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jzming 发表于 2005-11-10 06:25 PM

仙学指归

仙学指归
]G.Hn n gK-| 陈樱宁传授胡海牙整理
~ S3l ^Z M 目录
wx _-Oz-F 一、前言…………………………………………………………….….1K`U&Dz.cB!O |
一、仙学大义……………………………………………………….…8
n-J1o+v+cv+?%y3zo 二、答吕碧城女士三十六问……………………………………18
5_*M*j|S#A 三、静功总说 治遗精的特效内功……………………………26(lq` }0_s
四、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35'p)z&b#oZ)G"F'\ n?q`
五、《丘祖秘传大丹直指》…………………………………….39
Bk$A }'lm.A 六、余之求道经过……………………………………………..……50S!myR,f7lAF ~
七、丹诗副墨………………………………………………………….71
R]*K']d 八、定 志 歌……………………………………………………………100hf Dy;gG0UZ?4A ?Y
九、学仙必成……………………………………………………….…113
k7T:Z4R#H 十、复南京立法院黄忏华先生书…………………………….132
nsQ!B?j!^9? 十一、口诀钩玄录…………………………………….……………135
7i4@pV:qjV7f 十二、读《化声自叙》的感想…………………………….…149
*XOZ?/Hf+SU)W:`M 十三、孙不二女功内丹……………………………………….…175
Yz&S}J/yX/q'D 十四、试释陈撄宁的"仙学"思想…………………………….201
H`4e)z&D B$j"\5[!W$Mgv2w

:s2CoC pf'Z(X 前言\W-z\L
研究仙道学术的学者,大多知道仙道史上,每个朝代都会诞生几位较具代表性的神仙人物。譬如唐代的吕岩,北宋的陈希夷,宋末元初的邱长春,明初的张三丰,明末的伍冲虚,清朝的黄元吉、李涵虚,民初的陈撄宁。这些家喻户晓的代表性人物,在仙道历史上,自有其一定的成就与地位。我们知道,神仙道教,不同於民俗道教,神仙道教,现代人又把祂称为丹鼎派,或内丹派。由於五千年来,很少人知晓,很少人研究,终於濒将灭绝。祂在学术文化上几近冷门,就研究领域上又非仅知道,好道就行,必须亲自著手真参实证,异於一般宗教或哲学。炼丹术有所谓天元,地元,人元三元丹法,但由於断代传承,现在只剩人元清净丹法,较为人所知,其余则恐早已绝传了。神仙人物,由於距今历史较远,文献资料容或不足,其中穿凿附会诸多小说故事。但陈撄宁先生身後至今尚不足三十年,其亲朋、故旧、学生,多数仍在人间,其思想观念、学术功法,尤可提供当代学者继踵学习,藉由科学仪器,医药生理学识,据以实验检视,整理发扬,开创演绎,并结合医药,为人体生命科学,预防医学及慢性病治疗学,为现代文明病,或非今日医药所能治癒的疾病,开辟另门实用性之治疗路线。仙道学术迥异於一般的宗教、心理,先生明指性命必须双修,只有生命之存在,人生才有义意的观念,绝对是理性与明智的。至於先生认为人必需经过特殊的锻链,达到身外有身,才能死而不死,过著第二种延续生命的理想,则见仁见智,或有争议,犹待日後实践与科学证明。但其中人体经过特殊训练後,产生之人体特异生理,心理功能反应,则早已可以证明,毋容怀疑。从物侃α孔訉W走向心灵量子学的方向,是今日或未来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必然之新趋势!内丹学,以前是少数人或方外道士秘传之学,由於只有少数人知道,遂变而走向神秘或不肖之徒装神作怪、违法乱纪之害,这真是仙道学术之历史悲剧与劫数。8c$tS,J K
天降斯人!`bk'p-T
陈撄宁先生,道号圆顿子,祖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人,世居安庆苏家巷。生於一八八○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子时。殁於一九六九年阳历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时(一说五月廿三日卯时)。父陈镜波先生为前清举人,先生十六岁(一八九五年)时曾考中秀才。
1}k Z+y2v;tq 一九○五年 (民国前六年)考上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之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在此曾受教於严复,後因病辍学。一九一一年 (民国前一年)卅二岁,应其上海姊夫乔种珊医师之邀迁居上海,寄居乔家(先生赋闲或游访之经费主要来自乔先生之资助)。k}K9l.Q-^2v*LVb+i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卅七岁,与上海尚贤妇孺科医师吴彝珠结婚,从此定居上海。C-KwU&I#`{FW
一九二二至三二年(民国十一年至廿一,十年间),结合夫人吴彝珠、道友郑鼎臣、黄遂之、谢素云、高尧夫六人之财力智力,从事地元丹法之实验(地元分黄白术及上接天元服食之地元灵丹)。k-hANLL,I7U7E
一九三三年 (民国廿二年)七月,五十四岁,配合张竹铭,协助出版扬善半月刊一九三六年 (民国廿五年)五十七岁,因夫人患病,辞去医职,夫妻迁居上海西郊梅陇镇南石桥,以为夫人养病。{ixmc2l7o$a
一九三七年 (民国廿六年)五十八岁,寄居於外甥女婿上海浦柀χ袑W校长张嘉寿家(张为外甥女乔馥玖之夫)。
%LZ*_6x0f6P9RY^ 一九三八年 (民国廿七年)五月,五十九岁,成立仙学院。仙学院成立前後,参与之学生约数十员,其中较亲近者,乾道有张竹铭、汪伯英、吴无余、吴竹园、邓雨苍、周缉光、杨逢启、张彗岩、高克恭、曹昌棋、洪太庵(菲律宾)、沈霖生、孙镜阳(二者後来迁居香港)、袁介圭(一九四七年来台湾);坤道有:朱昌亚、陈悟玄、赵慧昭。U+yF:U:G @
一九三九年 (民国廿八年)六月,六十岁,配合汪伯英主编仙道月报。*]Oz hE
一九四五年 (民国卅四年)三月六十六岁,夫人吴彝珠去世。R8C}uDO
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年(民国卅四至四二年)即六十六岁至七十四岁,此段期间,居无定所,往来于亲友、学生之间。由亲友、学生轮流奉养(一九四五年春住张嘉寿家,冬後住史剑光家,一九四九年冬再迁至张竹铭家。一九五一年再迁回张嘉寿家,一九五三年四月迁住杭州胡海牙家;一九四九年冬起常往来沪杭间。)以上时间照顾先生生活起居者,主要之亲戚、学生(先生称学生为「朋友」)大概为:亲戚:张嘉寿,乔馥玖夫妇。学生:张竹铭,史剑光,谢筠寿,朱昌亚(人和医校校长),胡海牙。*]4T T%PUfz
一九五三年 (民国四二年十月)七十四岁,经杭州文史馆馆长马浮之推荐,正式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8I,]T9`_$}ZEu 一九五六年 (民国四五年十一月)七十七岁,审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筹创成立道教协会,邀先生至北京任筹备委员。
0bH%H FEo)n:xy;MZ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四月)七十八岁,第一届道教徒代表大会於北京召开,因胃溃疡卧病於杭州未能出席,但仍当选为中共第一届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xw-n4W Ku({$c;hl"I-m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冬)七十八岁,先生应邀赴杭州屏风山疗养院讲授静功疗养法。
y+S6P!tj 一九五七年 (民国四六年冬)七十八岁,北上任职,居住中国道教协会会所白云观。G u,JIfK7t+pL
一九五八年 (民国四七年)七十九岁,任中共全国政治协会列席委员。X _&u/`e6hQ]&s
一九六○年 (民国四九年)八十一岁,任中共全国政治协会委员。
L,W2?)BDz1B 一九六一年 (民国五十年)八十二岁,当选为中共第二届道教协会理事长。
0L o]'qo%T"z 一九六六年 (民国五五年)八十七岁,中共爆发文化大革命。
?/M~2{guZ.Q W 一九六九年 (民国五八年)九十岁,于一九六九年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时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八十九岁(虚岁九十岁)。v+S1D&n`e@%tz
求学经历
[B `;I8H#B#pH[&`#z 一八八○年 出生。 一八八三年 四岁,开始读书。
#Sj/`aN-Nu:T9Dv0m 一八八六年 二年间,至七岁时已读完三字经,四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V5f^ YNp ^a 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一年 (八至十二岁)四年间读完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左传。
@M~J7y V0r__ 一八八九至一八九九年 (十至廿岁)十岁看葛洪《神仙传》即萌学仙之念。十三岁得其父抄本三丰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诀》(生平第一次获见人元,地元书籍)。十六岁得其叔祖父家藏古本《参同契》并《悟真篇》。十九岁得其姊夫家(乔家)原版《仙佛合宗》并《天仙正理》(方知出家人修炼之法,与在家人大大不同)。廿岁得同乡丁先生家藏初刻大字版《金仙证论》并《慧命经》(方知和尚也有学神仙之术者)。,zw!|hY/`-M
一八九二至一八九四年 (十三至十五岁)学做诗文,读古文,古诗,八股文,试帖诗。Qyuh%e6a|G
一九○五至 廿六岁,考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後因痨疾复发辍学。
'P)eM8JJ 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 (卅二至卅五岁)费时三年於上海白云观内读完明正统版道藏。
})O%h+N Z@8a"Mk 一九一五年 卅六岁,於杭州城外海潮寺所办华严大学研习佛经,不久,转往北京白云观访道,後於北京西四砖塔胡同一小庙炼功。v{ ?q/n[3A
一九二○年 四一岁,曾住九江庐山仙人洞专修。
*x{ZRSBq~]%Y 一九二四年 四五岁,曾住京兆西山专修。一九三五年五六岁,犹常旅游於苏、浙、皖三省名山间。?i${1_ u
一九三六年 五七岁,因夫人患病,从此不再出游。〔(一九一六至一九三五)卅七至五六岁,此二十年间先生除研读及实验地元外丹外,同时兼看不少文学,史学,哲学,医学,佛学各类书。〕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年间,主要精力用於读书,著述,并培养学生。师承儒学:承学自其父亲陈镜波。中医:承学自其叔祖父(叔公)。科学:承学自其兄(物理,化学,数学)及政法学堂。仙学:师承计五位。北派二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佛学: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法师。访道足迹苏州穹窿山。句容县茅山。湖北均州,武当山。山柀 茨 h崂山。安徽怀远县涂山。浙江湖州,金盖山。徽州黄山。九江庐山仙人洞。北京西山。福建富春江。其他;苏、浙、皖三省诸名山等。
)G5W8{3Z J 另在一九一五年卅六岁,曾在杭州城外海潮寺,佛教所办的华严大学住过一时期。同年秋往北京寻师访道,并且专修。,Sr({h ] d C
陈撄宁先生出身於官宦人家,书香门弟,四岁起开始苦读,涉猎深广,儒道释仙医无所不通,文史哲科学无所不晓。可谓集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大实验家於一身矣!其揭櫫仙道内丹学,结合医药走向实用道路,主要之思想观念,及功法散见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中,俯拾皆是。中年以後则独取人元清净,认为陈希夷,邵康节,黄元吉三先生之功法为修炼最佳之功法。既非参同悟真(栽接)之法,也非冲虚华阳(出家)之诀,非南非北。不论男女性别,在家、出家、老中青年龄,皆适合使用。以庄子心斋坐忘为口诀,至达「守一处和」为终极。从心息相依,调和神气,进入玄关。由後天阴阳神气合一返还先天阴阳性命合一,由修道而成仙,将肉身凡堠﹀戝 蓭в兄懈吣芰恐 庾R体。将色身融入法身,最後达到身外有身死而不死,长生不死之超天地,脱轮回之理想神仙境界,创造另一种穿越时空、来去无碍的另类生命用来继续生命。 xqx!|f

)ymur7}e1?V0?$C-g 一、仙学大义
n~:N+Sn:t;{ 仙学,就是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提纯,乃至 F)^&\9PBk rx]
身与意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6E`uf5o`
仙学,在我中华已延绵传承了六千余载,由于历史的局限,虽然岁月极其悠久,却一直或委托于巫术,或依附于宗教,或寄身于其他,从而没有真正的地位。直至本世纪二十年代,陈撄宁先生才首次倡导并正式提出,要将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术来研究。先生认为"仙学乃是一种独立的学术,毋需借重他教门面","余本不反对儒释道三教之宗旨,但不愿听任神仙学术埋没于彼三教之内;失其独立之资格,终至受彼等教义之束缚而不能自由发展,以故处处将其界限划分明白,使我中华特产卓绝千古的神仙学术,不至遭陋儒之毁谤,凡僧之藐视,羽流之滥冒,方士之作伪,乩坛之乱真。"D^F] w9@^
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仙学之术,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更不是专讲心性的功夫。他是一门具体的科学。是科学,我们就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以实事求是的姿态来分析、试验,实修实证。
dgg+~y!W7P+l 仙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Jk%Ts!b S8J 所谓科学者,是就世界上每类事物作实验的研究和分析,而得以有系统的知识及归纳的方法。如物理、化学、心理、生理、天文、地质、动物、植物、矿物等称为自然科学;如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冶金等称为应用科学;如历史、地理、教育、政治。法律、经济等称为社会科学。2[@ @$K2E;nr[#NM
仙学,是缩短人类进化过程之学,不是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概念,故不属于哲学范围。仙学有方法可实验,有系统可以研究,有历史可以考证,不能说是非科学的。但仙学之作用,是要改造自然现象,不是仅以了解自然现象为满足,故非自然科学。仙学初步之祛病延龄虽与医药卫生有关、外丹炉火虽与炼矿冶金有关,但皆未发展到一般可以应用之程度,故亦非应用科学。故仙学只可以名为特殊的科学。
S WE z e(j 仙学作为特殊的科学,又与传统的理学、佛学与玄学等学术有所分别。理学乃宋儒所讲之学,彼等皆侧重于世间做人的道理,充乎其量,不过希圣贤而已,虽有时论及形而上学者,亦止于空理而不切实用。假使我们嫌普通人之身体桎梏,寿命短促,能力薄弱,不甘听其自然,而想求得一种改造自然之学术,以满足吾人之愿望,彼等即无词以对,这是理学的缺点。若仙学则可以补救此缺点而有余。佛学处在与仙学反对的地位。而宋元明清四朝的遗书,每喜将仙佛两家之说混合一处,牵强附会,非但不知佛,亦不知仙。佛家无法和宇宙定律相抵抗,眼见世间生老病死难以避免,故说"诸行无常"。仙家要推翻宇宙之定律,"我命由我不由天",故说"长生不死"。佛家最后结果是涅盘,涅盘现象就是身体死亡,涅盘意义就是精神寂灭。仙家最后结果是飞升,飞升现象就是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飞升的意义就是离开短命的世界,而升迁到长命的世界,永不寂灭(仙字古写与迁之古写同。故仙者迁也。先迁化其形质,然后再迁移到适合此形质寄托之处所,与飞升之义相同)。玄学乃道家之学,唐朝尝列之于学宫.凡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各书者,在当时皆称为玄学。此等书中虽亦偶有关于修养之言、然总不能称之为丹经,不能认其为仙学。又如玄旨、玄谈、玄机、玄览、玄悟、玄妙等名词,凡带上一个玄字的,都有点令人难以捉摸。仙学乃实人实物、实修实证、实情实事,与披专讲玄理者不同,故只能名为仙学,而不能名为古学。
Thu$b O~ S#N 仙学的历史与近代之传承[%\~`TM
仙学传承至今,至少已有六千余年。据史料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黄帝之时距今已近五千年,而史料又称"黄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在黄帝时已有一千二百岁,而广成子未必就是生而知之者,自然有传授。广成子之师,更不知 ~+MQ+r,Y UHP
何代人物,复不知有几千岁之寿龄。故,中华延绵传承至令之仙学,至少应有六千余载之历史矣。或有问,既已六千余载,为何从历代祖师著述中难以求得。盖因古仙学虽有着其极悠久的历史,但限于历史的局限,或委托于巫术,或依附于宗教,或寄身于其他,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地位,特别是自东汉以后的近两千余年,修仙之士常隐藏于儒释道三教牌头之下,不能独立自成一家的学说,遂形成了有仙无学的局面。试看《参同契》冠以《周易》之名;《悟真篇》又附老子之语,其实与《易经》、《道德经》毫无关系。后来如《仙佛同源》、《仙佛合宗》、《慧命经》等书,又将佛法拉入仙学之内,而佛教徒亦不肯承认。这班学仙的人,将儒释道三教之名词与义理混合组织,做成遮天盖地一个大圈套。彼等躲在此圈套中,秘密工作,务其实而讳其名。如此圆滑行藏,常常招惹儒教之排斥,释教之厌恶,甚至于道教徒亦根据老庄清静无为之旨,而拒之于门外。彼学仙者流,竟弄得东家不收,西家不纳,进退失据,左右为难。本世纪二十年代,陈撄宁先生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仙学从三教圈套中单独提出来,扶助它自由独立,摆脱彼等教纲之束缚,然后始有具体的仙学可言。敢谓仙学证验之法,虽历代先哲所遗传,而仙学独立之精神,前人实未尝注意到此(《抱朴子》颇有这种精神,惜方法不足以应用;《老子》也有许多修养精义,但与《悟真篇》的作用不同)。惟至陈撄宁先生创导仙学以后,仙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术重现于世。;W/tG$t'p:ku!@N9?s
陈撄宁先生通过自身的实修实证,为中华仙学事业的研究、实践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其所处年代的纷乱,先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文化大革命三个历史时期,终困力不从心,未能最后证得仙学的最高境界(即阳神出壳、白日飞升)而遗憾故去。陈撄宁先生虽然不能算是仙学的成功者,但他为中华仙学做出贡献与其为仙学所建立的理论,却为我们后学者学仙了道指明了道路,故有人曾冠予陈撄宁先生以仙学派的开山始祖也不为过。A^/^b'Pl+L~/C.Bg
仙学的基本内容.\h5X0{%|ET@Z
仙学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与内家拳三大部分。
1K7R`~;W'dk|_ | 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法的合称。;B Q3SLRd
天元丹法,一般是指"清静派"的大丹功夫。这种功夫没有流弊,能够自己作主去修炼,而不必一定借助于外物。做这种功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执着于在肉体腔子里摸索。初步功夫,锻炼肉体未尝不可,逐渐要跳出肉体去悟,:N9}\z#kF[M
否则不能达到"炼虚合道"的高层次。陈撄宁先生曾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盖此言可谓切中要害矣。现在许多做清静功夫的修炼者,只是在自己身体上摸索用功,殊不知肉体本是一团阴气,如何能从此采得阳气而点化自身之阴质?因此佛教中人说我们是"守尸鬼"。因为我们许多做工夫静坐者,都在守窍,或守丹田,或守其他,只在身体上用功,不是守尸鬼是什么?!到头来练的只不过仍然一团阴气耳。如果不知从虚空中招摄,结果还会象平常人一样死去。所以,这种功夫,只有跳出肉体之樊笼,才能有大成的希望。清静功夫最关键的口诀,即"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功夫到时,自然一得永得。
E+l1j0o+P8G 地元丹法,又称地元神丹,即外丹烧炼术。外丹烧炼又分为黄白点金术与炼制丹药术两种。黄白点金术,就是采取矿物质,用来烧炼黄金白银,以充修道之资,因为修道过程中是需要费用的,如古云"无财不足以养道"(关于此语的详细讨论,将另撰文)。炼制丹药术,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而即身成仙。
,k8g o2\&W9sMJ.|(H 这两种外丹方法,一直秘密传承,而今鲜有人知。虽然古人留下了不少外丹著作,可是今天已无人问津,只有社会上少数学者在研究和试验。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曾用十年光阴,专门研究外丹术.终因战争的影响而作辍,未获最后成功。虽然如此,陈撄宁先生经过千百次的试验,得出了结论证明古神仙所遗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非欺罔。这就肯定了地元丹药的存在。化学史界的学者也在研究炼丹术,但由于诸多因素,还是没有真正地将地元神丹之秘揭开。陈撄宁先生的外丹烧炼事业、我们还应当继续研究实践。外丹在历史上虽然毒死了不少贵族和皇帝,但这大多是由于他们内功修炼和道德积累不足,缺少服用外丹的条件所致。世界上倒底有没有返老还童的药物?人能否靠外丹延年长生?3f5M:Lg,jR?{4h ]
这些问题至少是仙家向科学提出的挑战,而地元丹法的精神和现代人体科学是相通的。a*WZS0[(KhT/g"] P
人元丹法,即男女双修派功夫。这种丹法,正邪相混,历来"隐"而不显。特别是在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的古代修炼者内部,深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不懂的人骂(真骂),懂的人也骂(假骂)。骂来骂去,自身的东西自己不敢承当,于今濒于绝迹。其实佛教的密宗(藏密)中也有此等法门,据考证是在文成公主出嫁时带入藏域的。他们的方法也是来自道家,但比较粗糙,没有道家仙学精捷。WcW#I a)K%`
现在提到双修之术,便谈虎变色,以为双修术就是房中术。双修术与房中术有某种联系,但根本上有云泥之别。真正双修口诀,历来不著于纸笔,必须真师传授。即古云:"读尽丹经千万篇,自古火候无人传","古人传药不传火"中的"火候",乃是双修的口诀。
t:O8z*z3G2Ly 三元丹法,是道家仙学历代祖师为了性命大事,不惜以自己身心做试验品,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宝贵方术。所以,对三元丹法,我们应加强研究,继承道家仙学这一优良的"传家之宝",把三元丹法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善与人同,同登寿域,这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仙学所应尽的天职。&v,oh[+Y9D3c
中医针药自古以来,医道两家密不可分,故有"医道同源"之说。过家认为"医道通仙道",并且有"未学道,先学医"之说。因为要做内丹功夫,首先就是肉体功夫的修炼,而在修炼肉体之前,先要明白人体内部的脏腑、经脉、关窍等等,这就必须学医而后知。学医可以救死扶伤,是积功累德的最好形式。可以谋生,以解决修道四要素之中"财"的问题;可以方便弘道,依靠行医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如果自身修炼出偏,身上出了毛病,懂得中医就可以自行调治。学会中医,纵使暂时修道不成,亦不致虚度时日,可以行医积德,以待他日。故道家历来对中医极为重视。
4x2q8A({7V,y 中医的针灸,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俗话说"一针二拿三吃药",针灸疗法,对于某些疾病疗效迅速,立竿见影,而且用一根针来治病,非常简便。特别对于修仙之人来讲,十分的实用。中医中药,有"丹丸膏散"等类别,其中的"丹",即来自于道家的炼丹术。现在广泛应用的"红升丹"、"白降丹"等都来源于外丹术。中医的药物除了治病之外,还有一个作用是延年益寿。延年药物的研制,来源于古代方士的"服食"(又称"服饵")。qpthj$fR
内家拳法内家拳法,出于道家。武林界也有"武道同源"之说,或是说"拳道合一"。真正的内家拳法,其实和修道是一回事,修道用于长生,拳法用于技击,然皆可归于大道,其用不同,其体则一,这就是拳与道的关系。内家拳法的理论,来源于道家的老庄哲学和仙家的内丹学说。内家拳讲究"柔"、"用意不用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皆来自于老子"柔弱胜刚强"、"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的理论。内家拳注重锻炼腰肾,其为元气(命)之所在也;注重培养动静,其为元神(性)之所在也。故拳道之学,实即性命双修之学。试观拳技炉火纯青的内家大师,无一不深谐道学。如果没有"道"的提炼,其拳法就不是上乘。内家拳的上乘功夫,是无形的,这就是"大道无形",拳归于道。故拳道合一,并非虚言。
y!^F8D#y |F~ 道家修炼,以"守中"为要,偏阴偏阳,不合道体;动静失宜,就有阴阳偏盛之患。所以不可偏于一味死静或一味死动,这都不符合大道。如果只静不动或只动不静,一定会落下毛病。所以要有动有静,动静适中。这些就离不开内家拳的锻炼。练拳强身,身体强壮了,自然杂念就少了,修道也会更容易。如打坐时念起难除,通过松柔的内家拳桩法或动功,自然全身气血调和,杂念自消。因此,修道、习拳,二者兼而行之,是修行的妙方。故内家拳法,也是仙学的一项必修科目,不可缺少。
]WtF:_ Z 仙学研究与修炼的原则
e;`a^1}E?!Rn 陈撄宁先生曾经为仙学的修炼提出了四个原则。今日的研究者与修炼者同样应依照此原则去探讨仙学。这四个原则即:务实不务虚,论事不论理,责逆
;m'P;e-@+hBa9Ts 不贵顺,重诀不重文。 务实不务虚仙家的修炼从入手功夫开始,达到延年益寿之效,进而至于出阳神,每一步都有其明确的修持法度,所谓有景有验,真实不虚,而不是空泛的理论与说教。此外,仙家功夫从始至终都有严格的次第,不可躐等而求。
|!m+K Q"r] 论事不论理道家的理论起始于春秋,历经两千余年的繁衍发展,可说是汗牛充栋。一部完整的《道藏》,通读下来至少需三四年时间,其中很多涉及养生的文章写得玄之又玄,华而不实。有人自身还没有搞清楚,却要著书立说以沽名钓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此仙家重视多做实事,所谓"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而不多将时间精力浪费在理论研究方面。yXBcJd0]a y&?
贵逆不贵顺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修炼金丹大道者却必须违反这一规律,即所谓逆行。首先在生理方面要先葆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不病,不病则长寿,而后才可以谈仙学。其次,在生活方面,饮食起居都要用逆。比如饮食方面,不能吃厚味,宜吃得清淡,有时要吃素,有时要辟谷,有时要吃水果,有时要吃松柏叶等等。总之,有许多生活方面与普通人不同。-DxV1WK#Lki8|6p
重诀不重文仙家逆修之道历来是师徒相承,口传心授,不肯落于文字,最为秘密。虽有著作,其中讲述具体方法时总是用"铅汞"、"龙虎"、"坎离"、"彼我"、"温养"、"沐浴"、"文火"、"武火"等隐语来论述,如仙学著作中的精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无不如此。所以非遇明师传授其诀,则终难修成。只有明师传授真诀之后,才能了解其中原意,进而可谈金丹大道的修为。
a2A0hK J$j!l"?PW 除以上四项原则之外,欲修仙道者,还要树立宏大的志向。修仙学道,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下苦功夫,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要有吃大苦,耐大劳,持之以恒,诚如苏轼所言:"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又如孟子所云:"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还要能够把名利诸欲抛尽,做到清心寡欲,以具备精神条件。
U G V}i^#M"L 除上所述,陈撄宁先生尚为修炼研究仙学者提出了十条箴言,也是修仙学道之士应遵守之规则。即: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A0DW!hu }^0n+q ^/v
仙学研究之要义
iqRA5E*Y.D*O1Ct 初下手修仙学道,读书明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俟将书上之理透彻之后,法子一说便知。或有以为,只要求得口诀,立刻实行,免得费功夫看书,岂不省事?这就如现在学西医的,必须进学校,听讲课本,毕业后,再出洋,求深造。学中医的,虽不必一定进学校、但也要从师先得读三五年医书,然后方可临证实习。走江湖的郎中,牵骆驼,卖膏药,学会几个草头方子,就是一字不识,也能替人医病。这样比较进学校读医书,岂不省事?然究竞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应付乡愚市侩而已。学仙的人,若专学口诀,不肯读书,就等于
'tkJS&SDDN-B 走方郎中一样。自古无不读书之神仙,幸勿贪捷径,免误大事。
%|&i0KLWZ.H`1?J2y 除读书明理之外,尤须立德立品。修道必以德为辅,福德不足者,每欲下功,魔难随至。如果品学兼优,更遇机缘凑合,则所得必是上上等法子;若品德虽好,而学问不足,则所得者,当是中等法子;若学问虽好,而品德欠缺,
T!q$H(dkS7s'f-C 此种人只能学普通法子。
x,j ~pA4NC{Q)} 研究仙学的著作I l_l-{ nP-{
仙学研究,第一要义无过手读书穷理,然古今丹经道书,修仙著述,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究竟应从何处下手?是诸修真学子与仙道研究者与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仙家著述最佳者,莫过于东汉魏伯阳之《周易参同契》及宋代紫阳真人张伯端之《悟真篇》。此二书虽为仙道正宗,然须从原著看起,后世注解多不可信。或有妄评瞎注,肆意歪曲,读者问之不能获益且多有害。此二书颇多隐语譬言,就《周易参同契》而言,满纸"铅汞"、"龙虎"、"坎离"。"彼我",普通人看了不知所云,即使有学问的人看了,也不免头昏脑胀。若无真师传授口诀,孰能读懂。惟得明师口诀以后,方能明了其中真意。至清代黄元吉之《乐育堂语录》、《道德经注解》,虽被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推重,然其弊却在由弟子所辑,前后反复,不成系统;其理虽佳,而其中所述之方法也非上乘。故只能学其理,而对其方法当分别对待。惟至近代陈撄宁先生之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学理精辟透彻,可为今日学仙之最佳参考。
#TQ8An.e$a n C 结语.gUBi6kp
中华古老的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由于历史的因素,一直得不到蓬勃的发展,致使历代传承,多是一脉相续。随着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政治的昌明,遂有诸多意欲钻研中华文明源流的有识之士,始关泣于仙学。而遗憾的是,这些有志仙学者,散居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能团结于一起。mBa*FQj
故仙学事业的发展也呈窒碍不前的状态。
],I9kb4C 仙学事业,是一番宏伟的事业,非个人之力所能完成,这就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如此,方能使仙学事业更加发扬光大,极早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这也是我们修仙之士应具备的精神。
n\7un8D F 二、答吕碧城女士三十六问 Ck$l?%i:hI'Q1n
此稿作于民国五年,距今已二十年矣。当日吕女士从余学道,既为之作《孙不二女丹诗注》,并将手订《女丹十则》与伊阅读,乃有此问答之作。今以整理书笥,发现旧稿。因念《女丹十则》原书已早付翼化堂出版流通,阅读之人当复不少。与吕女士怀疑相同者,谅必大有人在。余安得一一而告之?遂决计将此稿由本刊(指《扬善》半月刊)公布,不啻若《女丹十则》之注脚,亦籍此可以释读者之疑团,或不无小补尔。 LgtBGmV p9j4W S
第一问:《女丹十则》云:\"女子之阳从上升\"。请问:何谓女子之阳?如何升法?
Ke%Y6e^*sL#T 圆顿答:所谓女子之阳者,指女子身内一种生发之气而言。上升者,即上升于两乳。盖童女无乳之形状,因其阳气内敛也。至十余岁后,两乳始渐渐长大。其所以有此变化者,乃阳气上升之作用。*xdF$huW(O
第二问:火符二字,如何解说?如何作用?M%nY%A_%}.mS
圆顿答:道家有\"进阳火\"、\"退阴符\"之名词,火符二字乃简言之也。譬如铁匠炼铁,先用猛火烧令内外通红,此即是\"阳火\"。然后又将此红铁淬于冷水之中,使其坚结,此即是\"阴符\"。又如寒暑表热则上升,即是\"进阳火\";冷则下降,即是\"退阴符\"。人身亦同此理。至于如何作用?则非片言所能解释。;V R1j9ZFs:{[9]6P [(HB
第三问:何谓形质?何谓本元?何谓先后?
~[J8H-z? 圆顿答:形指两乳,质指月经,本元指\"先天气\"。男子做工夫,首从采取先天气下手,然后再将精窍闭住,永不泄漏。此谓先炼本元,后炼形质。女子做工夫,首要\"斩赤龙\",俟身上月经炼断不来,两乳紧缩如处女一样。然后再来取\"先天气\"以结内丹。此谓先炼形质,后炼本元。 pn@h/pOx
第四问:\"养真之工夫\"如何做法? t8ulm(?r@Y
圆顿答;养真之法,本书上已经言明,就是下文所言:\"平日坐炼之时,必须从丹田血海之中运动气机\"一大段工夫。O,uPH1q_[ F
第五问:丹田血海,在人身属于何部?
g q"c$QA#v0]3e 圆顿答:《黄帝内经》云:脑为髓海,胞为血海,擅中为气海。欲知血海属何部分?必先知胞是何物件?胞居直肠之上,膀胱之后,在女子名为子宫,即受孕怀胎之所也。
+\D%H:`9Q,k+F s 第六问:何谓运动气机?是否像做柔软体操一样?? F R)aj{
圆顿答:气机不是说人的气力,乃是身中生气发动之机关。运动二字,是由真意元神做主,不是动手动脚的样子,此时正在静坐不动。
0Kn@ ^$Gz 第七问:何谓心内神室?B4n;R-Y&Q N
圆顿答:此处是指\'膻中\'而言。即胸中隔膜之际,乃心包络之部位也。
)Z1]I L/_[ 第八问:何谓定久?
Ccc%tu.bw^ 圆顿答:心静息调,神气凝合,是名为定。照此情形,一直做下去,尽量延长若干时刻,既不散乱又不昏迷,是名为\"定久\"。
x7dR.KW0C}] 第九问:何谓泥丸?何谓重楼?0~e-E [#l
圆顿答:\"泥丸\"在人之头顶,即脑髓是也。\"重楼\"在胸前正中一条直下之路。大概属于医家冲任脉之部。
0]Ro}'C6][M 第十问:两乳间空穴何在?是何名称?
-d0B3wwL sBT.? 圆顿答;两乳空穴,在医书上名为膻中。《黄帝内经》云:\"膻中为气海\"。又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又云:\"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此处有横膈膜,前连鸠尾,后连背脊,左右连肋骨,膈上有心有肺,心藏神,肺藏气,心跳一停,人立刻死。肺之呼吸-断,人亦立刻死。所以\"膻中\"部位,在人身最关重要。W(b` j^1T#F
第十一问:何谓五蕴山头?Dp:~ @"O cn]
圆顿答:五蕴二宇,出于佛典,非道家语。五蕴又名五阴,即所谓\"色、受、想、行、识\"也。但此处蕴字,当作和字解。盖谓五行之气和合而成。山头即指膻中之部位。比血海部位为高,故曰\"山头\"。,}:]lzw0HcJ }
第十二问:书云:,血液变为渣滓之物,去而不用。\"如何能去而不用?
ac~%C3Yt7Y Y$_%S 圆顿答:去而不用者,指每月行经而言。是天然的、非人为的。c\)e)W mD
第十三问:二百四十刻漏,三十时辰,共合几点钟?
bq%S;Lf7ar7xJ 圆顿答:二百四十刻漏,即是三十时辰,盖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也,三十时辰即是六十点钟。
'z M W:^%eU 第十四问:书云\"熔华复露\"何谓熔华?
(\d;IW0\;H|9Ac 圆顿答:熔华二字,古道书本无此名,其意盖指每月行经完毕以后,经过三十时辰,子宫中生气充足。若行人道,可以受胎生子。若行仙道,可以筑就丹基。熔是熔解,华是精华。$C`m XgbO"s9x(k3]3a
第十五问:先天二字,作何解说?3l6l6aRI a!Y1X
圆顿答:\"先天\"之说,须研究易卦图象,方能得正确之解释。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数句已将\"先天\"之景,活画出来。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此诗盖言先天之景,须要亲自做工夫证验,方能领悟。若未曾亲自见过,仅凭空想,仍旧糊涂耳。
W"u2PVN Db'X 第十六问:何者为清?何者为浊?如何认定?p/oVE9dQD
圆顿答:气为清,血为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者可用,浊者无用。但学者勿误会浊者无用之说,遂听其去而不留,不如爱惜。不欲炼断,须知浊血,亦是清气所变化。每月身中浊血,去得太多,清气亦缺乏矣。上等的工夫,不使清气变化浊血,而月经自然断绝。中等的工夫,要在浊血中提炼出清气,而月经渐渐的减少,终至于断绝。不但是红的永远干净,就是白的也点滴毫无,如此方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只好修来生罢?今生不必梦想了。%C'B*Suv V#z
第十七问:书云:用\"神机运动,俾口中液满。\"吾人但翘其舌片时,口中液津即满。即所谓用神机运动乎?又云:\"用鼻引清气。\"所谓清气者,\'即外界之空气乎?z-H{#|X,c"zxK
圆顿答:丹家有金液玉液之说。此段工夫,似乎古人所谓玉液河车,先端身正坐,次平心静气,次调息凝神,此时眼观鼻端,声听呼吸,舌抵上颚,(专门名词叫作搭天桥)以俟口中津液生,稍满即咽之。然后再照书上运转河车之法做去,能做得顺利最好。若有疑难之处,不能照书行事,则须要用心研究矣。 vb:ir,L*R:s0^
第十八问:\"心舍\"、\"黄房\"、\"关元\",在人身何处?玉液何解?;G;a X\q1Bo
圆顿答:\"心舍\"即心之部位,\"黄房\"在心之下脐之上,界于二者之间。\"关元\"在脐下二寸余。\"玉液\"即口中甘凉清淡之津液。6Rr|.]!]X
第十九问:\"尾闾\"、\"夹脊\"、\"顶门\"之部位何在?!t.f"tpY\W H{
圆顿答:\"尾闾\"乃背脊骨之末尾一小段,四块骨头合成一块。正当肛门之上。\"夹脊\"乃背脊骨第十一节之下,针灸家名为脊中穴。\"顶门\"即头上正中,针灸家名百会穴。
#h5yhY?p R 第二十问:如河升降,是听其自然升降乎,抑用力强迫使之行乎?NH g7oy:~;s
圆顿答:玉液河车,近于古人导引之术。既非听其自然,亦不是以力致之。但以意引,以神行而已。人之神意无处不到,故能宛转如是。
IlyO I&]8o 第二十一问:\"津\"何以能化为\"气\"?并从何而知津已化气?
u[/T.AQgu 圆顿答:正当行功之时,自觉周身通畅,头目爽快,腹中暖气如火,腾腾而上,口中液清如水,源源而生。是即津化为气之候也。初学做工夫,不能到此种地步,但请勿着急,慢慢地就会有此效验。M t;FN Z ||+M
第二十二问:书云:\"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转毕,以两手捧至中间,\"夫两乳为固定之位,何能转移?纵能转移,又如何转法?如问能捧到中间来?k0T`5~ \ r
圆顿答:捧至中间的意思,是将两手捧两乳,使其紧缩如球,不使下垂如袋,而且捧右乳使之向左,捧左乳使之向右,不使其偏同两边。此时自己之神意,当默存于两乳中间之\"膻中\"部位。回转三十六,是谓用手将乳头、乳囊轻轻旋揉三十六次,不是说将底盘转移。盖底盘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其方位也。童真女不用此法。
B~sn*f}pn+gn 第二十三问:何谓炼药,炼形,真火,真符?
Qj%S"R6m/r(X+c 圆顿答:先炼形,后炼药,即前面所说,先炼形质,后炼本元之意。\"真火真符\",即进阳火,退阴符之妙用。惟阴阳之循环,理本至奥,而作用亦变化多端。不但笔墨难以描写,虽口谈亦未易了彻。必须多阅道书,勤做工夫,实地练习,随时参悟,方有正确之知见。及至一旦豁然贯通之后,又只可以自慰,而不可以告人。盖阴阳之理,固玄妙难言也。
?'i!tM9d!M 第二十四问:何谓有坏丹元,何谓中宫?
6w)w5M;^'G&X 圆顿答:丹元乃修丹之基本,有坏丹元者,谓其气散血奔,丹基不固也。中宫在胸窝之下,肚脐之上,既非针灸,不必点穴。'b!oc#nUw8G
第二十五问:何谓冲关?I5Q~:l@%O-e
圆顿答:\"冲关。者,言自已真气满足,一时发动,因下窍闭紧,不能外泄,遂冲入\"尾闾关\",透过\"夹脊关\",直上\"玉枕关\"。乃是气足自冲,身中实实在在有一股热气,力量颇大,并非用意思空想空运。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M"| uj!o m9d*H'G+P
第二十六问:何谓凝气混合?9u[#ulvo
圆顿答:即是凝神入气穴,心息相依之旨。,F']$Xx-K
第二十七问:何谓\"胎息\"?何谓\"中田\"?3\V#? S0|*Aj
圆顿答:\"胎息\"者,鼻中不出气,如婴儿处于母腹之时,鼻无呼吸也。中田即中丹田,又名绛宫,即膻中是也。
7k/Zy*RY2g 第二十八问:何谓玉液归根,用气凝之,方无走失?
e:tkm3rQ yZ 圆顿答:\"玉液归根\",是指血海中化出之气,归到乳房一段工夫。所谓\"用气凝之\"者,即前凝气混合之说,实则心息相依也。 Qy;ed Nqk|
第二十九问:何谓还还丹?
i5u bhfKN ^I 圆顿答:还者,还其本来之状况,即是将虚损之身,培补充实,将失之元气,重复还原地。
|ptX`6N#s[/K7I 第三十问:何谓\"后天\"?#{ d K4t+wA"}
圆顿答:凡有形质,都叫作\"后天\"。谓其产生于既有天地之后也。此乃广义。若丹经所言\"先天\"、\"后天\",多属于狭义的。如胎儿在母腹中时,则叫作\"先天\";生产下地之后,则叫作\"后天\"。
(z SG1J(H T 第三十一问:何谓\"中宫\"内运之呼吸?
