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shengkq 发表于 2009-4-28 08:33 PM

阅读李道纯著作杂记(原创)

shengkq

原创作品,转贴请标注《丹道文献网》  [url=http://bbs.ddwxw.com/]http://bbs.ddwxw.com/[/url]


道教内丹学自宋金以来,派分南北二宗,虽然都祖溯钟(钟离权)吕(吕洞宾),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二者在不同的地域并行发展,彼此各具特色,有同有异。南宗活动于南方,没有形成教团,影响一直比较薄弱。北宗传道于北方,建立教团,发展迅速。特别是入元以来,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诏请,远赴西域大雪山,赐号“神仙”、“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在元室的扶植下,发展更加迅猛,势力逐渐向南方拓展。随着国家南北的统一,南北文化得以顺利交流,隔绝多年的南北二宗也开始融合,出现了南北合流的局面。正是由于南北二宗彼此沟通,互相融摄,所以一时涌现出大批有造诣的高道,以兼取南北二宗而闻名于教坛内外。李道纯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在内丹理论方面,兼取北宗,融摄儒释,提出了很多的独到之见。作为一代玄门宗匠,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丹道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道纯,字元素,都梁(今湖南武冈县)人,号清庵,别号莹蟾子。正史无传,生卒不详,其主要生活年代是宋末元初之际。《凤阳府志》卷三十三载: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博学多才。所著《中和集》,并注《太上大道德经》三章,《道德会要》等书行世。”《扬州府志》卷十九谓:其“住仪真长生观,世传其得道飞升,号所居观曰飞仙。今观虽废,常有鹤翔其处。”因此,李道纯博学多才,广参遍访,曾遇异人点开心易,通阴阳阖辟之机,达性命混合之理。住仪真长生观,所居静室匾名“中和精舍”。修炼得道飞升,后世名其观为升仙观。其本是南宗白玉蟾的弟子王金蟾(名景玄,字启道)的门人,是白玉蟾二传弟子,属南宗第七代。入元后自称全真道士,加入全真道,是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其丹法远溯《易》、《老》,近源《参同》、《悟真》,阐述白玉蟾南宗一派丹法心传,但是他的丹道思想更具全真教派道儒释三教融合的特色。因此李道纯是一位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一代宗师,是元初杰出的内丹学家。其著述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清庵莹蟾子语录》、《太上大通经注》、《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周易尚占》等。

李道纯的丹法在继承唐宋丹道神髓的同时,将南北二派丹法兼收并取,并融会了禅宗的心性之学,又吸收理学家对“中和”的论述,主张先性后命,“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中和集·性命论》),最后达到“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以至于羽化而升仙。对道儒释三教内修精华进行了提炼、概括、吸收,最后形成了以“守中”为核心的丹道修炼学说体系,在丹法上强调“守中”在整个修持中的作用,认为“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沁元春》)所谓“中”即是“玄关”,“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中和集·赵定庵问答》)指出“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可见“中”的作用在丹道修炼中贯始彻终,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李道纯在当时丹道南北二派之外,又创新说,奠定了李道纯在丹道学术上的地位。这种强调“中”在丹道修炼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在传承上调和南北两派丹学于一炉,因此被后世丹家推崇为“中派”。北京白云观藏《诸真宗派总薄》中有载李道纯所开为“先天派”,其云:“吕祖门人李清庵真人留传。第七六,先天派。自一无上道,永忠太夫人,礼高重进本,可得万代清,志诚和妙有,炼性合融明,澄湛通玄化,元罡温玉京。”(日本·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117页,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藏版,昭和九年三月)至于“中派”,不象别的丹派,其即无立宗,也无明确的宗脉承绪,仅是一种学说的倾向性,糅合道儒释三教思想,将丹道修炼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而已。前道教协会会长、仙道养生家陈撄宁先生(1880-1969)非常推崇李道纯的丹法,称其丹法是天元丹法中的上乘丹法。(《答江苏如皋知省庐》,陈撄宁《道教与养生》,461页,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版)

