  从《契》之全文来参究,结合本段之说。足知魏公《参同》之作,着眼于内丹炼法。所用的铅汞炉火之辞,和御正服食等一样,是借外象以喻内丹的。从本文之斥外丹为旁径邪蹊,斥炼外丹的人为管窥愚蠢,就可得而知了。所以有人以为《参同》是介绍炼外丹的炉火之书,那是完全不对的。难道他用自己来否定自己吗?

  《旁门无功章》原文: "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淤不通。犹盲不住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鸡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不见功。欲知服食法,事约而不繁。 "

  译:世间的人都喜欢一些小法术,却不明白真道的浅深如何。舍正路而不走,偏向邪路走进去。而道路反而淤塞而通不过去。好象瞎子不知道用杖指路,聋子去听宫商的曲调一样。是肯定走不过,也听不清的。又象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想钻到水下去捕鸡捉兔,登上高山去索鱼寻龙。而且把麦种下去,想收取稻谷。画着圆的圈子,却希望画成方的形状。这怎么可能呢?所以虽用尽全力,劳尽精神,一年辛苦到头,也是见不到功效的。要知道服食的方法,事情十分简单,而一点也不麻烦的。

  服食法者,即服气之法也。服气必先伏气。伏气即潜神一虚,一心不乱,气机自然从粗到细,从悠缓细匀以至于神伏气住。故释氏曰: " 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 " 等。息住则气自伏矣。气伏则回风混合,真气归元,岂非获得伏气之妙吗?是之谓服食也。潜神于虚,非即心息相依之义乎?故云事约而不烦也。

  本文直斥世人好小术,舍正路而不由之误。俗话说,正路只有一条,邪路有千条万条。所谓正路就是天地真中,天心一窍,乃是先天黄庭,亦即是玄关一窍。张紫阳说: " 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 " 此何杖乎?即龙头宝杖,通天棍也。此通天宝杖,上通三十三天,下通九幽十地。拆穿了就是人身和天地的阴阳二气,虚无之气。静而后定。定下来就可尾闾不泄,沦海不竭。成为道地的定海金针。这阴阳二气穿在我人的鼻孔上,就能使我人真元不泄,邪念不生,万气来归。岂非服食之义乎,非即心息相依之妙喻乎?此杖是如此的重要,可是世间的人只知道欢喜小术,而象瞎子一样,而不知用此定海宝杖,路安得而不迷。既反其道而行之,道又安得而成哉。除此一乘法,余二即非真。旁门无功,不其然乎!

  我认为,上下三田,会阴尾骶,涌泉顶门,凡色身上各大穴,依据医药脉络原理,确也有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等实际功效,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却病延年效果。但小术和先天大道,毕竟是无可比拟的,魏翁恐后人忘本,故讥之甚而斥之深也。

第二节 译悟真章节辩正傍

  咏二八之八云: "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

  译:不要炼那三黄四神的外丹方药吧!假如寻那些众多的草木之药,就更不是真的了。只有阴阳二气相得的同类之物,才能归附而相互感通啊!八分火,八分水,恰当的配合,自然就可配合成亲了。深潭之底由于红日的照射,而一切阴邪怪气就消灭的无影无踪。山头上露出洁白的月光时,就是药苗初露的形象。现时的人哪!你要知道这就是真铅真汞啊!不是凡间硃砂和水银炼成的凡铅凡汞呀!

  这首诗清楚的告诉我们,用三黄四神配合的丹药不宜练,就是灵芝、黄精、玉竹等等草药也不是真的。只有自身阴阳得类的神气,做到水火均匀,二八相当,才能交互感通而配合成亲。此乃以凡人之交感,以喻圣人神气之互融。所谓潭底山头,都是设象譬喻,实则都是一处。即虚无本位。有虚室生白之义。何则,因天一生水,乃潜龙之位。有龙藏潭底之象。龙本出于离宫,离为日。潜神于虚,一念清明,如日之朗红光照,故日潭底日红。山为艮卦之象, (艮)卦二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所谓艮止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天位加喜。盖心息相依,潜神于虚,月受日照,阳光上映,故谓之天位加喜,是之谓药苗新也。艮卦上爻一阳,非山头月白药苗新之象乎?要知道这日红月白,才是真铅真汞。心息相依,则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矣。所以和凡砂凡水银是截然不同二回事。那不过方士用以炼丹的假铅假汞,本非吾人同类,怎么能相亲呢?秦王汉武,醉心服食外丹之流,覆辙岂少乎哉!此伯阳紫阳之所以举其弊而斥之也。

  咏二八之九云: "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食餐霞总是狂。举世漫求铅里汞,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

  译:寡阳之里孤阴之精的质地是不刚強的,独修性之一物或命之一物,你的形神反而变消瘦了。劳其形体,按摩导引,都不是先天大道。服食外丹服餐红霞总是痴狂之辈。全世界学道的人们,何必追求那种外铅外汞呢!那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虎龙降伏呢!劝你呀!还是穷究取诀于生身活命之处,那才是返本还元之处,是真药的第一味啊!