(_]AW@3|7x 圆顿答:曹文逸仙姑《灵源大道歌》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庄子》云:\"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其中颇有玄妙。工夫未曾做到此等地步者,无论如何解说,总难得明了,须要实修实证方知。Hi$C Q6e b
第三十二问:何谓\"息息归根\"?\"根\"在何处?
eJ0xHQ'ms 圆顿答:一呼一吸,是名\"一息\"。息之根,则在肚脐之内。婴儿处胎中时,鼻不能呼吸,全恃脐带通于胞衣,胞衣附于母之子宫。血气之循环,与母体相连,故婴儿能在胎中生长。今欲返本还原,须要寻着来时旧路。此乃古仙特具之卓识。由生身之处,下死工夫,重立胞胎,复归混沌,然后方敢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k O&qd`^}!@9M
第三十三问:何谓\"斩赤龙\",殆即停止月经乎?
q2pE_ ~/{ 圆顿答:是炼断月经,不是停止月经。普通妇女,亦偶有月经停止之时,此是病态。若炼断月经,乃是工夫,与病态大不相同。少年童女,可免此\"斩龙\"一段工夫。至于老年妇女,月经已干枯者,必先调养身体,兼做工夫,使月经复行。然后再炼之使无,则更费周折也。
f%\;REJP"D2bu{ 第三十四问:\"内呼吸\",是何形状?
a:h(k7q)PSr,S-G T 圆顿答:\"内呼吸\"之作用,有\"先天气\"与\"后天气\"之分。后天气下降,同时先天气上升,后天气上升,同时先天气下降。《易经》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其理与内呼吸之法,颇有关系。但工夫未到者,纵千言万语,亦不能明白。初学之人,对于起手工夫,尚未做好,则内呼吸更谈不到。传道之人,工夫浅者,言及内呼吸之形状,等于隔靴搔痒,遂令学人更无问津处。
]xoC:M.Mq0mY.S_ 第三十五问:人定之际,不言不动,如死人者,应如何做法?
J4ZK*Z3C 圆顿答:此乃自然的现象,不是勉强的做作。若论及姿势,或盘坐或垂腿,端身正坐,或将上半身靠于高处睡卧皆可。普通平卧法,似乎不甚相宜。炼阳神者,两眼半启;炼阴神者,两眼全闭。
5z,q^!lM 第三十六问:出定之后,饮食衣服,随心所欲。是否随自己所爱悦者,取而服御之?又谓着着防危险者,是否防备意外之惊扰?6qO0JH+tv`6S
圆顿答:随心所欲者,谓可以随意吃饭穿衣耳,此时无所谓爱悦。若有爱悦,则有贪恋之情,不能入定矣。防危险不是一种,而惊扰之危险,亦是其中之一,亦应该防备。此时须要人日夜轮流看守,所以修道者必结伴侣,职是故也。Te%Q I2nrGA7B"u
q*I4H.~3ncg
三、静功总说 治遗精的特效内功
Pu"iW9~"S1U9K.CL 1`6HiT9qm}
静功总说
E)n6s,sV,H 神经衰弱症,目前尚无良药可医,含磷质的药品虽号称补脑,亦嫌名实不符;其它一切兴奋剂,或镇静剂,只能收暂时的效用,药性过了,仍旧是衰弱,4u4XuU9O}$`,G
或更加严重。使脑神经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下手工夫最要紧的原则,也是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庄子「听
d|/Kv"q X 息」法为最好。
5Pb ~!o:} 所谓「听息」法,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了睡乡,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呼吸法,又能够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清洁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工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疲劳;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工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
rX-l)e D)b \ 凡患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常服,只有听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毫无流弊,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zUa-VE$Op8Tx![ 前人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个专门术语,但未说明如何依法。苏东坡的工夫,是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箴》的工夫,则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但数息要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观鼻要开眼去观,时候久了,眼神经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觉疲劳,才真能合于「心息相依」这个轨辙。今将这三种方法列举如下,并加以浅释,好让学者自己去实验。
-^ @*dWLZ7{ 一、苏东坡养生说(见东坡《志林》卷一):
)irk rOmI 原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道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与虚空等,不烦禁制,白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效,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A4`Xc {%h9? x:a 浅释:注意养生的人,食物要有节制,必须等到腹中觉得饥饿时,才可以进食,尚未吃得十分饱满,就应当停止;每餐后宜到室外空旷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此时就回到房里去准备做静功;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用坐式或用卧式,听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体不让它动摇,像木头人一样,就算合法。身体已经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说的法门和老子所讲的工夫合起来做,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诀贵在勿忘与勿助,「勿忘」就是「绵绵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数息法,若数出息即不数入息,若数入息即不数出息,一呼一吸,只算一次,不能算两次。数到几百次以后,心中寂然如虚空,身体兀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强去禁止或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静而不动了。数到几千次以后,或无力再数下去,此时另有一个法子应付,叫作「随」字诀,当息出时,心也随它同出,当息入时,心也随它同入;有时或感觉这个息似云雾蒸发散布于周身无数的毛孔中(原文「八万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窍之多,不是实在的数字),不由鼻孔出入。工夫做到这样地步,久远以来的各种病苫和障碍,都能够逐渐灭除,心里也就自然明白而开悟了;譬如瞎子,此时忽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够看见道路,用不着再要求他人指引了。4L'g0~/g n|4N*K
二、朱子调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7j:`m7O(e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翕音习),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后四句节略)
c HWI M8Q+E 浅释: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中第十四个法门,苏东坡、朱晦庵两人都采用了这句话,但他们的说法并不完全和《楞严经》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说:做这个工夫,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身体总要安闲而舒畅,不要弄得周身难过;又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气机静到极处,它自然要动,就像春天的鱼类,浮在水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它自然要静,就像冬天的虫类,伏在土里翕气(\"翕\"是聚敛收摄之义)。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有乾坤阖辟之机,妙处是说不尽的。若问是谁在那里做主?其实并无所谓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l bQ3O6ugF;M!Z
三、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I6^:P$R2w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C K&Vh+f*`
浅释:颜回是孔夫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号。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以上是孔夫子告颜回所问心斋工夫的做法。这种工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工夫中划分几个步骤,再详细的加以说明:"KGQ_,Rg e*J \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说是念头。当起首做工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搅,杂念如果不扫除干净,工夫很难做得好。 ^[y*~0s zy&`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词,指所听的对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头归一了,就井始做工夫,用「听」字诀。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个耳朵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决不是听声音。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说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不听声音,又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不发生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所以说「勿用耳听」;虽是没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Q5R(?y&U)aLr;Jj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如何也能够用它来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若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埋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答曰:听息的工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为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很多时间,自然就完全无知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段暂时的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所以说「听之以气」。此处虽仍旧「听」,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他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s2]![ |]7j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此时,工夫已渐渐的入于混沌境界,身中的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是与气符合之义)。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sdY^n8h:Hp~,uf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工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能虚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作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于符)已足够了。
!P)O!\W6N|q2\,a 今将以上所列三种法门作一个总结:苏东坡是先数息,后不数;他所谓「随息出入」,就是随其自然,不要再去数它。朱晦庵是先观息,后不观;他所谓「不宰之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去观它。庄子是先听息,后不听;他所谓「听止于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听它。三人下手的工夫虽然不同,后来都归到一条路上,学者可以参合而用之。青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轻重之别,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轻者差不多可以全愈。出疗养院后,回到工作岗位时,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两次,勿使间断,才能继续维持已得之效果,逐渐完成未了之余功。
9s'^7tZ"U8hvzi NKiEFZ @
治遗精的特效内功
2]"d h['T?3A r 遗精这件事有生理关系和病理关系之不同,年轻人半月一次,中年人一月一次,这是生理上常有的现象,不能说它是病。若一星期有数次之多或性交无
M{ uB%o3c$F4] 力、滑流不禁者才算是病态,急须要治好,否则身体永无健康之望。因为神经衰弱,性器官无控制力,所以常患遗精病。因为泄漏太多,神经缺乏补养之源,遂致更加衰弱,此两者互为因果,遗精病若不治好,神经衰弱恐难收全功,所以又附录此一法,使动功和静功相辅而行,是法始称完备。
|0w sve5U:n 静功疗治神经衰弱,虽大有效果,但对于防止遗精尚无显著的功效。气功有时虽能治遗精,有时亦不起作用,假使做得不好,遗精反而加甚。唯有此处所说的运动法个个有效,此法要在床上做,床要一头高一头低,高低相差六、七寸,下面是硬板,上面铺厚褥。若是钢丝床、棕榻床皆嫌太软,不合用。静功也需要这样的床,前面问答中已提及。
r(l'Y^[2i)c7kp 这个动功是专门锻炼腰肾和精窍部份,每天要做二次。一次在晚间就寝拟用睡功,尚未卧下时;一次在早晨睡足将要起身,尚未下床时;先坐在床上,面向床低处,背向床高处,两腿向前平伸勿曲,脚尖朝天,自腰以上,身体挺直,两手掌搭于两膝盖骨,是为预备姿式,然后分成三个动作:k;\Jx!Y1U
(一)两手握拳,将两拳缩回,紧贴于左右肋下,肘尖尽量伸向后方。
0Zdx#@0H (二)再将两拳分开,掌心朝天,由两耳旁向上直托,似举重物,两臂伸直勿屈,使两手臂覆向头顶,两眼仰视两手臂。e#X'T?6h[4h
(三)再低头弯腰,同时将两臂向上伸直的姿式改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碰到脚趾尖,再回复到身体正坐,两手搭膝的原状。.j(@ Z6[wC EKM.^
此(是)为一遍运动完毕,第二遍仍如原法。初做以十遍为度,可以多练几天,等到做熟以后,即逐日增加一遍。做到二个月以后,可以每次做六十遍,连最初的十遍计算,计七十遍。如果身体衰弱,气力不足做七十遍,也可以减少次数,或五六十、三四十也无妨,但至少每次要做三十遍。若问每遍动作快慢如何?最好宜慢不宜快,一分钟最多只许做五遍,六分钟做三十遍。
4j5Av${8M.ZO2Mlm 做这个功有一件事须要注意:当低头弯腰,手指与脚尖接触时,两腿要伸直,不可弯曲。普通未曾练习之人,此时若将两腿伸直,每苦于手指和脚尖距离数寸之远,很难碰到一处,但也无妨。只要每日照样做,总有一日能够碰到。
x0M8k:B HK8So2NA0Z 正当低头弯腰手指攀脚尖时,两腿如果十分伸直,丝毫不屈,后腰部和两腿弯必定发酸,肾囊后和肛门前必定拉紧,会阴部必定和床褥互相摩擦;这些就是治遗精病特效的作用。要稍为忍耐一点,不可畏难终止,但也要依次前进,不可蛮干!每次无论多少遍,做完之后需要休息,即在床上静坐三十分钟,勿急于下床。'k!RI4fb}1n
此法不但能治夜梦遗精,纵然比遗精更严重的白昼滑精或性交早泄也能治愈。若已婚的男子,不住医院而住家中,正当练功的时期,务必分床独宿,禁止房事三月(时间能长则更好),否则今日尚未将关窍收紧,明日又去把它打开,那是永远练不好的。1w4o9^0Wl-S@ YN
另有呼吸升降作用、意识导引作用都是身体内部的事。若能同时和外部的运动并做,效力会更大更快,在短期间就可以紧闭遗泄之门。但因做法复杂,今为避免困难起见,所以此处不谈,普通患遗精病者,仅做外部简单运动已够用了。
'A qb)?G(L(sf"y 如果每天不断的做,二、三个月之后,必有良好的成绩表现出来,足以使练功者增加自信心。nPxq?i*H)r"{
读静功疗养法书后0aD,U-hSNa
一、本书说原理处,真如白香山诗,老妪都解,绝不引用玄学名词,使人坠入五里雾中,东西莫辨。 y+PBY$|h.Z
二、本书说方法处,剥茧抽丝,深入浅出,极精微而道中庸,若非胸怀淹博,更辅以深厚之阅历经验,何能道其只字。 @ Qnt { X(c
三、从前师弟授受修养功法,不免带有玄奥性质,而于著书立说,尤多隐约其辞。以口头语,以真实语而述,切合实用之详细修习步骤及过程如此书者,尚未之见。抑亦所谓天不爱道,时代使然?w(~8@#]:b9ML/u$s/q
四、本书末附(治)遗精特效法,系作者采用菲岛弟子洪太庵所倡弯腰攀足、长筋之术,经作者修正,增列缩肘与托天等配合动作后,太庵呼谓有点铁成金之妙。此法曾经在孙镜阳先生处之同道、中和子曹昌祺君,行之而立奏功效。V7Y0MmfC,O)L
五、庄子心斋之法,前经作者语诸:安徽怀宁胡渊如老先生,胡君惊为空前之发明。乃于师范学校讲述庄子之余,转授李朝瑞君。李君行之,不期年,竟完成化气之功,而达可进修化神初步阶段。此虽由于李君年事尚轻,有此佳境,惜后未见其进而从事专修耳。uk1M2Q1E9l
六、人类生命,所赖以维持者,全仗一点带来之生命潜能,此种本元潜能,即同属于宇宙之大能。生命潜能,如已耗竭,虽有特效药物,亦无法回天。药物不过袪除障碍,助长本元潜能、发挥其原有之功力而已。如欲固本培元,必须绝缘根尘之接触,停止心识之现行为其梯基。此中精理,已为中华数千年前所明察,而用以修养,不亦奇且伟欤!g9mW)[ C
七、此书虽专指治疗神精衰弱,然就所举疗愈胃溃疡经验,不止一次而言,可知本书绝非单治神经衰弱一症,勿被瞒过者一。本书虽标题作治疗之用,而实际上乃一普遍适用之修养专籍,亦且为习气功者所必需,勿被瞒过者二。本书绝未提及道门玄功字样,而实则无异为一道门要典,玄功初基之宝筏,勿被瞒过者三。CL!P'Yy3Yj/Wh
八、作者过去,时常不断有同好者,请其推介,有无典籍切实适用、而无流弊,可以阅读而依之起修者,惟搜遍古今,都难惬意。兹篇之作,则此种困惑,嗣后当可不复存在。而加惠后来,功且无际。
4]0R5rSz 九、本书后段,附有苏子随息,及朱子调息两篇,然仍应以庄子心斋一篇为修习主要对象。虽本书为初阶之作,于先天一着,无事赘言,但已足够应用。如能玩索有得,熟习于心,一旦虚室生白,吉羊止止,诚如苏子之言:「诸障渐灭,自然明悟」。则一言半句,便可通玄,自有黄鹂报好音也。
0D0L4_gm `} W t   
-U_WrB"f\ 四、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
l2`Ln5X9L
"j'Y$d7~%\D0d|u?-]"z,i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z!@An8@Gz(`2}#B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A&v EWj!{/n1[9O
1Z"``"M)L9G$PC3H
真心浩浩妙无极,仙佛圣贤从里出,"U(L`s6d!v"K
世人执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VV'JS7{ V-i e$JT5~*v7W
&T@%xdACp [
两仪肇分于太极,乾以直专坤辟禽,zBQ;~0Gb:s)j!?roc
惟赖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大。
!o@,^/s-U
tL5J^q#\x8qsgP 天地之间犹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
^%q"Y8a2\ Tu 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7XwN"Sh^*v J
,R[f!K"C i%r 性之根分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
6{/k)yle2E 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气。
bmvCgU'|g
%x ]5M(V^X}qj4DV 先天至理奥难穷,铅产西方汞广东,:F[/GE.VD4g
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9tp _G(y-ebh

)a`;hPn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侯要常温,
6IQ3b5Gfy-t 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2RH+?R2L V'H

#P_u fDM ? 天机秘密难倾吐,颜氏如愚曾子鲁,
%~#V3\"xeh)jP 问渠何处用工未,只在不闻与不睹。
(Jk!j+{7|hg_x4R*L/jwJ
闻于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r:\V$o$I
尤贵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自化。K3B2?2]#A a|'R Z

\1Rdt?!A 杳冥才觉露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6dX7H!P b,^Y,}(rYY(f#C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界真种子。\:mf ^Y\ M7q6s
十一
)r,K:O-k/Ry9C}`|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g2Fx%Z [A#t"h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F Cds/^+\*aX\ 十二3K8X)[r"p{7@~3r)K)F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
e&@ o n'A9_1|@ W 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_ BS w1M3^*o1]
十三[1sA%e%Sd x;U$_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K-d$`3B|5Q3V2P
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我来。
4Ybx9h*R&A4R!x,g| 十四
"w4?9n+d'rk'\-L3Nd4vR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
F\B|2B:w%_-d7s 记得古人诗二句,曲江之上鹊桥横。7_"v#E H1N2l%?
十五
'PI&bu p 塞兑垂帘默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
+n"z)\5Q9I&uEh 殷勤收拾无令失,伫看孤轮月上时。
+m'gQ-E%]"Q5Fmc,|dQ 十六EY.fH/yY`j
妙运三田观上下,团成一气合西东,
Z(U5^h"r*avtH 凭着遥指昆仑顶,夹脊分明有路通。
5l ZA U X!|S 十七
9B~K7Q/t'P@w%T 子时气到尾闾关,逆转河车透甑山,
T:I~{ G5c&Y] 要在八门牢闭锁,火符进退任循环。
n K:Nl[k 十八
f/HO:q/{8Df3c4jQ| i 只求一味水中金,镇摄虚无造化窟,
~Wz~J&{-vc 促将百脉尽归根,念住息停丹乃结,
Cf+{t q\U8O c/y 十九
`0G2wYHK#x.m\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日也怀胎,
'H'tK"r;s/D3p,G%B1}V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其妙哉。
'rW;bD0k(Qm?q8f*G 二十
z3`2an0t$RD*` \ 从此仙苗渐现形,随时灌溉守黄庭,
af j&zL4Qa*T/F 养胎八九功将熟,忽觉凡躯已有灵。 QN K Ys:J
二十一
^~uy:kH8N8N'?:N 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希言顺自然,
x owA)d q 十月圣胎超脱出,奔雷震裂上丹田。CM&V1c:Y)w$P
二十二n!rC_c }]'F
空不顽兮色不得,世界能坏他不坏,
|ll"{,^ Q6H 有为事毕又无为,无为也有工夫在。:Vm*oR e
二十三
sCjfL"C7^ 法身刚大包天地,其性圆明贯古今,
a.xE C y#|1n 若未顶门开具眼,休夸散影与分神。/DqvQ)Ui6Q E8l@5]3n
二十四
_7Y qf/kpQ&s 打被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
gj3tW:U%@t.T 阅尽丹经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tE^9f;^%\ N^ 右(上)二十四段诗歌,出于各家之手笔,余将其集合一起,先后排列,颇具深心。学者果能全部贯通,即身就可成仙作佛,不必待到他生后世矣。若是8Bn-L ~!`'uP
妄语,甘堕拔舌地狱或问:"既登彼岸舍舟楫"末后一句,究竟如何?是不能说乎,抑不肯说乎?答曰:古人不肯说耳。或问:"何故不肯说?答曰:恐根器浅薄之人闻而惊骇,遂致失其信仰心耳。或曰:先生之学,素以彻底见称,今日何妨相告。余曰:君勿惊骇。或对曰:决不惊骇。余曰:有几分信仰?或对曰:有十二分信仰。余曰:可矣,"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轮回做众生。"问者默然含笑而退。x_e(Bwf5F:]j
五、《丘祖秘传大丹直指》.caYZVK6K-M
前 言rI'UN2]
此篇丹经,原是抄本,传自山东青岛某道友。陈撄宁老会长曾经两度校正,并且审定"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尊师胡海牙授余,并谓此乃海内秘本,日久恐其失传,嘱余整理传世,以供道友依法修持。余观此文,与通行本(大丹直指)全不相同,但篇中字句,皆直言丹诀,不加文饰,殊非刻意造作者所能为。内丹口诀,素来秘而不宣,得此抄本,可谓珍逾拱璧。惟多年传写之误,老会长修改之后也未谓满意。余经反复阅读,并与胡师细致推敲。在老会长原校的基础上,复作校改,略加注释。俾其衔接有序,通顺可读,庶几乎可
*WH9J e$A 以流传无误矣。 KY]}O9NHU)q
一九九二年春季
U K J:g+znC 陈撄宁卷前批语
5N!xy2B,XR w"]%G 此篇原是青岛某道友手抄秘本,往年带到上海,请我审定。余观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借其字句错误,文理欠通之处颇多,遂加一番后修改,然后寄还某君。不久,彼等将余修改之稿付诸油印,即成,再送一本给我,即此册是也。惟当日匆匆修改,未能尽善,阅读之下,仍不免荆棘刺眼。今文作第二次修改,稍为可观,但不敢谓满意耳。+N6E F6d[
民国三十七年冬季 撄宁子识
-I],s,MR5VK 一论三宝三要
P e}:LT D4K5s$r 修炼有三宝三要。
5N5{9E&HTU^ U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末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X*{%]j4l 三要者,一日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①;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侯,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w"db8Q b 注:SEI| t/H
①玄关一窍在内肾与尾闾之间,即鼎炉之所在,其窍开时,方显鼎炉妙用,真一之气(药物)产生于此,采药炼丹兴功于此。
"^WXmc-pvAR/w,D(wk 二论三关三田@] }e(q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dz$dWxq o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定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王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日潜溪,又日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E[ pv7^-]1Z;|_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舟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②,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不三寸六分,名日士釜,黄庭官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问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日"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③。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④。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真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rz7j$C KG0A5bTf
注:
wy5i)mRtA5w ~ ②此处指明上丹田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即脑中也。不在头顶,亦不在后眉心,有谓囱会穴为上丹田者非矣,又谓两眉正中(或两眼正中)为上丹田者亦非矣。
Z7is6QV4VM!\ ③八万四千里之说,不合于今之天文学。寸数分数,亦不可拘执,因人有长短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此条系陈撄宁批注))hM`+CFrz
④下丹田,又直称丹田。此处指明脐肾之间为气海,其下一寸三分方为丹田所在。不是脐内,亦不是脐下,有云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三分者误矣,又云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者亦误矣。
F HjyAA ~f 三论奇经八脉
*}H1\-PC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矫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⑤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Z2F,\Pu.yL 采之惟在阴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矫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官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键,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YtM F AE0`'r 注:
AyG%a7[d%Wr.u3` cZ ⑤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人脉闭而不开,止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之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大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之不离八脉,故可由此得道。
p n {!}6v6Y 四论坎离水火
!n ` Du4R;k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虑念想,益不与肾永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z.thr}F%m"XG K0U!Y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色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⑥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u9^W6KI+V 注:
Kv"UE1M$|?F ⑥此处呼吸指内呼吸,即内气之呼吸,非口鼻呼吸。3X jFXfLO
五论呼吸
#}.hwbBB]sTL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J4l@$k+|UV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⑨。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⑩。A-Be!{5vF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RvRn ~PF 注:a!{2?K|jpG
⑦指下生前禀受父母之元气,原藏气海,呼吸之时,随呼气而失于虚空。/u ^h m7IYS T
⑧天地正气,指天地交和之生气,本在虚空,万物赖以生长,气存则生,气竭则死。
*OF9dO1r:LFK ⑨指闭息。C4g+k5|7pt
⑩指自然呼吸。 I8l1B7q&w,J(z9z
(11)此景乃调息之中,感觉气穴之中,忽然一吸,气息倒回元海,登时口鼻呼吸顿断,好象没气一般,而不觉憋气,此时后天呼吸接先天呼吸,变为内呼吸(胎息)。若非亲历此景者,则不易体会,丹书或谓之"琼钟一叩。"vn6cv#}D
(12)吸之在内,呼之亦在内,此即(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回风混合"之秘义。1H5wj!S `
(13)撄宁子曰:"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皮空之精神(注者按:即虚空之生气),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此即"添年药"之义。
xx+\%?qUp.a5g 六论玄窍1c_jU7dCG
又曰: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一之为物,有两窍,两窍又止一窍(14)。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王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合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
1L{ jS8K6g 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及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RE~ G&?4G5n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牡,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九幽者也(15)。e![)p M-])u a
注,
d^2KX I2R P#X5J W c (14)两窍眷一指口鼻.一指气穴(即丹田),口鼻呼吸变为内呼吸,则两窍归于丹田一窍。
I)V#iV0L#y_m (15)酆都九幽,指人体之大小肠。-ozkO]
七论塞兑垂帘
o(F1lA3H9_,o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16),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E0evf&RO
注:
#k&[-^*?w (16)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气,故须塞兑,以防神气外泄。
&_2M&o4D n8G z 八论回光调息pQ!J/V7n)i*S$tw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堂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P)F9UZ-[*p3_%@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了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州,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内息者也),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WGn5B;N%gs+cZ8I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17)。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4y$?#XL+Pe 注:e[7jZ~]C!K
(17)《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眼耳鼻口意五贼,逐于外物,"贼"。(夺也)吾之气失之虚空(即天)。修道者有见于此,乃从五贼下七行逆修返本之功,自虚空"盗"(反夺也)回吾之元气,攒簇一处,聚而成丹。Prp&X#ZQ
九论采药
'V th+O8_ 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0Qf4Z1c ibq
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入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18)。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19),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 (20)。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色.情来之,欲罢不能,欲解不释(21),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丹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22)。不采之采,是名为采(23),而所谓炼精化气者也。
aK"g"fl'~%bz"nTb;R)k 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精。阴精不炼,便作怪想淫欲。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水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精\"而化真气也(21)。9@k-ZN X7a
注:,?,CfTxY1P*v
(18)若待元气发出,外肾举起,无形之气,化为有形,落入后天,谓之药老,不可采取。要知大道无形,有以外肾举起为活子时采取之候者非矣。黄元吉先生亦云:\"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锻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 Fe,r ]1Sz'~-J5F
(19)阳气微有动机,待出未出,虽属先天,尚在微弱,谓之药嫩,亦不可采。必要取其不老不嫩,方采药之真火候。当其阳气将到外肾之时,起坐用功,其意在此。
P$@|-rX(C%v (20)此一阳初动之活子时也.亦曰玄关窍开。
d?cnvAh (21)所谓以色情来之,乃喻神气相抱之情形,如夫妇之相恋,男不舍女,女不舍男。如此以神驭气,以气合神,神气合一,方为采取。
OD-b"G8h/L:S W (22)药己归炉。
AT] nk;Z([ (23)神气本为一体,混融不离,不必有为之采,搬弄后天,只须神气相抱,自得采取之功。王重阳祖师亦云:\"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二者口吻相同,可见丘祖与王祖一脉相承。qiHv8tF2M
(24)阴精与元气不同,炼之得当.只可固肾保本,不可结丹。jn/Z/W9p i-AQ
十论交媾"L8a6B*lJ%} ~*NAW
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 }%z0hJ @9I 所谓交媾,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追(25),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下丹田)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h(s'C6g G
注:V6[]8UQ:S&T
(25)此为虚数。
'[t5~e#L 十一论河车
\7E%y9Z;f$_S.Q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间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3l8pPb2k
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 (26)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
y~&K+t#t~ 注:La:dK1{!z*F8H2}+@
(26)此处指内息,内息者内气也。
? C+hAc/cN6F&f 十二论采真阳之气
e,zE@5J 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大调息养性之诀,无非精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27)。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
,b4M0] r/Wh c"~ 注:.H;`b$[)W
(27)采取之诀见前。M-R;Rq3B8p
(28)玄关兆象。
U ]S$N3EQ b I f 十三论合日月真气I/o"l!SlxDf:B
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5B4j(@K7p;},O4? ~
亦可二六时中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28)。
9G1Yk%gd3N 合月之气亦然。r X%}(e'e \ xN
注:
-c{.Yn*i+N (29)此法较前法偏执,且条件性太大,可以不用。
}bZgc{)L`T 十四论接天地之气
-^tV&G;K 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木(30),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 z A3Fjx jZOr
注:
&T{2I mSdUI (30)须此天人合一之气可以凝聚成丹,点化全身阴质,返还纯阳之体,脱胎神化。2a"U+f+A-_-ZD
十五论得丹
`W2V1p]Fv z 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造,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0A{9oaI)wsvP*h 今人不知大道之祖,或指真铅为先天,或指天一生水为先天,或指两肾中间灵明处为先天,皆非大道之先天也。
1MU:CPin/B-} 又曰"采鸿蒙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闭大黄房,炼成至宝,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又曰"不向肾中求造化,却于心里觅工夫。"
*_Xa&F}$V X7|m 勤而行之,可与钟吕并驾矣。~_3^E q
油印后记
)S O TMQ)^-z 此篇经陈撄宁先生圈点,并批曰:"此篇字句,错误之处太多,凡能看得出的,皆已代为改正。尚有明明知其是错误,而无法改正,只
`'geZ\#D 得仍旧。道理说得甚好,但嫌其名词复杂。"云云。w:J7W |6Aa4I2l+V:g
六、余之求道经过
-} e&[*[:to2H 此篇乃某君所作。民国二十七年冬季出版,非卖品,无版权,乃印成专书以赠人者。余细阅一过,深惜某君自弱冠求道至今,年龄已逾花甲,四十余年访求"玄关一窍"而不可得,愈求愈谬,最后竟至误认旁门愚笨之法以为大道,并劝人人照做。学者没有经验,难免不被其所误。故将其转载于本报,而加以"按语",俾世间有志之士,晓然于是非之真相,不至见鱼目而诧为宝珠,得壁玉而弃同顽石,则幸甚。本篇作者姓名,及篇中所涉及他人之姓名,乃一概隐去。因余所辩论者,乃"法"的问题,而非人的问题,何必宣布姓名?即使原作者观之,亦当能谅解也。$w5p;t5a'})v1LG
庚辰(民国二十九年)重阳后圆顿子识于沪上
:J1q8{~u%i8u 余年十九,在宁波训蒙。忽撄痨瘵。潮热不退,咳嗽见血,食量大减,终夜失眠,肝火过旺。一闻学生读书声,即生烦恼。当时甬东尚无西医,虽不知为肺病第几期,然痨病已成,则无疑也。6mW[}#M#["a&I
一曰,偶至道署海关册房访友,遇X姓幕友,自云蜀人,年五十余,见余形容憔悴,即日:"君已染沉痾,非药石所能愈。与子有缘,赠书一册,按此行之,可不药而愈。"书名"导养忠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静坐之法:即闭目塞耳,舌抵上颚,津满口中,徐徐咽下。同时收心凝神,调和气息,使呼吸由粗而细,由细而无。外息既停,内息自生。绵绵不绝,如怀婴见。内息者,即"祖息",亦名"元气"。所谓"运气存神"者。此也。下手工夫,首在一念不动。初坐之时,杂念纷起,一分钟念头十数。心不能定,气不能匀,口苦舌乾,何津能生?越日乃访X师,告以念头杂来,不能定心之故。师曰:"初坐之时,何能无念?寻常人坐五分钟,多者可起三百念。
fN~i~3M"c(R 愚按(即圆顿子按,下同):一分钟有六十秒,五分钟共计三百秒。此处云五分钟可起三百念,是一秒钟即起一念,过一秒钟又换一念,急如闪电,状若旋转。按之实际,末必尽然,不免形容太过。4p?7f3i"Cr+D1G"|9j
少者六十念。
-Wh'A*Kk6edK 愚按:五分钟共起六十念,一分钟平均起十二念,即是五秒钟换一念。普通人大概如此。但中间亦偶有不起念之时。2b/kX[+X NGO2N:P
子一分钟起十数念,尚系慧根。
/y.z&f3n` H 愚按:此乃勉励之辞,其实与普通人没有分别。u*H0s/Oo#d z-Z
佛家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道家云,"不怕念多,即怕念续;"儒家云:"知止而后有定。"所谓觉者、断者、止者,即定心之法也。汝当一念起,立刻斩断。俟另起他念时,再断之。随起随断,不便连续。久而久之,自能由多而少,由少而无。念无则息无,内息自生。此为静功之初步。持之以恒,自能见效。"3C sYRm p8etC W6[
愚按:以上所言,甚合于埋。学者可以照做。SO7l/W"f?