丹家将“药物”、“炉鼎”、“火候”称之为丹道三秘,“玄关”更被视为秘中之秘,绝不轻易为人抉破其中的秘密。所谓“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进说》)李道纯的“玄关”理论极具特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多有独到的发挥。

一、指出“玄关一窍”不是身体上的某个实体穴位或部位,执著在身体上摸索不是玄关,同时也不可以脱离身体向外寻求,惟以修炼之士躬身自证才能得见“玄关”。在《中和集·玄关一窍》中说:“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要之机关者。非印堂、非囟门、非肚脐、非膀胱、非两肾、非肾前脐后、非两肾中间。上至顶门,下至脚跟,四大一身,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外寻之。”又云:“时人若以有形着落处为玄关者,纵勤功苦志,事终不成。欲直指出来,恐汝信不及,亦不得用,须是自见始得。”(《洁庵琼蟾子程安道问三教一贯之道》)

二、将“玄关”称之为“中”,运用儒家思想阐述道家“守中”功夫。并且指出“玄关”在丹道修炼中彻始贯终,步步不得离开“玄关”,所以又被后世丹家称之为“总持门”。李道纯在《中和集·赵定庵问答》中说:“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引用《礼记·中庸》等儒家思想予以阐述“玄关”在丹道中的作用,如引:“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并因之指出,“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

三、认为“玄关”有体有用,静是“玄关”之体,动是“玄关”之用,“玄关”有动静两种状态。李道纯在《中和集·赵定庵问答》中说:“《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且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者,静也。阳者,动也。静极生动,只这动处,便是玄关也。”在《动静说》中又云:“一动象天,一静象地,身心俱静,天地合也。至静之极则自然真机妙应,非常之动也。只这动之机关是天心也。天心既见,玄关透也。玄关既透,药物在此矣。鼎炉在此矣,火候在此矣,三元、八卦、四象、五行,种种运用悉具其中矣。”

四、从“念头起处”寻觅“玄关”,是“生死之根”。李道纯在《中和集·金丹或问》中引“紫阳真人云:‘念头起处为玄牝’。斯言是也。予谓念头起处,乃生死之根,岂非玄牝乎?”在《赵定庵问答》中也说:“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工夫,玄关自然见也。”“念头起处”与“举心动念处”是同指一处,白玉蟾在《修仙辨惑论》中也指出:“以念头动处为玄牝”。然而李道纯又说:“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念头不起”与“念头起处”,岂不自相矛盾?吾仅钩玄拈出,希望读者在此等细微差别处自思自悟,必会得出真知灼见,而无需我饶舌添足矣!

五、将人体看作一部卷曲自如的活机器,认为“玄关”是机器动力之源头、启动之关键。在《中和集·玄关一窍》中说:“我设一喻,令尔易知。且如傀儡,手足举动,百样趋跄,非傀儡能动,是丝线牵动。虽是线上关捩,却是弄傀儡底人牵动。咦!还识这个弄傀儡底人么?休更疑惑,我直说与汝等。傀儡比此一身,丝线比玄关,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举动,非手足动,是玄关使动。虽是玄关动,却是主人公使教玄关动。若认得这个动底关捩,又奚患不成仙乎?”
六、认为“玄关”是沟通天人消息的大门,是打通人体(身内)与虚空(身外)的隧道。《中和集·赵定庵问答》中说:“但着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这段话说明了“玄关”不在身内、不在身外,其在“身内”与“身外”之中间,乾坤二卦之正位,天人交接联系之边缘,所以被标之为“中”。因此说:“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满江红·赠敬庵葛道人》)在《挽邪归正歌》中说:“九还七返那机关,不在内兮不在外”,岂不在“中”?《咏真乐》中说:“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性理歌》中说:“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沁元春·赠括苍张希微》:“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述工夫》中说:“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遍两重消息子,超凡越圣譬如闲。”所谓“两重消息”,就是“身内消息”与“身外消息”。吕洞宾在《指玄篇》中也有:“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张三丰在《登天指迷说 》中谓:“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