  张三丰云: " 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 说明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此以物理喻丹理也。其实独修一物,岂止羸尪已哉。此首所举之服食,与伯阳《旁门无功章》所举之服食不同。望文思义,虽同是二字,明眼人自能辨之。一以褒内丹之服食,一以斥外丹之服食。中国文字的定义词否义词,往往是相互为用的。所以要上下连贯起来看。象五句所举的铅里汞,就是指外丹上用的硃砂水银说的。而 " 除了汞铅二味药,其余都是哄愚夫。 " 与 " 其中简易无多旨,只是教人炼汞铅。 " 二处的汞铅则又用来喻内丹的日月神气了。所以任何事情都一样总是因材取用,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七句谈到的生身之处,乃炼功的真诀关键。人从娘胎生下,剪断脐带,嗬地一声,二气从鼻孔而入,中阴身随之而入。我人始有生命。若脐蒂剪断以后,婴儿不会哭,必死无疑。再如我人年老至死,亦必此息先断,生命即宣告结束。所以古人说: " 死户生门宗此窍。 " 也有人以男阴茎女阴户作生身处解。虽意会上亦有近似之处,但实则未然。男女媾精,虽可成孕未必成生,至于死时,更未可知,实无干碍。而且那是指父母言的,与己生死,究无直接关系。故此只是一种牵强附会,非生死之必然定律。更谈不上返本还元是药王之妙键了。

  咏二八之十章云: "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

  译:如果你不知道水乡真铅中央正位的根源。虽然用了万般做作也是劳而无功的。离开妻子不过隔断了男女阴阳,辟谷绝粒徒使肠胃空虚而已,总是勉强做作。草木类之药物,金银类之外丹,不过都是滓渣物质,服之何用。吞云服霞或取日月之精华也只是渺茫难测之事呀。更何况那种吐故纳新与各种存思观想之类,总的来说与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本事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此诗直截了当的把炼功的大是大非,分得清清楚楚,傍门小术,吐纳存想之流可以悟矣。

第十一章 译后感吟

(共计律诗 22 首,聊示本人炼功微旨)