得师指示,乃用此法调息存神。初时随念随断,随断随起。半月以后,念遂减少。一分钟不过一二念,久之,一分钟可一念不起。初坐半小时,一月后则可坐一小时。有一天坐久,一念不动,身心两忘,如痴如醉,不知调息,不知咽津,忽然大放光明。通体舒畅,其乐不可言喻。乃告X师,师曰:此阴阳调和,心肾交媾也。身外夫妻交媾之乐,只快一时,事后精神疲倦。身内夫妻交媾之乐,可以长生,事后精神饱满。故身外夫妻不能夜夜交媾,而身内夫妻可以时时交媾。
9C"W2N}W~@Da 愚按。其师明言,身内夫妻交媾,可以长生;而某君不悟,以为这是性功,不是命功。到后来仍要苦苦追求什么窍,大错特错。工夫得效之迟早,于学者年龄颇有关系。此君不过二十岁左右,所以容易见效验。五六十岁以外者,则不能一概而论。身外夫妻交媾,其发动有合于天机者,有出于人欲者。此云事后精神疲倦,指出于人欲者而言。若夫妻交媾,合于天机者,事后非但不感觉疲倦,而且精神更加健旺。但世人都不明白天机与人欲之区别何在?往往任意为之,因此苦多乐少耳。H1f&w;X;kKB
余时未娶妻,不知男女性交之乐,以为心肾交媾之乐当更胜之。从此教读完毕即静坐,贪此乐趣。向来讨厌儿童读书声,现在听而不闻。有时夜间亦以坐代睡。坐至极妙处,恋恋不舍,觉遍体微汗,舌本生甘,津液满口。始悟寻常睡眠安适,次早舌润而甘;不安适,则次早舌燥而苦。此即心肾交与不交之别也。以后有事一夜不眠,只要静坐一小时,与睡足四小时无异。如此用功半年,疾病早已全愈,身体精神反强于前。上卷书中所载之功,均已完毕,急读下卷。上卷但言调息存神。系"性功"边事,其效不过却病延年。下卷乃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法,系性命双修,可以长生不死。
Q2tT$C^g"b%LM 愚按:做调息存神之工夫,得却病延年之效果,已经是"性命双修"了。此处认为偏属性功,乃错误之见。如佛家所谓:参公案、看话头、止观、念佛、持咒等法,方是偏属"性功"一面的事。Ls3qa5Y4A1Y+B
凡人莫不有贪心,余既初步见效,岂有不思"再造一步"?书中所载三步九节之功,均详悉无遗;惟入门方法,"玄关一窍",但云非文字所传,必得明师指点。且云一得此窍,则精化为气。可以不死。不得此窍,肓修瞎炼,终归无益。上卷虽言运气调息之法,只能"小周天",不能"大周天"。"小周天"者,呼吸由鼻而喉,由喉而腹,至于足底。"大周天"者,呼吸由鼻而喉,而脐下,转尾闾,循脊骨,而上达于脑,再由脑而至鼻,始谓"一周天"。#v8p+a#{)\#HJ#f g
愚按:"小周天"、"大周天"之名目,不见于古道书中。后世道书虽有此种名目,而意思各别。有以"坎离交"为"小周天","乾坤交"为"大周天"者。有以采小药、运河车,后升前降为小周天,采大药、冲开后三关,直达泥九,再降落中丹田为大周天者。而此处所谓小周天呼吸,由鼻而喉,由喉而腹,至于足底。大周天呼吸,由鼻而喉,而脐下,转尾闾,循脊骨而上达于脑,再由脑而至鼻。此种说法,非但不合前人书中之意思,而且贻误于后学。盖前人书中所论大小周天,意思虽有不同,然皆指身内之气而言,不是指鼻孔中呼吸之空气。庄子书上说:"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分明说普连人鼻孔呼吸,乃用肺管为发动之机关。有道之士,内真息,乃用脚后跟阴蹻脉为发动之机关。"以"字当作"用"字解,"踵"即脚后跟也。众人后天气之呼吸用喉。真人先天气之运行用踵,后天气之呼吸,由鼻入喉,到肺而止,断断乎不能至于足底,更不能转尾闾循脊骨而上达于脑。先天真气虽可以至足底,又可以冲开后三关而上达于头顶。然与两鼻毫无关系。二者界限分明。此处将凡息与真息,后天与先天,混作一条道路,与实际不相符合。
k7]8i3] m 盖不得窍,尾闾一关,即不能通,更何论二二关哉?余知不得窍无法修炼,乃谒X师,叩求指示玄关所在。师曰:"玄关一窍,乃泄造化之机,握生死之权,历代修道者,有访师数十年而未得者;有虽得明师,随从数十年,而未得真窍者。此盖半由福命,半由功德,所谓非人不传也。/V-\'w!Pw7x$Z V2p X
愚按:虽言半由福命,半由功德,而学者之智慧更为重要。某君由调息凝神入手。初步工夫,即踏上正路,故有以前所说种种效验。果能抱定此法,一直做去,自然更有进步。乃以智慧缺乏之故,认识不真,误信以前种种效验,都是性功,必须另求命功,方能算是"性命双修",遂致骑驴觅驴,愈觅愈不可得,终身为"窍"之一字所迷,而难以自拔矣。
7b&`*K,H6Ii_kJ YzP 余痛哭跪求,哀请指示。师笑曰:"吾年二十即访师,迄今已三十余年,尚未遇明师,何能知此窍?盖自来皆师访弟子,弟子不能访师。吾如得窍,已入室静修,或入山面壁,岂肯奔走天下依人作幕耶?子年未冠,倘有应尽之人事,何必亟亟?但能积德行仁,有志于道,将来自有明师指点。此时不必作求道想,虽求亦不可得也。"W7t6tIc
余见X师如此坚决,断不肯传授,迄今思之,究竟X师确未知"窍"乎?或以余年少尚非修道之时乎?抑以余无此福命而非法器耶?W&XBVCb(D
愚按:观其师口气,分明是故意推托。其所以推托之原因,虽不得而知。但某君之福命、功德、智慧、年龄,皆不合其师所选择之条件,似属实情;否则,何必如此坚拒?足见求师一层,也不是容易的事。6E'|[^~q~:P Q
余年少气盛,自恃聪明,以为窍虽仙师所秘,不能明白记载。未始不可摹拟而得,况照"铜人图"上说人身不过百四穴,一一试验,终必得此窍。孰知此窍不见于丹经,不载于医书。在有形无形之间,所谓"时至则见,时过则隐。"至今曰始知,而当日不知也。suQ7wi:`'FF M.t
愚按:"铜人图"中穴道,只能作针灸之用,并非丹经上所谓"窍"。因丹经上的"窍"字,不能作医书上的"穴"字解释。谓此窍不见于医书,这句话不差。又谓此窍不见于丹经,这句话恐未必然。丹经上言"玄关一窍"之处甚多,而且说得很明白,某君当时看书忽略过去,遂谓此窍不见于丹经。
Y6gp&d$ob)qM 一意购求丹殌道书,多至百余种。遍加研究,各宗一说,大致可分四派;主符箓者,本于"日诵黄庭万遍,自能得道"之说,以诵经礼斗持咒画符入手。久而膺上天符箓,可以飞升。所谓张天师,茅山道,均此类也。
'@6~*}.E5ZL#t;j-m 愚按:此派中程度高者,亦兼做内功,惟多注重于"存想"。
},lM3[!mz }/z 主采补者,以阳尽则鬼,阴尽则仙,人在半阴半阳之间,可鬼可仙。人至十六岁而精通,周八年则去一阳,至六十四岁而阳绝。故除童子修道可以不用采补,若至中年,损精已多,非采补不足以还原。道书所谓"竹破竹补","衣破衣补"是也。迨至元阳补足,然后可以"筑基"、"炼己"、"结胎"、"出神",而道成矣。倡之者彭祖、和之者张三峰。(并非三丰祖师)i/_HV[.DO(B$Y8U
愚按:彭祖姓篯名铿,古帝尧之臣,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又号老彭。至商朝时,年已八百岁。彭祖寿命之长,自非侥幸而得。当有一种工夫帮助;惟上古时代,知识阶级,虽讲究长生之术,却没有"筑基"、"炼己"、"胎结"、"出神"之说。这些名词,唐宋以来,方盛行于世。张三峰乃宋朝徽宗时人,本武当山丹士,工技击,为内家拳之创始者。然亦未必即为彭祖一流人物。须知旁门中"三峰"二字,乃术语,非人名。因字面相同,世俗遂将术中的"三峰",与人中的"三峰",混而为一,纠缠不清,而张三峰无辜受谤矣。又因"张三峰"与"张三丰",字不同而言同。于是普通学道者,复将宋朝的"三峰"与明朝的"三丰",混而为一,泾渭不分;而三丰"玄要篇",竟被人误认为三峰采战术矣。某君谓非三丰祖师,是已知"三丰"与"三峰"之别;惜其将张三峰与彭祖相提并论,犹未知"人三峰"与"术三峰"之分也。
k+nAg?5l 主药物者,倡内丹、外丹之说,以为内丹不易成就,外丹如成,鸡犬可仙,何况人乎?外丹者,以鼎炉为工具,共铅为药物,火候为妙用。分人元、地元、天元三种。人元丹只能却病延年,地元丹可以点石成金,为神丹之原料,天元丹谓之金丹,亦曰神丹,非神仙不能炼。一粒下咽,即羽化而登仙。此说本于秦汉方士,而葛仙翁、许旌阳,其最著者也。eW E3mfA
愚按: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有正面必有反面。世上既有人能制造毒药使人服之立死,自然即有人能制造仙药,使人服之长生。这也是极浅近的道理,并非奇怪。不可只信"坏"的一方面,而不信"好"的一方面。古来仙学精华,就寄托在炼外丹工夫上。后世学者因外丹工夫手续麻烦,非寻常所能做到,遂改从自己身中精气神下手,名为内丹。虽比外丹易于入门,但其功效稍嫌薄弱。再后又受佛教的影响,修出世法者,皆趋向空寂一途。非但不懂外丹如何炼法,并且内丹亦在排斥之列。修道的人,若谈到"炼丹",就像犯了什么顶大的罪过。从此而中国古代之仙学,遂无人敢问津矣。J$k o'X gh
主清净者,不持经咒,不用药物,不主采补,全以本身之阴阳抽坎填离,迨至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返乎虚,始谓之三花聚顶(精气神归一),五气归元(五脏之气归一),仙道乃成。其中亦有人、地、天之分。"人仙"只能长寿,不能不死;"地仙"可以不死,不能离地,地毁则同毁;"天仙"则超出世界,与天常存。自来修仙莫不由此,为道家之正宗。
HEZ!A3dq 愚按:以上所述,大概与各家丹陉道书相符合。sIvx5tPi
入手之法,首在得窍。所谓窍者,依稀彷佛,不知所在。或指头顶(上田),或指眉心,或指腹中(中田),或指脐下(下田)。或指尾闾,或指谷道,或指睾丸,或指内肾,或指心肾,或指脑门,各执一说,皆自以为窍在是矣。互相印证,未能确信。
E"Uwi;x C/U#T.W 愚按:学道的人,必先能明白原理,然后再讨论方法。假使原理尚未明白,方法到晓得不少,那就被这些方法,把你弄得无所适从。你说这些窍都没有用处,却未必然。当行功到了每一部时,自知该部之重要。若在平常静坐时,执定某一部而死守之,则非善法,不可盲从。惟有"顺之则生男生女,逆之则成佛成仙"二语,各种道昼,千篇一律。
#Ov9F+Lv 认此窍必与精有关,其在何处,则遍查不得。
"pWf2j?W 愚按:某君既已认定所谓"窍"者,必与精有关,就可以在中国古医书上寻求之,或亦可在外国生理学、生物学。胎生学、生殖器解剖学各书上寻求之即得,何必定要在丹经上搜查?如果丹经上所谓"窍"者,就是出精之窍,世间一般外科医生,花柳医生,谁不知此窍之所在?顺行则泄漏,人人所忧;逆行则坚固,人人所喜。这班做医生的人,对于顺行之关窍,平日认识非常之清楚,用不著再去访求明师指点。假使他们要逆行,只须一举手之劳,就可做到,何故千千万万医生都是顺行生男生女,没有一个人肯逆行成仙成佛呢?因他们究竟有些医学上的知识,晓得闭精不泄,运气逆转,这些法子,不甚高明,长久做下去,必要酿成大病,所以鄙弃而不屑为耳。:XMWZ*Wtf
读至张紫阳:"智过颜闵莫妄求"之语,始知非遇明师,无法自悟。读至"说到丹经一字无",及"达摩西来一字无"之语,始知各种道书,徒乱人意,一切束之高闾。
;k3a"l G%g ^8[,B/D 愚按:悟真篇所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乃指丹法全部口诀而言,并非专指人身上某一窍。"说到丹经一字无"这句话的意思,乃指先天工夫,如老子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也。"达摩西来一字无",这句话乃指禅宗工夫。意谓"明心见性",不在乎语言文字之间也。某君定要在肉体上弄出一个窍来,这些书自然话不投机。{L4I ][T c!~
道书既无所得,乃参释氏之书,惟禅宗与道为近,以为参禅亦用性功,必有说明此窍者。遍阅祖师语录,除斗机锋,参话头外,别无文字记载。
s8N L O3p 愚按:参禅虽属"性功",却不是今日江湖朋友所传授之性功,用不著在人身指窍。
j(l"i`'?(u w 乃返而求诸"二程遗书",与"朱子语录"。其静坐之法,与道相近。亦但言"性功",未言"命功"。阳明语录,较为感人,仍未言命。&H3~5w1L1pi)P
愚按:儒家所谓性命功夫,是一贯的、是圆融的,不是硬要把性与命,拆开分作两半边的。中庸第一句就说:"天命之谓性。"意思说命即是性,非命之外别有性,亦非性之外别有命也。易经说卦传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一贯的工夫。假使把性命分作两个东西,尽性不过尽性而已,如何就能至于命乎?后人把自己肉体当命,以为锻炼肉体,使其无病长寿,才算是"命功"。完全与古人意思相左。
3{j-be] Q\dD,c 经此五年之研究,卒未能得。立志求道誓不娶妻者,至此已二十四岁,心灰意懒,迫于父命,只得娶妻生子,以尽人事矣。
9Yt+f+J'oK*A6@ 愚按:五年的短时期,如何弄得明白?非下数十年苦功不可。至于学道的人,究竟有妻好呢,还是无妻子好呢?这真是一个绝大的问题。不才对于此问题研究得很透彻,惜为篇幅所限,不能在此发表。
,d$P` Th3_px 迨乡试中式,游幕各省,尚时访求明师。
~Kn$u8p 愚按:求道访师,未尝不可。但请勿一见面,就问窍在何处。
.l&wpMX"{Ce 附注:乡试中式,即是中举人,游幕,即是在各衙门中担任刑名、钱谷、书启,等类职务。昔日称为师爷,又称为老夫子。民国以来,这些名称都废除了,三十岁左右的人,恐未必能知,故附注于此。 d/^(Xqu'm)c&i
未几,先父见背,弟妹均幼,上有高堂,一家生活,置之肩上。只能奔走衣食,更无求道之机会。!r'cJW PvrJ*km{p
愚按:已往学道的人,大半被家庭所累,而无暇专门从事于此。现在学道的人,除却家累而外,又添上一重国难,是累上加累也。
e3l3E4XW$Gm Mx 惟静坐既可养心,又可息劳,则时时行之。至于求道,则已不作此妄想矣oRjp+`w n

h"HXX&UdJ%x.| 愚按:各种法门,此较起来,还是"静坐"好。惜君当年,在静坐中得到许多好处,自己不认识,以为那些好处,都不是道,只有"窍"才是道,大错特错。z an,u1S%@*w5g
宣统元年重九日,约友登高,上吴山吕祖殿,适值扶乩,问事者甚多。友人嘱余叩求。余素不信乩,以为此文人游戏,近于幻术。且亦无事可问,虽叩求,并未默祝。而乩上忽批云:"子知性命之学乎?"不觉大惊,触动十年来之心事。乃叩求指示窍之所在。乩又批云:"将来自有明师指点。"不觉废然而返。然求道之心,又为死灰复燃矣。/piO&y}hu
愚按:又犯了老毛病,仍要问窍。
l)P-\ F.P8R"Jn:f 民国元年,为改革盐政来北京,适值同善社在此设总会。入社者甚多,并云能指明窍之所在,坐功以守窍为主。余以为今日始得明师矣。乃入社为弟子,此为正式拜师之第二次。
3vp?3m!x8U3by ~ 愚按,既要指窍,当然要入同善社,因为同善社是指窍的专家。`6r}r8V)g
当指窍时,不但不传六耳,并立誓,虽父母妻子亦不许泄漏。即同道谈及窍时,先须焚香跪请护法神保护,恐为妖魔鬼怪所窃听。其严密慎重如此。3f6G~?+_RF0`(E
愚按:这都是故意做作,以表示其窍之宝贵。其实青天白日,那有妖魔鬼怪!(XO)z$ncmW
其所指之窍,乃在两眉之间。问师何以此为玄关真窍?师曰:道书不明言此窍为"山根"乎?佛家之慧眼,仙家之山根,均指此也。至今曰始知所谓"山根"者,并非此山之根也。、
$p'|v0v0V3y3t UK$i 愚按:此山之根,虽不是"玄关窍",但如某君今日所知彼山之根,亦未必真是玄关窍。5Q'\S4D/m(l5h#vr
其余抵颚、咽津、调息、凝神之法,与前无异。惟目要垂帘。垂帘者,下垂一线,而不可漏光。学之经年,始能成功。(此实大误,违反自然,且与闭三关之旨相背。)至于盘膝,及两手捏诀,无非使四肢由分而合,气血交流之意,倘无关重要。
$I b4n`L1Qt,\ 愚按:两目垂帘,或不垂帘,亦无关重要,随意可也。 Ez v:m!eUDl
惟静坐心神全注于窍,此则大有害处。年老之人,因守窍而血管爆裂,中风而死者,已有多人。余以后遂不敢守窍,三胞弟同时求道,用功九年,而得神经病,患病十年而死。临终之时,尚不忘守窍。越二年,余已蒙X师指点真窍,而吾弟墓草已青,可哀也。S9@'wa$W
愚按:守两眉之间,得怪病的人甚多。余历年所见所闻,证明某君之说为不错。但X师所指点之真窍,亦有人做出毛病。可惜某君无此经验,只言其利,不知其害也。
v,P \%zya \FK 迨至行年五十,经营事业,略有成功,而血气已衰。若不赶紧求师,则行将就木。道家既无所得,惟有再求于佛门,闻密宗亦有窍。适值XX法师以东密来京开示,乃正式拜师。此为第三次。X q1Oa4N4| {
愚按:佛教中并无却病延年之术,而且佛教徒最反对世人贪恋臭皮囊而不肯抛弃。所以骂这班在肉体上做工夫的人为守尸鬼。某君又错投门路了!m$JkU e+T E
所传六种手印及咒语甚简单,一个月内已完毕。坐功不守窍。每坐须二小时"朔望则自子时至亥时,须坐满九座。是一昼夜只有食宿六小时,余皆在坐中。余年已五十以上,第一次坐至七座,已不能支。故知做此等工夫非壮年不可。然某大学中有一青年,已满数个月,并无何种功效,亦遂不再习。XX法师在北京传道,其门下多至八千人,未闻有一人得道。如余更无论矣。
Mz0F^\:`(W D 愚按:不但五十岁以外之人受不了这个苦头,就是青年体弱者,也要做出毛病。往年余在北京时:正值某某法师亦在北京传授东密。某某督军之女公子二人,年龄在二十内外,学密宗工夫太勤,遂得乾血痨之症,面黄肌瘦,月经停闭。每日下午,身体发烧。此等现象,余亲见之。凡学密宗不得病者,已属万幸。若求愈病,难之又难。因为人的身体是肉做的,不是铁做的。一味蛮干,决定没有好结果。Y'I+w$a$r U Y0t/mrU1h
至五十六岁以后,气喘失眠,血压高至二百度以上。自知死期将至,照卦爻而论,六阳已去其五。剩此孤阳,而又多病,岂尚有得道之望?然信"朝闻道,夕死可矣"之语,比诸十九岁时访师之念,尤为迫切。
l} m/`xr3u 愚按:某君总可称得起有志之士,惜其见理不明,只晓得逢人问窍。纵让他将人身上各种关窍都弄明自,结果"老病死"三字仍不能免。因为返老还童,却病延年,长生不死,这些学术,问题是很复杂的,不是仅仅懂得一个"窍"字就能毕业。T}N&[3v8t5w Ws6F7f!W
至五十八岁,闻某处X师,于内外丹法,均有秘传。及门已有二十余人,政学界居多。X师自云:"机缘在北。"乃约同志三人,聘请来平。凡拜师者,蛰见千金,加以旅费川资,又一切供养。觌面之下,X师自汉朝以来各种丹经口诀,可以不必查书即背诵一过。其论内外丹之源流,以及下手之工夫,原原本本,按步就班,或仙可以计日而待。虽亦用静功。不过为采药与温养之预备。若但知"调息"、"存神"、而无药,丹经所谓:"犹如水火煮空铛。"非徒无益,而反有害。H |]rM_)G^;J-h
愚按:江湖上传授此等方法,内容亦大有分别,不可一概而论。彼等表面上虽皆以各种丹经作为印证,而对于丹经之全部,又多不求甚解。其所能解者,仅书中之一段或数句而已。此派中人,程度高者,偶亦有之。惟彼等都喜用权术待人,不肯说老实话。果真有志于修道学仙,以"性命"大事为重者,切勿沾染此种习气,务须以至诚待人,前途始有希望耳。F _,MzT_)f&Eh
药从何采?重在选鼎。鼎有金玉之分,金鼎为上,玉鼎次之。药亦有金液玉液之分。选鼎以无毒无病□旺者为佳。而养鼎与调鼎之法,全在"黄婆"。盖大药之生,与火候之时间,非"黄婆"不能知。此丹经所谓"西家女"与"东家郎"之配合,非"黄婆"牵引不为功也。
y k.Lq(W}Qu7u b 愚按:"悟真篇"虽有"黄婆"之说,但不是指"人"而言。如悟真七绝第十九首云:"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又第二十六首云:"归来却入黄婆舍,据个金公作老郎。"此两个"黄婆",是"真意"的代名词。盖"真意"在五行属士,黄乃土之正色。而八卦中之坤卦亦属土,坤为"老阴",又为"母",所以中央真意号曰"黄婆"。后世将"黄婆"二字,当作黄脸老太婆解释,笑话百出。既把"黄婆"作人看待,于是遂有利用自己妻妾做"黄婆"者,教他们管理鼎器,并试探消息。初下手时,妻妾辈不识其中有何等玄妙,姑且听从其说,以观其究竟。到后来露出马脚,知其仍旧未能免俗。昔日施之于己者,今日亦照样施之于人,不禁惹起妒火,泼翻醋罐,家庭之间,从此多事矣。男的说:我不过采药炼丹,毫无邪念;女的说:你仍在调情寻乐,老不正经。请问这场口舌是非如何判断?
,M"X"do"P+d/w8v5S 至于采药之法,与彭祖五字诀无异。万一不慎,不但不能得药,而反走丹。种种口诀与方法,均详细传授,用隐语笔之于书,今尚藏在箧中。惟火候之时间,每日不同,须由黄婆试采,临时推算。所谓"神仙传药不传火"者,此也。2I#~rN V6d1I hn
愚按:五字诀非彭祖所作,乃后人慕彭祖大名,伪托之耳。彭祖当日曾活了八百岁,而世人奉行五字诀者,未到八十岁即死者甚多,尚不及彭祖年龄十分之一。可知彭祖另有玄妙,非五宇诀所能尽也。所谓火候时间,每日不同,须要黄婆试探,临时推算。这些方法,始于明朝。当宋朝张真人作"悟真篇"时代,未见有此等烦琐难行而不切于实用之方法。后人因"悟真篇"有"不将火候著于文"之语,遂各自任意捏造,出卖秘诀。你若说他口诀不合于丹经,他就说:丹经上本无口诀,口诀须要口传,不写于书上。闻者无言可对。等到后来经试验多次,方知那些法门都是无用。然而人已老矣,财已去矣,悔已迟矣!此只怪自己没有眼力,不识方法之真假,不能怪传口诀先生们误人。他们原是把传口诀当作一种营业,不管你将来有效无效。
l*G&B~(yQ-Z/E 余初闻此说,不能无疑。历代祖师,必购鼎采药,所费不赀,贫寒者何能得道!师曰:上古道在君相,非君相无此大力。宫女名曰:"采女"。大臣赐"女乐",均为采药之用。当知修仙者必"法财侣地"四字俱备,始能修炼。法者采药之法,财者购鼎办药之需,侣者即黄婆,地者即入室用功之地。此药为家家所有,不能离开城市。故须托有力者为之护法。往往隐姓改名,到一处,住数月后。即往他处。恐日久事泄,起外魔也。此与某几种丹经颇多暗合。尤其如XXXX,XXXX等书,更为吻合。
m(V2^a(B3J_+~q 愚按:某君所怀疑之处,不为无见,而其师答语,则附会得可笑。盖道乃宇宙万物所公有,不是少数人所私有。假使修道之事,只许极少数富贵阶级所独占,而贫寒者无份,则亦不成其为道矣。彼谓上古道在君相,非君相则无力修道。然考神仙历史,凡成道者,大半是山林隐士,并非富贵阶级中人。此又何说耶?采女乃宫女之别名,因其衣服具有色采,故称采女。女乐即女伶之别名,因其擅长歌舞音乐,故称女乐。今以采女女乐等名称,附会于采药之说,太觉牵强。"法财侣地"四字本意,范围是很宽广的。法者,指各种修炼法门,不是专指采药之法;财者除自己常年开支而外,尚须筹备一笔安家费。因专心修道之人,不能兼做其他谋利事业。自己既须要生活费,家庭又需要赡养费,故非有财不可,并非专以财作购鼎之用。侣者即志同道合之伴侣,或志同道合之夫妻。世俗所谓"黄婆"者,岂足以当此?地者,乃三段工夫所选择之地,各有所宜,不能相同。非专指城市而言,山林之中,亦大有讲究。某师所谓"法财侣地",范围太狭,与本意不合。
JJ2b&tF 时有XXX君,乃新疆之伊犁镇守使,当新疆督军被剌后,民军一致拥戴X君督新。XX君志在学道,乃让与XXX。X免职,中央派宣慰使前往,徇新省军民之请,再推X君主持新政。X君乃秘密乘飞机入关。临别时,谓其家人曰:此次访师求道,道成后,当来度汝等,否则,无再见期,亦不必访我踪迹。
JE O,VN,G:X;ln.U 人能在壮年敝屣富贵,割断恩爱,出家求道者,虽古时亦不多得。X君本拟入蜀,道出北平,遍访道友,闻雍和宫X喇嘛亦云知窍,来学者必先在寺诵经咒六年,一日不能间断。湘督XXX及XXX总长,皆在弟子之列。且已做满六年苦功,当于九月间指窍。X君与X总长同乡,因介绍于X喇嘛,而谈不合,始来我处。一谈之下,信服万分。X师亦以X君可传大道。9b&wp'z}sZ#z.~ K
愚按:无论什么道理,无论什么法门,有相信的,自然就有不信的。常见许多幼稚的宗教家,每有强拉世上人都相信他们所传的那种宗教,结果白费心力。但是有不信的,自然就有相信的。只要你能够独立自成一派,用不著宣传,总有不少人表示同情。即如X喇嘛所传之工夫,究竟是好是坏。若说好,何以X君不信?若说坏,何以X督君X总长偏要笃信。因此可见人类生来的根器千差万别,不能一律看待。所以当我的一种学说成立后,有人赞美,固不足为荣,有人反对,亦不是为辱。人能信我,我未尝不欢迎,设若不信,我决不用手段引诱他们相信。只求尽我自己在人类中一份子义务,已无愧矣。Mkv-U'E"v:[(e![*|
余与X君,因家中不便,另租一宅,雇用黄婆,选择鼎器,以为采乐之地。余当时亦用至四鼎,(中略)但以年将六旬,而又多病,不敢作采药之尝试。万一药未采到,而先走丹,不能成佛成仙,反而生男生女,岂非笑话?(中略)故鼎器虽多,末敢一动其心,而同志笑我为迂腐。四个月后,喘疾更甚,华池玉液,毫无功效,而病反加剧,乃拒而不饮。ABFWx?9q
愚按:某君喘症,属于阳虚;而华池玉液,则偏于阴性。阳虚症而不去补阳,反而滋阴,自然越弄越糟。
-kQ&e4L"?pV)V 一曰,扶病谒师,叩求指窍。
{?7mF,Ju {jx"a 愚按:到此时,仍未能忘情于"窍",可叹。
v^!B|z1qy!C 师谓窍易指,不周数分钟即了,然必待外丹成后,始能传授。因汝等有财,一指窍即可修成,而多数弟子无钱,非待外丹成,不能修道,汝不能专为个人谋也。现在安鼎地点已定,药物亦备,惟建屋置炉,及炭火食用之需,约二万金可以跻事。四年后丹成,则点石成金,何患道之不成哉?
8y+P7U I_ 愚按:凡偏执彼家之说者,皆注重于多备鼎器,按时采药,本来用不著指什么窍,因为指窍另是一种法门。某君强要在窍字上追究,其师无可奈何,只得顺了他的意思,作口是心非之语。所谓"一指窍即可修成",这句话实不足信。某君前已说过,种种秘密口诀与方法,均详细传授,用隐语笔之于书,今尚藏在箧中,到了此刻尚要指窍,方可修成,难道以前所传授的许多口诀都是无用的吗?都是修不成的吗?
E O\^f{P5~ 余于外丹,虽不敢谓其必无,然必内丹成,而后外丹就。神丹非神仙不能炼。至于黄白之说,乃方士所以欺世者,决不可信。今X师以黄白为修仙之诀。余信仰渐失,而病亦日深。
b1@!} ft 愚按:某君对于外丹批评,自相矛盾。服食的神丹,与点金的黄白术,原是一条路上事,不过程度有深浅之分而已。既相信有神丹,即不能不信有黄白;既不信有黄白,即不当再信有神丹。黄白易炼,神丹难炼。昔日张三丰真人传道于沈万三。沈在南京炼黄白术成功,家中有聚宝盆,人皆知之,而天元神丹,仅三丰真人在云南炼过,沈君却不会炼。明清两个朝代,会炼黄白的,常有其人。会炼神丹的,则未之闻。某君信其难,不信其易;信其深,不信其浅。实无理由可言。至于方士欺人,本是古今同慨,然天下事有假的,就有真的,有不灵的,就有灵的。岂可因失其信仰之故,遂将中国数千年遗传之绝学一概抹煞。黄自术各种丹经,世间流传者甚多,比较内丹书尤为难懂。某君于内丹书既是"走马看花",不求甚解,自然更不懂外丹。所以发此"隔靴搔痒"之论调。*I5B,vN:Z+N9}
至翌年春,两腿俱肿,气喘如牛,一动作,通体汗下,棉衣俱湿,自知不起,预备遗瞩后事。师亦命诸弟子朝夕问病,盖余若死,则同志均失信仰也。幸得中医萧龙友先生以蛤蚧尾治愈。 q!_0R H0Uy
愚按:某君气喘,既能以蛤蚧尾治愈,必是下焦虚寒,肾不纳气之故。此病宜服温补元阳之药,再加以静坐工夫,即可有效。本无用鼎之必要,而且没有资格用鼎。所以前段说"用鼎四个月,毫无功效",就是因为乐不对症。skZ#u,EV-w
X师亦回湘炼外丹,X君同往。余自此次病后,觉悟身外之物决不能补益本身之阴阳。真窍既未得,则本身之阴阳无法抽添,惟有听之而已。是为民国二十三年,时已五十九岁矣,但静功仍曰曰行之。
{2{#I"h\b 愚按:若谓身外之物不能补益本身之阴阳,何以服蛤蚧尾遂能愈喘病。若谓真窍末得,则本身之阴阳无法抽添,何以某君当十九岁初做工夫时,完全不知窍在何处,乃居然有阴阳调和之效验。
J3D*|XG 至民国二十五年春,余已六十有一。闻有X师,为人治疾,不用药,不用符,但教人以性命工夫。凡中西医认为不治之症,无不立愈。尤以肺痨心脏肾亏之症为更捷,友好中治愈者甚多;惟必须本人发誓病愈后立志学道,始肯医治。QV~ bz!bO.uF
愚按:此处说得大过份,治愈者虽有其人,不愈者料亦不少。
]w;I&qq.{*X _%y 长男自幼失明,又早婚,以致身弱多病,患遗精病已数年,中西医治殆遍。乃请见X师,一谈之下,始知四十余年访求未得者,而真窍有著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斯之谓欤!
GR6Pc"Et0J%a*G 愚按:窍虽然有著落,但不是丹经上所说的"玄关一窍",且慢欢喜!
2jt9NA.xsA| 尚不敢轻信。先令长男拜师,指点性命工夫。第一次行命功,遗精之患即愈,真可谓"立竿见影。"乃约同志数人拜师,求点真窍,此为第五次正式拜师。坛即设于韬园。'~-K-h @oZ.Vb
愚按:本文所谓第一次行命功,遗精即愈,不知是做一次工夫,或是做多次工夫。更不知是永远不遗,或是暂时不遗。其辞颇觉含糊。历年以来,余遇到所谓做命功的人不少。有的弄得邪火上冲,脑胀眼红,有的弄得小便淋沥,一年之内,拜师求治病者,五十余人,无论何种虚弱之症,只要元阳未绝,百天之内,无不立愈。t,pHuF:Iv/Q
愚按:自己做工夫,治自己的病,虽有时可愈,但不愈者亦多。若说无论何种虚弱之症,一概能愈,恐未必然。/sO)h+W4z
惟当临危时,自知不治。为救命计,无不曰苟能病愈,当放下一切,专心学道。迨病愈后,则一切性命工夫,置之脑后。即余长男亦然。真为求道而拜师者,不过一二人,可见真心学道者之少也。
P$Y#ar L:[ p c$o 愚按:世上真心学道之人,的确很少。学道本是最高尚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欢迎。就因为这件事与普通人情相违反。做起工夫来,实在乏味,除非身体有病,方肯学道。等到病愈之后,他们自然都不愿再前进了。惟某君所提倡的那种工夫,又当别论。既不违反人情,而且动手做起来,亦复兴味无穷。据某君原书上说:"惟道家化欲之法,既不必强制其不漏,亦不必限止其少漏。惟利用其欲漏之时而退回之,因败以为功,变出而为入,其法自然,为人所欲。(中略)出精之乐,在于气喘、血沸、心动、脉张,四体酥麻耳。而返精之乐,其心动气喘、百脉紧张、四肢酥麻,亦犹是也,而快乐过之。且出精后、头目昏迷,身体疲倦、口乾舌燥,往往事后不胜其苦;而返精后则精神奋发,头目清明、口舌生津,其乐有不可形容者。(中略)道书云:"顺之则生男生女,逆之则成佛成仙。"顺之者即出精,逆之者即返精也。此理浅明,人人可能,且人人所贪。金刚经所谓"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亦指此。"果如某君此说,凡做此种工夫者,既有快乐可贪,又能成仙成佛。这个法门,真是人间少有,世上无双;应该人人欢迎,到死不肯放手。为什么他们五十余人,都不愿永久照样做下去,岂非出乎情理之外吗?试以此事质问某君,谅他亦无言可对。%@#KD~[D
余自得窍后,将数十年所经营之事业逐渐脱卸,一切交际,亦断绝。四五年来之喘疾,冬春必发者,已全愈。血压由二百度减至百六十度。最讨厌之失眠症,四年来非安眠药不能睡三小时者,已恢复六小时之睡眠。十余年之嗜好亦戒绝,两年来阳已不能举,现则每五天能行一次命功,一年以后,宿疾全愈'Z/aW3As&a
愚按:某君自得窍后,有五种好处:第一种好处,四五年的喘疾已全愈。第二种好处,高血压已减低四十度。第三种好处,四年来的失眠症已全愈。第四种好处,十余年的嗜好已戒绝。第五种好处,两年来的阳萎已有起色。不过做了一年工夫,就有这许多效验。若再做下去,成仙了道,定可如愿以偿。何以下文又言"此生恐已无望",岂非自相矛盾吗?I/U*eIX U,fl
去年夏,乃游黄山、雁荡、金华诸山,以为隐居之地。归末匝月,即遇事变。手创之三大公司,与南京新落成之房屋,以及各种财产,均已荡然。骨肉四散,相隔万里,而余静功依然每日行之。财产事业、名誉恩爱,均不足以动我静坐时之一念;惟一闻飞机声,则静中即不能再坐。向来每日可坐三四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现在只能坐二次,每次未满一小时,屈指六十四岁阳绝之时不满两年,而懈怠如此,此生恐已无望。如此窍在十年前得之,当不至此,或者无此福命耶?0P?5bO YyM`m1b
愚按:某君所谓窍,乃肉身上出精之窍,非法身上玄关一窍。不必说在十年前得之无益,即在二十年前或三十年前得之亦无益。世上人知此窍者,不计其数,请看他们的好处何在?某君所以能见效验者,盖得力于平曰静坐工夫,不在乎知窍与不知窍。今将静功一概抹煞,专归功于窍,未免舍本而务末。$y/y XDTp?8W n*b
生平认为最误人者,即XXX先生敝屣督军之尊荣,割绝家庭之恩爱,抛弃巨大之财产,万里访师,欲得真窍,因余介绍,入于X师之门。随师赴湘炼外丹已四年,无所成就。V#CjN1U
愚按:XXX先生万里访师,是想成仙,不是欲得窍。虽说炼外丹四年无所成就,他心中到底尚有一种希望。请问世上许多得窍之人,又有什么成就?非但没有成就,并且连希望也没有的。某君就是其中之一人。上文自言"此生恐已无望",又在原书序文中自言"弟子年已六十一,去精绝之时。不过三年,惜早不遇师,今已垂绝,即使修炼,未必能成。"这些话就是没有希望的铁证。某君在前文中又言"一年之内,拜师求治病者,五十余人,病愈,则一切性命工夫置之脑后,即余长男亦然。"观此言,可知五十余人都是没有希望。因为这种工夫,假使做坏了,就不免病上加病;就让做得很好,充乎其限,仅能愈病而已,决无成仙的希望。这班人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做到病愈,就不肯再做。晓得再做下去,亦不过尔尔。某君说自己年老阳绝,虽使工夫,未必能成,难道同时拜师约五十余人个个是年老阳绝吗?何以他们都心灰意懒呢?M&VgFV'SQ
余得窍后,曾请同志X君,同湘两次,劝其北来。乃入魔已深,未能自觉。至去年已有北来之讯,仍未实行。今则南北隔绝,不知行踪如何?以X君之弃家求道,在历代祖师中亦不可多得。且尚在壮年,因余一言而入于外道,万一误彼终身,此则万死莫赎也。恐后之求道者,误入旁门,略述一生访道之经周以为戒。?en5{{{O-m
愚按:XXX先生在湖南省炼外丹,不肯听从其君之劝,回到北方来,是否入魔已深,我不晓得。惟XXX先生弃家求道,志在成仙,日下虽无所成,心中尚有最后的希望。若当真的北来,陪伴某君一同钻窍,其成仙的希望就断绝了。所以他不肯来。余观某君一生求道,总算诚恳,待朋友亦极其热心。独惜智慧欠缺,不能认识性命二字之真相,而读书又不求甚解,竟把肉体上的出精窍,当作法身上的玄关窍,可谓大错。余恐世间学道者,被"窍"所迷,钻入其中,莫能跳出。故不避嫌怨,遂节批评,聊进忠告。这是学术上的研究,与个人无涉。故又将原文中所有人的姓名一概隐藏,免致误会。既非对于某某有所不满,亦非对于自己巧作宣传,不过为世间好道同志尽少许义务而已。请原作者并阅报诸君谅解是幸。 a6{l-J.V3I2cO#e
七、丹诗副墨"QlwNJjd
最上一乘性命双修廿四家丹诀串述原诗1o)s`@I Y;`I
陈撄宁串述"Mci l"lRH*_*Z[+e D
李永霖注释
~Zp2}9p+s{ 洪硕峰合注;V%a'Uql r1G
黄焕君编辑:B ^ S'E4p#Bj0UEE
参校 叶武雄 廖学铨 黄焕君 林世和 王云峰
_ M~F%no 第一3Q"|$TF.?H7B$^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
tE3~L S|~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Qg:Fk q
 注:本诗作者系禅宗六祖下第六世张拙秀才,因禅月大师参石霜,霜问秀才何姓?曰:姓张名拙。霜曰: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张忽有省,乃呈偈曰:
3Y+Xm%l/ag}PY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5Q ]0qv8fdnVgM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G fshR:W 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zffH2N7dT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NXh%p.K5wrfe[ 丹诀第一首诗显从此出,但略去后四句耳。G4K9X+jc8s|2k q
本诗所述乃纯粹见地,意谓心性光明遍乎恒河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者止也,照者观也。止属于定,观属于慧,一般佛教皆由止入手,然后修观,最后止观双运;而教外别传之禅宗则认为定慧一体,定为慧体,慧为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慧等学,不可分割,若说先由定而发慧,q(c'Z7l-]@t1?
或先由慧而生定,便是法有二相,非宗下语矣。Rt M z:^aX^:]c
凡圣原来共一家者,凡夫与圣人自性相同也。凡夫心迷于外境,故造种种业而轮回于生死六道;圣人袪除无明,贪嗔痴永断,烦恼永断,证入涅盘。虽然凡圣境界迥异,但心性源头却未曾不同也。"[;|/Nc pLw ?
宗下所谓一念不生,并非一般人所说心中无思想念头,而是指根尘相触之时,心中不起分别之意。即是说内六根与外六尘相接触时,须要保持清明在躬,不起分别取舍;如一着境,落入取舍,便是心性本体之光明被乌云掩盖,不能显露出来矣。|*U h5b+RDgB
  第二+G1t5v Q^K L0s
真心浩浩妙无极。仙佛圣贤从里出。
-^(t y\ Z$L0F"_ 世人执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2j5Q_2gT-\+t  注:本诗出自张三丰《玄要篇》中五首七绝之中,《性命圭旨》之文句与张三丰之原诗亦有数字不同,原诗曰:0T1l3e BM p"n1Q4zH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
e(Xp,In6^8Wu a Xa 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人不识。
+]6uq$lc2M6U["m 本诗亦是讲究心性源头,提示世人要认识本来面目,不可始终执着形骸作功夫。古人曾说修仙有程,炼己无限,仙佛圣贤无不于心性淘洗磨炼也。真心是妄心之反义,妄心是杂染心,真心是清净心,杂染是习气烦恼,清净则是空性。浩浩是广大或盛大意,吾人清净心广大无涯,妙用亦无穷,《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盖果位之高下,取决于心性功夫也。世人不知,t2w._!GS
执着后天形骸作功夫,盖未能体认玄珠原是自家本有之无价珍宝也。/m E,\c"y(FC6W4F
"玄珠"一语源于《庄子》之《天地篇》,ZM6DX%A*A#xbK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9jq&L1W0?$|3H1h
乎?9[ lb3Y~'gq
张三丰之诗,以玄珠比喻本有之真心。圆顿子曾为胡渊如先生解释此篇玄义,谓赤水之北,玄家所谓坎也;昆仑之丘,喻气脉发源之地。象罔者,恍惚窈冥,采物精时之妙用也。①"Vpe _h%V8s/N
荼陵郁山主曰:
eC3x+G|u 我有明珠一颗 E S ~Gi-y
久被尘劳关锁
-Ff*}\Xvk B dt 一朝尘尽光生"fq cDA,B
照破山河万朵S:u+D4B f(o[q@[
此明珠亦喻本有真心。
C,CF\U;yyBU O 本诗提出真心与玄珠,约略与《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所说常住真~?9y$OH#E
心、如来藏、净圆觉心相仿佛,即印顺论师所归纳为真常唯心系者。lGI#Tt7p\
国人夙喜调和综合,将不同之思想,予以折衷,另成一种学说,自以为圆融,岂知两俱失之矣。印度与藏佛教但有中观、瑜珈二宗,而我国则于中观瑜珈之外,另成立真心之说,其经论即楞严、圆觉、起信,此二书在我国,部分佛教人士目为国人伪造。由于此三书之故,中国便有性、相、空三宗,鼎足而
C)b/sLx9I{ _:L 立,性宗即唯心,相宗即唯识,空宗即中观也。QqE^4h0QM
①焕君注:参见胡远浚(渊如)《庄子诠诂》天地篇Gx7Mi]*aK
  第三
w;e/|'_z 两仪肇分于太极。乾以直专坤辟翕。
P(i:Bx3k/G 唯赖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P+['Qt a
  注:本诗出自李清庵《中和集》之《性理歌》,其原诗曰:*rb+b,K;@zJd}4Q
两仪肇判分二极。乾以直专坤辟翕。{5w7y1_-\#sn
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pr0FS/nlJ
两仪者阴阳也。阴阳肇分于太极,阳为天,阴为地,太极是两仪未判之本体。《易经》《系辞》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
LWZw |h#K 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M&gX'[2y8s 李清庵援用《系辞》入丹诀,无非阐明乾坤为鼎炉之作用。盖乾之静也专,动也直;坤之静也翕,动也辟。此中乾之静专动直,坤之静翕动辟,其作用究竟如何?务须穷其理,得其用。
:UD2jkC6JmCOLv 《道德经》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O9b}q-j"H~6|
又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R4J[eL$tn;b
太极是阴阳交感之现象,阴者坤也,坤之作用,静则翕,动则辟;阳者乾也,乾之作用,静则专,动则直。"\8i0l*}7yn;Y\
然而如何使阴阳交感,两仪合一耶?曰:"惟赖中间玄牝门"而已。盖玄牝之门乃天地之根,阴阳之蒂,即"玄关一窍"之别名也。
r/e|FS;r8lMZ 玄关一窍涵动静,静者杳杳冥冥,顿失天地人我日月星辰也。动者恍恍惚惚,忽见光明闪烁如珠如粟也。唯有静之又静,清之又清,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然后才能入乎空同之乡,游乎广漠之野,故曰"其静愈入";亦唯有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天地冥晦,日月合符;然后才能初三日,月出庚,春雷鸣,惊蛰出,故曰"其动愈出"。
Y2Vv y4ga   第四+y efwu,KdX.C
天地之间犹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8d0~(~B1XY} ^3b9~
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m&x R{'~/I"g/{  注:本诗在《性命圭旨》书中标明为薛紫贤虚中诗,然查薛着《复命篇》七
7Ub r9l3g R'B 言三十首,却无此诗。*gZ8Q9b qeHf2w
首句即《道德经》所谓"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即风箱,橐者外椟,龠者内管。天地之间,犹如橐龠,而鼓动橐龠者,究为何人?使天地之间,生机泉源,连续不绝,绵绵而出。
'~ ln0E,Fm0N!fHJ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究其动静之根宗,实在于橐龠之出入。如一旦放手,此出入之作用即停,橐龠一停,天地间之生机亦随之而息矣。
%vxA-k(F"A TDE 本诗提示橐龠为天地生机之泉源,人身之中何曾不是如此。盖静坐之时,一方面固须闭邪存诚,制心一处,使杂念不生,精神统一;另一方面更须后天呼吸之气相与配合,古人每昭示风火之重要,良有以也。
)o%n7Rl1NZ*N 仙家最重"息"字,此息在佛教天台宗分为风、喘、气、息四个层次,仙家未尝如此细分,但云心静之极,其息亦随之细微之至。盖息随心动,心不静则息必粗,试看慷慨激昂之人,其息必然粗重;入定忘我之人,其息必然细微。学者苟能于"心息相依"之法,细心推究体验,未尝不能蒙受其益者。至于调息之法,古有数息、随息之分,然均未能合乎道妙,唯《庄子》所说听息法,最为上乘。昔日圆顿子曾于杭州屏风山传授静功疗养法,其中以听息法独契玄宗,更早于民国初,胡渊如先生将此法传授于李朝瑞②,李行之未几,即进入小周天③,此听息法即心斋坐忘也。
l2uNZ] C frYC.I ②焕君注:参见胡远浚(渊如)《庄子诠诂》kDab{w{.y
台湾商务印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丛书,民国六十九年十二月台二版
5YDt1X1r ③焕君注:参见徐伯英《中华仙学》之"前安徽师范学校学生李朝瑞致其教授胡渊如君研究内丹十二函"0\2`eQg$pc_
  第五
*m3ce,[1G9\(mN 性之根兮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0W4MOm4o1Q/b!Y
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气。
9U``0C L-c/\k3A   注:《性命圭旨》白玉蟾原诗曰:E5_P)z.f-k/N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m6[?5whE*?