李道纯这种运用儒家“中和”思想构建的“玄关”理论和学说对后世丹家影响非常巨大。如著名丹道巨魁张三丰在《道言浅进说》中阐述:“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在《玄要篇·再求玄关》更是体现了李道纯的“玄关”思想,诗云:“傀儡当场会点头,应知总是线来抽。抽他虽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谋?原赖主公常月白,期教到处好风流。炼丹若要寻冬至,须向灵台静里求。” 被称为“玄门之秘典”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性命圭旨》,以及明清以来伍冲虚(1574-1644?)、陶素耜、刘一明(1734-1821)、闵一得(1748-1837)、李涵虚(1806-1856)、黄元吉、汪东亭(1839—1917)、海印子等著名内丹家无不深受李道纯“中”字“玄关”理论的影响。尤其黄元吉在《道德经注释》、《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等书中反复阐述“玄关”,钩玄发微,不厌其繁,读者可以寻而阅读,并参之李道纯之论述,必有发明。陈撄宁先生早年在所撰之《口诀钩玄录》中曾指出:“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籍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陈撄宁《道教与养生》,342页,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版)

李道纯传上乘丹诀云:‘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譬如闲。’这‘两重消息子’,便是两重天地之‘玄之又玄’的两层玄关。”若真正读懂这段阐述“玄关”的文字,再去研读历代丹家对“玄关”的描述,那么“玄关”这扇大门的钥匙在手中矣,登上“玄关”塔顶的石阶在脚下矣!

李道纯非常重视“虚”在丹道中的运用,认为在丹法中步步难以脱离“虚”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虚”与“中”、“玄关”等概念和作用是等同的,丹家更有“虚无鼎器”、“虚无一窍”之说。如司马子微(647-735)云:“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这个名为祖气穴,黍珠一粒正中悬。”(转引自《性命圭旨》)刘长生(处玄)在《仙乐集》中也说:“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李道纯的这种丹道思想集中体现在《炼虚歌》中,其歌云:“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已矣。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道体虚空妙莫穷,乾坤虚运气圆融。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还丹妙在虚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之又静阳来复。虚心实腹道之基,不昧虚灵采药时。虚己应机真日用,太虚同体丈夫儿。采铅虚静无作为,进火以虚为橐龠。抽添加减总由虚,粉碎虚空成大觉。……无画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中间一点至虚灵,八面玲珑无缝罅。四边固密剔浑沦,个是中虚玄牝门。若向不虚虚内用,自然阖辟应乾坤。玄牝门开功则极,神从此出从此入。出出入入复还虚,平地一声春霹雳。霹雳震时天地开,虚中迸出一轮来。圆陀陀地光明大,无欠无馀照竹斋。……虚里安神虚里行,发言阐露虚消息。虚至无虚绝百非,潜虚天地悉皆归。虚心直节青青竹,个是炼虚第一机。”晚清丹家方内散人高度评价《炼虚歌》,“贯通三教,得未曾有,字字精妙”,“还虚一节,彻始彻终,各丹经但言大略,从无专著歌咏,发挥透切,而淋漓尽致者。”(《道教与养生》,303页,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版)民国间著名内丹家海印子徐颂尧也非常推崇《炼虚歌》,在《天乐集》(抄本)中云:“北宗李道纯《炼虚歌》,发挥玄宗虚化之旨趣最精,学者宜熟读而深究焉。”“此歌言之简当,洵为丹家希有之作。老圣‘致虚守静’之旨,阐发无遗矣。”西派初祖李涵虚作有《虚空吟》,也是发挥《炼虚歌》之余韵:“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也指出了“安鼎”、“生药”、“立命”都在“虚空”之中,“除了虚空不造丹”,不能脱离“虚空”的作用,贯彻丹道修炼的全部功程,所以谓之“起头煞尾一团团”。