  其一   泥文执象写成书,付与缘人作钥匙。天地门开万象见,阴阳道合一丹滋。

  龙腾虎跃寻常事,柳暗花明大彻知。多少蛛丝与马迹,而今不挂一丝丝。

  其二   我今径入小桃源,万象森罗在里边。园里拣瓜休自扰,花间闹蝶与谁关。

  长安道上多黄狗,巫峡山头有白猿。只怕着情生意境,一丝不挂即神仙。

  其三   都云佛法在西边,我说空王在此间。举步无劳弹指定,回头是岸便心安。

  虽然大海茫茫地,不及微尘小小天。一粒栗中藏世界,不其然乎实其然。

  其四   万般不必尽思量,放却方知一味香。天地空空原有极,阴阳叠叠岂无生。

  只因结作红红日,竟尔化成白白霜。卷放自如由掌握,男儿安可不自强。

  其五   身心不动念头停,万气回流自返根。听息便教金水并,观空始信木金亲。

  更因舌舐木添火,只为息忘土旺金。六贼三尸逃杳杳,蟾光终日受乌精。

  其六   一轮朗彻半天明,细水长流冬复春。函谷关头春意闹,武陵原上月华新。

  万般怎及山居好,一笑能教烦恼平。今日果真无个事,调和神息慰平生。

  其七   乾坤颠倒取真中,泰卦明标人体同。天地由来分两个,阴阳从此有双重。

  顶天柱地劳拄杖,覄雨翻云藉主翁。二镜一帘如解得,方知我道不虚空。

  其八   四个阴阳一线通,始于槖龠鼓巽风。外炉加减休劳力,内鼎抽添不费功。

  只是牢拴牛鼻孔,无须深入兔鸡笼。不然风火怎同用,走遍天涯难觅踪。

  其九   念头才动便施功,采药岂真用火攻。密密团成无价宝,绵绵化作斡旋风。

  波罗密谛包万象,三藐菩提证六通。声色化民皆末务,真经尽在不言中。

  其十   丹功绝学始中华,今日宏开遍地花。高举红旗钱院长,深参玄理众专家。

  行看龙子超原子,遥控无涯若有涯。堪羡长房能缩地,而今特异续如麻。

  十一   自强不息振中华,国宝岂容异国挪。不见美苏争实验,还祈贤哲莫虚夸。

  飞天绝艺传朝鲜,遁土奇能出印伽。莫再因循落人后,休教外族笑丢牙。

  十二   人具潜能量没穷,钻天入地显神通。左慈席上钓鲈鲙,郭玉脉中辨女雄。

  堪羡托天能止雨,可兴举掌会祛疯。异能辈出今为最,风起云拥男女童。

  十三   岂甘落后献微芒,引玉抛砖辨正旁。莫趁三田上下便,还将一理真中彰。

  三才妙窍传千古,八卦丹炉镇八荒。何畏无风仍起浪,菱花空对我何妨。

  十四   也知水火尽无情,既济功深捏作绳。只是乾坤颠倒用,不须内外主宾分。

  观空神受气涵育,听息气为神沐薰。百脉畅舒酥软感,不期大地竟回春。

  十五   阳前阳后定中定,忘物忘形凝又凝。清沏何须清浊辨,虚湛那会是非寻。

  若非心死神难活,未到体空气不盈。药物岂能用意采,不妨轻守鼻头绳。

  十六   且从鸡卵定乾坤,黒白相包造化灵。吞吐含融终罔象,迷离惝恍若蓬瀛。

  和风飘拂霖甘露,紫气薰蒸舞细尘。不觉祥光飞満面,岂真黙黙与昏昏。

  十七   灵山塔在灵山下,眉目过高肾过低。先贤底事乾坤比,后学缘何铅汞疑。

  说破阴阳成四个,解开水铅只单味。总因神息自然理,命宝谁能顷刻离。

  十八   神放虚空体便零,体虚可受自然能。汗毛孔窍灵光透,骨节皮扉和气渗。

  万里蟾光常朗彻,一天星斗遍晶莹。外施内受相孕育,自显胎儿活泼形。

  十九   焚经经在注经亡,以瞎以盲实可伤。口诀鲜能猜想得,机锋多为象言藏。

  休将枝叶遮根本,莫被才华误左旁。不懂不如休作懂,免教流毒遍四方。

  二十   人人都说我为真,真理无需辨可明。惟有归根能复命,断无执着可超生。

  若还不入虚空藏,到底难逃枉死城。无字真经无一字,虚无经路有谁寻。

  二一   风流无份学蜗牛,已到暮年则好休。植果栽瓜堪自饱,开荒掘土作闲游。

  身超天地有形外,心入风云罔象窝。大药岂容心肾觅。金丹只在自心头。

  二二   天有柄兮地有根,谁云我道没来因。大江倒转东流水,中土便明北斗星。

  西月虽归天外去,潜公可在沪滨存。一言既合成知己,顷刻剖开天地心。

第十二章 结束语

  从《参同•悟真》二书章节剖释之内容看,举一反三,窍诀、药物、火候、正旁,无不揭露无遗。所以不明之者,第读者之未全究彻耳。真理未明,谜底未究。而妄猜妄拟之流,不欲巧反拙,欲黠反痴者几希矣。

  本人冒昧译释,既鲜参考资料,又未起草定型,先修削而后誊正。只是大胆粗率,信笔写来,随译随誊,随想随录。除《安神祖窍图》、《心息相依图》等各种图解,有过一番参究草模修整外。选译片断,虽一再停顿,但总不离无心作用,一气呵成。其有不误者,亦恐唯矣。

  正以其如此,虽全书已初步落成。而漏字,错字,涂改等等,均所不免。既字迹模糊,阅究费神矣。

  所好炼功之人,讲究得意忘象,得鱼忘筌,或不我责。各先哲老师,果能谅我乎哉。

  鄙人初次执笔,又无实学。凭一管之窥,一涓之得,究多未然,或未必尽然。狂妄评议之处,更恐有触当代杰出丹道专家之尊严。失礼失当之处,均所不免。缘此,特向各老师,丹道专家,编者读者,回向赔礼道歉。汗颜惶恐,就此搁笔。

  天乐诗断:

  其一   申滨末学六三翁,甘把真金当白铜。叩首取来低首送,用钱买得不钱供。

  愿公密诀强中国,不使科研拜下风。沥胆披肝唯此意,端教百族庆和同。

  其二   退归山水学农翁,来必真金不白铜。识宝之人殊太少,真修志士确难逢。

  但求举国身康健,促使全球力虎龙。窗下能知天下事,一人心与亿人通。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