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气。4ex~A@ f%s
性之根与命之蒂同出一源,在先天固说性命合一,一落后天神气分开,则清者为天而在上,浊者为地而在下,上者离也,下者坎也,坎离者神气也,故
'wW3UrTg0nb C 说"同出异名分两类"。
4SRG X&yf 性之根在乎心,心即脑海也;命之蒂在乎肾,肾即命门也,心之气为赤龙,或曰神水;肾之精为黑虎,或曰华池。仙家炼丹,以神水入乎华池之中,则龙虎交姤,称为合为一处。若俟机夺取其元精,加以烹炼,则可结为金丹也。(xB*cYi8uX zP^GO/G+d
当龙虎交姤之后,子母分胎之时,自然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G.ylQ/u Q^*}
虽然理论如此,其实欲造此境,必先于离宫修定,然后方能水府求玄。离宫修定者,炼己持心也。水府求玄者,采药结丹也。 D8Nsh:u,i
同出异名四字,出自《道德经》第一章,其言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e.G-a|(O
  第六
Jz ~1[ZPto 先天至理奥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
%ey${'{^/y.J7H 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n:Oy[!E2_e
 注:本诗出自李清庵《中和集》《咏真乐》十二首中第六首,原诗为:qA#E0J1U,B D$X(u
先天至理妙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
/R2Ge*w kp 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
0e6m9w-Tr`#X?]7f+d 有知不有真为有。空会无空实是空。J-qF}|k
无有有无端的意。滔滔海底太阳红。
J)C*t X%p(h.v*{!n{
.~,X Es D|:xC 先天境界其理奥妙无穷,盖先天乃指太极境界,太极则是阴阳合体,阴阳指阳铅阴汞,铅属金,位在西方;汞属木,位在东方,铅汞相投即是金木交并,若落实于人身之中,即是凝神调息,以期阴阳交感,玄牝合一;神为火,气为水,神藏泥丸,气蛰丹田,火在上,水在下,故说"水火二途分上下"。圆顿子曰:苟能心息相依,神气相搏,则玄关之体已立。
$Oh]]S@ M0NP 俞玉吾曾谓:内炼之道至简至易,唯欲降心火入于丹田耳。f4C9zo k?L
至于如何降心火入于丹田,仙家相传多种法门,务求真传,仔细体会,方克成就。
"ek(f~E0T6_i9O   第七9A8e+n]_${ Q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n@mo ^sL-e6E1z
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eK h$?;I/I}
 注:本诗据《性命圭旨》记载,出自刘长生《仙乐集》,唯《道藏辑要》版却遍寻不着。玄牝门是指虚空一窍,虽曰虚空一窍,却非在身外虚空之中;虚空者,不可捉摸之谓。
[$NvSWJ+l 玄牝有时指一处,有时指两物,本诗乃指一处,即"玄关一窍"是也。(S&F#fQ%Y,Ao&m}
玄关之产生,诚然是"气发始成窍,机息复渺茫",世人不察,以为有一窍矣,必在吾身五脏六腑,七窍八门之中,如此着相以求,咫尺千里矣。;` RK3W3L~L+d
玄关一窍端赖心息相依、神气相守,方克显露。故吾心当须照顾吾息,务令绵绵密密,则炉火温温,暖气不绝,始得其肯綮。调停即是照顾之意,节候者时令之谓也。仙人指修炼成就者,鼎者非身外有形之物,而是身中无形之处。古仙烧炼外丹,必假鼎炉火候药物;修内丹者,遂假外丹名词,譬喻吾人身心精气。仙人身中之药,并非金石草木之渣滓,而是从杂矿提炼而成之精华。修炼家是以水火焚炼色身,古人谓之抽铅添汞,取坎填离。/bPVd\T O
至于如何将杂矿销成百炼金,牵涉太广,不能一言以尽之,请于具德师家,
_'b0|.K_ 殷勤扣求可也。!Ox5i,Ny.SG
  第八+SEvnA4NM
天机秘密难倾吐。颜氏如愚曾子鲁。
9gFdH L 问渠何处用功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cg!WQy}  注:本诗据《性命圭旨》所载,系出自《弄丸集》,而《弄丸集》依该书标称罗公远所着,该集恐早已失传。罗公远为唐时道士,相传曾施法术,让唐明皇游月宫,谱下霓裳羽衣曲。(或说叶法善或说申天师,已不可考)jW ARrF
天机者,不可说之谓。颜氏即颜回,曾子即曾参,二人皆为孔子门生。颜回秉赋聪明,闻一知十。《论语》载:孔子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而曾子事母至孝,日三省其身,其性也鲁,鲁者迟钝也。颜回聪明绝顶,曾参则驽钝不堪,但二
"OHKq _ mi1T 人皆名列孔门,誉传后世。 Y6@ X6j.H,Ai
颜曾两人当初究竟如何用功夫?致令秉赋不同之人,均能名垂千古?盖只在于不闻与不睹耳。
n/Z!ab{;rS:i{zj 闻从耳,睹从眼,常人耳能闻,眼能见,故心驰于外境,而气散于七窍。盖一见可爱之人,一闻悦意之事,无不欢欣鼓舞而心动神驰矣。不幸一见厌恶之人,一闻逆心之事,则又勃然作色,嗔心大起矣。R0wj(v"Ti5B
有耳而不闻,精神内守,心不可动。《道德经》亦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若能废耳目之用,庶几可达《庄子》所谓"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也。f,[i*DKA
颜回之终日不违如愚者,默而识之也;曾子之日三省其身者,其质鲁也。颜曾二人不闻不睹之功,于千余年后,二程兄弟亦仿佛相若。盖二程兄弟尝游于青楼酒肆,人问小程见妓时如何?小程曰:"心中有妓,眼中无妓"。又问大程,曰:"眼中有妓,心中无妓",论境界显然大程高于小程,而颜曾二人资质纵然相去霄壤,但功夫则不分轩轾矣。
4a Lvs`?b0g 不闻不睹之功夫,亦可解释于作功夫时,由勉强造作后天有为之守护根门,渐至于自然而然先天无为之不闻不睹,忘机绝虑。
_`'}zl T   第九
yeU0[4SNoF$z 闻于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0l)d
尤贵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自化。 RHNL(u1uP
 注:本诗载于《性命圭旨》之《采药归壶图》上,未标出自何人手笔。
tW[+NV 闻于不闻者,须先有不闻之功夫,然后方能有所闻也;见于不见者,须先有不
#b5ns2w fH[:he7F 见之功夫,然后方能有所见也。
(wx!x[)PSW*f 初入玄关时,有耳而若不闻,有目而若不见,苟或有所见有所闻,是为后天之见闻觉知,尚未进入先天杳冥之境界;其后丹田雷响,乃闻于不闻之后;星光闪烁,乃见于不见之时。当此之际,若不温存而起惊怕,则俯仰之间,药物遁乎千里之外矣。|r4b G$D%pM \.h
诗既载于《采药归壶图》上,即表示此诗必然与采药攸关,至其口诀云者,勿忘勿助也。6QR BS#nM
李涵虚曰:"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自然曰勿助"。sZ-hl(kid
优游自化者,凝神气穴,心息相依,勿忘勿助,若存若亡,心愈细,息愈微,如鸡抱卵,暖气相续。E{9tmLuf+M5}C7C
后天造作之有功用行既舍,才入先天自然之无功用行,由勉强渐至自然,身内生机,氤氤氲氲,优游自化。 y!`8rD \#f[S
本诗不闻不见之后,方能有所闻有所见,正与前诗不闻不睹前后呼应。7~w*Zki:CB
  第十
9p/d8U}-ee 杳冥才觉露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DHHq,tV%O Ek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界真种子。
(R+U1a H*Et4j   注:《性命圭旨》原诗曰:
0s-O!HcV~*[0Y#M 窈冥才露一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M$`B3[X$[$i o3^E3V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人真种子。tRh"_x;K
本诗作者据载为北宋陈希夷,丹经中记录陈著有《指玄篇》八十一章,今已失传。杳冥者,幽暗深邃之意,在仙家术语中,表示心息相依、神气相抱之现象,
$^;t%]u8An4_{ 即太极境界也。'm d#z$_ B
恍惚者,神智意识模糊不清之意,在仙家术语中,表示由无意识里,微露意识,但尚在模糊不分彼此之际,未起大明觉之时。
*T,H h7x2w#nC:j 杳冥是由动入静之己土,恍惚是由静生动之戊土,在此杳冥恍惚之间,能主宰这些者,便是世界真种子,即中宫真土也。oA2r9gKGJMS
世人未能寻求真种子,是因未明玄理,未知口诀。故不能入玄关,索玄珠,转而寻声逐色,心驰于外,气亦随之亡逸矣。
#JL pyh0dZ 中宫真土者,宗门谓"本来面目"也,n,p1eR~!n Ba.zB#q
中宫一词,源自洛书九宫图,所谓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其中也。九宫之图,无论纵数横数,或交叉而数,其和必为十五,乃开术数之端者也。 b#A9}jF4ib
真土分戊己二土,己土为阴土,戊土为阳土,必合阴阳二土,方称真土;合戊己二土,方称玄关,己土属静,戊土属动,合动静二象者,非言玄关而何?$u.U&X9\f
古今多少修道学仙者,或指身上某穴为玄关一窍,未免着相;或指一切托诸无为,不事心息功夫,则又落空。近代圆顿子所传玄关,最合古仙之说,既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但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才是天地间一大秘密也。0yw0k-@oG
  第十一
;p|r'D J$Hj{+p+cb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ji4_b\O {2i_7C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d&aJ9Uk;k D   注:本诗为张紫阳《悟真篇》中之七言绝句诗。
/{NPn7J 恍惚杳冥出自《道德经》第廿一章,其言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
-t%{s#A2Z}!JpI#p 中有信"。后世仙家之言玄关采药大多根据此说。 t `1h q2e\Q&V B*e
首二句乃在描述进入玄关之状态,杳冥者,身心打成一片,神气融为一团,日月同宫是也,此时犹如神风静默,山岳藏烟。`DP#F [Zfy
恍惚者混沌初辟,静极而动,重阴之下,一阳来复,金光闪烁,劈破鸿蒙,月出庚方是也。此时正是雷轰巽户,电发坤门。
Dh1\&CM7x Bz V0Vmj 有无二字亦出自《道德经》,其言曰:"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
P~EJ)Lp.?-c7V 盖神入杳冥之际,如万物蛰藏,渺无人烟,故谓之无;然而阴阳交感,氤氤氲氲,乃人身美妙之境也。逮乎神入恍惚之时,如春临大地,百物生焉,故谓之有;然则天人合发,融融泄泄,乃玄关窍开之谓也。
7t8a3JD.x~$nTc   第十二
e/dHzYQ,AF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
8G+FJ AA!O#t 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K5nm~a/ux \
  注:本诗出自邵康节《寄亳州秦伯镇兵部诗》之一。lX!MA+`*F;Luv
仙家功夫,并非只在肉身上搬弄水火,苟如是,则与一般气功师何异?盖g-ycK*Uq i ad E
仙家讲求玄关一窍,而玄窍之中,犹如太极图,阴阳相抱。
X2nJ2Nd 若静极生动,便是一阳来复而见天心矣,此时之心是混沌之心,无一毫妄念夹乎其中。故说"天心复处是无心",此盖本于《易经》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m5@2w`s*TZ
真正之无心,自己无法当下知道,若一涉知觉,即非无心,直落后天矣。Zc \5RNN
所谓"万念俱泯,一灵独存",此时既曰独存,即非对待,故不可知,才涉知觉作用,即起作意分别,故说"心到无时无处寻"。
;w f&j#? r7t x 然而只就无心,亦非究竟而从此无事,宗下亦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还隔一重关"。Pr/w6U$~&s)o bW [.I
宗下之道,乃妙高峰顶,不容商量,而仙家之道,于见天心而无心之后,仍有造化在,故说"水中何故却生金?"4R}0S$xLjG
五行在人身,水为精,金为气,水是后天,金是先天,金水同宫,金属西方,水属北方,《悟真篇》曰:
t:co6Y(rUP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金水属同一性质,不过在人身中,金为先天之气,水为后天之精耳。
gG_-@%cE.zr 下手之初,打合身心,凝聚神气,经过一番功夫,水府之中,迸出真火,谓之水中火发。伺乎琼钟一扣,玉洞双吹之时,湛然摄起海底金波,循水火之道路,进火退符,再返丹田,温养一番,丹苗自然日日成长矣。zr)f0A;]'a
仙家性命双修,于见天心之后,正须假炉鼎风火,锻炼铅汞乌兔,以期身心逐渐起变化,陶素耜曰:"始而易气,次而易血易脉,次而易肉易髓,次而易筋易骨,次而易发易形,然后阴尽阳纯而长生不死也"。OA0oR.k"l2S
古仙九载功变诗曰:uxx-|)O
气并血脉与肉髓。筋骨发形依次起。M_ Ih~&Ar"B5d
欲遣衰老却童华。一年一变九载矣。P#n(S-c6Dc"nq
"水中何故却生金"者,因五行顺生,系由金生水,然仙家重在逆字,如转凡为圣,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水中生金即是逆转五行,将后天变为先天,即古
K%y0fV)hV 云"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意欤!
@'u-cl]   第十三.O e}e!Qs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KSy{ R@;F9b9u!W
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_ BG;@1]  注:本诗据《性命圭旨》所载,系邵康节之诗,但邵氏《击壤集》中却未见,y4?J0qiVR3fu#]
又据说为朱熹所作。
,A t T/\XJ 夜半者,子时也,然并非天地之呆板子时,而是人身之活子时,即《易经》复卦,重阴之下,一阳来复,卦名地雷复,坤为地,震为雷。首句说明人身在虚极静笃之下,心肾相交,如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此时为坤卦;逮乎雷声震动,一阳来复,则为复卦。在坤复二卦之间,即是动静玄关。玄关是合动静而说,惊蛰之后,冬眠之虫,纷纷出来,犹如万户千门次第而开,转喻人身产生种种法象,《入药镜》曰:天应星,地应潮是也。 K z%@~4|csu'D
无中含有象者,无为坤卦,有是复卦,邵康节曰:"无极之前阴含阳,有象之后阳分阴",阴含阳是自姤至坤,阳分阴是自复至乾。hy e r&`/O{@c
"许君亲见伏羲来",是说若能明白坤复有无,动静窍妙之玄义,方许得伏羲之嫡传。伏羲乃远古圣人。ds5A*bV7e
《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s4JAEC#Aj0B.N4E^ 八卦创于伏羲,本诗借用坤震二卦组合,说明人身动静之机,如能洞彻坤复之意,即如亲见伏羲而面承指授矣。
wv*L p_$epYH   第十四(_}Au+I!J%h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1[Z"c1g7Q a%uD5\
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
7gB-Fil'[1l_7_   注:本诗为南宋陈泥丸所作,收于《翠虚篇/金丹诗诀》一百首内。
N.l5z)N mr y)\7Njh 西南路上系指后天八卦之坤方,坤方于人身代表腹,故西南路上即是脐下丹田也。月华明者,药产之景象也。盖药生之时,下丹田中,见如珠如粟,光彩夺Kq-n7sl9R
目,月华灿烂,上冲眉间者药物也。{H"B&B-H0R4})x}"s*G:j
曲江者界断任督二脉之处也,在人身尾闾会阴之间,曲江之上,必架鹊桥,药物方能渡过,故说曲江之上鹊桥横,亦即古人留诗告诫后来之用意,恐不架起鹊桥,容易失足也。*T-i0peLG(e0h'J9lc
总之修持过程,如逢太极开基,玄关窍开,药物如月华光明,发生于脐下丹田处,此刻切须谨记古人之诗,"曲江之上鹊桥横",当即拨转天罡,逆运河车,从尾闾透夹脊而上昆仑之顶也。
S?4U3T*DTv7Fq4G   第十五6CQ}@%q0X
塞兑垂帘默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
WEVAX({R 殷勤收拾无令失。伫看孤轮月上时。4A*?l"q!v'y
  注:本诗据《性命圭旨》所载,系出自钟离权,然已不可考矣。c*{-B&Je;x*n
塞兑即是闭口,垂帘则是闭目,当药物产生之时,当然必需塞兑垂帘,默默窥视,勿起明觉,俟其不老不嫩之候,方可下手采取,迎过下鹊桥,逆上背后三8G2i3SN~3ao3H
关,直至于泥丸。
C1tyw| 至于药生之际,光透帘帏,但见满空白雪,光明莹净,亦药产景象也。
U,^%MET/m+G 既升泥丸,温养沐浴,复转鹊桥,下胸前任脉,重返丹田,温养一番,故又嘱曰:"殷勤收拾无令失",叮咛采药时机,勿当面错过也。 o kShd"T5l'RE
孤轮即是明月一轮孤也,此时之月,是表示心性功夫,孤轮月上时,即是万念俱泯,一灵独存也。E6j+?2Vt Ux-B
  第十六
%X:F8T8LgR TD^ 妙运三田观上下。团成一气合西东。
.@:f$Hw#~R k 凭君遥指昆仑顶。夹脊分明有路通。bST~%U_"Ph.y
 注:本诗在《性命圭旨》一书记载为《原道歌》,但原诗与此有数字之异,原诗曰:
{j'z8r;o;^ 妙运三田须上下。须知一体合西东。
R&@(SP2UZ3K6w 几回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P2g N'GGbX
原诗不太工整,经圆顿子润色后已较完美。
g#z6`T{yg 本诗所述为小周天功夫。盖拨转河车,由下逆上,复由上往下。由下而上者逆透三关也,由上而下者妙运三田也。上者泥丸也,月窟也。下者丹田也,天根也。
v1F{8h5U] C/[;bZ6zd 邵康节诗云:"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即是逆透三关,妙运三田之意。
A nEF\$X%u-p 团成一气者,攒五簇四,会三归一也。盖其初也,心火肾水,南北分为二途,渐则魄金魂木,西东团成一气也。
$z?oYUY 昆仑顶者,山头也,其位在上,即泥丸宫也。6l)~\l^\
夹脊分明有路通者,欲上昆仑,崎岖难行,犹如蜀道,但只要卦爻度数运用妥当,内伏天罡,外推斗柄,夹脊之路,分明可通也。9{G_Sbrn
  第十七SX#JY3X!J*ODR [
子时气到尾闾关。逆转河车透甑山。+O$omD(Oh;j
要在八门牢闭锁。火符进退任循环。 ?E3n'O,N
 注:本诗在《性命圭旨》书中记载,系陈泥丸《翠虚篇》所出,然《性命圭
USkptU,k"@(a'GH 旨》原诗与此有异,陈诗与《性命圭旨》所载又不同。
W[&H4ob bk[V!x 《性命圭旨》诗为:
Z;k p I)f+F W}CL!^ 子时气到尾闾关。夹脊河车透甑山。
S.o1s1n-N IF N 一颗水晶入炉内。赤龙含汞上泥丸。T+YnE}
陈诗第二句为"夹脊河车透顶门"。门与关字,其韵不同,恐系《性命圭旨》作者将陈诗略作更易,而圆顿子又将之修改为"逆转河车透甑山",并删除后二句,转接《性命圭旨》所另载《金丹集》之诗"妙在八门牢闭锁,阴阳一气自循环",
4Q#ioT } 且将最后一句亦改为"火符进退任循环"云。
` BvS!x.Y/l 子时者,正子时也,金丹一颗如雀卵,上冲心位,下转尾闾,逆运河车,直透甑山。甑山者,昆仑山也,泥丸宫也。《参同契》曰:"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于下"。本诗亦可通于小周天功夫,唯按功夫层次,丹诗秩序,应作大还丹解。-Aa%Y@p
采大药之际,须要固摄六根,闭锁八门,伍柳门下所以有上夹下塞之说,逮至民国初年,《性命法诀明指》一书,竟将"木夹牢塞封",刻为"木来年塞封",不知是鲁鱼亥豕之误,抑或口耳讹传之失。3A:r4ym#A~Z
至于"火符进退任循环"之句,亦无非说明大药须待动而后引,不可引而后动,致有揠苗助长之谬,一切进退,总宜合乎自然运用为要。y&q.|(qkF b"O.~[_N@
丹经之中常见八门之句,亦如佛典惯用六根之说,其意义大同小异,八门出自《易经》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艮为手,坎为耳,离为目,巽为股,兑为口。另一说法谓洛书九宫,除却中宫,即是八门。F(r.wL/@]
"八门牢闭锁"即后来所说"吸呧撮闭"四字诀。D&zq0D~4JOx
  第十八
i0GfC n2p`6a;j 只求一味水中金。镇摄虚无造化窟。
J Bi0L$h"K2c&x 促将百脉尽归根。念住息停丹乃结。
Z%j%Ojs p*Yjc9}+r  注:本诗在《性命圭旨》一书记载为陈泥丸所作,考之《翠虚篇》,属《罗7?)zK4u;Y~ YD Z }
浮翠虚吟》。+A0B;E G `6O C0G
原诗云:*x agOGv A-i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Mc4D.mt:r#U*S
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住气停丹乃结。
Z8_Ct_}5C Bc 本诗依功夫境界而论,当属大周天,而《性命圭旨》却列于小周天。unn+Dfnk@]
一味水中金者,后天中之先天药,依时采药,进退升降,熏蒸营卫,再返丹田,周天数足,金丹出炉,依诀采取,落于黄庭,即是"镇摄虚无造化窟"也。虚
,[~1l6j!OXd&U 无是形容造化窟之所在,虽曰黄庭,却不可着相以求。
Z8Cu'a1[ 至于人身何止百脉,此处虽言百脉,亦不过说全身之脉络耳。闻诸师说,百脉归源之处即脐下丹田也。e H fN4J2B;A+a
念住息停之现象在小周天即可发生,大周天时,更有脉住之情形。
!q%WHVK 有人说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此说不符佛家四禅之定义,恐系后人勉强为之解说者。盖初禅为有寻有伺三摩地,二禅以上方为无寻无伺三摩地也。0y[A(Q7xP
念住者,由心息相依,神气相守,渐入万念俱泯,一灵独存之状态。gz:@ GJ
息停者,静定之中,口鼻呼吸,细微之极,偶而息断,此境界较之念住则高矣。 Zcq0[xF]8M3q:PN
脉住者,左右两手寸关尺,六脉俱停是也,据闻得道之人,其六脉已停,生理情形殆不可以常理测焉。
R.n u'p:lM]/H   第十九
pc,Ej'K7K gvk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日也怀胎。
Ny(J O r)oz;s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
M,z9t#~0o'B&P P  注:本诗据《性命圭旨》所载为白玉蟾之诗,查《白玉蟾全集》《华阳吟》中确有此诗,然陈泥丸《翠虚篇》亦载有此诗,究为谁作,惜余无暇考证。\uU2| hn/\*\6w
小周天既已完成,俟大药过关后,便进入大周天,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
oh o `v h.~e 黄庭"是也。4f v*u0d0c G7zk
大药乃是先天一气凝结而成,或称金丹,或称灵丹,只是气团而已,非别有一有形之物也。灵丹入口,落于黄庭,即须入定守中,时时照顾,念兹在兹,元神大药,二五之精,自然妙合而凝,一如世间夫妇交姤之后,妇人受孕,行住坐卧,不宜驰骤。金丹大道以自身阴阳二气为夫妇,二气交结,即是"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Kx{%rR3O4_K,zo
本诗盖言大周天十月养圣胎之事,此圣胎之成就,赖元神与大药凝结而成,又赖静定功深,纯阳气足,圣胎方圆,可以脱体而出。#Rc4j4[ l/Di
宗下言养圣胎,是开悟之人,作保任之功,不至退转之谓。H1w,E5RL
仙家言养圣胎,是大还丹时,作入定之功,以期大药元神凝结成象之谓。,Zo"SmY:wqZ2x
  第二十
Cnl N _r0b4Z1xu7u6? 从此仙苗渐现形。随时灌溉守黄庭。
m(v.bfZ9Cj0C.u'q 养胎八九功将熟。忽觉凡躯已有灵。vc1p}Y
 注:据《性命圭旨》所载,系张紫阳赠白龙洞道人刘永年之诗,原诗为:.zf]-By6z#n1g4uY
从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v0tl)?#D 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
.O/Z/h jLY)N+g 本诗所述,乃是大还丹之功,原不宜注解。盖此时功夫,纯是守中入定而已,身中法象,层出迭起,或真或幻,均不可认取或执着,苟或不慎,走火入魔,
aM9s7nT(G 时有听闻。} b},VZ,id Z
仙苗者,成仙之根苗也,大还丹时,阴阳二气深深交结,诸多感应,不一而足,先天一气自能源源而来,及至神气逐渐泰定,继之而起者,有种种幻境,此殆与本人习气深有关系,性纯者容易透关而过,所谓境来勘过,事来看破也,若其嗜食腥膻辛辣,贪爱重,智慧低者,恐魔障迭起,满目荆棘,难以透关矣。
8d4D iT4Wej 养胎八九月后,将近胎圆,此时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又因经常入定,辄有神异感应,不特本身有念止气停之现象,更有脉住情形。
Fa8I:B4o!XT 至于养胎火候,即是张紫阳所说"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R}%Y[t.p
古仙常说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含光默默,真息绵绵(注),如龙养珠,如鸡抱卵,乃养胎之要诀也。
Lz8Q gG@ 焕君注:"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字句系古人所撰之成语,惟如按功夫,"真息绵绵"应系"胎息绵绵"。Yi|*Ck'^j4vs
  第廿一
1S o3C&E G^0W Dt5HA0} 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希言顺自然。
%KZj#NCf:F/@8su.H2I 十月圣胎超脱出。奔雷震裂上丹田。\{+`"}!gL
 注:本诗为陈致虚所作,原诗载于《金丹大要》《醒眼诗》五十首中,诗曰:
G#WGF6I }5F 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分明体自然。H~u yaL*I
十月圣胎完就了。一声霹雳上丹田。!M'wuU8dj
古仙于林下泉边,长养圣胎之时,往往隐姓埋名,韬光养晦,饥则进食,渴则饮水,勿令饥渴失宜,有损真气;困倦则入眠,不可违逆生理时钟,有悖自然造化。故说大道希言,但顺其自然而已。希言自然四字出自《道德经》第Ek/q2iZ)id!g
廿三章。!G~Ye+`+Y SXa
十月是指火候成熟,圣胎已圆,六出纷纷,超脱凡尘。由于静定功深,可以入定出神,故曰:"奔雷震裂上丹田"。3D+}/}9p(b
上丹田即是泥丸宫,紫府内院,元神晏居之处。奔雷是指圣胎已就,阳神脱壳,自顶门而出,顶门即囱门。婴儿初生,其囱门尚开,按之柔软,童年之后,囱门即闭,按之坚实。gnJ3KE"O
佛家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法,意即从顶门而去者圣人也,可以了脱生死,从眼而去者生天界也,福报虽好,难免再入轮回。仙家阳神破天关而出者,乃因阳气精纯,故能冲开顶门,脱壳而去。
x Z&I2q;KB 此处用冲开震裂来形容阳神之脱壳,颇易引起误会;西藏密宗有颇瓦法,专究开顶,因是子曾参圣露上师之法座而开顶。据说顶门开,吉祥草即可插入,其顶往往有肿痛流血现象,年轻人不宜学,此盖为往生作准备耳,与出阳神之功夫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iG3]G4M/R 仙家相传阳神冲破天门,亦有雷声霹雳一响,轰开紫府内院之说,然而海印子极言其非,意谓玄宗修道,心息相依在外面空中,定亦在外面空中,定极自能与色身分离,斯所谓脱胎神化,岂有冲破顶门而出之理?又谓古云业镜忽然扑破,翻身跳出虚空,是天门顶中破之意也,岂可作冲开顶门一窍会乎?X.^&E0tU;lZ
出神境界,不说当代未见其人,即前辈亦难得一见。圆顿子自言访道三十年,未曾目睹阳神是何情状?如何出法?余闻友人李俊庆医师转述其师胡美成先生曾见湖南某修士于当地庙宇,趺坐入定,顶门出现白气,冉冉浮空而去,其人亦随之坐脱。果真如此,则为阳神脱体,委身而去之实例。由此可知出阳神者,不必执定"身外有身"也。3D(OG*XWv)By
  第廿二%{6\#^@L5e
空不顽兮色不碍。世界能坏他不坏。
oy| y/B5R0t.T)w 有为事毕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8cB(N C1i
  注:《性命圭旨》第八节口诀记载阴长生诗曰:
:pA[6d ^8y^1EC 无位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碍。
N#DBO)o$st;K 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Mp1Zo O
达观禅师诗曰:
3R2R6lM`)^)@t] g 色不缚兮空不碍。宴息冥心观自在。
1@ Iv1O3QBI8F 大千万有总归无。世界坏时渠不坏。{.tbj)Z9ACto]Bs
依此二诗推断,恐系圆顿子据以合成第廿二首丹诀之所本。
7j(C'I K3M$n9q 本诗是说阳神出窍之后仍有功夫在。盖阳神本是气聚神凝而成,并非空无一物之顽空。纵使山河大地亦不能阻碍阳神之出入,古人谓之贯金石而无碍,蹈水
H8h4N:\.R e 火而无伤也。o)}a#A Z8y,z6m)~
依佛教说法,星辰世界一切有形之物,经过一大劫(《俱舍论》谓十二亿七千九百八十四万年),终将毁坏,唯有经过修炼成功之阳神,如金出矿,历劫长存,不复磨灭。此阳神不可说为识神,乃是不神之神。故世界坏时他不坏,然此亦方便说耳。&R-xnfu)ZM&~${
有为是指小周天,半有为半无为则是大周天,至于圣胎成就,阳神脱壳以后乃是无为之事。大小周天固然有功夫在,即使阳神出窍后无为之事,仍有功夫在焉,其功夫究竟如何耶?2Nt%N/F*x\j3i!rON @;f
阳神毕竟是丹法所炼成,纵为纯阳之体,然如婴儿,犹须谨慎护持,小心照顾,故有三年乳哺之功也。f|$~L%k8RbK
宗下于顿悟之后,仍作保任功夫,更于六度万行中磨去习气,故《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古人又云未悟之前犹自可,既悟之后事更多。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既明更如丧考妣。可见顿悟之后,须继以渐修,如庵摩罗果之渐熟也。
CVu4iWwG6Mc   第廿三v7tp#D:Lj UuL]
法身刚大包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h4zPo eSR
若未顶门开巨眼。休夸散影与分形。,E,J7\s0v
  注:《性命圭旨》记载本诗为东华帝君所作,其原诗曰:
}P}~Z$N)VA 法身刚大通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 N2B,EA~*~b3V;aKM]
若未顶门开只眼。休教散影与分形。%H5y8G4[/k+D$fV
又《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记载:s3]vz Q J
东华帝君曰:
V O)R8O;h 法身刚大通天地。1|g1[ A:Ts*Ee
心性圆明贯古今。 Vt%~yd0Wu
不识三才原一个。
4m2WD;GpW*W H 空教心性独圆明。 y^2BN/N1C
又曰:
4d E4C gZ.M.a 世间也有修元者。
-a:B7|}4D3QB0U 先后浑凝类圣婴。
YbtFz3Am 若未顶门开巨眼。
c'tf2S-C[r6z-] 莫教散影与分形。-UUJT&].j
若据此,则《性命圭旨》之诗似又源于此经矣。
y{AN`H/L`3| 法身即是真性,若能证得法身,则时空出入无碍,古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lfG#B(^'B Ho/q
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P'\s9M:K.VR/z
顶门开巨眼之句,或说为开只眼,亦可通。一玄老人曰:"据宋永明延寿禅师之《宗镜录》中,为神秀作翻案文章,认为神秀双眼圆明,而六祖止具一只眼,意谓六祖专于顿悟,而神秀悟后渐修,智行双备。"由他所说,岂神秀偈原是中道第一义谛,而五祖却有失高鉴乎?金元两朝之万松老人独对此见解作评唱云:"此一只眼是尽大地沙门一只眼,是把定乾坤眼,是顶门金刚眼"。
9?/D s)e/zG1OHx u 散影与分形者,阳神之能事也,柳华阳曾言,雍正年间,寂无禅师能分身多处,家家均各见一寂无禅师谈笑自若云。
Sh%p7[5h(RB 然此神通末事而已,若欲真正超脱,而不滞于幻躯之中,须具顶门一只眼也。aM_ ZZyQ
顶门一只眼者,言弥纶天地之智慧也;阳神者,具千变万化,分形化影之神通也。神通乃修止修定而成,圣末边事也。智慧则修观修慧而成,生死大事也。
avc)` \8U-Z   第廿四
@i"vttI%OVZ 打破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e*qa!e2^'\
阅尽丹经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d uT9x3Q }~
  注:《性命圭旨》记载此诗出自水丘子。ou[^$Eu
本诗首句打破虚空,乍看之下,眩人眼目。盖虚空本空,无边无际,如何打破
#Zd"t#`$y'x.F 乎?岂虚空之外,别有一畸零世界之彼岸乎?
$_&B!RnHKJIF 消亿劫者,消除百千万亿之劫数也,古说"厄以铸圣贤,劫以炼仙佛",岂无穷劫数之消除,须待虚空之打破乎?打破虚空者,其粉碎虚空之谓乎?%Q;c}*p*i)t7{
彼岸者,常乐我净之境也,语出佛家,即苦海之反义语也。
PMY$f*FGt 既登彼岸矣,舟楫即可弃之不用,其不可贪恋肉身之谓乎?抑不可再执取诸法之谓乎?&y$HcZ QN._9j*~T
慨叹阅尽丹经万万篇,最后一句却无人说出,岂古人亦有所未逮乎?抑或不肯明说?无法明说乎?eA sR@I
圆顿子爰作解释曰:末后一句无人说。再入轮回作众生。
4vP6nVC&XZ  丹诗副墨后跋
LuM+u Uw 《性命圭旨》一书,传系明尹继先真人高弟所作,虽内容颇有可观,然实编纂古人之作而成,故不着撰人。
*gr.Fz$f.]0pL 考尹继先,临洮人,成化年间,游南都,乱发鬅鬙,人呼尹蓬头。缀道牒羊皮袋中,元时所给也,问其年,曰宋绍兴,三百十有余岁矣。而容色若处子,去来不恒,不知所休舍;或休舍闭关,卧踰月,时出游,弥旬始返,不饮食,人饮食之,亦不辞,虽多辄尽,或少嚼之,则深自喜也。 C |hH!Rgy0p
至于《性命圭旨》一书,享誉玄门已久,余曾细核其理论方法,得知盖以元俞玉吾之丹法为骨干,以诸家学说附和之,并经精审编订而成书者。8M t Q"ve/b
其前半段功夫口诀大抵中肯,惜有旁门小法杂于其中,后半段则有碔砆乱玉之嫌。尤以末后参以佛家思想,本无可厚非,惜于佛家根本旨趣未曾契入,所论辄有似是而非之谬,似不如青华老人之论,专于道也。而青华老人始终以"炼心"二字贯穿全书,其炼心之旨,又瞠乎宗门之后。xu4~8Pj?(Xb
三十余年来,由学仙道而兼扣禅关,深知仙佛二家之优劣,慨叹目前宗教界,一些妄人标榜神通,其实不过是骗人手段、诈财伎俩而已。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愚痴无闻,凡夫不能辨是非真伪,认贼为父,始终不悔,夫复何言?
~U`)iY6^ 我辈幸生中国,更有幸得闻民族绝学金丹大道,允宜精研力行,以期最上一乘性命双修,千圣相传,天人合一之仙学,得以成就焉。
.dE}&~/CZ q 可惜宝岛未闻有全真教宫观,可供教徒从事修炼,际此瞬息万变,功利取向之社会,好道者,不是家室累身,经济拮据,无暇修炼;便是偷心未死,因循苟且,期待他日。于是多抱道而终,殊为可叹!qB&K-^@4g`8C^QR2w
余夙有心鸠合同志,聚三五人之资力,谋一清幽之福地,辟室数间,作为丹房,供法侣修炼之用,今法侣犹在物色,福地仍未求得,而年已近知命,中夜忆之,辄生嗟叹。 _o+?L`@r8l
本书既成,当向太极玄院何茂松先生致最敬之谢意,再者多年好友苏庆元医师之朝夕论道,李俊庆医师、苏晓云小姐之提供珍贵资料,中央银行叶武雄、廖学铨、黄焕君、林世和及王云峰诸先生之鼎力相助,与神交已久,夙未谋面之李丰楙、李隆楙、吴彰裕教授之促成。于是灾梨祸枣,名曰《丹诗副墨》,特书于此,用志缘起云。
{1bk:h_#J0r  S\/R&Nt"d
民国八十五年十二月三日UbW D6G{t
八、定 志 歌%^ J!N1V N
江西南昌隐君子方内散人旧作N4F"a%X@#^ ^[
江西古新淦通邃道人黄邃之手抄
G1q0QU AB-l 陈樱宁注解#Y#JT!BC"\F:e
君不见皮囊幻质非坚固,少壮才经便迟暮。著鞭猛醒再回头,此身务向今生度。劝世人,先定志,志坚天下无难事。圣贤仙佛总犹人,同此一般口与鼻,
Oc;PR1vk 有为者,亦若是,吾何畏彼须牢记。
&}}\ ZH+J:a 世界都因想结成,(说本《楞严》)天堂地狱由人做。大丈夫。毋自弃,应识人生本如寄。富贵到头一局棋,妻儿临了一场戏。既如梦,又如醉,醉梦醒时毫没趣。百岁光阴不久长,石火电光看即逝、识得破,何沾滞,一切放下休回顾。利锁名缰速打开,爱河欲海急逃避。早发心,虔立誓,快快脱却轮回累。修成仙佛永长生,一失人生为异类。要精专,休旁骛,心心归一事万济。劝君莫踏两边船,劝君莫走多歧路。完性命,固神气,莫待年衰形蠧弊。一口真气不回来,便是他生与后世。带不来,提不去,老病死苦几多累。随缘任运莫贪求,淡饭粗衣听位置。我今作此《定志歌》,慧剑常教斩邪魅。但愿大众早思量,但愿大众早算计,识神一死智转生,(佛门有转识成智之说)眼孔大开脚点地。(脚跟点地见释典)他时苦尽甘忽来,神敛鬼敬天心契。或生极乐或生天,或成仙佛或灵异。逍遥快乐永无边,那时方遂男儿志!
\ \ e;io4SXf.Y4A 原注:大修行人,先须看淡世情,自立真志。刻刻以"生死"二字放在心头,方于大事有济。如沾皮带骨,一心想学道,一心又想成家。此则吕祖所笑为贪痴汉者也。故将《定志》列于首章。9B.MB0V*~R-xg5a^
圆顿接:作者乃待鹤山人郑陶斋之师,余未曾得见,仅由老道友黄邃之君口中闻其名。据云此君,对于三教之理,南北道派,皆能触会贯通,不固执门户,惟善是从。余今观此十咏,诚为名实相副。但借此君宗旨,亦主张三教一贯,与余今日所持之理论不同。余主张仙学完全独立,不必牵涉到儒释道三教范围之内。VQq|)@l(a]1MK
三教一贯、三教合参、三教调和、三教互摄、这些论调,我也会说几句。若果说出,想未必有人能够反对,不过我的良心上认为此种论调不适用于现代之时机。所以特地把神仙学术,从三教圈套中,单提出来,另成一派。对于儒道释,脱离关系,不受他们的拘束,然后方有进步之可言。否则永远被他们埋在坟墓中,见不到天日。9w'Pp0x$AZ Lk
阅者须知:儒教中人也可以学仙,道教中人也可以学仙,佛教耶教回教中人,皆可以学仙,甚至一教不信的人更可以学仙。因为仙之本身。产生于学术之实验,不像宗教要依赖信仰。譬如一个人触了电,身体立刻就有感觉,不管你信不信。若宗教的性质,就与此不同了。你若信他,或许有点效验。若不信他,他就毫无功能。此乃仙术与宗教特异之处,不可不知!