李道纯也非常强调“定”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在《中和集·玄理歌》中说:“进火无中炼大丹,安炉定里求真土。”《述工夫》采药中说:“炼汞烹铅本没时,学人当向定中推。”在交合时说:“造道元来本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在《咏真乐》中更进一步阐述:“九还七返大丹头,学者须当定里求。”“火符容易药非遥,造化全同大海潮。药物只于无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烧。”李道纯的“定”功思想,其实是继承了南宗“静、定、忘”一脉相承的丹道学说。张紫阳《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云:“静之一字,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心为君论》)《采取图论》云:“采取之法生于心,心者万化纲维枢纽,必须忘之,而始觅之。忘者,妄心也;觅者,真心也。但于忘中生一觅意,即真心也。恍惚之中,始见真心。真心既见,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返光内照,庶百窍备陈,元精吐华矣。”《交会图论》云:“盖恍惚杳冥,乃定之象也。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炉鼎图论》谓:“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石杏林《还源篇》云:“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炼气徒施力,存神枉用功。岂知丹诀妙,镇日玩真空。”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指出:“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宇,……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南宗丹诀可见一斑矣!

丹道修持行“静、定、忘”之功夫,必用“心息相依”法诀作为锁心猿之索、拴意马之桩、降龙伏虎之剑。白玉蟾在《鹤林问道篇》:“古人有‘心息相依,息调心静’之语,此非调心乎?又如‘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语,此非精思乎?先圣有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形’二字,则是制心之旨。虽然,与其忘形而心游万物,曾未忘之不如,何耶?吾所以忘者,非惟忘形,亦乃忘心,心境俱忘,湛然常寂。”李道纯在《中和集·述工夫》中更是强调:“气神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齐开。”“心息相依”法门是丹家正宗口诀,被历代内丹家所重视,如张三丰、陆西星、伍冲虚、闵一得、李涵虚、黄元吉、汪东亭、海印子等等。如欲实践丹道内功,舍弃“心息相依”难以入门也。张三丰在《打坐歌》中说:“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注吕祖百字碑》中说:“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道要秘诀歌》中说:“这灵谷,即窍儿,窍中调息要深思。一息去,一息来,息息相依时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团冲九窍开。照此行持得窍妙,昏沉散乱从何来?”

李道纯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丹法也作了综述和评论,先辟傍门九品,指出傍门不可入,曲径不可从,邪说伪术不可学;次于渐法又分三乘,辨明得失,以利取舍;最后传出最上一乘,接引后学,直超道岸。其法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

李道纯丹道学说自成一家,他精研道意广授门人,方法多变,实为一代玄门宗匠。李道纯所传弟子众多,较知名者有:蔡志颐(损庵)、柴元皐(嘿庵)、赵道可(定庵)、苗善时(实庵)、邓德成(宁庵)、张应坦(蒙庵)、程安道(洁庵)等等。

野蛮人01 发表于 2009-5-1 06:48 PM

四、从“念头起处”寻觅“玄关”,是“生死之根”。李道纯在《中和集·金丹或问》中引“紫阳真人云:‘念头起处为玄牝’。斯言是也。予谓念头起处,乃生死之根,岂非玄牝乎?”在《赵定庵问答》中也说:“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工夫,玄关自然见也。”“念头起处”与“举心动念处”是同指一处,白玉蟾在《修仙辨惑论》中也指出:“以念头动处为玄牝”。然而李道纯又说:“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念头不起”与“念头起处”,岂不自相矛盾?吾仅钩玄拈出,希望读者在此等细微差别处自思自悟,必会得出真知灼见,而无需我饶舌添足矣!

五、将人体看作一部卷曲自如的活机器,认为“玄关”是机器动力之源头、启动之关键。在《中和集·玄关一窍》中说:“我设一喻,令尔易知。且如傀儡,手足举动,百样趋跄,非傀儡能动,是丝线牵动。虽是线上关捩,却是弄傀儡底人牵动。咦!还识这个弄傀儡底人么?休更疑惑,我直说与汝等。傀儡比此一身,丝线比玄关,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举动,非手足动,是玄关使动。虽是玄关动,却是主人公使教玄关动。若认得这个动底关捩,又奚患不成仙乎?”