~YLj0m-SP 积 德 歌C a7E)T&] oCe5~
江西南昌隐君子方内散人旧作
#y*LL!M+e:Z*\ 江西古新淦通邃道人黄邃之手抄
(y bnkD`.P 道德从来非两事,修行不外口身意。一身作孽口招尤,总是未能明心地。意根不净惹尘埃,痴爱贪嗔件件来。假使随时勤检点,自然方便两门开。德在心,不在口,满口夸张真个丑。心精力果乃有恒,钓誉沽名讵长久?德在口,不在钱,口中功德种无边。若但富家翁有德,贫贱中何出大贤?不在口,又在钱,有心无力也徒然。仗义疏财随护法,结天缘复结人缘。又在钱,又在口。劝善无疲钱自有。果能倡者兼出言,立德立功归不朽。我讲修德别不同。非徒阳善重阴功。求报求名为下乘,避嫌避怨非豪雄。窃笑时人偶好善,表著矜张器量浅。及见报应稍来迟,忘形劝说天无眼。眉不舒,心不展,怨恨口中生,可叹知德鲜。岂知上德不自德,那管浮生遇通塞?凭他空乏苦劳肌,总总不懈修持力。报迟报早自有时,何事心中太急迫?而况天公本至公,虽无急性却记得。不报此,或报彼,不报自身或报子。不报自己与儿孙,或在他生后世里。个里天机敢妄谈,变动不居难逆亿。仁不忧,智不惑,君子全须自培植。小善小恶莫疏虞,细行不矜大德累。事事合天心,般般尽自职。处处顺物情,时时解人急。子臣弟友完性分,仁义礼智非外饰。或利物,或济人,或救灾,或恤贫,休分遐迩与疏亲。力足不妨为己任,心坚也可暗通神。暗通神,有朕兆,逢人劝化任人笑。不辞艰险不辞劳,人心感应天心照。天心一照显神奇,大事忽成人莫料。人莫料,方征报,心德尤为第一要。德乃道之妙,心是身之窍,变化气质筑仙基,打破痴迷参佛教。修德人,贵化导。教忠教恕又教孝,诱掖奖劝法圣仁,逢恶须隐善须道。过则归己功归人,勿生忌刻勿长傲。我惭德行素浅薄,善固不足恶怕作。不读人间非圣书,卅年偶得其中乐。吟此浅歌将世警,语重心长意义永。字字都从阅历来,但愿修德为纲领。德到深纯道即成,
U-\ ]u%ZD4fAu8k 乘鸾跨鹤升仙境。*fD/s f#rL;~
原注:道非德不成,德非道不至。德有内功,有外功,有阴功,皆不可少。何谓内功?变化气质,磨炼心性,克己复礼,践形惟肖是也。何谓外功?邀集善友,恤患救灾,不避毁谤,不辞劳苦,印刷善书,及夫修桥、补路、造船、育婴、施药、掩坟、一切有益人世之事皆是。人主在世,做得一场算一场,各尽其心力而为之,庶不至宝山空回。《中庸》曰,苟无至德,至道不凝。《悟真篇》云: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歌中以道始.以道终,即是此意。故列于悔过章后为第三。
}G2xEh0|3Sk1M 了 命 歌Q0|X-s f F_;Z
江西南昌隐君子方内散人旧作
(nAp w(C/XRRB"n4r 江西古新淦通邃道人黄邃之手抄3B} n"DS l
命理至难又至易,玄机秘密由师示。(命要师传)派从黄老溯渊源,诀隐丹经多譬喻。传与贤者天无私,(《参同契》云:"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自古迄今统常继。《道德》《黄庭》非等闲,神仙尤重《参同契》。(朱晦翁诗云;"神仙不作《参同契》,火候工夫那得知?")《阴符》《药镜》简而赅,谁知蕴括无穷意?《指玄》《悟真》《玄要》篇,篇中字字藏精义。口诀从不载陈篇,究竟
] w d5CJn P c!k[*S 印证无遗弃。
'B|(^ Z]Ei 无遗弃,妙而玄,层层节节要师传。盲修瞎炼身何益?妄作招凶命莫延。心要虚,财勿悭,广修阴德感苍天。苦访坚参终不懈,山穷水尽自逢缘。缘一到,尽敷宣,万典千经一贯穿。得诀归来勤下手,功成果满始轻肩。
X0A,A]%v:NQ 派有二,元分三。冒谴先谈北与南。南宗栽接北清净,至道惟从两派参。北派祖,启重阳,真修苦行躲无常。后贤著述《天仙理》(《天仙正理》),《风火》《慧命》皆津梁。(《风火经》、《慧命经》)刘真更作十二种,(《道书十二种》)依法修行度世航。果遇明师亲指点,三年五载入仙乡。大小周天兼卯酉,玉金二液细商量。调采炼封知止火,还丹温养寿无疆。最简捷,至精详,当知大道有康庄。丹财容易无毁谤,只要心坚志气强。
w5Ri5N$V ]g G!| 若是年衰铅汞少,急须妙法讲阴阳。讲阴阳,密而显,功夫虔叩明师阐。《道书五种》与《金丹》(即《金丹真传》),都为此家添妙典。倘非念念合清虚,还防步步逢危险。先天炁本重虚无,体隔神交绝沾染。后来采战诸邪宗,徒增罪障遭魔谴。鼎炉琴剑有真传,护侣黄婆要良善。数事缺一不成功,布置艰难法易简。多少伪法世流传,似是而非害不浅。纵然延得几岁年,带水拖泥成就鲜。
Y1| n r^+J/NL 既炼丹,休迷味,贵从理上穷精粹。第一关在净心田,心田干净道可冀。丝毫念起丧天真,地狱门中随逐去。心若死,念若纯,立竿见影作真人。救老扶衰如反掌,超生脱死出风尘。定宾主,辨浮沉,两弦金水寓传新。日月交光愈显耀,汞铅配合要调匀。紫阳得自海蟾祖,此是南宗授受因。dB-m;d%QUK1M0d
陆长庚,李长乙,东扬西蜀两派立。(陆潜虚开东派,李涵虚开西派)灵根夙慧遇纯阳,(陆李二人,俱吕祖降授)祖集仙诗全录辑。(陆校刊《吕祖全集》,李校刊《三丰全集》)仍是阴阳二品丹,(派虽分别东西,仍是南宗的旨)方圆史著传奇书。(陆著《方壶外史》,李著《圆峤内史》,二家著述宏富,于丹经中,可称独树一帜。)
F(}0j9{2UH'k@x 列纲领,详门户,不过略引迷途路。一切妙理与歧途,契论经歌业大备。只须熟读更精研,何俟庸流语重赘。执北辟南欠贯通,宗南辟北亦胶锢。我非臆说逞浮夸,三十余载工夫费。敢捏虚词逛世人,万劫沉沦迷异类。倘逢烈士与贤才,为君再讲句中句。&P'@M/T#G0I)L
原注:命理玄微,各种丹经,莫不漏逗,毋庸重赘。纵使言之凿凿,终不免抄袭之嫌。歌中不言为何了命,但将各家了命学问,一一指明,使人不迷向往。中间点缀数句精义,仍不偏枯。至南北二宗,每每是此非彼。昧者未得师传,又视为一家言。执著己见,至老不悟。皆偏也。特作此以补前贤所未及。辞虽浅近,明达君子。或有取焉。
}u1a.DT 圆顿按:"性由自悟,命假师传。"这两句话,恐怕已成为铁案,不能摇动了。设若"命功"也同"性理"一样,凡是有智慧之人,皆能自悟。则此篇劈头二句,即已说错,以后更属蛇足矣。况且作者的智慧,未必逊人,何故不能自悟,偏要讲究师传?须知悟者是空理,传者是实事。二者相遇,往往要起冲突。到了结果,仍是空理迁就事实,事实决不肯迁就空理。wK [2r5b#v(t VS
譬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我们悟到的空理;饿要吃,冷要著,困要眠,病要药,这是我们遗传的事实。前面的空理,我们已经彻悟了,后面的事实,为什么我们仍旧不能脱离这个定律?因此可见事实胜过空理,徒恃开悟,决不足以打破人生之定律。虽极说生老病死是苦,而毕竟无法可以免除生老病死。呜呼,惟仙道高矣远矣。 K!pu)VC/]z:yUa(K
辨 命 歌w\onP;A
江西南昌隐君子方内散人旧作
u:l9|`%y&^ 江西古新淦通邃道人黄邃之手抄h2f$^%k n:Pf!O
伏羲实为传道祖,卦图初泄先天旨。大哉孔子复宣敷,尽性至命首穷理。毋劳毋摇乃长生,广成授受黄帝语。(黄帝访广成了于崆峒山而问道,广成子日:毋劳尔形,毋摇尔精,毋使尔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访道崆峒事不虚,载诸史鉴谁疑毁。峨嵋重去访天皇,《阴符经》著传于世。爱有奇器万象生,(见《阴符经》)盗机逆用胜灵素。(《灵枢》《素问》,亦黄帝所著。然彼重治病,此则重修炼成仙。)后人误认作兵书,不值大方家一噱。毋滑而魂中夜存,《远游篇》里曾泄露。(屈子《远游篇》:"毋滑而魂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K_9@H Y _ 此段已泄道妙。)
tgh!CYC 休云儒释不言命,性了即了徒黏滞。尼山救世重伦常,故尔罕言同仁利。三绝韦编本共闻,雅言却在诗书礼。一见老子赞犹龙,莫穷神妙极心许。微言隐易离中庸,至宋失传已久矣。濂洛关闽俱大儒,最佩纯公及邵子。(周濂溪,学者私谥曰纯。)纯公绘出太极图,图说精微谁彻底。无极之真即是性,妙合而凝惟二五。(周子《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五以内有命功,形全精复同天体。(精字本二五来,《庄子》:"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又考邵子《冬至吟》:一阳来复参真谛。(邵子《冬至吟》:"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天根月窟往来频,阖辟变通悉明著,(邵子《天根月窟吟》,有:"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之句。又《易.系辞》:"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V6\#M)kMT
文公妙悟在晚年,顿化支离为简易。(陆子诗,有"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朱子阅之失色,晚年与象山书,自言无复旧日支离之病。)西山老友媲同参(释道二家同志友,曰同参)筐中但放《参同契》。(朱子晚年喜读《参同契》,与蔡季通日夕考订,竟夕不寐。曰:"眼中见得了了,但无下手处。"又云:"今始识头绪,未得其作料孔穴。"明年季通卒,又得策数之法,恨不得与之辨正。越二年,朱子亦逝世矣。)自恃聪明不访师,安知作料在何处?特著一篇《调息箴》,戏言千有二百岁。(千二百岁,乃《调息箴》末句。)又日盘桓向武夷,时与白仙为一气。(白玉赡,道号紫清,隐于武夷山,朱子与之友善。)将欲脱屣从仙游,但恐逆天非实际。(朱子感兴诗:"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我欲往从之,脱屣谅非难。但恐逆天理,偷生讵能安?")逆天岂可作神仙,一生精力沉章句。文公自是圣贤人,到底未明仙佛意。既知儒道本同源,况复年华已迟暮?紫清终不及一言,知在圣门为大器。(以上四句,乃推测白仙为何不引文公入道之意。)非敢放肆诋名贤,要识殊途无二致。+M;U `wq#Y0|C
今为阿弟重重宣,再将《周易》详详示。大道本不外阴阳,上下二经观首尾。乾坤离坎与咸恒,部寓水火与男女。乾坤颠倒翻名泰,水火交融成既济。正位凝命非凝性,(鼎之大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何以不言凝性?)立鼎安炉风火驭,(驭字本《列子》驭风,及道家以神驭气而来。)各正两字载乾元,顺理一言说卦识。(乾卦:"各正性命",说卦:"将以顺性命之理",皆是性命并讲。可知专讲性字,不足以称大道。)水流湿兮火就燥,云从龙兮风从虎。同声相应气相求,施功各从其类起。(《参同契》:"同类易施工,非种难为巧。")三家相见别无他,二气感应以相与。(咸卦彖辞)奈何学者会不通,徒执近思为祖武。(执守《近思录》者。理障必牢不可破。)jd5_N4a8i&r
《中庸》谈道首造端,鸢鱼飞跃妙无比。及其至也圣莫知,我何人哉敢悬拟!高明博厚配地天,变化施行法云雨。(《易》,乾道变化,又曰:"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中庸》《大易》要师传。不在语言文字里。向读孟子善信章,(见《孟子.尽心章》下)工夫逐节有次第。已将终始示分明,岂是一蹴所能至?善信充实此三言,筑基功用俨全具。有欲观窍精甚真,(切可欲句)有情下种信为贵。(切有诸己句。《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又云: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夫道有情有信。《指玄篇》:此中真有信,信至君必惊。)气化漏尽已先通,百日功灵乾体固。(充实似道家炼气化精一层)光辉大化逐渐臻,炼气化神又其次。日月双明了大还,比诸光大究无异。(大还丹时,有日月合壁之象,比诸光辉句恰合。)大周气化有六通,圣胎温养各因地。(《六祖坛经》:"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各因地者,言各有各家境界之意,古人谓因地制宜是也。十月大周天内,温养道胎时,血化白膏,不食不寐,有六通景象。比诸大而化之句,又恰合。以下则炼神还虚事矣。)化而至予不可知,脱胎了当天仙位。还虚粉碎又虚空,作用不同功岂二?莫嗤穿凿圣人言,一经道破有真味。(《孟子》原文:"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G(lc-L7Vu)J,K
佛门广大信无边,百千妙法无不备。劝人熟读华楞严,(《华严经》、《楞严经》)中藏事理殊精细。莫执佛号与话头,便道其余无剩义。教外别传玄又玄,慧根浅薄难概施。也修舍利转**,也言慧命说服食,也如马阴变藏相,也征龙女献珠瑞,也道六景忽震动,也证六通有由自。形成出胎三界超,实与道家同三昧。Z a l'[\:m9rE
玄机秘密要精研,非是等闲人可度。拈花微笑果何为?睹星悟道是何事?初祖达摩本早成,还须面壁少林寺。(是了命以后,还虚一著。)一苇渡江只履归,谁解西来又西去。花开五叶尽双修,五六祖身今尚在。(五祖肉身今存黄梅,六祖肉身尚存曹溪。)信道金刚不坏身,七祖而今孰敢继。(吕纯阳真人诗云:为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nN6B N YY 可叹儒释两后昆,禅障理障少精粹。别有会心处处通,借问各条是不是?阿兄未肯事闲气,一片痴情怜叔季。愿弟平心静气参,莫把天机当游戏。若犹思粗不见精,各遵所闻行各志。种豆得豆瓜得瓜,借取光阴勿犹豫。光阴迅速不复回,石火电光看忽逝。
~"xdVfc"Z 了命一歌本说完,笑余辨命枉重赘。时维九月隐申江,菊开满地黄金布。(申江二句,暗切金水,本地风光,无意偶得,几欲拈花微笑。)
[$b.?wh3S ` 余寄"了命歌"与诸弟参玩,有谓专就门道说,不若诸歌能融会三教者。有谓儒释不言命,性了命即了,了命乃道门一家言者,聚讼纷纷,复拈笔作此歌,以醒悟之。一时兴会所至,不觉意义层出,歆语现成,惟玄机秘密,一泄无遗,未免干冒天谴。且恐拘儒见之,仍斥为穿凿之谈,而性灵流露,不能自己,遂有所不计也。
X0B+j }}H]-b$q 壬寅九月方内散人自识于上海之寄庐。
n!c R.II&c^E[ 圆顿按:性与命,本来是一物,不可分作两橛。就其"灵机"而言,便谓之"性"。就其"生机"而言,则谓之"命"。所谓一体二用也。吾人之身体,譬如一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即不足以见"性"。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以应用,仍旧常常处于黑暗境界,则亦何贵于有此灯乎?由是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为用,而不可分离也。
#h%D4t/[v Tg7Mrc 虽然,人究竟名为人,不可叫做"性",亦不可叫做"命"。
.|M#ISsa0|W 灯究竟名为"灯",不可叫做"油",亦不可叫作"光"。其理固相等耳。或问:初学之人,性与命孰重?答日:命为重。譬如暗室之中,本有一盏灯,灯中油量充足,奈室中之人,不得其法,不能令此灯发光,虽有灯,而依然不免黑暗之苦。$_$XP5P\,X4kUz
忽来一人,教伊点灯之法,一举手间,顿觉满室生辉,从此踏进光明之路。设若室中本来无灯,或虽有灯而无油,或虽有油而油量不足,纵能了解用灯之法,亦不能大放光明。由是可知,性无命,则不立,离命,即不足以见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突。故曰"命为重"也。|4z VlFT
还 虚 歌
'c2m!v$|7@ uk 方内散人kDQ(uT,A.N0R
(原名《炼虚歌》,乃《中和集》李清庵旧作,今借用稍改。)vMnB,HKV0G
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
k brb6ETE'a8P 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还虚彻首尾;问余圣学又何如?虚中无我明天理。M'l M(oo_%H
虚室生白妙无穷,乾坤虚运气圆融;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k e+l0bd r,g
还丹妙在虚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中又静阳来复。l ~!f zdn
虚心实腹道之基,不昧虚灵采药时;虚己应机真日用,大虚同体丈夫儿。%VVIa0R ?
炼心虚寂无为作,进火以虚为橐龠;抽添加减息由虚,粉碎虚空成大觉。+{Ea8d9co
究竟道冲而用之,解纷挫锐要兼持;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只自知。 H2s\ ]#V,\7Zk
无昼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中间一点至清虚,八面玲珑无缝罅。tm"gYrY]$`*e'c
四边周密易浑沦,道是中虚玄牝门;若向不虚虚内照,自然阖辟应乾坤。#\$z K)U@A~
阖辟多时禁出入,悠悠九载面墙壁;还如父母未生前,虚明寂定忘天日。2y'T Z)x ljAQt(U
虚中迸出一轮来,霹雳一声天谷开;圆陀陀地同天体,净倮倮形脱圣胎。I [+R"y.P"v
圣胎一出神无匹,步虚从此归无极;至矣无臭复无声,浑然不知还不识。
#?/d5d*Yz;Z\H9C 虚至无虚绝是非,无无天地悉皆归;返虚真人寥天一,此是三家上上机。,f4g w'B:a)M3RM O
原注:还虚一节,彻始彻终,各丹经但言大略,从无专著歌咏,发挥透彻,而淋漓尽致者。盖古人以为末后一著,不欲详言故也。尝拟作歌,以补此义,格笔踌躇者再。忽承友人致送李清庵《中和集》,其内恰有《炼虚歌》一篇。细心玩味,觉贯通三教,得未曾有。字字精妙,实获我心!足见前贤嘉惠后学,"hy c@h n^K
无微不至。是歌尽可借用,不烦再作矣。
7?[.L"_kl8wF 访 道 歌
a g4G5G-hW 江西南昌隐君子方内散人旧作;A pM"s4Q
江西古新淦通邃道人黄邃之手抄y?;v/H1s8w
大道流传在世间,统绪不绝于尘寰;欲了生死炼金丹,期与高真共往还。
^I Z'gk xm)k f 高真己去入仙班,使我不见日愁颜;丹经留与后人看,微言奥旨涩且艰。
V'b5i _n t 不因师指事知难,出世因缘岂等闲?敢辞涉水与登山,水尽山穷自有缘。tBf fwv:f:t
师不遇兮心不安,旁门伪法起狂澜;谬种流传贪复奸,依依修炼如磨砖。"_8Q h9s!G N
贤者毋为其所瞒,经歌契论熟参观;先知门户路方宽,天机隐密求宗全;p|;@%_ D%[5|B
任教露宿并风餐,凭他衣破及鞋穿,莫要半途心已寒。N,Bs`P^z+~
昔有仙人白玉赡,云游足迹遍山川;历久乃感陈泥丸,泥丸犹作三年延。
dP0`b!B 又有三丰好参玄,访道直到终南巅;六七十岁忘其年,忽遇火龙亲口传。.obf$Bs(z;oK#w5KND
古今多少学神仙,求师指点心意虔;彼苍默鉴操其权,时至垂慈解倒悬。B!b,Pg/Fys
我求师授殊堪怜,竭诚致敬叩苍天;逢师又苦力如绵,不觉二毛侵鬓边。
*x(n5F"m:}q4zkXk 览镜生悲祈祷坚,穷年到处访明贤;天赐侣护一气联,百般磨折寻真铅。o L Cp ^4V
得诀归来试炼研,立竿见影道非偏;方知真伪判天渊,三元两派有真诠。 aA6Lh }#u0q
后人诵我访师篇,一字一泪苦难宣;但恐修真志不坚,或者悭吝惜金钱。hra1} T
若是法财侣地全,此中实有度人船;劝人先着祖生鞭,早把俗情齐弃捐。
$_P!~#ON4D1b 快求大道悟重玄,好与洪崖共拍肩。a4\e&j0R^5W2Ce
原注:或谓既有穷理一歌,则访道篇似可不作。况诸歌俱就三教并讲,而此乃专就玄门说,似不包括。余曰不然!儒自周邵两贤,释自六祖而后,命理久已失传。穷理是穷三教公共之理,访道是访教外别传,前人谓得诀归来好看书者是也。故列于穷理之前,玩余辨命一歌,当自会意。
9gb8]qu~.i\{5Q(_ i9L"r/LANjR
1l4]k C}-CC
补充日期: 2004-09-18 09:23:19g ? mP6t2Wkl3^
)_T6`/lh3f DU
、学仙必成
9OI*x-tJ H 笔者按:《学仙必成》之书,系陈撄宁先生之手撰秘本,1947年完成于上海。原来仅限门内之人传抄,不许外传。此文内容所讲,是实际用功修炼的方法,讲出了道家的不传之秘。而且针对普通人说法,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今为度人修炼起见,首次公开。原文只加句读,标点系笔者根据文义所加。
h1H$Xhnb2K*v 宇宙间为什么要生人生物?这个问题最难解答,留到后来再研究。我们现在所急须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P'Mp.h.}1ku,Mk
生与死,是相对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须不生。所以佛家专讲无生,果真能做无生地步,自然无生。庄子《大宗师》篇"杀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谓无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事,肉体之衰老病死,仍旧难免,痛苦依然存在。因为有以上缺点,仙家修炼功夫,遂注重肉体长生,欲与老病死相抵抗。y0s)vKmdn1jE
虽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根本就无价值(伪托书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于识别)。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着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岂知实际上做得好,两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设若尽信书,反误了大事。
q7j?`0o+D1oj$d 不得口诀,无从下手;只凭口诀而缺少经验,亦难以成就。口诀几句话可以说完,经验需要随时指点,对症用药。口诀是死板的,经验是活泼的。若非自己经验丰富,不足以教人。!fMI3g;b Q.fZpm,]
清静功夫,与阴阳功夫(余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素来是立于反对地位。我认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环境之下,不便和诸位道友谈阴阳功夫。因为条件不完备,实行起来徒惹麻烦,加添魔障。3S3?%ZKN'`|
即就阴阳功夫而论,亦仅能施于初下手之炼精化气;及至中间炼气化神,阴阳功夫已无能为力,自然走到清静路上来了;最后之炼神还虚,更非清静不可。所以,此后专讲清静。@SG`:Qz*?5U^6o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吾人若立志与造化相抵抗,须要分开步骤,循序渐进,不宜躐等而求。这件事,是实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调;实行,则当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ms^mE:e 变通在世间做人的办法,一生过程,大概分作三段:二十五岁以前,是求学时代;二十五岁以后,至五十岁,是进取时代;五十岁以后,至七十岁,是保守时代;过了七十岁,身体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无病之人而言。若素来多病,到了六十多岁,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有能活到古稀之寿。所以人生过了五十岁,即当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会奋斗,要留一点余力,和造化小儿及阎王老子奋斗。
U@"~,NuOd} 终身为生活奔走的人,谈不到修炼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用不着再去劳心劳力。年龄将届五十,已经饱尝人生痛苦,阅尽世态炎凉,觉得做一个人实在没有意味,此时正是学道的好机会,就应该即刻预备起来。
/Gfx8Y}'I1Bd-O2_,f 第一步,先将家庭事务安排妥贴,让他们生活无忧。儿子能负担者,就交托于儿子。儿子尚未成立者,暂时请至亲好友代为照管,或令他们和叔伯家庭住在一起,然后自己方能脱身。2s A8T6G6UzI[
另外提出一笔修炼经费,估计能管五个人的生活开支已足。虽不要过于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为中年以后的人,身体多半亏损,或须药饵调理,仅靠普通饭菜,恐不足以养生。所谓五个人者,乃最合式的道友二人或三人,佣工二人或一人。连自己共五人。&ml-W~%h7p4N.B
另外尚须储蓄一笔旅行费。因为长久住在一个地方,未免纳闷(笔者注:当为烦闷。张涛按,撄宁夫子的文笔,每不拘一格,遣词用句,都有别有会心的地方。纳闷二字,很传神。)有时需要游览名山胜境,使身心得以调剂。设在游览期中,寻到比较更好之处,不妨迁移到彼处修炼,或者在彼处多住几时,再回到此处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费,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费之内。
Y DS;l:Qz:V+j H 第二步,选择适宜于修炼之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之泉水,有四季常青之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部峰峦屏立,可以庶避冬季寒风。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气,最好有松柏杉等类的树木,由针状叶中吐出特别香气,人吸入身内大有益处。此种树木,皆要成林,香气散布,始觉浓厚,稀疏几株,无济于事。
"m"_8Q)BFy:G"L+E 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毒气侵入。E6C0aYd9E+K5E
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常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功夫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室中不宜吹风,有风则容易受感冒病。
UV4k@/P1Z^ 无论住在什么地方,总不能不和人家往来,或者尚有交涉事件。正式做功夫的本人,不宜耗散精神再管闲事。凡应酬乡邻,撑持门户,购买食物,督察佣工,以及日夜轮班保护静修之人,勿使受意外之惊扰,皆赖诸道友分担其责任。*SoQ D$Y
第三步,改良饮食。饮食对于人身有密切利害关系。世间讲究卫生的人,尚且懂得某物于我有益,某物于我有损。有益者,宜常吃;有损者,宜禁止勿使入口。而一般做功夫的人,每不知注意此事,难怪他们的功夫没有进步。虽由于方法之笨拙,而烟火食旧习惯不肯改变亦为一大原因。
|)zu3MEMB 谈到改良饮食,先决的问题:专吃素食。按事实而论,肉食之徒,也有长寿的;专吃素食,也有短命的。似乎吃荤吃素,与人之寿无关。然作精密观察,究竟吃素的,比吃荤的少生疾病,在医学上颇有根据。实行做修炼功夫,当然以吃素为合法,并且不违背仁慈之心理。但也要配制得宜,营养不缺。若饮食太菲薄,弄到面黄肌瘦,血液干枯,则不免为肉食之徒所窃笑。
9a4RM8v&[ \D 吾人每天饮食所需营养质,最重要的,有三种:一碳水化合物(又名淀粉,亦名糖);二蛋白质;三脂肪。何谓碳水化合物?即碳、氢、氧三元素化合所成之物,如淀粉、糖等类。何谓蛋白质?即碳、氢、氧、氮、硫、磷各种元素化合而成者。何谓脂肪?即各种油类。4d8|Lqwj[W
碳水化合物,米麦中最多,豆类次之。蛋白质,黄豆及卵黄、卵白中最多,米麦次之。脂肪,除各种油类外,黄豆及卵黄中所含最多。以上三种营养物质,在每一个身中,每天需要多少,则不能一律。今只可言其大概之数,亦是按中国人体质而论。碳水化合物,每人每天需要九两;蛋白质,需要三两;脂肪,需要二两(五十岁以上至六十照此数九折,六十岁以上至七十照此数八折,七十岁以上至八十照此数七折,市秤计)。劳心的人,与劳力的人,所需要营养质,数量多少,当有分别。
x?*k+S+`0K#Q^j*l#x 牛奶、鸡蛋、鸭蛋,可常服食。自磨豆浆,可代替牛奶(豆腐店出卖之豆浆,嫌其水分太多)。芝麻油、黄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牛奶油,皆可轮流食用,惟菜籽油性味不佳,勿食为妙。甲乙丙戌四种维他命,上等牛奶中皆有之,惟缺少丁种。
-e\;A&i;I G0?p6NK 五味皆宜淡,不宜浓。若能完全淡食最好。
'y4^['GIFF+? 甲种生活素,奶油、蛋白、白菜、青苋菜、番茄、芹菜、菠菜中最多。
)A _:wU}7r 乙种生活素,麦麸、米皮、黄豆、白菜、菠菜、花生、芝麻、蕃茄、豌豆、芹菜中最多。+cQ7q#`?9Pj%[#O
丙种生活素:白菜、菠菜、卷心菜、豌豆苗、水芹菜、藕、辣椒、番茄、茭白、菜花、鸡毛菜、油菜及各种水果中最多。 vcH0Yu#u9P
丁种生活素:鸡蛋黄、奶油中最多。"Q2c ^{,Kr7?7h Y
戊种生活素(戊种,又名庚种,即维他命G):鸡蛋、牛奶、花生、蕃茄、绿萝卜、山药、芥菜、洋芋、芹菜、小麦、黄豆、白菜、菠菜中皆有之。#W7I8| ]^'M5zG
凡吃蔬菜,最要洗得干净。但不宜煮得太熟,太熟则生机消灭,吃下去没有益处。亦不宜太咸,太咸则菜汤不能多吃,而菜中生活素,大半弃在汤中,未免可惜。
v,^1w*l(V 蔬菜要从地上刚拔来的,生机充足。若隔一两日,或浸在水里,菜中所含生活素,不免损失大部分。I`S c6F*nu!G
各种干果、水果,皆可常吃,但要与自己身体配合适当。寒体宜吃干果,热体宜吃鲜果。凡新鲜水果,大概是凉性;而红、黑胡桃、杨梅、干荔枝、干桂圆、樱桃干、葡萄干之类,大概是温性(中凉性,即西医所谓第三种维他命。中医所谓血热,即西医所谓坏血症)。
%y0T6m"M pr,^_ (新鲜蔬菜及新鲜水果中,皆有维他命C,干果中则无C,因维他命C喜水而怕干。)
#F^Ab9yFU:t 南方山中多竹,产笋最多。做素菜的人,常喜用笋做主要食品,味颇鲜美。但此物性,与人无益而有损,不可多吃。其他如蘑菇、鲜菌、味精等类,亦当禁绝勿用。
-iikER(b,C;L 专做静功的人,每日饮食物料及时间,须有特别规定,不能与寻常习惯相同(若不肯改变寻常习惯,决难有成)。其他道友及佣人,每日三餐或两餐听便。hl/r5Wy9c!~&[,Ji4Az
第四步,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就要讲到功夫如何做法。世人只晓得关起房门在里面打坐,不晓得行立坐卧四种姿式皆可以做功夫;只晓得闭着眼睛,在自己身中搬弄许多花样,不晓得后天的物质、先天的精神都有是从身体外面摄取进来的。凡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中物质与精神,大半亏损,所存无几。纵让你封固得丝毫不漏,也不过保留得一点残余,况且每天尚有消耗。所以做修炼功夫的人,若只晓得在腔子里面弄,总弄不出好结果。人没有饮食,就不能维持生命。没有空气,更是立刻便死。饮食空气,对于身体,关系如此重要,并且都是由外面进来。据理而论,一个人,只要有丰富的饮食滋养,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应该可以永久生存,何以仍不免生老病死?诸君先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方可入仙学之门。或谓:人的身体构造,像一部机器。年代用久了,自然要损坏。身体年龄过久了,自然要衰老。机器损坏并非因为缺乏燃料,即使不断的加煤加炭,装足汽油,也不能保机器不坏。身体衰老,并非因为缺乏食料,即便长年的滋养丰富,医药无亏,也不能保身体不死。k^p(W6J_'K9H'T
愚谓:拿机器比喻身体,虽有几分近似,但非完全相同。试看初生婴儿,身体如何之小,过几年就变成孩童,孩童身体比婴儿身体大多少?孩童再过几年,就变成壮丁,壮丁身体比孩童身体大多大?请问一部小机器,过几年,能自动的变成一部大机器否?身体皮肉,受伤破烂,自己会生长完好,机器损坏,机器自己有生长之能力否?身体或动或静,由自己意思做主;机器动作或停止,须听人的意思,机器自身不能做主。如此看来,人是有生命的,究竟与机器之无生命的不同。
Ky MkzO%e\.T 人既然有生命,不是机器,就应该永久长存。为什么也要衰老?也要病死?其中有两个理由:(一)是从母胎所带来的限量的先天生命力愈用愈少,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添补。(二)是对于先天生命力所赋予之后天生命权极端放弃,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执管,因此身体遂不能永久维持。|9L3YcM
何谓后天生命权?即是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 ?rY%k2M ],wi
何谓先天生命力?即是使心脏跳动、使肺部呼吸的一种天然能力。;bz2d$F%zh7T_x%\
惟念同志诸君,被书所迷,对于真理尚未多悟,不能不有彻底之启发,留作后学之南针。特将实行上最关重要各点,设为问答,依次列述于后。
j%j{uG 问:前文所谓行立坐卧,乃人身四种不同的姿态式,并非功夫有四种做法。因为仙道功夫,本是活泼泼的。若经年累月,闭门死坐,实不合法度。
%H)\-I,Z`$O1v7a3x 凡遇良辰美景,日暖风和,宜到郊野空旷地方散步。务须缓缓而行,切忌奔跑喘汗。当其行时,不妨兼做神气合一、重心放置脐下之功夫。} Guqj2h;M
偶或于松荫泉石之间,花草园林之际,小立些时,亦可做同样的功夫。但须注意身干要正直,两脚要站稳。预防功夫做得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驰,不免有倾跌之危险。.v9lX-xJEZ$l
至于坐的姿式,盘腿或垂腿,听其自便,总能以耐久不动为妙。功夫仍是神气合一。至少要静坐一小时,方可起身。效验常发生半小时以后,在半小时前难见功效。佛教跏趺坐,不适于用,长期下去,腿要生病。;P$U(|{5A1k)as2z5_
姿式,有仰睡,有侧睡,有半靠边睡。若要摄取先天气,以仰睡为便,得效最快。若止做神气合一的功夫,侧睡亦可。
p2g@ | q L^ X 饱餐之后,只宜散步,不可打坐,更不可睡倒。若犯此诫,恐得胃病。坐功宜在饭后二小时,睡功宜在饭后四小时。吃饱了,立刻就做功夫,毫无效验。B'st2Qp
问:如此做法,要做到初步成功,约需多少岁月?
&R-Z._reE"f 答:如此做法,只能去病延龄,使身体健康而享高寿,不能说几时可以成功。若要成功,必须功夫一步紧似一步,逐日增加时间。设环境适宜,功夫急进,一日不断,五年可成;若功夫缓进,偶有间断,十年可成。倘或中途发生魔障,即不能限定年月。所谓五年、十年其中有个计算,就是按每天增加之数,积累上去,到某种程度为止。并非随意虚拟一个数目,以宽自心。
!K.n+W/\ ?9y*nO 第一年,行立坐卧功夫,每天随意炼习,不拘时间。
Hr{[Wy_mB 第二年,上半年终,每天除随意炼习的功夫不算,正式功夫,必须做到接连二小时,静坐不动(最初从一个钟头做起,每天加二十秒钟,三天加到一分钟,三十天加到十分钟,半年一百八十天,加到六十分钟,即是加一小时)。*]+N1F~9C{&V:n
第三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四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六小时,静坐不动(每天加半分钟,两天加一分钟,一个月加十五分钟,六个月加九十分钟)。j9?4q"o n*g$Q:i4k6Is X
第四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七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
6|LU%KD4[5V;d1{)y 此种功夫,在夜间行之最便。因为昼间要饮食活动,不能久坐。:i Xr AjY
问: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身体如何忍耐得住?岂不是象受刑罚一样吗?(lE!O A[9w~J8Dh
答:我所说的,已经比古法减轻一半。若是完全按照古法行事,功夫做到五年期满,可以说昼夜二十四小时,身体没有活动的机会。我改为十二小时,已经是大开方便之门。H+?0S:a`|ys'Y
问:这样做法,岂不是活死人吗?L%GxZRwz;D0@s
答:神仙功夫,原来是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做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做主。若不经过此关,如何能成仙呢?|k.?!t8v4_o[
问:这样死打坐,就可以成仙吗?Wz{}a)`-Io
答:你看他外表象死打坐,不知他身内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真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活人亦大大两样。气满自然不思食,神全自然不思睡,息自然停,脉自然住。到如此程度,虽非入圣,确已超凡。一切效验,都是从死打坐上得来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能到此程度。~-RO4@\1|?h m
问:静坐功夫,既如此重要。何以前文又说长年累月闭门死坐,不合法度?
Mc O6TGYh4Yf 答:他们静坐,或运气,或止观,或参禅。做到几年以后,生理上并无变化。呼吸仍旧不停,脉搏仍旧跳动,仍旧要吃饭,仍旧要睡眠。不能依功夫浅深层次,逐渐进步,故曰不合法度。7^8f[/wA'`[
问:彼此一样的静坐,何以结果不同?
D5Ae"R@2E 答:这就因为身中先天气充足与不充足的关系。譬如一粒种子,种在土里。好种子,自然生长好花果;坏种子,就无美满的成绩可见。先天气充足,是好种子;先天气亏损,是坏种子。若专在后天物质上做功夫,不识先天的作用,是无种子。肉体譬如土地,饮食譬如肥料,功夫譬如人工。止有种子,没有土地、肥料、人工,种子固然不能生长。若止有土地、肥料、人工,没有种子,又岂能生长植物,开花结果?所以同是一样的静坐,而有成功不成功的分别。
1t(hei%g.FC 问:静坐能做到十二小时不断以后,是否再要增加钟点?
S,s2K];G_"r 答:慢慢的增加亦可,否则只须保持十二小时的限度已足。
HR4VMJh~ \ 问:从此以后,是否每天必须接连静坐十二小时?或亦有休息之期间否?
Ts Iln 答:到此程度,可以暂时休息。但须注意勿使功夫退化。
E,H N9t*w 问:初步功夫以后,饮食起居,与普通有别否?
\:bK!c7qNq@ 答:非但成功以后与众不同,起手做功夫时候,早已有特别规定:S+Y;hFovx
第一年,每天饭菜两餐,补品两餐,果品一餐,共五餐。
C g ~0en8T 第二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二餐,果品一餐,共四餐。
|9o(H6Nj;z 第三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一餐,果品一餐,共三餐。1n#dvAV W%r
第四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或果品一餐,共两餐。*Gh#|$]5|7{
第五年,每天仅食一餐,或饭菜,或补品,或果品,轮流替换食之。*X[K^M&L
第六年,即当断绝烟火食,每天仅食小许水果,或终日不食亦可,或数日不食亦可。'go;\!KI9S N e(g;Y
(所谓补品,大概属于药饵之类,或是普通饭菜中所缺少之物质,而为身体上所需要者。吃补品,须有医学知识,不可乱吃。)
e/`[8]yO"J*INw 问:男女之事如何?_-t'q `%B&vx_:D1qo
答:预备下手做功夫的时候,即完全断绝。正式做功夫,更要绝对禁止,否则在五六年极短期内,如何能修成半仙之体。zq&ku_0~Hk,{ J
问:精满自遗或生精太多,身中受了刺激而动欲念。这两种困难,用什么方法应付?
}.j(K'uZ"g#M:u9gf!H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施,不能执定某法更好。若功夫有效,这两种困难,也就能免除了。!z;JXH4|(AlZ hS-tp
问:各种方法用尽,仍旧无效,将如之何?
OaVNIk};QA3_"w!Fs 答:决无此事!世间虽偶有百法无效之遗精病,乃寻常不做功夫的人始有之。专门修炼家,若得此病,岂非笑话。
] h _^JT#PD Ey-c,R 问:常听他们做功夫的说起,多有患遗精病者,不知是何理由?2WT)j-@2e6W7}[
答:他们的功夫做法,都不高明,所以越做越遗精。停止不做,则遗精次数反而减少。此等功夫,尚不能却病,安望成仙。
R/iq6g/? w 问:自古相传炼精化气之法,用之能获效否?!X%q$_!I:y-av}
答:你先要明白精是何物,若认为交媾之精,或遗泄之精,那就错了。须知化气之精,即《灵源大道歌》中所谓"神水",不是浓厚粘腻之浊精。神水可以化气,浊精不能化气。
N rMx6y1M 问:假使欲念旺盛,不易制伏,将如何办法?yNq _,l
答:欲念之起,有关于生理上的,有关于心理上的。如身中生精过多,刺激神经不能安定,这是生理作用。若是炼气功夫做得好,后天浊精自然就不生了。又如看见有诱惑性的书籍图画,心理上先受感触,而后影响到生理上,只要你永远禁绝不看,就无妨了。况且在山林中专做清静功夫,足迹不履城市,又与家庭隔离,环境上的诱惑也可以避免。欲念既无起因,决不至于旺盛到不易制伏地步,此属毋须过虑。饮食之中,含有兴奋刺激性的,宜勿入口。uL"?c:xN0r
问:阳神与阴神之分别何在?
,l"h]&F-q ?"a0r*H 答:各家道书上皆言,阳神可以现形与大众看,能言语,能动作。阴神止有灵感,而无形质,虽能见人,而不能为人所见。道本无相,仙贵有形,故修炼家以阳神为足贵。
9~HNl|/vq_ 附:抄给洪太庵信中之一段
g Dq/~V3~2\ F4w 读"呼吸与丹田重心之间的关系"一篇理论,亦颇为扼要,凡是修养家都有应该注意到此。然吾人性命根源,尚别有所在,不仅此也。
$Ocgc~ 儒家所谓"道",是抽象的名词,不能实指在身中某处(原文引《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句,谓此说与丹田重心有关)。仙家所谓"丹",乃最精微的物质凝结而成。虽不离乎丹田,但中年以后之人,做修养功夫,徒然保持重心,未必就能结丹。必须将已经丧失之物质与精神添补进去,使之凝结不散,方有成就。惟禅家所定,确是与重心有密切之关系(此指小乘四禅而言,不是如来禅,祖师禅)。
1O'Z Dn6Q 愚最近研究生命根源,即是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与神经上所运用之摄取力,二力分工合作,遂成为吾人之生命力。先能放射,而后能摄取。若放射力一日枯竭,则摄取力亦同归于尽矣。譬如人家有许多钱财,藏在库里,按时搬出若干,放在外面备用,此即所谓放射力也。况有钱财在手边,即可购买各种日用必需之物,并且可以修理屋宇,装饰门庭,此即所谓摄取力也。但钱财虽多,经过数十年之消费,总有穷尽。等到钱财用完,购买力亦同时消灭,于是门庭衰败,屋宇摧残矣。|0eE0? z"K*u%J+^
放射作用,由内而外;摄取作用,由外而内。放射是精神一方面事,摄取是物质一方面事。细的叫做精神,精的叫做物质。其实非妄,凡眼耳鼻舌身意之活动,五脏六腑之功能,有放射力于中主持。无放射力即无摄取力;无摄取力,即无生命力。虽有饮食、空气并各种补药,亦不能一日活矣。若要长生续命,须要做一个极高妙的功夫,添补脑髓之放射力,方有把握。
;Lw*rh-~4^ 寻常安定重心之静功,只节制身中之放射力,使其慢慢放射,少少放射,而不能添补已经放射数十年快要放尽之原动力。寻常导引、吐纳之动功,只能帮助身中之摄取力。譬如拿钱到外面购买各种日用必需物品,雇舟车搬运到家中。一朝老本钱用完,无力购买时,外面物品虽多,不能为我所有。仅用舟车,徒劳往返,何济于事?岂非犯了丹经上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之弊耶?故普通人却病延龄,君子学说已足以应付,可不必深求。若为自己修养起见,似宜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f*O y&I L9a
愚五十年来,于命功上研究所得,当以此为最上乘。国内学道人士,限于程度,无可与言者,今日第一次为君言之。以上的学说,乃宁于以往五十八年中,所共阅读的一万几千卷书籍(如道藏、佛藏、丹经、子书、医书、科学、哲学、笔记、小说、杂志等)融会贯通,并亲身实验,又同时参考国内外许多学道者之经过事实,而后下的一个结论。凡讲命功,无有高于此者。再高即越出命功范围,完全偏于心性方面,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止可成佛成道、入灭归空而已。若低于此亦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只可以却病健康,终其天年而已。
Y C^g n/V*w%L] 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丹经上所谓先天气。虽也是物质,但非科学家所指定之物质;虽似乎精神,又不是哲学家所表示的心灵。这个东西,介于心灵和物质的中间,两方面都能够联络。仅有心灵而无物质,不成为肉体之人;仅有肉体而无心灵,亦不能成为完人。必得心灵与肉体合作,方能维持吾人有思想有意识之生命。Pz M)K'f
尚有最宝贵的经验数十条,未能一一笔录。俟有机会,再谋补充。8B5@2w4t*S6S"? s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三十日 撄宁自记j3U0H B`!L.y
 附录:去病延龄方便法
p/AygN`9c (d*dg0}+[e#eP8Uq{
不是专门修炼,而仅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者,可用此法,保能如愿。
r2t IW&~1f\`5r 早晨天微明即起,静坐两点钟。然后洗脸,吃饭做事。夜间亥时下四刻、子时上四刻,静坐两点钟,然后再睡下。每日早晚,共计静坐四小时已足,不必增加钟点。只要有恒心,日日如此,勿使间断,并无妨于做事时间。3Ztix:XOJ vZ
冬季夜长昼短,早晨宜在天明以前即起,坐到日出后为止。性急不耐久坐者,起首只坐半点钟,后来渐渐增加到一点钟,再渐渐坐到一点半钟,再增加到两点钟为止,以后即不再增加。;fh}1A+iO`Rz
当静坐时,毋须守窍,毋须运气,毋须止念,毋须回光返照,毋须存想丹田,毋须舌搭天桥,手扣合同,毋须眼观鼻,鼻观心,毋须其他一切花样。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象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萨样子,即为合法。两腿或盘或垂,眼睛或开或闭,那些都可以随便。至于两手,或安放在中间,或分置于左右,更不成问题。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缚太紧,裤带要解松,坐垫要柔软而厚富于弹性,勿使身体有丝毫不舒适之处。蚊虫、臭虫、跳蚤等类,皆要驱除干净。坐长久了,能把自己身体忘记最好。u7im9V5L-WVu2Q;W
若嫌杂念太多,用数息法亦可。其实杂念与静坐是两件事,杂念并不妨碍静坐。只要身体静坐不动,杂念听其自然亦无妨(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动,但意不动甚难,先求身、口不动,再渐渐调伏意识可也)。 _,tDrV|4F v'ojm0^
每次开始静坐之前,及静坐完毕之后,宜兼做全体运动。动功与静功相辅而行,方无流弊。偏于静坐不动,亦非善法。寻常做事、作工、走路之动,乃消耗体力之劳动,不是增加体力的运动,勿以劳动代替运动。 ~x} db WK/?Z
庄子心斋法-z q\Ox%j:K.O
功要做到使大脑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杂念。这是下手做静功的首要原则,也是治疗疾病最为有效的良方。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让它一下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了达到静的目的,古人创立了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的"心斋"中所谈的"听息"法为最好。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但是听息并非专一死守耳窍,也不要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达到了入静的境界。Fj io9WB
凡是患有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常服,用此听息的方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与《黄帝内经》上面所说"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Y}"V G3d 丹经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道家专门术语,只有用《庄子》中的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会感觉疲劳,才能真正合乎"心息相依"这一轨辙。
"\Bu7r${ 《庄子》第四篇"人间世"之中,借用颜回和孔子的一段对话,揭示了道家"心斋"的高妙义谛,"听息"即是其内的一种方法。
r.jZ3Ug2{L/p)|M[+m+_ 《庄子》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j9FL#Q5|E n 浅释: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字。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中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气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气"的本质是虚的,正因"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能够做到心同太虚,就是"心斋"的境界了。`@ S)C%D
u1d9fE m/U"Ny5J3c%[`
以上是心斋功夫的做法。这种功夫,本来是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为了初学做功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功夫之中,划分个不同的步骤,然后再加以详细的讲解如下:
%UQ5Z WPr8o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当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就是注意力,"一"就是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心中的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2XI%K `^0Pg C0Q1U{,zh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就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绝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之中,难以找到明确答案。现在特为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中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的人来讲尤其应当做到,所以才说:"无听之以耳。"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使是双耳失聪的人,也有这个体会,所以才说"听之以心。" i^{.ZYsJ9\a+@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里又会让人产生疑问了,"心"是有知有觉的,还可以说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为何还要用它去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那么"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如果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应当是: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之后,"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这时的"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气",所以才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心"和"气"虽然团结在一处,但是尚未达到混合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气(中的心)去听(心中的)"气",使"心"与"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所以说"听之以气"。在这里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成为自然的"听",是用无"心"而听了。
6zX7]}r}u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意"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展,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反嫌过于执着,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所谓"听止于耳",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在身中是神气合一,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符合,符合于气)。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看来好象睡着一样。E1HX-u9G \0_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等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全部"心斋"的义谛,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更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悟。然则庄子所谓"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超出静功法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了。因此筑基法中的静功,只求达到第四步"心气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足够了。-k-X2SD2k4u`t2V~q
所谓人生者,究竟什么一回事?揭穿了说,不过就是"饮食男女"四个字。其他一切事业,都是为这四个字而经营的。所以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之说,见于《礼记》)仙学家对于饮食男女,确有彻底解决之法,然非普通人所能奉行。若仅为去病延龄计,饮食一层,可参考《学仙必成》第三步各步已够应用。但不宜每餐吃得太饱,弄成胃病。男女之事,要有节制,不可任意胡为。特将禁忌各条,开列如左,为有志养生及改良人种者之一助。
e H.a@2rAtK"Ws 关于天气的:冷天非火炉不暖时,热天单衣尚要出汗时,霉天潮湿气重时,狂风暴雨时,震雷闪电时。
Gr1T2t1N8ELS3f\ 关于节令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_] k}:n{)N
关于纪念的:父母兄长忌日,岳父岳母忌日(此是女方的关系)。
HEUZd)I [1~ 关于人事的:出远门辛苦初归时,处逆境胸怀郁闷时,负重任工作紧张时,遭危险惊魂不定时,悲哀之后,愤怒之后,劳力之后,劳心之后,酒醉之后,饱餐之后,疾病之后,居丧之后。
1q A1D:_3X)j/K 关于年龄的:(此是就中国人身体而言,外国人身体比中国人强,可以加增一倍或两倍。)二十岁以外一星期一次,三十岁以外两星期一次,四十岁以外三星期一次,五十岁外四星期一次,六十岁以外绝对禁止。(虽以星期为标准,但到期若遇上文所列各种禁忌,则宜改期,不是到期决定要做。总而言之,这件事是亏本的生意,能少做最好。):e3`&i_b4m8s
关于女方的:月经期内,怀孕期内,产后三个月期内,年过五十,月经断绝以后,绝对禁止。白带病太重时,子宫病未愈时。
HO[6Q[+m`Q 烟酒能戒断最好,否则宜有选择。酒类只有啤酒、葡萄酒、绍兴酒、甜米酒可吃,烧酒、高梁酒、白兰地酒伤人。卷烟粗劣味辣者伤人,雪茄烟亦伤人。
JZ3eK%c2T,`S 为圣为贤,修仙学道,皆从克制情欲下手。可见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进之路,能开堕落之门。不必高谈阔论,浅而言之,仅求健康长寿,亦非克制情欲不可。世间有岁月清闲、家室和美、享大年,无疾而终者,皆情欲淡薄之人,而非肆情纵欲之辈能所妄冀。
I&N ?a5oL"o5Q+m 动静两种功夫,做长久了,各种病症,渐次痊愈。自己觉得精神充足,体力康强,这就是极大的效验,不必问身内有无特别景象发生,尽管照旧向前做去。偶或身中果真有异乎寻常的景象,切不可胡乱运转。一面要小心护持,勿受惊骇,勿犯色欲;一面要请教诸位同志道友,仔细讨论,用什么方法应付。若急切求不到应付之法,只好暂停止做功,勿再前进,俟将来有法应付时,再继续行功,否则恐不免弄出病来。以上各条,似乎平淡无奇,实为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果能依法奉行,决定可以达到目的,诸君幸勿轻视。无论少年,若认为这种办法是人生所必需的,要做就做,不必有所期待遇。光阴象流水一样一过去,转眼身体衰老,百病丛生,再想用功,已嫌迟了。《黄帝内经》曰:"夫乱已成而后治之,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_^%|uS!wG9fn L N?JB)i ~|
十、复南京立法院黄忏华先生书
:L| sx9{5~IR\z'f O f1h3\ a;k
 忏华先生:接读六月十八日惠函,辱承雅意,示买山偕隐之方。强我著书,以关尹老聘相比。窃思合作同参,本是当年之定议。今日重提,理应践诺。然而事有碍难遵命者,敢为君约略言之。回忆同游庐山之日,距今已十有六年,当日除君与我堪称健步而外,崔女士与彝珠,皆习于都市生活,向不徒行。乃亦鼓其勇气,竭力追攀。从莲花洞直上小天池,陟绝逾十五里,云路崎岖,几经喘息,居然乐而忘疲。次日复相随跳洞爬岭,扪松滑石,而达三叠泉。日当午。众都饥渴。一罐菠萝,争食赛琼浆甘露。归途已届深夜,虽手足胼胝,而乐且未央。此景此情,恍惚如梦。记得君等下山时,我送至崖畔,相去数十步。崔女士掉头仰视而呼曰:买山计划,勿忘勿忘!我亦因风报以回响曰:不敢忘!不敢忘!日后又接彝珠自沪寄数封书。无非促成此事。故我住庐山,为时最久。自秋徂冬,结果竟无所获。仅做得一卷山居同乐会章程,并几幅造屋图,几张调查表而已。对于崔吴二人,固不能无歉。乃曾几何时。一则是金粉埋黄土,
c7D[ aR 一则是红颜易白头矣。能毋起丁令威化鹤之感乎! X[)v'Afb
君等当年旅沪,屈居弊舍,亲见我辟室两间,烧炼外丹炉火,工作亘昼夜,砂汞银铅,鼎池灰炭,常堆积盈庭。彝珠性复好客,逢星期日,大有座上常满,樽中不空之盛概。如黄邃之,如谢李云、如高尧夫,皆此道中坚份子。郑君鼎丞,虽蛰伏京门,未及参加,而与有助焉。彼时君对于此道。因未遑讨论,但每值文字余暇,亦辄从容下楼,袖手旁观我等丹炉中所变化之景象以为快,然乎否乎?
oc b,UY-i 试问聚六人之财力,(郑黄谢高陈吴)费十载之钻研,所为何事?岂不欲重浊点金,轻清换骨,剖三元之秘钥。吞九鼎之神符。(神符乃外丹专门名词)学黄帝之骑龙,效族阳之拔宅。当时豪气,诚足以薄孔颜而抗老释,超五祖而驾七真。孰料两次垂成,皆因两次沪战而遭破坏,驯至药材散失,同志流亡。谢郑黄三君,于数年间先后辞世。高君远适他方,音书断绝,五人仅剩一我,如何能胜此重任耶?
T(r7gt;g:V'S+x:@,C*Z 惟以多年苦心,并数百次之实验,证明古神仙所遗留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非欺罔。庶几不致被一般空谈心性贱视物质之假道学先生所迷惑,是则万分不幸中之一大幸耳。从此改变方针,另起炉灶,将曩日外炼精神转而对内,同时并发三大愿,以为自己长劫修持之准鸽。第一大愿,拟以三十年完成之;第二大愿,拟以三百年完成之;第三大愿,拟以无限量时间完成之。
0tX F/W(ql-Ka 溯自民国创造以来,转瞬已二十四年矣。有何功绩可见?今限三十年短促光阴,完成伟业。若不广遭魔难,誓作牺牲,岂得有些微之侥幸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每当百无聊赖之时,抚膺痛泣,未尝不慷慨回环诵此章书以自慰也。X-j%}pn/P,X-N _
昔者孔无黔突,墨无暖席。(见《淮南子》)释迦雪山枯坐,老子西走流沙。彼四圣哲,虽身世出处不同,而志行坚苦则一。我虽不敏,何敢后之!将来纵使入山.亦不过崖洞栖身,蒲团永夕,饥餐柏叶,渴饮寒泉而已。若夫购地卜居,烟霞啸傲,水边林下,岁月优游。此则达官名士之清标,非所论于我之今后矣。来函谓当年既为吕碧城作《女丹诗注》,复为王聘老作《黄庭讲义》,故今亦援例要求将《钩玄录》再作钩玄,以玄之又玄之道相授。
2M?6U*JT!bs 夫道乃宇宙公物,本无所私,然非遇其人,不可妄授。当日吕女士对于道学。实无所得。若果有得者,后来必不至改而学佛。王聘老虽或闻知,亦仅十之一二,又为逆境所困,礼教所拘,既未曾超脱于凡尘,岂能逃大化之洪冶?君之为人。我所素稔,才情双茂,显密圆通。阅世不为不深,而本来面目,始终未变。品格如斯,可谓无憾矣。道不传君,将谁授乎?惟是默察机缘,犹有所待耳。
'KE J1S3P9U#J 我今希望于君者,即从速寻得一名山胜地,作为君等他年修道之根据。更于近处筑石室数方,供我藏书之用,并须能经久远,足避三灾。书虽不多,要皆仙学之精华,人间之孤本。辗转传授。而及于我。历年以来,因无法保存,已嗟零落。今欲急于整理,重行校勘,亲任抄胥,俾成一部有系统的天府奇观,琅环秘典,然后藏之石室,以俟有缘。且为名山生色不少,果能助我了此志愿,则平生所学,当与君共之矣。
4pb&kU l~/Vp 夫以道而言,愈融和则范围愈广,儒释道仙,四者原可互摄。以术而言,愈分析则畛域愈严。我既专立仙学,则凡儒释道三教教义有不能苟同者,皆在排斥之列。然对于三教圣贤.因未尝失其敬仰也。彼禅宗之诃佛骂祖,亦犹此心耳。岂真狂妄哉?君本达人,必能领悟。谨布区区,未罄衷曲。
'jEXx;oX
dOL,y8rhr_ 十一、口诀钩玄录8de7v$nw$Ep |,i
 第一编 读者须知0Xp3^gMCI`
  第一章 学说之根据N6r*P2pP~x aK
本集内容,概依清朝光绪时代江西丰城黄元吉先生所撰《道德经讲义》并《乐育堂语录》二书为根据,不搀杂别家学说,以免混淆。此二书虽曾经好道之士捐资刊印,借流传不广,甚难购置。至于坊间通行之道书,名目虽多,然言理者不言诀,言诀者不言理。学者观之,或感觉空泛无入手处。或执著死法而不知变化,以致皓首无成。故黄先生昔日教人,理与诀并重。学者先明其理,而后知其诀乃无上妙诀,与旁门小术不同。既知其诀,更能悟其理乃一贯真理,%~2fDCfX
与空谈泛论不同,余所以亟为介绍于今世好道之士。
1Q }0wpl9N s$t 第二章 书名之意义
_j)b:E~ a  此书原拟名黄元吉先生学说钩玄录,因嫌其太长,故省去五字。又因学说二字不足以包括此书之优点,且易于今人误会为虚浮之言论,非实行之方法,所以改名为口诀。要使人明白此书中有历代圣哲口口相传之秘决。学者果能按其所说,见诸实行,则了道成真,自信当有几分把握。从此以后,不必累月经年,搜神语怪,乃知正道本属平淡无奇;不必干山万水。访友寻师,乃知真诀即在人生日用。岂非一大幸事乎?"Dgyw6j*nv5kc5`
昔贤读书治学,都有一种研究的功夫。唐《韩昌黎先生文集》有云: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今按提要就是挈其纲领,钩玄就是取其精华。余细察黄元吉先生所传讲义语录二书,皆当时黄先生口授,而门弟子笔录。其初意本不要著书传世,故其书无次序先后,无纲须条目,东鳞西爪,不易贯串。而且文笔亦不整齐,烦冗琐屑处甚多。虽有最上乘修炼口诀包含在内,但初学观之,亦难领会。今为学者便利计,故提要钩玄之法不能不用。
8}!Kc+C lwf0T 况本书全部精华,就在玄关一窍。二书论玄窍之文字,皆散见于各处,而不成系统。今为之聚其类别,比其条文,删其繁芜,醒其眉目,当较原书为易于入门矣。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籍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此钩玄录所由作也。 F%N(_b3LU
  第三章 应具之常识
@\A1}7C%q#\r#y   第一节 道家与道教之异同6SyqF&_d ?
 提及儒释道三教,凡是中国读书人都能领会。在昔明清之际,曾有倡为三教一家之说者。盖以道的本体而论,三教原无分别。若依事实而论,则不可混为一谈。中国自轩辕黄帝而后,经过许多朝代,直到周朝李老子,皆属于道家一派。其学说是有系统的。用于外,可以治国齐家;用于内,可以修身养性。古时读书人,皆能运用此学说以处世。在位则帝王将相不以为荣,在野则陋巷布衣不以为辱,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往而不自在,无时而不安乐。这个就叫做道学。汉时的张良,三国时的孔明,亦是此道中人物。
4Tm5X(MW 至于寇谦之之科诫符箓,张天师之正一派五雷法,邱长春之全真派经忏斋蘸祈祷等类,这些都叫做道教。虽各派之中,也有修养的方法,但其宗旨与作用,比较古代的道家,完全不同。学者须要认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
-ca x&N ["w0eY   第二节 道家与儒家之异同-?As%e,a#r:p
 儒家学说,出于孔子。孔子以前,止有道家而无儒家。孔子当时曾受教于老聃,又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知儒家亦发源于道家。至于儒道二家学说异同,前人议论,甚为详尽,今日不必赘言。读者须知:儒家缺点,就是把人事看得太重,毕世讲究做人的方法,没有了期。设若一旦我们感觉人生若梦,人寿短促,人之能力薄弱,人之范围窄狭,生不愿意做人,死不愿意做鬼。既不欲为肉体所构,又不甘偕肉体同归于尽。是必求超人之学术,然后才能达到我们之目的。此等超人学术求之儒家,颇不易得,当年孔子赞《易》,亦深悉此中玄妙。但是他对于门弟子不肯显言,除颜曾而外,得传者甚少。因此后来儒家仅知世间法,而不知出世法。止有山林隐逸之士,如陈希夷邵康节辈,尚私相授受耳,黄元吉先生所传之道,就是此一派。
r,E1V/w(I_   第三节 道家与佛家之异同
_:wRX9R jh x  道家是中国古来所独有的,佛教是汉朝由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在历史上根本就不相同。魏晋六期时代,士大夫崇尚清谈,翻释佛书者,不觉将老庄一部份之玄义,混融于佛教经典之内。故佛说与道家言偶有可以相通处,唐时佛学家,尝以八卦之理,解释佛教《华严经》,因此可知道通于佛。
{%p8BK,b]E*Q 近代学者,又以内典之理,解释《庄子.齐物论》,因此可知佛即是道。愚见认为佛家与道家,在理论源头上,本无不同;其所以不同者,乃在下手修炼的方法。道家工夫,初下手时,与肉体有密切之关系;佛家工夫,专讲明心见性,不注意肉体上之变化,遂令人无从捉摸。
mO?)sS8G-Kc 印度本有小乘坐禅法,亦颇注意身内之景象,并不限定日期,证某种果位,获某种神通。无奈中国佛教徒专喜空谈,不肯拼苦用功实行修炼,故大乘之说最为投机,而小乘工夫无人过问矣。9rC"cJX m X3D y I(U
  第四节 道家与神仙家之异同
b#i&n6r0N$c8n H  出家人光头无发者,名为和尚,头上蓄发挽髻者,名为道士。凡有眼看,皆能分别。若一问及彼等修行方法其不同之处何在?非但普通人不能回答,即彼和尚道士自己,亦莫明其妙。吾尝见和尚庵中供吕祖像,道士观中供如来像,又尝见某老僧精神矍铄,问其坐功,乃邱祖小周天口诀。某老道化缘,口中声声念的乃是无量佛。出家人尚且如此,何怪一般在家人认识不清?遇见吃斋诵经拜偶像者,不管他是佛是道,是出家,是居俗,总而言之,送他一个修行人的雅号。至于修些什么,行些什么,现在的效验如何?将来的成就如何?都不愿去研究。
'?/AlT h@ 当今之世,论及佛道之异同,已属多事。若再提起学道与学仙之分别,更觉曲高和寡,知音者稀。虽然吾人求学,当以真理为依归,不可随世俗相浮沉。况且此等学问,本是对上智之人说法,不是拿来普渡一般庸愚之士?因为此事非普通人所能胜任,试观历史传记,每一个时代,数百年间,修行人何止千万?结果仅有少数人成就,可以想见此事之困苦艰难,谈何容易。读者诸君若有大志者。不妨先下一番研究工夫。把这条路认识清楚,然后再讲实行的方法,幸勿河汉斯言。'bPW9}%Vm4_ m
古时道家与神仙家,本截然两事。在《汉书》中,道家列为九流之一,神仙列为方技之一。何谓九流?曰道家、曰儒家、曰阻阳家、曰法家、曰名家、曰墨家、曰纵横家、曰杂家、曰农家,共为九家。后世俗语,有谓九流三教者。三教人人皆知,九流则知者甚少,其实即发源于此。何谓方技?曰医经、曰经方、曰房中、曰神仙,共分四种。考其类别之意,九流大都关于治术。方技则偏重于养生。治术是对人的,养生是为己的。其宗旨自不同也。
W{-jMBy 老子为道家之祖。凡讲道无有过于老子者。一部《道德经》中,有讲天道的,有讲人道的,有讲王道的,皆是杂记古圣哲之精义微言,并非专指某事某物而作此说。至其最上一层、乃是讲道之本体。其言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其意盖谓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源,无名无形,绝对不二,圆满普遍,万古常存。所谓修道者,就是修这个道,读者须要认识清楚。*@9c:?St9r-s6ssr
今再论仙字的解释。仙字又可以写作僊,《字书》谓人年老而不死者曰仙。仙者迁也,谓迁入山中也。古代传记,凡记载神仙历史者,其末后一句,大半是入山不知所终,决不似普通人老死于牖下。至于学道者则不然,《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据此可知学道不必定要长生不死。止求能闻道悟道证道,虽死无妨,不必一定要入山苦炼。虽伦常日用之间,何处非道之所在,所患者人不能参透阴阳之消息耳。故凡种种奇怪骇俗之事,皆学仙者所必有,而为学道者所厌闻。其不同如此。
-s j j/A)y)c 再者:学道与学仙,前人意见,常有冲突处。唐白居易诗云:"皇皇道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此盖据老子之说以谤仙也。又抱朴子云:"五千言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虽祖述黄老,但永无至言。或复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此又据神仙之说,以谤道也。hN1Qct
历代以来,如此类者,数不胜数,皆是己而非人,党同而伐异,其实皆搔不著痒处,亦犹之乎佛教中性宗与相宗对立,净土与参禅互讦,徒费唇舌而已。至于后世之性相融通,禅净双修等法门。若可以调和于二者之间矣。然不免骑墙之诮。道之与仙,亦犹是也。
#kc`.A~6k+J U^ 人生斯世,资质本至不齐,境遇又不一律。能学佛者,未必能学道,能学道者,未必能学仙。此言其人之才力有胜任与不胜任之分。凡好学佛者,未必好道;好道者,未必好仙。此言其人之性情有相近与不相近之别,既不能舍己以从人,又何能强人以就我?只要大体无差,不妨各行其是,毋庸彼此互相攻击,徒见其器量之小耳。
1I/`#{ ]g)P   第四章 口诀之来源LFN'N&mkT
 上古时代,没有纸笔墨现。若想做几部书,流传于世,供大家阅看,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故凡有玄微的理论,切实的工夫,以及普通处世的格言,都是师以口讲,弟以耳听。犹恐语句太多,不能记忆,遂将其中最关紧要者,摘出几句,编成简括有韵的文章,便于使人背诵不忘,临时即可应用。其例如后:
u8C aT} 《曲礼》曰:"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事从俗,将上堂,身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游毋倨,立毋破,坐毋箕,寝毋伏。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以上皆言做人的道理。
I` W:Z[9s4@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养的道理,已包括尽了。3r _#{M5f
《易经.系辞》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RV(N$tG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炁之说。
^E IIV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eIB-P,LyA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1AV"r!j2~xU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S8WYgj
《列子.天瑞篇》引《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六句古语,本在《道德经》内,读者必认为老子自己做的。今观《列子》所引,明明说是黄帝之书,可见此语乃自黄帝以来历代相传的口诀,不是老子自造的。传到于今,已经过四千六百余年矣。6fzL6}%\s {.FyW
以上数条,略见一斑。诸如此类,皆可名为口诀。秦汉以前的古书,常有此种口诀,隐藏在里面。后人往往忽略过去,钩玄录非考古之文章,亦不必详征博引,仅使学者心知其意而已。
!o]o'D?   第一节 传口诀之慎重$Bx!e&k[#rDR
 道书丹经,所习用的口诀二字,其初盖出于《参同契》书中。其言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据此可知魏伯阳真人之意,就是不愿把口诀写在书上,所以满纸都是引证。读《参同契》者,莫想在书中寻出一个法子来。他自己已经说过,其言曰:"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照他的意思看起来,若完全写出,则恐泄天符;若闭口不谈,又恐绝道脉,弄得他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真是进退两难。到了结果,下两句断语,就是"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呜呼!魏祖之用心,亦良苦矣。 u#lZ]/a8TQ ~
《参同契》既如此隐秘,试再求之于《黄庭经》。看其如何?《黄庭经》之言曰:"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纽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据此可知黄庭一派传授,亦极端慎重,口诀亦不易得闻。9aw q&YK?:U'q
《参同》《黄庭》,皆如此其隐秘矣。试再求之于《抱朴子》,一则曰:"不得名师口诀,不可轻作。"(《黄白篇》第十六)再则曰:"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释滞篇》第八)三则曰:"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苟非其人,虽裂地连城,金壁满堂,不妄以示之。"(《明本篇》第十一)诸如此类,不可胜数。考《抱朴子.内篇》,本专讲神仙之术者,其重视口诀也,较之《参同》《黄庭》,若出一辙。*Z$E:jEy0s7B c
以上三种古籍,如《参同契》,如《黄庭经》,如《抱朴子》,皆仙道门中最有价值之书。其作书时代,距今已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后来所出各种内外丹法,以及符咒禁术等类,大半是由此三部书脱化而出,纵偶有轶出范围之外者,其宗旨仍复相同。所以历代以来,凡传授丹经法术,莫不以口诀为重。盖千载如一日也。
|t%B%[]mM   第二节 口诀不肯轻传之理由
vAhz_ X*mj0u  余昔年访道,执定一个见解,就是虚怀若谷。不管所遇之人,是正道、是旁门、是邪术、是大乘、是小乘,总以得到口诀为最后之目的。故凡关于口诀一层,耳中所闻者,实在多得无以复加。虽不能说白费光阴,徒劳心力,然在我所得的口诀中。百分之五十,都是怪诞鄙陋,不能作用的。又有百分之二十。虽然能用,而无大效验。其可以称为真正口诀者,仅百分之三十而已。+R2Cw:C6E+kE.z,UG#^ a
仅此百分之三十,尚有上中下三等之不同,难以一概而论。现在我对于口诀二字,著实有点厌闻。俱因多年阅历,刻苦研求,遂发明口诀不肯轻传之理由如后:
0Y_ r1rr;Ij8T S 一、造化弄人,要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而修道者,偏要长生不死,或永死不生,以与造化相反抗。设若你没有超群的毅力,绝顶的聪明,深宏的德量,结果定归失败,到了失败以后,不咎自己资格欠缺,却怪为师者妄语。口诀不灵,是多收一个徒弟,就多一层烦恼。因此非遇载道之器,不肯轻传。此为第一种理由。k#A"{9X)@\:q N
二、凡事着得来容易,在自己心目中。看得就不十分贵重。一旦实行,必以游戏之态度处之。世上人情,大都如此。修道是一种最高尚之事业,若视同游戏,请问能有好结果否?因此传道者,常故意使学道者受过相当之困难,以观察其人是否有诚恳之心志,所以不肯轻传。此为第二种理由。2?2y,ub w+p[
三、道是宇宙万物所共有的,法是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术是依法证道或护法行道之种种手段。道只有一,法则有上中下三等之差别,术更有古今邪正巧拙利害之不同。道可以公开宣讲,与千万人听闻。著书立说,与全世界相见。法当按三等之阶级,选择上中下三等根器而授之,不可以一法教多人,免致杆格不通。术更须择时择地择人择社会环境,而酌量其可传与不可传。有几种秘术,虽能速获神效,而未免惊世骇俗,易招毁谤。若一显扬,必生反动,对于实行上大有障碍。宁可秘而藏之,免致门外汉乱加批评。因此不肯轻传。此为第三种理由。
Vca[P 四、为传道之师者,亦有三等资格。第一等是已经完全修炼成功的人,或是古代圣真之化身。第二等是一半修炼成功的人,其肉体上之生理,与凡失绝不相同。这两等人,传道即传道而已,没有什么交换条件,亦无须要凡人去帮助他。第三等的是已经千辛万苦,得受口诀,但因环境不佳,经济困难,未能实行用功修炼,只得根于人类互助之原则,寻觅一个有财力可以帮助自己修道的人,而后传之;但其人虽有财力可以助我,而品德欠优,不足为载道之器者,照例亦不许传授。此为第四种理由。:xP6c$}T8@
附告:读者至此,不要误会,以为作书者心中想人帮助,故意造出许多谣言。老实说一句,我现在的程度,虽然不敢与第二等资格并肩;但可以凭我个人的力量,赶上前去,尚不十分困难,毋须要人帮助。我现在所做的事,都是为人,不是为己。若欲独善其身,自然有我分内应该进行之事,何必在此舞文弄墨,惹许多麻烦?读者须要把市侩的习气除脱,然后看我的书,方没有障碍。wR7a#Z;] w}
五、为师者当日学得口诀时,必定要发一种誓词。如"不许妄传匪人,若妄传者,必遭灾祸。"等语,此乃最平常之誓词。尚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如"生受人天之诛,死受地狱之苦。"等语。既然发过这许多誓,自己总不免忐忑于心。因此为师者,日后传人,都是战战兢兢,恐怕自己偶不小心,犯了誓语,所以不肯轻传。此为第五种理由。*a1s ~4R*]M
六、为师者自己当日得传口诀,很不容易。或经过许多岁月,或历过许多艰辛,或受过许多磨折,最后方能得诀归来。从此他就认定了自己生平所经历之过程,就是普通一般初学人的榜样。设若你所经历者,不合于他自己当日之过程,他以为太便宜于你,非普通学人之本分。因此不肯轻传。此为第六种理由。
)e,h-L*fK`:L3} 七、地元丹诀,黄白点金术,自古至今,皆守秘密,不肯公开。但每一个朝代,总有几人承受此法。s5xUY/U vb
从前生活程度,比较现代是很低。他们修道的人,本不想发财,只要一个月炼出几两银子,就可过生活,不是隐于山林,就是混于城市。彼既无求于人、人亦不能识他.像这一类的口诀,也是不易得闻。设若公开宣布,大家都会炼,银子生产过剩,必要扰乱全国金融,又恐匪人得之藉此作威作福,所以不肯轻传。此为第七种理由。
8[9c Q'sP5e 八、剑术,也是极端秘密之一种.上等的名为剑仙,次等的叫做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现在常听人说,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话,决不可拿看小说的眼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炼此术,作什么用处呢?*{ Ua"TMb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派,乃地仙门中之旁支。他们修炼,是要跑到悬涯绝壑,采取灵药,服食辟谷,吐纳呼吸,噏受日精月华。各种工夫与金丹法门隐居城市修炼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兽,肉体无力抵抗之时,就用剑气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以后,道成尸解。肉体既不要保存,剑术遂归于无用。
&i?%@0T*kE ~ 他们若有不甘于小成者,半途上再求进一步的工夫,参透造化阴阳之消息,拿出旋乾转坤之手段,将后天金气,变而为先天金气。于是又走向金丹大道正路上来了。这种人性情甚为固执而冷僻。若是你的资格不合于他的条件,无论如何,他决不肯相传.此为第八种理由。#Hc&q6S1X._+D
前几年在四川重庆一带,传授剑术的那位先生,难免带点江湖上的习气。他收了许多徒弟,弄了不少金钱,在他自己,甚为得计;可借剑仙名誉,被他丧尽。西北几省,也有人在制造剑仙的神话,完全与真实剑仙事迹不同。吾恐又是一种欺诈手段,好道诸君,切切不可入其圈套。
]_@ HE4NO Y7`~i 九、符咒祭炼,遣神役鬼,降妖捉怪,搬运变化,三蹻五遁,障眼定身,拘蛇捕狐,种种奇怪法术,十分之九都是假的.然而真假是对峙的名词。有假必有真,其真者若误传匪人,则国家社会皆受其影响。传者受者同遭灾害。如昔日白莲教之类皆是。所以不肯轻传。此为第九种理由。7XA$SsufF;P
十、祝由医病,符水救急,运气按摩,针灸点穴,这都是他们一生衣食之资。你若没有相当的报酬,决不能得到他们的口诀。其中也有专以救济为怀,不靠此谋生者,虽不吝于传人;但学者亦不许营业。若私自收人家报酬,又违背他们的戒律,连累师父,所以不肯轻传。此为第十种理由。 G\.[ZPO
十一、内家外家两派武术入门的架子,以及普通的拳脚,虽可以公开传人,稍为深一点的,就要正式拜师父,才肯指示其中奥妙,不能随便乱说。尚有家传绝艺,只传儿子不传徒弟者,亦常有之。一者恐怕徒弟学会了要打师父,二者徒弟不能担负养活师父一家的重大责任。若拜方外人做师父,就没有第二个问题。你若是运气好,非但师父不要你养活,并且师父还可供给你的用度。然第一个问题仍不能免,总要稍为留点秘密本领,防备徒弟倒戈。所以中国武术,愈传愈劣,一代不如一代。此为第十一种理由。
H Z"`s9L#q 十二、佛教耶教,是世界性,道学仙术,是种族性。凡含有世界性的宗教,无论你们是什么种族,总普遍欢迎你们加入他们的教团。你不信,劝你信;你既信,拉你进。 {6PFIy