这4,5两点是禅宗来源。我一直以来的看法是,研究禅宗不如研究瑜伽一系,禅宗极
可能是瑜伽一系的旁支,算不上嫡系

菩提逍遥 发表于 2009-5-17 04:41 PM

[quote]原帖由 [i]野蛮人01[/i] 于 2009-5-1 06:48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47&ptid=2078][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四、从“念头起处”寻觅“玄关”,是“生死之根”。李道纯在《中和集·金丹或问》中引“紫阳真人云:‘念头起处为玄牝’。斯言是也。予谓念头起处,乃生死之根,岂非玄牝乎?”在《赵定庵问答》中也说:“汝但于二六 ... [/quote]

所谓的禅宗,是地道的中国货(自六祖以后),与印度瑜伽无干。虽然禅宗有许多流派,也有认能知能见的知性为主人公的,但这纯正的禅宗所批判的。

至于李道纯此处所言玄关,是侧重于功夫上说,不是说理。

野蛮人01 发表于 2009-5-18 05:07 AM

[quote]原帖由 [i]菩提逍遥[/i] 于 2009-5-16 20:41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123&ptid=2078][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所谓的禅宗,是地道的中国货(自六祖以后),与印度瑜伽无干。虽然禅宗有许多流派,也有认能知能见的知性为主人公的,但这纯正的禅宗所批判的。
至于李道纯此处所言玄关,是侧重于功夫上说,不是说理。 [/quote]


[font=MS Song][align=left]你这些说法,是清末民国一帮国学家的说法,比较民族主义的说法,说这个禅宗   我们家的东西,可惜无济于事。[/align][/font]

[[i] 本帖最后由 野蛮人01 于 2009-5-17 10:11 AM 编辑 [/i]]

东华门生 发表于 2009-5-18 07:46 AM

禅宗基本上丢掉了印度宗教神棍们编造的愚弄和控制人的东西。

李奕霏 发表于 2009-9-21 10:19 PM

瑜伽和禅宗相似之处几乎没有,何必硬扯在一起呢。

free536 发表于 2009-9-23 01:18 PM

版主好文章。。。。:)
禅宗肯定不是  “可能是瑜伽一系的旁支,算不上嫡系”。这个不用争论,还有印度也没有什么“瑜伽一系”的说法,至于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其理论和禅宗是有相通之处的。

shengkq 发表于 2009-9-23 07:15 PM

[quote]原帖由 [i]free536[/i] 于 2009-9-23 01:18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593&ptid=2078][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版主好文章。。。。:)
[/quote]

您好!谢谢!

这篇就是最近整理出版的《中和正脉》》》(道教中派李道纯内丹修炼秘籍)的《前言》,因当时书没有出版,所以冠以如上题目。

参考:

[u][color=#006699][url=http://www.dandaowh.com/article.php?articleid=277]http://www.dandaowh.com/article.php?articleid=277[/url][/color][/u]

[u][color=#006699][/color][/u]
[u][color=#006699][url=http://www.xiulian.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21186&pid=259567&page=1&extra=#pid259567]http://www.xiulian.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21186&pid=259567&page=1&extra=#pid259567[/url][/color][/u]

天罡 发表于 2009-12-5 10:31 PM

禅宗怎能和俞珈扯到一块,和禅宗相似的是南传的上座部其中的一派自称森林禅师.看看<关于这颗心>泰国阿姜查著.泰国还有一肉身罗汉阿姜曼网上能查到的

人道中人 发表于 2021-11-28 05:27 PM

拜读,我在人龙网十多年主要就是学习五绝东西南北中,这个中神通就是李真人的,四乘金丹体系,定慧等持,以太虚为炉子,以三界为鼎?最上一乘一直延续到仙佛合宗,所以应该是持续有传承。渐法三乘还有九大歪门邪道,最究竟处: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