至于道学仙术,恰好立在反对的地位。设若你不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你就莫想得他丝毫真诀。我当日学道时,曾经照例发过誓语,永不公开。就是怕让外国人得著,去拼命死炼。假使他们一旦炼成功,真似虎之添翼。我们中华民族,更要望尘莫及了。不如保留这点老祖宗的遗传,尚有几分希望。将来或可以拿肉体炼出的神通,打倒科学战争的利器,降伏一般嗜杀的魔王。因此不肯轻传。此为第十二种理由。7Zs~q6CZW
或问佛教重慈悲,耶教讲博爱,就算老氏之教,与佛耶二教不同。然观《道德经》所云:清净无为,退让不争,柔弱者生之徒,强梁者不得其死等语,皆是老子的本旨。外国人果真信仰道教,决不至于恃强凌弱,以侵略为能事。此条所言不敢公开之理由,未免过虑。答曰:请观东方之佛教国,慈悲何在?欧洲各国,大半信仰耶稣教,博爱又何在?T{sRP.V1sH
这些都是空谈。在实际上行为,极端相反。况且我等今日所研究者,乃中华民族自古相传之仙术,不是宗教,不是道德,更不是专讲心性的工夫。圣贤君子学此术,固不失为圣贤君子,强盗小人学此术,仍旧是一个强盗小人,甚至于增加其作恶之能力。历代仙师所以严守秘密,不肯轻传,确是理由充足,非过虑也。
*oX9u}(qs(SF 十三、神仙家的思想理论与方术,综合而观,可以称为超人哲学。虽其中法门,种种不同,程度有深浅之殊,成功有迟速之异。然其本旨,总在平改变现实之人生,不在乎创立迷信之宗教。后世一般宗教家,常感觉自己教义上空疏,不足资以号召,每每利用神仙之学说,混合于其教义内,以装饰自己之门庭。,h.ZrWt
试看各处秘密小教,以及某会某坛某社某院等等,遍布全国。你若加入彼等团体之内,即可以窥见一鳞半爪,若隐若现,似乎真有神仙降世,暗作主持。及考察彼等全部之理论,对于古代神仙家之学说,大都隔膜而不能贯通,并且将圣贤仙佛菩萨鬼神,夹杂一处,七扯八拉,于是乎神仙本来面目遂无人认识。
o#Tr,k d,u 幸而彼等未窥堂奥,仅仅涉及皮毛,故关于神仙家根本学说,尚不至被彼等摇动。假使使今日毫无疑虑,将天元神丹,地元黄白,并《参同》《悟真》之秘诀,完全公开,让彼等得知,其合意者,则作为彼等资以号召之材料,其不合意者,则假借仙佛名义,胡乱批评,贻误后学,是未见公开之利,而先受公开之害。因此不肯轻传。此为第十三种理由。
Gb{(Sd+k#A6q;[#vf 十四、上条所言,乃过去与现在之流弊,尚有将来之隐患,亦不可不防。盖旧式教徒,志在保守,故对于非彼教所有者,概目为外道。神仙亦在彼等排斥之列,虽嫌其气量狭隘,不能容人,亦喜其界限分明,各存真相。所患者就是新式教徒,志在侵略,每欲将他教之特长,以及神仙家之秘术,尽收摄于己教范围之内,以造成他们的新教义。显宗能容纳者,即入于显宗,显宗不能容纳者,概归于密宗。其手段譬如商家之盘店,把我们店面的招牌取下,又把我们店中存货搬到他们店中,改换他们的招牌,出售于市,并且大登广告,说是他们本厂制造的。假使此计一朝实行。中华民族自古相传之道术,就要被他们销减干净。吾辈忝为黄帝子孙,不能不努力保存先代之遗泽。因此不肯轻传。此为第十四种理由。
_7AdV{ 编者按:本篇后因时局不靖,刊物停版,未获续竟;但其内容,为修养之士所不可不知,故采列之。 &h-ry5\K
6aLW~R)x
Y4K`U`RI9z
@"en8~;r
-------------------------------------------------------------------------------- o(A#UK,k9r!t4qxb3J
                                E)w1o@jV0A Z#|

!N p-a;q/fk4MK9V 十二、读《化声自叙》的感想})p:r,q7El
(论动植物生理变化)
c.cHG'g}"H"R#O P&Mo 前月蒙武昌佛学院张化声先生寄赠我《化声叙》一小册,拜读一过,言言中肯。皆是今时一般佛教大居土所不敢言,不能言,不屑言,不愿言者。而张先生居然大胆的痛快言之,科学的条理言之,谦虚的公平言之,忠实的恳切言之。虽化声本人,及化声本书,皆未得见。即此自叙一篇,已足知其大概矣。张先生现在所持宗旨,与仆等宗旨相同,有互相切磋之必要。兹特将化声叙原文逐条披露于本刊,并附以"按语",还以质之张先生,并与当代贤豪共商榷焉。(编者按:与仙道无关者已删除。)
u+W]1_y,~ 原文一:酒店茶余,呼卢排闷,花前月下,拥妓消愁。极心理上放诞,亦
NQR mr q 极人间之乐事。同人既以此自遣,化声何妨即以比自杀。W,Gu I2@2_%B
圆顿按:花酒二字,神仙家另有别解。读《吕纯阳敲爻歌》云:"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戴花坤鬼哭"。又云:"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又云:"仙花仙酒是仙乡。"又云:"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张三丰《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酒无花道不成"。张紫阳《悟真篇》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又云:"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安知昔日化声所认为自杀之途,不是今日化声求长生所必由之路耶?,];A-a:@3F}l{
原文二:牵牛入屠场,道逢青草,咀嚼若有余味,旁观者代为流泪。虽然,吾人之灵魂,每至万分无聊宛转待毙之时,倏有一盏心灯,大放光明,接引之入于别一境界,以组成新生命。"e"^j9{ z$p@8U4X
圆顿按:古今来仙佛种子以所能相续不断者,赖有此一转变。m-[8@F)PG"oK'q#`
原文三:"任他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道家之言,千百门中,吐露一二门。千百段中,发表一二段。或节目易其程序,或字句变其先后,或泛论鸟兔龙虎等法象,或广演乾坤坎离等卦爻。扑朔迷离,莫测端倪。博如未熹,渴好《参同》,不得其解,遑论余子?虽然,一得口诀,使开锁钥;满库宝藏,任人取携。万卷丹经,悉我注脚。畅快生平,莫此为甚!速死不成,得闻长生,仙师之恩,刻骨难忘。$S T:pL:?(e
圆顿按:朱文公集宋儒理学之大成,曾着《周易本义》并《启蒙》二书,对于《易经》,甚有心得。独不能解释魏伯阳之《参同契》,然又酷嗜此书,穷年累月,钻研不已,费尽心力,仅成《参同契考异》一卷。今世所存《参同契》善本,除五代时彭晓注而外,当以考异本为最古。故朱子之功亦不可没。后人有诗曰:"神仙不作《参同契》,火候工夫那得知?千载晦翁拈一语,可怜无及魏君时"。此诗深悟朱子不能亲受伯阳之传。故难通秘旨:然当时正大有人在,奈朱子无缘,未与相值。考宋神宗熙宁乙卯岁,张平叔作《悟真篇》,阐明金丹大道,为继《参同契》而后第一部伟着。前于朱子时不过数十年,再传至翁葆光,宋孝宗乾道癸巳岁作《悟真篇注》,正与宋朱子同时。平叔张真人虽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化去,而徽宗政和间,复出现于世,尚书黄冕仲曾亲见之。高宗绍兴戊午岁,刘顺理又见之,而朱子固未之闻也。
)op#yuvS 又石杏林、薛道光二人,皆与朱子同时,亦不能遇合。或者因为儒家面目,理学门庭,足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乎!此等问题,暂且搁置。k1K#f$p$D yVW9i2j
现在有一个问题,须当研究。《参同契》书中所有卦象,原出于《易经》,故名为《同易参同契》。朱子既有本领解释《易经》,何故对于《参同契》不敢作注?盖《易经》所表现者,不外乎象数理。凡是聪慧之人,又肯用功多读书者,总可以就自己所悟入之途径,发挥几句奥义,搬弄几句玄言,说得对,固然是好,说得不对,不无甚关系。
e#D|Z^r+Y)@x7c hHxzT 若彼《参同契》者,乃千古丹经之王,重实事不重空论。注得不错,自可利己利人;注若差谬,不仅误人,而且误己。朱子当日既未遇明师得传口诀,当然不懂《参同契》是什么作用,岂可"望文生义"强为解释?此正是朱子诚笃不欺之美德,为吾辈所应该效法者。设如后世浅识之徒,强不知以为知,武断前贤,文饰己陋,瞎猜乱注,七扯八拉,弄得一部书中非驴非马,欺人适以自欺,未免有愧于朱子矣。U,t.e8IxHK&n$^|G*a
佛家心性之理,可以自悟;仙家修炼之术,决不能自悟。纵然得遇明师传授口诀,尚要刻苦试验,方可有几分希望;纵然本人有志刻苦,尚要外缘具足,方可许你试验;纵然外缘具足,尚要自己道力坚定,方可不被外缘所诱惑;纵然道力坚定,尚要学识精深,方可不致弄巧成拙。世上若有专讲自悟之人,请他一心皈依佛门,好去参禅打坐,念佛往生,不必踏进神仙的门槛。因为这种人没有资格学神仙。
$a.b"`+lo%h"[Q 原文四:尘垢秕糠,犹将陶铸尧舜,漆园老吏,断不欺人。神仙学所有成绩之最低限度,已足解决此问题而无余。(按本叙之上段原有"人类生存,必赖资生之具,有资必有求,有求必有争"。此段已略去,此处所谓"已足解决此问题。即指略去之争食一段而言)其道维何?即"辟谷"是。
*] wb C#KQnW 圆顿按:"辟谷"之法虽佳,但非人人能用。故只可为上智说法,中材以下,难知难行。若信"辟谷。足以解决普通人类争食之问题,仍是一种理想。惟少数修仙学道之土,隐居深山穷谷,食物运输,深感不便,储蓄干粮,常忧匮乏。辟谷之力,正为此辈而设。I i(tq}Q_
原文五:心色连持,刹那无住,新陈代谢,莫须火食?固体之物,牙齿咀嚼,研成细末,唾液酸化,由喉入胃,胃有酸汁,脾体蠕动,合成乳糜,是谓液化。或由渗透,或由挥发,穿肠胃壁,和合肺气,分布全体。过低热度,凝成精血,以是变化,资养生命。0c2u;Q`,Ww#m b
试观谷食,必须饮水。鼻孔呼吸,一息不停。可知资生,非谷一物。取其精华,酸化成液,由液而气,经过三态,已非故物。其余沉淀,成为老废,大便排出,液中杂质,则出小便。生理学中,尽可研寻。!LqY F#F~meY
圆顿按:以上二段,首言食物资生之变化,继言食物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之不同。凡是读过普通生理学者,皆能了解。8lS#}L#p0um
惟首段原文有"心色连持,刹那无住"二句,乃佛典中专门术语。化声先生研究佛学有年,此等话头,自然摇笔既来。吾恐一般修道的人,及专习科学的人,对于此二句,难免要发生疑问。今特浅而言之,此二句就是说精神与物质,在相续不断的运用中,无一刻停止。所以下面就接上新陈代谢等句,以证明其说有因。%j~puUs(l]
原文六:然则三种物质,辟去一种,或辟两种,吾人生命。能否保存?此一问题,极有价值。-P-W;|M6NV+q&N
圆顿按:所谓三种物质,就是指固体、液体、气体、三种而言。所谓辟去一种,就是说不吃米饭面包肉食蔬菜果实等类,这些东西,都可以算是固体。所谓辟去两种,就是说既不吃固体,又不吃液体,(液体如乳汁汤水之类)只要有空气呼吸,就能维持吾人之生命。因为空气到处都有,用不着花钱去买。a-U9OZ _;v
原文七:彼植物者,自其根须并与根瘤,吸收溶液,由纤维质生长层中,提升枝干。叶中毛孔,吸取炭酸,由叶绿素化学作用,叶养纳炭。以是因缘,植物食料,仅气与液,已废固体。5@v.Y[g6FV:t)U
其在动物,例如蜩蝉,吸风饮露,天然高洁。节足一类,吸食血液。蜜蜂蝴蝶仅饮花汁。寄生蛔虫,消耗养液。凡此等类,其于器官亦有变更。因为所食无固体物,不须咀嚼,故其口舌牙齿,或针状形,中通以管,以便吸收,或由皮肤通过溶液。`&ES:~-v
原始动物阿米巴类,手足头目,一切皆无,仅有圆形,表似水母,中有一核,屈伸凸凹,以营活动。此核非他,即气体是。2b!j r#_L$w
总观上述,自植而动辟去固食,仅液与气,以营生活。然而原始动物,实无死理。松柏梓楠,苍翠千年,昆虫变态,死里求生。寄生分裂,生殖无穷。何以吾人而不如物?x1Q:X-vFrM
圆顿按:以上四段,首言植物营养,不需固体,继言动物营养,亦不需固体。何以人类一定要吃固体的食物?愚意认为习惯使然,实无理由可讲。假使人类专食液体,不食固体,亦未尝不可生存。有许多病人,不能消化固体的食物,日只饮少许流质,他们也能生活。可知辟去同体的食物,对于营养上毫无问题。(f_ f Wm
原文八:爬虫一类,冬入土穴,深固闭藏,不食外物。至次年春,惊蛰节内,始行出现。动物学家,名曰冬眠,
8S:_$x q\&u3` 俄国边地,有墨斯哥,其地人民,秋冬雨季,长眠不起,无须饮食。英国所出医药杂志,称此现象为"陆益加"。
j!@?#u@3u-] I$l 普通人类,曰则三餐,犹嫌未饱。夜无一饭,并不饮水,清晨睡足,披衣而起,满口津液,腹无饥态。虽无爬虫及俄民之时间耐久,然而现象与其原理,则为同一。此则辟去固体与液,纯食气体,亦足营生。
5NyQ!c6ICH _XZ 圆顿按:以上三段,首言爬虫冬眠不食,次言俄民长眠不食,再言普通人类夜眠亦不食,在化声先生之意,以为如此使可将固体与液体二种食物一概辟去,纯用两个鼻孔吸受空气,即足以维持吾人之生命。RM*a,j C
虽然原文所举三例,都是睡眠以后,方能不饮食。譬如火车轮船停止行驶,当然用不着大批燃料,等到一朝要开行时,就要增加充量的煤炭。吾人肉体正在睡眠时,五官四肢皆停止活动,完全入于休息状态,譬如火车轮船靠了码头一样,所以此时无须饮食。等到一朝睡醒,要起身作事,要劳心劳力,有劳便有损,非极丰富之滋养料,使不能填补人身上所消耗之物质。仅恃空气,恐不足以应用。质之化声先生以为如何?tVDWm)}4v
原文九:万物之灵,信非虚称。非唯心理高瞻远瞩,即其生态,亦能表现有情全体。例如普通食备三种:其在婴孩,三年哺乳,早辟固体。胎儿时期,若固若液,均非其食。仅营气机,以促发育。盖其脐带连接胎盘,盘上绒毛,细丛如发,入母子宫,亦如树根插入地中。母一呼吸,由此绒毛传达胎盘,通过脐带,以育胎儿。口舌与鼻并无工作,改变生理,运应环境,实生物学家之"金科玉律"。何况回覆本来胎儿大道?世人对于此点绝无研寻,偶闻人言,即骂迷信。寸光鼠目,可笑可怜!Ilz+aFXXv
圆顿按:胎儿在母腹中,即是全体浸在胞浆水内,耳目口鼻四肢发肤,都为水所包围。水之外,即是胞衣。胞衣之外,即是子宫。子宫有一层内膜,与胞衣紧贴相连,胞衣上有脐带,接联胎儿肚脐,故胎儿周身之血运循环,全恃脐带之功用,以使与母身息息相通。因此胎儿腹部虽不呼吸,而赤血紫血之变换往来,新陈代谢,无异与伊之母亲共用一个生命。可知胎儿身内所需要之养气,乃由母血中间接的传送而来,非由空气中直接呼吸而得,及至出胎以后,大哭一声,空气自鼻孔而入,肺部遂有呼吸之动作。于是脐带可以剪。断,不必再作功用矣。讲究修仙、学道、辟谷、服气之工夫者,请于此段理论,特别注意。
h^s,O] D2\G6s/j 原文十:神仙之术,无他巧妙,开关展窍,斯为第一。及其方法,则在调息。短者使长,粗者使细,若存若亡,分布全身。《庄子》云:"缘督以为经。"吾人脉络,任督总特。两脉若通,百脉随行。又云:"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人身各部,唯足后跟,位最低下,息能至此,全身毛孔,开通无余。成体呼吸,更加脐穴,恢复祖气,磅礴太空。如母子宫,食息养育,我似胎儿。回视"段食",犹如粪土。谁谓辟谷,无可能性?若第二步,体同虚空。第三步者,此虚空体,一举打破,鸟雏脱壳,醯鸡出瓮。至此方知壳与瓮外尚有天地。
O8ZW??p]/]j d 圆顿按:开关展窍之法,有旁门,有正道。正道中又有勉强与自然之别。化声先生所言调息法,即自然法中之一种。此法有利无弊,人人可行。"缘督以为经"句,见于《庄子》第三篇《养生主》篇中,下文包了解牛一段寓言,即是申明此义。虽其本旨亦在养生,然是否有合于神仙家黄河逆流之诀,尚未敢断定。Q'\1bn,`b2S&A'@[
"真人之息以踵"句,见于《庄子》第六篇《大宗师》篇中。踵即足后跟也。或疑人身呼吸之空气只可以到肺部。若到下丹田,已觉不易,到两腿可谓"绝无"。若再要到两足踵,岂非梦话。庄子惯作寓言,如何能认为实事?虽然庄子明明说真人之息与众人之息不同。若是众人,其息固仍以喉而不以踵也。再者庄子所谓真人之息,是指内呼吸而言,不是两鼻孔的呼吸。若问鼻孔呼吸,依旧是个凡夫,不足称为真人。 BcOM7H_
又按:"段食"二字,是佛家名词,道家向无此语。普通解释食字的意思,皆指养生之物质从口而入者,方名为食。道家扩而充之,遂指空气自鼻而入者,亦名为食,佛家所谓食者,范围更广,一曰段食,即人类每日所必须之食料也,二曰触食,谓触对于六识顺情之境而资益身心者,三曰思食,谓于顺境而生希望,意思资润,诸根增长者,四曰识食,谓地狱众生及无色界诸天,皆无"段食""触食""思食"等三种,仅以识持体,故名识食。@0FbVg,@,g j0@
以上四种,因其皆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为食。如此理论,是否精确不移,今亦无暇置辩。然其对于食字之本旨,可谓愈说愈远。"地狱"及"无色天"有与没有?尚是一个问题。食与不食,我们更无从证明。
(gQM7}&|)j+vzCB 今姑就人类所居之世界加以研究,凡是动植物之长养,必须摄取其本身以外的物质,加入本身之内而组合之。虽有固体液体气体之不同,其为物质则一也。若废去各种物质,专恃外界之感触,或自己之思想,而谓即此遂足以维持其本身之生命,恐无事。此只有禁绝感触,停止思想,专心在食气上做工夫,万能神明而永寿也。
L3I mS4uk"m 原文十一:道家由生理入手,一段一层,皆有印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此妙法,愿尽形寿,稽首受持。虽然,口口相传,不依文字,老庄《参同》而外,理论太少。加以《道藏》全豹,方内难窥。坊间丹经,不及一年,读书无余。文词结习,真理要求,似是因缘,得窥佛学。
7k)e x)kWu?/_ 圆顿按:道家虽是由生理入手,但是要用方法改变常人之生理,所以他的目的是超人的,而非平凡的,他的学术是实验的,而非空谈的。此处所谓道家,即是神仙家,与普通之道家有别。e2?/E-k3~uB3g~}
神仙家口诀不肯经传,又不肯在书上发表。就是因为他是超人的,凡人听了,定要惊骇。又因为他是实验的,你只要依他的法子去做,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用不着许多理论,尚有其余种种原因,已见拙著《口诀钩玄录》中,兹不赘说。f8[~u"m
老庄是道家,《参同契》是神仙家,本截然两事。即专就老庄学说而论,庄子之见解,亦大异于老子。试观《庄子?天下篇》,可以知其概矣。盖老子所讲的是教相,庄子所扬的是宗风。于是同一道家,而有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譬如同一禅法。而有如来禅与祖师禅也。
KyQ$mfI+G"I 老庄的道理虽极其玄妙,老庄的文字虽极其古奥。假使学者,费十余年光阴,专研究这两部书。第一步校其版本之异同,第二步考其训诂之定例,第三步析其名言之类别,第四步会其义理之旨归。如此研究下去,必有豁然贯通之一日。今世学者,对于老庄及周秦诸子,皆未能刻苦用功,动辄拾他人之余唾,评判佛道之优劣,非但不知道,也不知佛,可笑可叹。~(O;k0vS _*P
《参同契》称为万古丹经之王,历代修炼家对于此书,极其重视。而《参同契》之难解,实百倍于老庄。东汉的文章,流传到现在,约有一千八百年左右,本不易明了,况且满纸都是隐语?就让你费尽心力,把他的文章解释清楚,仍r旧丝毫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所讲的是实事,不是空理。所用的又是许多代名词,其学术直接黄帝之传,更旁通于周易阴阳之说,亦有合于老氏玄牝之机,而与庄子之"齐生死"一彭殇"者,其宗旨极端相反。学者不可不知。/]5L o5rH
坊间丹经,嫌其太少;而《道藏》全部,复嫌其太杂。太少不足以供研究,太杂亦不便于学人。俭而鲜通,博而寡要,盖两失之也。
$N,J~Q"c(K.e h] 唐宋以来,学道的人大半兼学佛。因为他们都是虚怀若谷,并且希望得一个真实的比较,化声先生亦不能例外。学佛的人则多数不肯兼学道,因为他们看不懂道书,同时在佛门中得着一知半解,遂自满自足,又沾染些宗教的习气,故不敢研究教外的学术。
|[G1A?:jK X2iW 原文十二:杨仁山先生刻经金陵,曹镜初先生桴应星沙,长江流域,请经甚易。民国建元,三湘维新;谭畏公特开省议,化声承乏会员,此行得经论百余种,阅三四年。月霞法师?讲《华严》于哈同花园,化声与二三同志,买轮乐下,至则法会已经解散。遂由有正书局运回经典又百余种。法海无边,鼹鼠得以满腹。"KE3T*W3f#b
圆顿按:畅仁山居土,当初本是学仙者,因无人传授,虽将坊间所有之道书丹经阅过不少,仍未得其解,后来遂改而学佛。于是赞叹佛门之广大,极力提倡净土宗,并将《阴符》《道德》《冲虚》《南华》等书一概拿佛家的义理去融会贯通,当然不免有牵强处。但大部分尚能折中于至当。其见识比较寻常佛教徒,高低实有霄壤之别。'G$Pi"?4o K
杨老先生曾对我谈一个故事。他说:北魏昙鸾,初本学佛,后因有病,欲藉长生之术,延其寿命;以使于研究佛学之精蕴,遂从梁之陶弘景处得仙经十卷,拟往名山,依法修炼,行至洛下,遇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昙鸾因问佛经中长生不死之法,可有胜过此仙经者?菩提留支曰:是何言耶?佛教中那有长生法?纵得长生,终轮回于三有耳。即以《观无量寿经》与昙鸾曰"此是大仙方!"驾拜而爱之,遂焚仙经,专修净业。我当时对杨老先生言。昙鸾这个人,有四大错误:3wj'iM,F]o.C
第一错处:把仙道看得太低,他心中认为神仙家只晓得长生,凡长生以外的道理,仍旧要在佛法中探讨。他所以要学长生者,就是恐怕自己的寿命太短促,一朝大限临头,不能满足他学佛法之志愿,故要兼学长生,他对于神仙家并无真确之见地,其实佛家所具的理论,中国《易经》并《老》《庄》书上早就说过,惟名词不同而已。昙鸾何尝领会到此?-q*m2s^4|
第二错处:不应该问及菩提留支。因为长生不死之法,是中国神仙家所发明的,印度佛教徒如何能懂得?假使佛教中果有长生之法,释迦牟尼何以只能活到八十岁左右?他们的始祖尚且不懂得这个法子,何况后来的一般佛教徒?其程度去释迦牟尼盖远之又远,岂非是"问道于盲"么?6xnG c|7U ^"h V
第三错处:弃实求虚,心无主宰。长生是实,有目共睹;往生是虚,拿不出凭据。昙鸾忽而要学长生,忽而又学往生;忽而要受仙经,忽而又焚仙经。在迷信家看来,必定说他勇于改过,从善如流,一遇菩提留支,使尔大彻大悟。在我看来,可以说他本人毫无定力,完全随他人之意思为转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b:cf8faf)a*P~L 今试问当日昙鸾既称有病,不能继续研究佛经,料想其病,必非轻微。是否须延医服药?若一方面延医服药?求病之速愈,一方面又鄙视长生,岂非自相矛盾乎?若谓当日身体虽有病,并未医治,乃是听其自然,那么就应该老早就往生西方去了,如何尚能延长到六十七岁乎?若谓世间有一种病,本非死症,尽可带病延年,用不着医治,则是手边原有却病之力,免死之术,只因菩提留支一语,遂弃之如遗,而对此衰朽多病之躯,偏又舍不得抛弃,既不屑从事长生之术,为什么尚要带病延年?其将何以自解乎?k8f*PTd)X x%]:b3p
若谓昙鸾所以不学长生,因为怕堕入轮回,昙鸾所以带病延年,因为要精修净业,我们姑且不论长生是否必定堕入轮回,以及净业是否必定免除轮回?这些都是空谈,无从取证。就算是净业成熟,即可以免除轮回,设若不幸,莲胎尚未.结于西方,肉体早已埋于秽上,岂非又堕入轮回乎?q&Y5KX#J$g0KEJ
若谓临终一念,即可往生,不必费许多岁月,则昙鸾初见菩提留支之日,信愿真切,当无以复加,何不立刻往生极乐,尚要迟至六十七岁方能脱离此肉体乎?G `V)p.pvK8^ t
若谓肉体生死,本有定数,不能自由作主,只要灵魂能够往生净土,即算达到目的,不必计较肉体寿命之长短,则是把肉体与灵魂分作两截,心之外有物,物之外有心,理论亦欠圆满。
D)?r*h/zP 第四错处:擅焚仙经,行为乖谬,甚于秦始皇。当日始皇虽说是尽收天下书而焚之,然对于医药种植之书,尚要保留。因为这二种书关系吾人之生命甚重。昙鸾从陶弘景学长生术,所得十卷仙经,姑不论其依法修炼真能长生与否,起码的效验,也可以达到却病延年之地步。此书之价值,至少也与秦如皇所保留的医药书相等,或者竟驾于其上。昙鸾自己不看,何不送把别人看。
F$@w'}i)e+o 现在普通的善书,封面常有"自己不看,转送他人"字样,仙经纵不好,比较善书还高一级。若说所得的仙经方法难免误人,故尔焚之,请问昙鸾得书到手,尚未依法试验,如何能判其方法之优劣?若说凡是延长寿命的书籍,都是不好,毋须分别优劣,则世间所有的医药书籍,以及药店中所售的草药,农家所种的五谷,都与延长寿命有关,昙鸾何不悉举而焚之乎?$G O,b"\ fE$@:X&dt
杨老先生听我滔滔一顿辩论,默不作声。半晌方曰:仙佛各有独到处,是非本不易说。学者亦各有因缘,难以勉强,只好各行其志而已。余曰:"先生此言甚善,"遂兴辞告别。)XxO$f~q.K
今日思之,杨老先生之度量,确与其他佛教徒不同。虽然受着我许多噜苏,仍是平心静气。若换个别人,恐怕就要"怒发冲冠"面红耳赤"了。杨老先生的宗旨,虽与我极端相反,但是对于他人格上,亦有相当的敬仰。
XA3T2p${h+]D J1R8@1md 原文十三:由家庭教育而科学,由科学而神仙,由神仙而佛学,似乎舍此取彼,有甚么历史进化观?然而化声生平治学,最不同情于入主出奴门户见深之辈,忽儒忽佛,忽科学,忽神仙,似乎东扯西拉,调和三教之流。然而化声自问,其前后思想,实有一贯之处。诸君之闲,请谈一二。wX&}KG.J8Dz \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何尝不了达生死?"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讳莫如深,仅以诗书六艺之文,传之其人,乃教育家为学生之程度支配,无可如何,然而已足应用,佛道两家,每以为儒门淡薄,姑置不论。最讨厌是卖洋货的,尝欲打倒"孔家店",要中国人尽吃面包,而抛弃白米饭,要中国人尽着木屐,而抛弃大布鞋。未卜是何心理?eO^N'K Ui
圆顿按:孔子不但能了达生死,孔子并且能预知死期,观"泰山其颓"之歌,可以想见孔圣人悲悯之怀,溢于言表。唉!有什么用处呢?度世有心,回天无术,天命既已告终,虽大圣人亦无法挽回。于是七十三岁的孔老夫子,遂与世长辞了。不论古今什么大宗教家,大哲学家,大豪杰,大圣贤,到了结果,也是同愚夫愚妇一样,埋在土里拉倒。总没有法子能够对付他们的肉体,就让你心性工夫,登峰造极,亦不过预知死期,坐脱立亡之类,总没有法子能够打破生天之定律,总没有法子能够使肉体长存。于是乎把肉体与精神分作两撅,遂高唱肉体虽毁精神不灭之论调。肉体是虚幻的,精神是真实的;肉体是秽浊的,精神是洁净的;肉体是罪恶的,精神是善良的。这些理论,若认为一时之权巧方便,聊以解嘲则可!若认为宇宙间之真理,就是如此,则未免为古人所误。
H"q-F q"I3w ~X 儒门淡薄之语,是张方平对王安石说的。王安石云:"孔子去世百余年而有孟子,其后绝而无人。"张力平:"岂无人耶?亦有过于孔孟者矣。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于释氏矣。"a#FV"q7e7T;J[
若以我个人历程而论,初以儒门狭隘,收拾不住,则入于老庄;复以老庄玄虚,收拾不住,则入于释氏;更以释氏夸诞,收拾不住,遂入于神仙。吾将以此为归宿矣!
hf p;w bg2n 又按:张方平所谓胜过孔孟之人,盖指马祖道一,汾阳无业,雪峰义存岩头全豁,丹霞天然,云门文偃诸禅师与言。这几位古德,在佛教禅宗一宗自有相当的声望;但不足以代表中国全部的佛教。如何能与代表全民族的孔孟和比拟?何况硬要说他们过于孔孟,未免言大而夸?当时王安石张商英辈,皆为斯言所折服,可谓浅识。
8`V6Kw#p@ 原文十四:飞机不坐,而来肩舆;电话不用,强作手势。化声无似,何至乃尔!高深科学,虽不能望其项背,即其研究神仙术所应用之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发生学、生态学、胎生学、解剖学等等,试问是否普通科学?对于讨论佛学,尤有两条定律:一以科学证明佛学,二以佛学净化科学。
5u K2t!z/w P:cd 圆顿按:将科学与佛学沟通,固是一种美谈;但于科学本.身,未必有何等利益。因为每个科学都有其独立的资格,决不倚赖佛学而增高其声价。至于佛学虽可用科学证明,亦只限于极少数的部分,而佛学中大部分,仍旧不能与科学发生关系。譬如佛经中最喜讲前世与来世之事,又喜言天堂与地狱之现象,又喜言西方极乐世界之庄严。这类的话,在佛书上赛过家常便饭,毫不希奇。若要拿科学去证明,使大众共见,真可谓难之又难。\Ijf4vU XYX
神仙之术,首贵长生。惟讲现实,极与科学相接近。有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之人,学仙最易入门。若普通之宗教家。以及哲学家,皆不足以学神仙。因为宗教家不离迷信,哲学家专务空谈,对于肉体之生老病死各问题,无法可以解决,亦只好弃而不管,就算是他们高明的手段。K_u(U]w#Z&Z
原文十五:.佛道两家之教主,无非应化神圣,凡外何能测其高深?即其门庭设施之粗迹,化声亦不愿多谈。就一时所认识的而言,仙学简而要,佛学博而精。仙学以生理变化心理,佛学以心理改革生理;仙学以色身冥通法界,佛学以法界融化色心;仙字在打破虚空,佛学在显现真如;仙学在白日飞升,佛学在超出三界;仙学应用真一之气,是唯生的;佛学建立阿赖耶识,是唯心的。Z,p_6~uo DVsYC
圆顿按:化声先生此论甚公平,毫无偏袒。可谓一语破的,片言扼要。当代一般宗教家哲学家能认识到此者,诚不易多得。但余对于化声先生之论,尚有补充,今条举于后:
.ob$c$t6i W8j"j 一、仙学简而要:乃化声先生已经入门之语。若彼门外汉涉猎道书者,亦正如《文献通考》上所说:"道家之术,杂而多端",何尝认为简要乎?LB\%Nn[JT&m(Q
二、仙学以生理变化心理:浅而言之,如吃麻醉药者,则知觉全无;吃安眠药者,则昏迷不醒。此西药之效也。吃黄连龙胆草,则怒气立平,吃人参枸杞子,则精神愉快。此中药之效也。肉体感受痛苦,则意志不宁;四大时刻调和,则心神安定。所皆生理变化心理之实据。
B{0L|C? 三、仙学以色身冥通法界:依真理而论,法界与色身,本无分别,法界即在色身之中,色身亦不出法界之外。既不可以大小论,又不可以精粗论。勉强设一譬喻,就如拿木桶装一桶水,放在大海里,桶中之水,与海中之水,其水之性质,虽是相同,而水之能力,则彼此大异。海水有无量无边之作用,而桶水则丝毫不起作用。何以故?为桶所限耳。将桶打破,则桶中之水即等于海中之水矣。桶水譬如色身,海水譬如法界。木桶譬如障碍物,但不可误会色身是障碍,而起厌恶色身之见解。须知打破障碍之后,色身即是法界,离色身而觅法界,即与真理不合。
q#V9q oH5`Y 四、仙学在打破虚空:打破虚空,或又曰粉碎虚空,皆是后来道书中的词句。古代仙经,不见有此。因为古仙大半是从外丹入手,完全是物质方面事,对于虚空,不起交涉,对于肉体,亦无所作为。后代修炼家,畏外丹之繁难,喜内炼之简易,改由肉体之精气神下手,遂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说,后又以为不足,再加上"炼虚合道"一层,于是乎丹道与虚空遂发生关系。莹瞻子《炼虚歌》云:"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已矣。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道体虚空妙莫穷,乾坤虚运气圆融。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和阳子《虚中歌》云:"我身自向虚中来,我身应向虚中去;来来去去在虚中,可于虚中种业树。"上皆主张以虚空为归宿者。其他赞美虚空之论调甚多,未及详述。至于人名用虚字者,如张虚靖、陈虚白、伍冲虚、陆潜虚、李涵虚之类,数不胜数。同时复觉执着虚空,亦非玄妙,遂用"打破虚空""粉碎虚空"之说,以调剂之。既不着相,亦不着空,伊等自以为理论圆融。据我个人的参证,这些都是虚伪空谈,毫无实际。盈天地间,充满了物质,何尝有一处是虚空的?不过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不见许多微细的物质,假名之为虚空耳。冰一变为水,水再变为气,气再散则为虚空。虽名为虚空,而实非虚空。因为冰水之质体仍在也,若认为真是虚空无物,岂非大错? P BS/k$V[l{
五、仙学在白日飞升:白日飞升这个术语,由来已久。不必说知识阶级普遍传闻,就是那些村夫野老市侩流氓,虽学问全无,而对于白日飞升之说,总能领会其意,决不至于误解。当然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必是古代神仙有此等事实表现,众目共睹,方能流传于民间如是久远耳。《魏书?释老志》,已经有"白日升天"及"长生住世"之说。可知古代神仙家是以此二者为目的。若不达到此种目的,则不足以言成就。后世一般学道人土,畏难苟安,不求深造。上等的成就。不过坐脱立亡;中等的成就,不过预言死期;下等的成就,不过无疾而终。能出阳神者,就算是"凤毛鳞角","白日飞升"四个字,简直可以不必谈了。
,u+oCZKi l+j 或问:阳神出现与白日飞升,究竟有什么分别?答曰:古人所谓"白日飞升"者,就是连自己的肉体跳出这个地球之外。"神形俱妙",后人所谓出阳神者,因为没有法子摆布这个肉体,只好把自己肉体当作房屋看待,把自己灵魂当作房屋中的主人翁看特。灵魂暂时住在肉体之中,用工夫修炼,一朝瓜熟蒂落,则灵魂可以独立自由行动,与肉体脱离关系。灵魂轻清,飘然飞出此地球之外;肉体重浊,决然抛弃于仙谷之间。此即出阳神之说,在仙道中也算是大成。但可惜神虽妙而形不妙,比较古仙,则有愧色矣。8a DQ\VO
六、仙学应用真一之气是唯生的:遍虚空界,都是物质。物质精微,到了极处,本不可用言语形容,我们随便替他取个名字,皆无不可。横竖只有这件东西,把世界人类所造的千千万万抽象的名词,加到这一件东西上面,他都不会拒绝。"真一之气",不过是千万名词中间之一个名词,是假造的,不是固定的。所以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道"尚且是强名,其余的名字,就可想而知。说对都对,说不对都不对。所以我们今日修仙学道,要从方法上研究,从事实上认识,不要被那些玄言弄糊涂了。A,{zkd},y
历代以来,学佛的人们,都被名词所误。尤其唯识宗,花头经格外来得多。以毕生数十年最短之光阴,钻在这许多名词中间,永无出头的日子。到了结果,佛仍旧是佛,我仍旧是我。倒不如,老老实实念几句阿弥陀,尚有往生极乐的希望。
T LsUz)HL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若要做工夫,是名词越少越好。我们若要做文章,是名词越多越好。果能"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名词虽多,亦无妨碍。OU?u3v3A/l
"是唯生的"这四个字批评,甚为切当。设若世上有人不赞成仙家唯生的宗旨,我敢说这个人必定是唯死的。盖生之反面就是死,不能生,唯有死耳。H ~\'`NiD
原文十六:佛学全系,本有五乘。称量而谈,常在菩萨。焦芽败种尚骂声闻,何况卑劣乃在人天?所以五戒十善,四禅四定,具体而微,似宜以人来摄受儒术,天乘摄受道家。科学居人天之间,以超人而享天福,门户打破,广收机缘,世界有情,同登彼岸。
;Q5R*_N2z)~s#p 圆顿按:此条我不敢赞同,今且略释名词,然后再发议论。
N ^sD G^GE Dk 五乘之义,各种佛书上所判,颇有异同。今据天台宗说: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缘觉乘,四菩萨乘,五佛乘。焦芽败种,乃大乘菩萨骂二乘之语,谓其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也。人天卑劣:即轻视人天之意。乃佛教中一种夸大之习惯,实不足为训。做人的道理,尚未曾明白,做人的品格,尚未曾具足,他们就要看不起"人"。升天的路径,尚未曾认识,升天的力量,丝毫都没有,他们就要看不起"天",幼稚得可笑又可怜,无论做人或学道学佛,皆须有实在的力量,不是徒唱高调就算完事。 D$ZzkiO[h
一般看不起"人"看不起"天"的朋友,遇到天灾人祸交迫而来,他们想逃避,又逃避不了,想抵抗,又抵抗不住,性命交关之时候,急得无可奈何,大家就念阿弥陀佛,束手持毙。幸而全中国像这一类的人,或不满百分之一。若个个都如此样,请问世界上尚有中华民族生存之余地么?
@T,t d8L&zX 五戒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恙、不邪见。
1y;e]3Jn0W 四禅四定:谓用四禅定工夫,即可生于色界四禅天也。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是为色界十八天。
gc?v4q)r:H 佛家教义,谓人类若能守十善戒,再能修四禅定。则死后必生于四禅天。
8Jd j,G-L)p 老子是道家代表,研究道家学说,先要看老子《道德经》,.h0\4f{i&HH `$U&o;F
《道德经》说到天字甚多。试列举如后:
'O.| V(tfW+W 一、无名天地之始。F2YYP/Z/m0X8z9n/|8P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ZYgWJ$b:oWvN 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s+H-L'yP5])c 四、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Pe-q9Y5c|$qD 五、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7UE`XP8E%g 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q]`:H(J bL 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4B7f@-Kp}$t 八、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u#ky!_/ZjT1m cn 九、天得一以情,地得一以宁。t-m~ sP"LH9t
十、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K%x!@W"^!T(g o;^
十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V&K9i yd~
十二、不窥牖,见天道。&H GJ0_7\ S
十三、王乃天,天乃道。
0ZX v2@ fqC.B#D 十四、治人事天,莫若啬。 cs-|_5`%jri
十五、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o%h]3Q9\kdB
十六、天之所恶,孰知其故?*Af2{LL
十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A4Na&D7d Y&~4h 十八、天之道,损有余面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G6[@7?F
十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e)Z*V8_R[&{
二十、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上所列举者,约二十条。其中天与地并言者,约有九条。皆是指自然界的现象,乃吾人肉体所可见者。天是虚空,而地是实体;天无范围,而地有界限。除地球及日月星而外,皆名为天。其他各条,皆指循环之定律,善恶之感应,盈亏之公理而言。儒家所谓天人相与之际也。盖道家与儒家,同是以人为本位。言天者必兼言人,离人而谈天,贤者不为也。
x)o~,X1Q;^ 佛家所谓天者,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有方所,有国土,有人民,有宫殿,有饮食,有衣服,虽名为天,仍是像我们所居的地球一样。实在是地,而不是天。自从前代梵文翻译家,将华文天字用到佛书上去。于是儒道两家之天,与释家之天,遂纠缠不清。佛教徒原来看不起印度的天,因此连带着看不起中国的天。他们不知中国人思想所造成的中国天,与印度人思想所造成的印度天,名词虽然一样,义理却迥不相同。w,^V8s6u
化声先生研究老庄文学有年,当然能认识这个不同之点。如何可以把道家摄到佛教天乘中去,恐怕是言不由衷吧?若当真如此,岂非今老子悲啼弥勒笑么?至于把儒术摄入佛教人乘的话,只要他们孔教徒甘心愿意,我也犯不着多管闲事了。
rG+Y0f{~9J$o*I 原文十七:近来学术,光怪陆离,大放异彩,实足自豪。科学条兴,横绝宇宙,儒术精深,远过汉宋。尤其佛化,突飞猛进,方兴未文。唯有道家,噤若寒蝉,黄老有灵,同声一哭。6\3rJ#\{7\
某书馆者,编一文库,古今中外,搜罗殆遍,于道家言,有两三部。以其量论,二三十页。若论其质,牛头马嘴,真个不对。此类鸿宝,请抄书手,一二十人,略加指示,一月之内,可成百册。奈何嗜痂,成此癖性,牛溲马勃,鼻息岛国,梨枣何辜,受此奇辱。毁我黄钟,夸人瓦缶,国际文化,体面何存,中华道术,自有师承;内圣外王,实无多谈。化声再来,或者在此;然须条件,且待五年。(中华民国廿三年甲戌仲夏武昌佛学院世界图书馆化声自述)。n!]$w@ pG
圆顿按:儒道两家,同出一源,本无异议;佛教虽是外来的,但己经被中国人改造过了,比较印度原始佛教,大有分别,未尝不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发明的,仅仅借重"释迦牟尼"一块招牌而已。三教各有所长,谁也不能把谁打倒,久已成为鼎足之势。
pN6s#J9X2I 道家宗旨,向来是抱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决没有打倒别教的意思。我敢说别教要想把道教打倒,亦是徒劳而无功。所忧者,道教中人材太少,难以维持,慢慢的烟销火灭,不打而自倒。若没有整个的学术,作为骨干,没有超拔的天材,继承绝学,仅仅靠几处乩坛,在那里制造迷信,几处道观,在那里拜忏念经,又何济于事?现在全国中真心实力替道教摇旗呐喊的,就只有我一个人。化声先生,你想可怜不可怜。
y/r@*S$M s#S:l 某书馆本是营业性质,只求出版物能够卖钱,就算达到目的。书之好坏,何必过问?况且国人素有崇拜洋货之劣习,岂敢批评他的错误?日本是个佛教国,做道教的书,当然做不好,这也难怪,独惜吾国人之盲从耳。我劝化声先生不必待到五年之后,现在就可以动笔,否则那班似是而非的道教书籍,越弄越多,道教名誉将"一败涂地",更不可收拾矣。%a5np2D3]@ B F*J
十三、陈撄宁先生语录.\q&w }H@/r
读者须知,儒家的缺点就是把人事看得太重,毕世讲究做人的方法,没有了期。设若一旦我们感觉人生若梦,人寿短促,人之能力薄弱,人之范围窄狭,生不愿意做人,死不愿意做鬼,既不欲为肉体所拘,又不甘偕肉体同归于尽,是必求超人之学术,然后才能达到我们之目的。此等超人学术,求之儒家,颇不易得。当年孔子赞《易》,亦深悉此中玄妙,但是他对于门弟子不肯显言,除顔曾而外,得传者甚少,因此后来儒家仅知世间法,而不知出世法。只有山林隐逸之士,如陈希夷、邵康节辈,尚私相授受耳。黄元吉先生所传之道,就是此一派。nQt.[rx9B
道家南北两派各走极端,而实行皆有困难,其势不能普及。惟有陈希夷、邵康节一派,最便于学者。黄元吉先生所讲,即是此派,亦即顿所私淑而乐为介绍者。
5X;xacbg|8^;V!Sk$uM 天元丹法证明"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之语决非欺人者,但其入手法门亦有上中下三等,故见效之快慢、用功之巧拙,遂由此而分。伍柳一派不是上乘,惟李清庵、陈虚白、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
R.k9s3[F/M!_ 天元丹法,可看黄元吉先生所著《道德经讲义》并《乐育堂语录》二书,已足应用,不必他求矣。6i|[2pD8b
此二书虽曾经好道之士捐资刊印,惜流传不广,甚难购置。至于坊间通行之道书,名目虽多,然言理者不言诀,言诀者不言理,学者观之,或感空泛无入手处,或执著死法而不知变化,以致皓首无成。故黄元吉先生教人,理与诀并重。学者先明其理,而后知其诀乃无上妙诀,与旁门小术不同;既知其诀,更悟其理乃一贯真理,与空谈泛论不同。余所以亟为介绍于今世好道之士。9t(]1\FGg0n7Iv
书中有历代圣哲口口相传之秘诀。学者果能按其所说,见诸实行,则了道成真自信当有几分把握。从此以后,不必累月经年搜神语怪,乃知正道本属平淡无奇;不必千山万水访友寻师,乃知真诀即在人生日用。岂非一大幸事乎?
'b7I"g(R8^ @];} 黄元吉先生(原文作黄氏)所作《道德经讲义》(讲义,原文作注),原是借题发挥,不必尽合于老子的本意。读者只求其说有裨于修养功夫已足,毋须将《讲义》(原文作黄注)与《道德经》两相对照,以免多生疑问。
$f@]"dr2m `gJH,f 余细察黄元吉先生所传《讲义》、《语录》二书,皆当时黄先生口授,而门弟子笔录,其初意本不要著书传世,故其书无次序先后,无纲领条目,东鳞西爪,不易贯串,而且文笔亦不整齐,烦冗琐屑处甚多,虽有最上乘修炼口诀包含在内,但初学观之,亦难领会。
3nY`0SSlD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这是陈希夷派的要旨。--所谓"抱一"者,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而不分离也。所谓"守中"者,即神气合一之后,浑然大定于中宫,复还未有天地以前混沌之状态也。此乃最上乘丹法,有利而无弊。
J4qcm @jV 此派最要紧的,就是"玄关一窍"。--"玄关一窍"者,既不在印堂、眉间,亦不在心之下肾之上,更非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肉体在内搜求,不过脑髓、筋骨、血脉、五脏、六腑,秽浊渣滓之物,固属非是;离开肉体在外摸索,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结果亦毫无效验。总之,著相著空,皆非道器。学者苟能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则庶几矣。此乃实语,非喻言也。"o&d}!N [~4Ng
二书论玄窍之文字,皆散见于各处而不成系统。 A%y.j)\6pvvq
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P;n_zP,J;m1v
吾人求学,当以真理为依归,不可随世俗相浮沉,况且此等学问本是对上智之人说法,不是拿来普度一般庸愚之士,因为此事非普通人所能胜任。试观历代传记,毎一朝代数百年间,修行人何止千万,结果仅有少数人成就,可以想见此事之困苦艰难,谈何容易!k:h)T*W$Q%?/a
造化弄人,要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而修道者偏要长生不死,或永死不生,以与造化相抗。设若你没有超群的毅力、绝顶的聪明、深宏的德量,结果定归失败。%M;uCb{
大修行人先须看淡世情,自立真志,刻刻以"生死"二字放在心头,方于大事有济。如沾皮带骨,一心想学道,一心又想成家,此则吕祖所笑为"贪痴汉"者也。
(\L.i K$?8b^Z 昔者孔无黔突,墨无暖席,释迦雪山枯坐,老子西走流沙。彼四圣哲,虽身世出处不同,而志行坚苦则一。我虽不敏,何敢后之!将来纵使入山,亦不过崖洞栖身,蒲团永夕,饥餐柏叶,渴饮寒泉而已。K/jQ`0\/n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每当百无聊赖之时,抚膺痛泣,未尝不慷慨回环诵此章书以自慰也。O"x/?5c5O+PPlY3F'a
读者诸君若有大志者,不妨先下一番研究工夫,把这条路认识清楚,然后再讲实行的方法。
U Q6q:Hj*\ 读书明理为最要,不可先求法子。俟书理透彻之后,法子一说便知。
&`!L'y8YWx 学仙的人若专求口诀,不肯读书,就等于是走方郎中一样。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幸勿贪捷径,免误大事。
B c7b&[J 再者,除读书而外,尤须立德立品。如果品学兼优,更遇机缘凑合,则所得者必是上上等法子;若品德虽好而学问不足者,则所得者当是上中等法子;若学问虽好而品德欠缺,此种人只能学普通法子;若品学俱无者,此种人对于仙道可谓无缘,纵然勉强要学,只好学一点旁门小术、江湖口诀而已。
QSocQzR 道非德不成,德非道不至。德有内功,有外功,有阴功,皆不可少。何谓内功?变化气质,磨炼心性,克己复礼,践形惟肖是也。何谓外功?邀集善友,恤患救灾,不避毁谤,不辞劳苦,印刷善书,及夫修桥、补路、造船、育婴、施药、掩坟,一切有益人世之事皆是。人生在世,做得一场算一场,各尽其心力而为之,庶不至宝山空回。《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悟真篇》云:"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E,G;WmO3Lj)O
老子为道家之祖。凡讲道,无有过于老子者。一部《道德经》中,有讲天道的,有讲人道的,有讲王道的,皆是杂记古圣哲之精义微言,并非专指某事某物而作此说。至其最上一层,乃是讲道之本体,其言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其意盖谓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源,无名无形,绝对不二,圆满普遍,万古常存。所谓修道者,就是修这个道,读者须要认识清楚。
*]0^aq}*uZ"V H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N\,[e6t |7{ 圆顿按:这段文章将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己、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yUeE | ]U +YvG.wXG d4h
十三、孙不二女功内丹3bM N'].o T!?%l
按女丹诀传世者,现止数种,较之男丹经,未及百分之一。已憾其少。且大半是男子手笔。虽谈言微中。终非亲历之境.欲求女真自作者。除曹文逸之灵源大道歌而外。其惟此诗乎,原诗行世既久.无人作注,余往岁与某女士谈道之余。随时解释。邮寄赠之。距今已阅廿稔。旧稿零乱。杂于故纸堆中,难以卒读。爰为检出,重校一过,幸无大谬、逐录存之,固不敢自信尽得孙仙姑之玄义。但为后之读此诗者。辟一门径而已。注中容有未臻圆满处。因欲启诱初机,故卑之毋高论耳。
UU/S)G fwc 收心第一
.{(G-W(ZX ]8{4B 吾身未有日, 一气已先存。
q \La eU1W } 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气。谭子化书云: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此言顺则成人,若达道之士,能逆而行之,使血化气,气化神,神化虚,则成仙矣。kQa?`"PHl q
一气者,即先天阴阳未判之气,至于分阴分阳,两仪既立,则不得名为一气。儒家云: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亦指先天一气而言。老氏之得一,即得此气也,此中有实在工夫,非空谈可以了事。 }%P,I,TCf_e
似玉磨逾润,如金炼岂昏。
[|Rso3?.D8s 丹家常有玉池金鼎,玉兔金乌,玉液金液,种种名目。大凡言阴、言神、言文火者,如以玉拟之;言阳、言气、言武火者,则以金拟之。意谓玉有温和之德,金有坚刚之象也,然亦偶有例外。z9F3{#R [#[pJ-A
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p1K3[3zl5hb
生灭海,即吾人之念头,刹那之间,杂念无端而至,忽起忽灭,莫能定止。念起为生。念灭为死,一日之内。万死万生,轮回即在目前,何须待证于身后。然欲扫空此念,谈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头归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总持门也。M+d$v-[T.a!\
总持门者,老子名为玄牝之门,即后世道家所谓玄关一窍,张紫阳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质而言之,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气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气相搏,则玄关之体已立。 p-f&G6QQ|;_TR
虽说初下手要除妄念,然不是专在念头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无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辨也(紫阳此诗,另有一解,不在本篇范围之内)
-q#Q)e^/SOV 半黍虚灵处。融融火侯温。
Z$c/t O%j.?J 半黍者,言凝神入气穴时,神在气中,气包神外。退藏于密,其用至微至细,故以半黍喻之。虚者,不滞于迹象;灵者,不堕于昏沉。杂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必如老子所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方合乎中道。融融者。调和适宜,温者,不寒不燥也。此诗二句,言守玄关时之真实下手工夫,维妙维肖,然决不是执著者人身某一处部位而死守之,切勿误会。若初学者死守一处,不知变通,将来必得怪病。
6R_-VA? 养气第二
J dU5Z"Et 本是无为始,何期落后天。
-f&ENu"l&}G5Qb 顺乎自然而无为者,先天之道,由于人力而有为者,后天之功。吾人当未生之初,本是浑元一气,无名无形。不觉而陷入于胎中,于是有身。 N-V}j v&OJ
既已有身,而大患随之矣。
:D[ uQ2}a)A c[ 二声才出口,三寸已司权。
'[4h'~(T Z O C} 婴儿在胎,仅有胎息;鼻不呼吸。及至初出胎时,大哭一声,而外界之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呼吸遂操吾人生命之权。
vVjd(e e 其始也,吸入之气长,呼出之气短,而身体日壮。其继也。呼吸长短平均,身体之发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以后,呼出之气渐长。吸入之气渐短。而身体日衰。临终时,仅有呼出之机,而无吸入之机,鼻息一停。命根遂断。三寸者,指呼吸而言。4FQDp }0?;N0Z-j R~
况被尘劳耗。那堪疾病缠?*ZsQ*{2}IW
上言人身生死之常理,此言人之自贼其身也,色、声、香、味、触、法、是名六尘,劳心劳力,皆谓之劳。吾人自然之寿命.本为甚短,从不加以践贼,在今世亦甚少能过百岁者。况尘劳与疾病,皆足以伤竭人之元气,使不得尽其天年,故多有寿命未终而中途夭折者。
U2yt S(s%c:z6V]{cC (或问,六尘之说。乃释氏语,何故引以注丹经?答日:非我之咎,原诗已喜用佛家名词,如生灭、如真如、如舍利子等,皆非道家所本有者。不引佛典,何能作注?)
L qy9rQ2ly 子能益母,修道不回旋。%]uAG/H:]a c6w|5?_
子者后天气,母者先天气,后天气丹道喻之为水,先天气丹道喻之为金,按五行之说,金能生水。是先天变为后天也。丹道重在逆转造化,使水反生金,是由后天返还先天也。$RKOf` qp7@
昔人谓为九转还丹。九乃阳数之极,又为金之成数,故日九还。非限定转九次也。先天难于捉摸,必从后天工夫下手,方可退到先天。后天气培养充足,则先天气自然发生,故曰子肥能益母。回旋者,即返还逆转之谓。n,?MD|oR
行功第三
1nl!U T$?.ryG j 敛息凝神外,东方生气来。
s G#w Du!n9}p 敛息者,呼吸之气,蛰藏而不动也,凝神者,虚灵之神,凝定而不散也。东方者,日出之位。生气者,对于死气而言。古之修炼家行吐纳之功者。大概于寅卯二时,面对东方。招摄空中生气入于吾身,借其势力,而驱出身内停畜之死气,上乘丹法,虽不限定时间与方所,然总宜在山林清静之区,日暖风和之侯,则身中效验随做随来,如立竿见影。果能常常凝神敛息,酝酿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气。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
|vL/{)[M*\6UT 此段作用,乃真实工夫,非空谈,亦非理想。惟证方知。若问息如何敛?神如何凝?处在何处?来从何来?既非片语能明。且笔墨亦难宣达,须经多次辩论。多次实验,又有学者8T!BT,ci6{el.n`
夙具慧根,苦心孤诣,方可入门。若--写在纸上,反令活法变成死法,世人性情不同。体质各异,学此死法。适足致疾,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将何取耶?
~![n0h8IH$n 万缘都不著,一气复归空。
Pk mV+Ai E:T 昔人云: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后可以不死,使此气绵绵不停。而后可以长停。台者何?灵台也,灵室者,性也.一气者,命也。命来归性,即是还丹。
-O2c"m8jB5T` 张紫阳真人云:"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
om0E.?:gEB&v 此乃真境界,非譬喻也。以上所云,可谓形容极致。
]+I.V1b!@4@ID-X 阴象宜前降,阳光许后栽。3fb&U9w&]'Q/^e)v1t._(O
阳火,阴符之运用,虽出于自然,但人工亦有默化潜移之力。不可不知之。自尾闾升上泥丸,乃在背脊一路,名为进阳火。自泥丸降下气海。乃在胸前一路,名为退阴符,以升为进。以降为退。zG K V `!A"W2{`J
又凡后升之时,身中自觉热气蒸腾,及至前降之时,则热气已渐归冷静,此以热气盛为进阳火,热气平为退阴符。二解虽义有不同,理则一贯。此中有许多奥妙。应当研究。0lW ]4z H7{
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
gl"E'yP7] } B@[3UC 吕纯阳真人步蟾宫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百字碑云:"阴阳生反覆,普化-声雷。"邵康节先生诗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钟离真人云:"达人采得先天,一夜雷声不暂停。"彭鹤林先生云:"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丹经言雷者甚多,不可殚述,其源皆出于周易地雷复一卦。其实则喻先天一气积蓄既久,势力雄厚,应机发动之现象耳。其气之来也,周身关窍齐开,耳闻风声,脑后震动,眼中闪光鼻中抽掣,种种景象,宜预知之,方免临时惊慌失措。wW\Uvn
然女工修炼,欲求到此地步,必须在月经断绝之后。而孙诗所云,乃在斩龙之前,恐难得此效。大约此处所谓雷者,不过言行功之时,血海中有气上冲于西乳耳。此气发生,丹家名曰活子时,山头喻两乳及膻中部位,海底喻子宫血海部血位,雨喻阴气,雷喻阳气。+@N?5^j%h
斩龙第四HxO5i nz$~/~([N b
静极能生动,阴阳相与模。
#b@`4_3JE 龙者,女子之月经也。斩龙者,用法炼断月经。使永远不复再行也。若问月经何以名为龙?则自唐朝以后,至于今日。凡丹书所写,及口诀所传,皆同此说。当有一种意义存于其间,暂可不必详解。
$t x0c2gMh} 若问女子修道,何故要先断月经?此则神仙家独得之传授,元上之玄机,非世界各种宗教各种哲学各种生理卫生学所能比拟。女子修炼与男子不同者,即在于此,女子成功较男子更速者。亦在于此,若离开此道。别寻门路,决无成仙之希望。倘今生不能修成仙体,束手待毙,强谓死后如何证果,如何解脱,此乃自欺欺人之谈,切不可信。
E;{ [2U[ 或者谓既是月经为修道之累,必须炼断。则老年妇人月经天然断绝者,岂不省却许多工夫。其成就当比少年者更易。不知若彼童女月经未行者,果生有夙慧,悟彻玄功,成就自然更易,一到老年,月经干枯,生机缺乏,与童女有霄壤之殊,何能一概而论。
JZ\gwyta0R X 法要无中生有,使老年天癸已绝者,复有通行之象,然后再以有还无,按照少年女子修炼成规,渐渐依次而斩之。斯为更难。岂云更易。所以古德劝人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迟。
ru,AcwA \i i 静极则动,动极则静,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乃理气自然之循环,无足怪者。道德经第十五章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上好言人能静,则身中浊气。渐化为清气,下句言静之既久,则身中又渐生动机矣。h2Pk4eWN%~
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上二句言极静,下二句言生动,复即复卦之复。阴象静,阳象动。五阴之下。一阳来复,亦言静极生动也,模者模范,所以成物,相与模者,盖言阴阳互根,彼此互相成就。而不可离之意。
~6lJOw%W(au 风中擒玉虎,月中捉金乌。P g8j%];ej/\Z
风者,人之呼吸也。如丹经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又云:"吹嘘藉巽风。"皆是此意,道书常以虎配西方金,龙配东方木。凡言铅言金言虎,都属一物,不过比喻人身中静极而动之先天阳炁而已。+Lw5x%b]\b
月有二义,若言性功者,则当一念不生时,谓之月,谓其清静无瑕,弧明独照也。若言命功,则当先天阳气发动时,亦谓之月,譬如晦朔弦望,轮转不忒也。
P9fD H3t;_ k.I 金乌,即日之代名词,日即离,离即火。火即汞,汞即神也。当采取先天气之时,须借后天气以为枢纽,故曰风中擒玉虎,玉字表其温和之状。石杏林真人曰:"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正是此景。
(k z9C]_4b;y%Q 丹道有风必有火,气动神必应,故吕纯阳真人云:"铅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铅一处烹。"铅与月,喻阳气,汞与金乌,喻阴神。阳气发生。阴神必同时而应,故曰月里捉金乌。 ~;L[)UFjh _
著眼絪縕候,留心顺逆途。
m*U\ a.F3l6}/iu ^Z 易曰:"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盖絪縕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则非絪縕矣。
hm6U-J&z D;AW!P2[ 人身絪縕之候,亦同此理,但究竟是如何现象,则因有难言之隐,不便写在纸上。聪明女子,若得真传,则可及时下功,否则恐当面错过,虽说有自造机会之可能,总不若天然机会之巧妙。此时如顺其机而行人道,则可受胎生子;逆其机而行仙道,则可采药还丹。然顺逆之意,尚不止此,生机外发为顺,生机内敛为逆;生气下行,变为月经为顺,生气上行,不便化经为逆。故道书云:"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经。"
Le K\S 雀桥重过处,丹炁复归炉。
]c2Z"q"c D+t[7x 入药镜云:"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 后世丹经言鹊桥者,皆本於此。凡炼丹之运用,必先由下鹊桥转上脊背,撞通玉枕,直达泥丸,再由上鹊桥转下胸前十二重楼,还归元海。上鹊桥在印堂山根之里,下鹊桥在尾闾会阴之间,丹炁转到上鹊桥时,自觉两眉之间有圆光闪灼,故曰天应星,丹炁由下鹊桥上升时,自觉血海之中,有热气蒸腾,故曰地应潮.此言鹊桥重过者。兼上下言之也。归炉者,归到黄庭而止。黄庭一名坤炉。(按上下鹊桥,另有别解,此处不具论。)
p\ AQaQ)H A.H 养丹第五 n4mL)E0N!vDh
缚虎归真穴,牵龙斩益丹。x `mb Rl
虎即气,龙即神,真穴大约在两乳之间。缚虎归真穴。即上阳子陈致虚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积气於乳房也。"气有先天后天之分,炼后天气,即用调息凝神之法,采先天气,俟身中有生气发动时下手。
G!K{'UEP7fA 牵龙者,不过凝神以合於气而已。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则丹结矣。张虚靖天师云:"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结灵胎"此即牵龙渐益丹之
"?'kI6Y[%FX2G 意,此处所谓龙与斩龙之龙字不同。
B#SA5P-~]]4v5L~!z 性须溦似水,心欲静如山。
H3pxaMk(Hr4l 张三丰真人云:"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消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於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5a.BV;B0T] 调息收金鼎。安神守玉关。
:Sg:@Z2z(D;ye 张三丰真人云:"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接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眷双关,而上游淤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於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f-~uIB%N:n
广地子云:"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元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y C"lB8Q 按调息之法,三丰最详,安神之论, 广成最精,故引以为注。本诗上句言武火,故曰金鼎。下句言文火,故曰玉关。g0V+x#D_vT
日能增黍米,鹤发复朱颜。
"wF&lI R| 金丹四百字云:"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又云:"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此即日能增黍米之意。质而言之,不过渐采渐炼,渐凝渐结而已,非有黍米之象可寻也。
Mc4d `O-W 参同契云:"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即此诗末句之意。NC6Q+U4w _`:M
或谓头有白发,面似婴儿,是为鹤发复朱颜,此言差矣,修炼家若行先天工夫,虽白发亦必变成黑发,苟发白不变,仅面容红润,此乃后天之功。或行采补之术耳,神仙不如是也, y XX%Q#@~$sFxY
世俗所谓仙人鹤发童颜,乃门外语。f,F7JMZe l
股息第六
.L_+~2Mkc#~(Mi 要得丹成速,先将幻境除。9\ UyzMu6{j;@
幻境,即世间一切因人之环境。窘迫万状,牵缠不休,至死未由自拔,待到来生,仍复如此,或尚不及今生。故修道者,必须设法断绝尘缘,然后方收速效。世有学道数十年,毫无进步者,皆未脱俗累之故。
'?8CF0hS#c%[ P 今按前解虽是,然非幻境本义,因对初学说法,故浅言之耳,其实所谓幻境者,乃身中阴魔乘机窃发之种种景象,或动人爱恋,或使人恐怖,或起嗔恨,或感悲伤,或令人误认为神通,或引人错走入邪路,甚至神识昏迷,自残肢体,偶有见闻。妄称遇圣,凡此等类,皆是幻境,必宜扫除,不经法眼,终困辨别,所以学者要从师也。世有学道数十年,毫无魔障者,皆未曾实行之故。
wKF~3jb!U2r5\ 心心守灵药,息息返乾初。
V%OJP.P_ 灵药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息,心心守灵药者,心依於息也。乾初即是真空,真空即是道心,息息返乾初者,息依於心也。;] Z*z&kF1u)m
初学修炼,虽能心息相依。然为时不久,又复分离,至於胎息时,则心心息息长相依也,乾初者,指韩卦未画之初,非谓乾之初爻。明通篇之:"观乾未画是何形,一画绕成万象生。"
6[6G.w7Y^0RZ;FC["}@f 然则乾初者。岂非太极阴阳未判之象乎?
.Yv6L"Bw+D^ 炁复通三岛,神忘合太虚。~h.W!`Jy W+@
三岛者,比喻人身上中下三丹田。老子曰:"归根归静,静曰复命。"即炁复之义。人身本自太虚中来,一落色相。则有障碍。而不能与太虚相合,惟有道者,能忘一切色相,色相既除,则与太虚相合矣。{}j-j:\HN E"X's6n
天隐子者,道家之流也。其言日:"人之修真,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行之。一日斋戒。澡身虚心。二曰安处,深居静室。三曰存想,收心复性。四日坐忘,遗形忘我。五曰神解,万法通神"全篇约千余言。未能毕录。此其纲领也。又司马子微坐忘论亦可读,此工夫甚难。非朝夕可至,然有志者事竟成,惟视人之毅力如何耳。
2D cvH:X5E 若来与若去,无处不真如。%? k"h*E0{
真如者,佛家之名词。佛典云:"如来藏含有二义:一为生灭门,一为真如门,心无生灭,即真如矣。若背真如,即生灭矣。"又云:"真谓真实非虚妄。如谓如常无变易。"
-N:y8pw"m 符火第七2S `9pk@&F o)F@,\,v
胎息绵绵处,须分动静机。:V&_oE9U+cG9k
阴符阳火,气机动静,前数段工夫已有之。不必定在胎息后也。但未到结丹地步。其气之动。常有上冲乳头之时。(男子则下冲於生殖器)既结丹,则两乳已紧缩如童女,身内虽有动机,不能再向外发,祗内动而已。动亦有时,或数日一动,或一日数动,视其用功之勤惰以为衡。凡未动之先,及既动之后,皆静也。7{?9I-Wwb"v8Uu%}$M f
阳光当益进,阴魄要防飞。
7kF1S[9M)X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阳气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气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阳气发动曰进,而暗中以神助之,愈进愈旺。故曰益进.
Q4Q!k{4RY 阳极则阴生,动极必归静,人之魂属阳,主上升,魄属阴,主下降。当升之时不可降,当降之时不可升。阴魄要防飞者,意谓气若有静定之态,则神必助之静定,以防其飞躁不宁。潭里珠含景,山头月吐辉。
G&S rd6k,XK7c 潭在下,喻血海子宫之部位。山在上,喻膻中两乳之部位。珠之光隐而敛,月之光耀而明,曰潭里,曰含景,言其静而深藏之象。曰山头,曰吐辉,言其动而显出之机。
+M@/~qsIhi)^e;U 六时休少纵.灌溉药苗肥。
;^ X-[Cw'r*S 六时者。非谓昼之六时,亦非夜之六时,乃人身虚拟默运之六时。古人又有名为六候者,切不可拘泥天时。免致活法变成死法,若问人身六时何似?仍不外乎神气动静阴阳升降之消气而已。
!]4T4|t8O$v)Wc1c 休少纵者,即谓念不可起,意不可散,一线到底,匆使中间断续不贯,俟此一段工夫行毕,方可自由动作。WR7HDzu+t#}.O
接药第八
Jd5fkB { X 一半玄机悟,丹头如露凝
!q M6I9p%PvCsu5r({0I 神仙会部工夫,到此已得一半,因内丹已结也。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於空中,至夜遇冷,邀附著放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虽云能固命,安得炼成形。
0R5d2\7awz!~y4d 既已结丹,则一身精气神皆完会坚固,决定可以长生;但未能羽化耳.此时可称为人仙,仙有五等:有鬼仙、有人仙、有地仙、有神仙、有天仙。*O,E{B)u#O$K
鬼仙者。不离乎鬼也,能通灵而久存,与常鬼不同。人仙者,不离乎人也,饮食衣服,虽与人无殊,而能免老病死之厄。地仙者,不离乎地也,寒暑不侵,饥渴无害,虽或未能出神,而能免衣食住之累。神仙者,能有神通变化。进退自如,脱弃躯壳。飘然独立,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天仙者,由神仙之资格,再求向上之工夫,超出吾人所居之世界以外。别有世界,殆不可以凡情测也。\s9N pU
鼻观纯阳接, 神铅透体灵。!dS6g _G;S A
此二句乃言超凡入圣之实功。不由此道,不能出阳神。当今之世,除一二修炼专家而外,非但无人能行此功,即能悟此理者,亦罕遇之。余若自出心裁,勉为注释,恐人不能解,反嗤为妄。故引自古相传之真空炼形丹法,以释其玄奥之义。cj A4~djgI#dh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於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每於羲驭未升晹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骇,(道家常有粉碎虚空,粉碎形骇之语,不过忘物忘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於虚门,透长谷而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於五内。我即鼓动冀风以应之。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锻渣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W eL;F4v` _ 破迷正道歌曰:"果然百日防危险,血化为膏体似银,果然百日无亏失,玉膏流润生光明。"翠虚篇曰:"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邱长春曰:"但能息息长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张紫琼:"天人一气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Z~)v N rAQ 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全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惟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十魔远遁,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子,未里玲胧,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光显现。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阴则形固於神,显则神合於气,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已,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R7N:Y)_X
按真空炼形一段工夫,所包甚广,不仅为此首诗作注脚,虽以后炼神、服食、辟谷、面壁、出神等法,亦不出此理用之,不过依功程之深浅而而分阶级耳。
o3rC O;F%n%k 哺含须慎重,完满即飞腾。
LACg/M.a;A9TM 哺含即温养之意,完满者、气已足,药已灵也。飞腾者,似指大药冲关之象。若有言飞升腾空。则尚未到时。 H:Ky3p&w8D:@1j]
炼神第九.O {k:L?8v${+VD
生前舍利子,一旦入吾怀。!G K$LMM-VlG2Yt
舍利子,乃佛家之名词,此处比喻元神。生前者,即未有此身之前。吾人元神历劫不变、变者识神也。用真空炼形之功,将识神渐渐炼去,则元神渐渐显出,譬如磨镜,尘垢既销,光明斯现,乃知一切神通,皆悟人本性中所固有者,非从外来。
P7c&y \#qj6j 此诗云一旦入吾怀。似指气之一方面而言,然此时气与神已不可分离,言神而气在其中,言气而神在其中,吕祖敲爻歌云:"铅池迸出金光现,汞水流珠入帝京。"日铅池,曰金光、言气也,曰汞火、曰流珠、言神也,帝京即中丹田,义名绛宫神室,乃心之部位,心为一身君主故曰帝京,此诗所谓入吾怀者,亦同此意.3E+k5Z/OW W)z
慎似持盈器,柔如抚幼孩.
&q\H K\9P2d;V 老子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又云:"保此道者不欲盈。"又云:"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即此可知此联上句之义。
'G|#SlZt hs 老子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即此可知此联下句之义。
xX(Dp3W'A/_4\.Hz 地门须固闭,天阙要先开。8jQ/El[n[T,yQ
凡言地者,皆在人身之下部。凡言天者,皆在人身之上部。湖家最忌精气下泄。故凡下落皆要收敛紧密。一身精气,渐聚渐满,既不能下泄必上冲於脑部。斯时耳闻风声,目睹光掣,脑后震动,脐下潮涌,异景甚多。~ X mk%? c;W8K
龙门派第十七代。广西洪教燧君,传有金丹一首,尚未行世,曾记其中有句云:"万马奔腾攻两耳,流星闪电灼双眉;若还到此体声惧,牢把心神莫动移。"即言闭地门开天阙时之现象。
.e BwK Qk {+@ E2p.Q 洗濯黄芽净,山头震地雷。
&V%W|6Ao:{W 吕祖度张仙姑有步蟾宫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黄芽者,大还丹之别名也。此处言山头,大约是指上泥丸宫。前诗第三首亦云:"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 据字面观之,似无差别,以实际论,则效验大异。qpybW1Y
洗濯之作用,不外乎静定,凡丹道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其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充其震动之量,直可冲开顶门而出,然非大静之后不克至此。z!b9@ V-w q$N
今按静定之力,吾人能自作主,可以由暂而久,由浅而深。若夫震动之效,乃是顺其自然,非人力可以勉强造休,似乎不能由人做主。但小静必小动。大静必大动,其反应百不爽一。常人所以无此效验者,因未能静定故。修炼家所以不能得大效验者,因其虽知静定,而静定之力犹嫌薄弱故。释门学禅者亦能静定数日,而终久无此效验者,因其徒知打坐不知炼气故。f9Aw2q.J1l9z
附注:舍利子在此处为内丹之代名词,然非佛家所谓舍利之本意.究竟舍利子与金丹,是同是异?修佛与修仙,其结果有何分别?皆吾人所急欲知者,而各家经书咸未论及,虽楞经有十种仙之说,是乃佛家一面之辞。除佛经外,凡中国古今一切书籍记载,皆未见有十种仙之名目,似未可据为定论。吾国人性习。素尚调和,非但儒道同源。本无冲突,即对于外来之佛教,亦不存歧视,彼此融通,较他教教义之惟我独尊者,其容量之广狭。实大不同。而清华老人之论舍利,尤为公允,意谓佛家以见性为宗,精气非其所贵,万物有生有灭,而性无生灭,涅盘之后。本性圆明,超出三界,永免轮回,遗骸火化之后,所余精气,结为舍利,譬如珠之出蚌,与灵性别矣,而能光华照耀者,由其精气聚於是也。人身精气神,原不可分,佛家独要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单提出来,遗下精气,交结成形,弃而不管。然因诸漏已尽,禅定功深,故其身中之精气,亦非凡物,所以舍利子能变化隐显,光色各别,由此推之,佛家所谓不生不灭者,神也,即性也。其舍利子者,精气也,彼此度后,神己超於象外,而精气尚留滞於寰中也。若道家则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周天火侯,炼成身外之身,神在是,神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也。故其羽化而后,不论是肉体化炁,或是尸解出神,皆无舍利之留存,倘偶有坐化而遗下舍利者,其平日工夫,必是偏於佛教方面,详於性而略於命也。性命双修之士,将此身精气神团结得晶莹活泼,骨肉俱化,毛窍都融,血似银膏,体如流火,畅贯於四肢百节之间,照耀於清静虚无之域,故能升沉莫测,隐显无端,释道之不同如此,佛家重炼炁,偏体纯阳,金光透露,此之谓长生,究竟到了无上根源,性就多炁,炁就是性,同者其实。异者其名耳。
?Q r(rb Si%J4nP,I 服食第十
P'^ ` O7` 大冶成山泽,中含造化情。
W*pPA2l)r\6c 大冶本意为熔铸五金,今以之喻造化之伟功,乾坤为炉鼎,阴阳为水火,万象从兹而铸成,是万物共有一太极也。山与泽乃万物中之一物,而山泽中又有造化,是一物各得一太极也,山泽通气,震兑相交,而造化之情见矣。
^|.f*c} qn 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於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o'\4klt @
后半部工夫所以宜居山者,因山中清灵之气较城市为优耳,但入山亦须稍择地势,或结茅。或住洞,要在背阴面阳遮风聚气之所,山后有来脉。左右有屏障,中有结穴,前有明堂,此乃乾坤生气蕴蓄之乡,日月升沉,造化轮转,道人打坐於其间,得此无限精灵之气,以培养元神,有不脱胎换骨者乎?!E7R `|'j6?TVU`N/B
朝迎日乌气,夜吸月蟾精。
P FX |Qo2b 蚌受月华而结珠胎,土得日精而产金玉,人知采取日月精华,则可以结就仙丹,变化凡体,至其所以采取之法,到此地步,自能领悟,不必执著迹象,致碍、圆通.若易筋经所言日精时候能采,年华体自轻。"
8wr R5s5O,Fe` 采天地之灵气以结丹,须识阴阳盛衰之侯,夺造化之玄机而换体,必经三年九载之功。
Ub M,U2XI 元神来往处,万窃发光明。
$]5x{@[$b!a a 此言周身毛窍皆有光明发现,丹经云:"一朝功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亦同此意,其所以有光者,或者因身中电力充足之故,世上雷锭能自发光,经过长久时期,而本体不减毫厘,彼无知之物质,且灵异若此,又何疑乎仙体。1UD"km _2L
辟谷第十一!z)h@ kXZ
既得餐灵气,清冷肺腑奇。\Ou7~ Bd
此实行断绝烟火食也,所以能如此者,因灵气充於吾身,自然不思食,非枵腹忍饥之谓也。x7E3T5f+Y$H$}:^#}
忘神无相著,合极有空离。
OYY-v&Kwg 忘神者,此时虽有智慧而不用,若卖弄聪明,则易生魔降。无相著者,谓无色相之可著也。合极者,合乎太极也,合乎太极者,即神气合一,阴阳相纽也,如是则不落顽空,故曰有空离,谓遇空即远离也,第三句言不著於色,第四句不著於空,色空两忘,浑然大定。
@Z0C#n#j%v*MX 朝食寻山芋,昏饥采泽之。
k1j`n~3[5V 芋为普通食品,人皆知之。芝形如菌,上有盖下有怲,其质坚硬而光滑,本草载有青赤黄白黑紫六种,服之皆能轻身、延年。若仙经所标灵芝名目,多至数十百种,不可毕陈,然非常人所能得也。2D'i7K7QB:w*X
若将烟火混.体不履瑶池。|%pd;yk
仙体贵乎清灵,若不绝烟火食,则凡浊之气混入体中,安有超脱之望。瑶池者,女仙所居之地,集仙传云:"西王母宫阙。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G!r Xf^Sf 面壁第十二
4M+P9t/a4e)R 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xh/cl(Llk g
面壁之说。始於达磨。当梁武帝时。达磨止於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说,徒知念阿弥陀佛而已。aw*^*fOf? X3G9}
辟谷一关,既已经过,不但烟火食可以断绝,即芝芋之类亦可4O+D |6n6`w"Q
不食矣。古仙修炼到此程度时,大半择深山石洞而居之,令人用巨石将洞口封没,以免野兽之侵害,及人事之烦扰,且不须守护者。但此法在今日,未必相宜。
2K U4Nh0nmf 普通办法。即於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坐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廉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直至阳神出谷,始庆功成。惟昼夜有人守护,谨防意外之危险。中间若不愿久坐。暂时出来亦可。此时身内已气满不思食,神全不思睡。其外状则鼻无呼吸,脉不跳动,遍体温暖,眼有神光。其身体内部之作用,自与凡夫不同,不可以常人之生理学强加判断。此等现象。今世尚乏其人,余昔日者固亲见之矣。然皆未知其有何等种通,是或丹经所谓慧而不用者乎?4}^cym~!t8I
今按自本首第三句以后,直至第十四首末句止,概属不可思议之境界,故末作注。当日某女士尚疑余固首秘密,致书相诘,奈何自访道至今已三十多年矣,实末曾目睹阳神是何形状?如何出法?即当日师傅,亦不及此,仅云时至自知,故对于出神以后种种作用,因无实验,不敢妄谈,且学者果能行面壁之功,何患不知出神之事,请稍安毋躁,以待他年亲证可乎?
WQ Y"caY LxAbN 出神第十三G$nF]X
今按此首若完全不注,未免令读者意有缺憾,若每注作注,又苦于不能落笔,只得将前贤语录摘抄数条,以见出神之时,是何景象,出神仙、之后,尚有功夫,欲知其详,详博览丹经,真参实悟,非此编所能限也。K.X~!y)end
青华老人语录曰:阳神脱胎之先兆,有光自脐轮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既脱之后,则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如珠之初出于渊,香气氤氲满室,一声霹雳,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出于泥丸矣,出神以后,全看平日工夫,若阳神纯是先天灵气结成,则遇境不染,见物不迁,收纵在我,去来自如,一进泥丸,此身便如火热,金光复从毛窍间出,香气也复氤氲,倾刻反到黄庭,虽有如无,不知不觉,此真境也。若平日心地未能虚明,所结之胎,决非圣胎,所出之神,原带儿分驳杂,一见可惧则怖生,一见可欲则爱生,殆将流连忘返 ,堕入魔道,此身既死,不知者以为得仙坐化,谁知阳神一出而不复者,殆不堪问矣?''
:OPl0u/F8s 问曰:"倘心地未纯。而胎神已出,为之奈何?"师曰:必不得已,尚有炼虚一著。胎神虽出,要紧紧收住。留他做完了炼虚一段工夫,再放出去,则真光法界,任意逍遥,大而化之矣。炼虚全要胸怀浩荡,无我无人,何天何地 ,觉清空一气,混混沌沌中,是我非我。是虚非虚,造化运旋,分之无可分,合之无可合,是曰炼虚。盖以阳神之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无间。所谓形神俱妙,与通合真。此乃出胎以后之功。分身以前之事也"Z\^#p%o'{U7o9i2W
问:"阳神眼神之别如何?"师曰:"阴未尽而出神太早,谓之阴神。其出之时,或眼中见白光如河,则神从眼出;或耳中闻钟磐萧管之音。则神从耳出。由其阳气未壮。不能撞破天关,故旁趋别径,从其便也。既出之后。亦自逍逊快乐,穿街度巷,临水登山,但能成形,不能分形;但能游走人间,不能飞腾变化.若盛夏太阳当空,则阴神畏而避之,是以虽带仙风,未离鬼趣。"
,pse'zD0JP 问:"阴神可以炼为阳神乎?"师日;"可,学仙之士,不甘以小乘自居,只得于阴神自出后,在行修炼,将那阴神原形粉碎,倾下金鼎玉炉.重新起火,火候足时,自然阴尽阳纯,真人显象。"Q8@T,y u$E
问;"阴神如何能使原形粉碎?"师曰:"忘其身,虚其心,空洞之中。一物不生,则可以换凡胎为灵胎,变俗子为真人,而事毕矣。"
Pfc1rQyd)PCz1nq 问;"身外有身之后,还做甚么工夫?"师曰;"善哉问也!此其道有二;下士委身而去,其事速;上士浑身而去,其事迟,当阳神透顶之后,在太虚中逍遥自乐,倾刻飞腾万里.高踏云霞,俯观山海,千变万化。从心所欲,回视幻躯,如一块粪土。不如弃之。是以蜕骨於荒严,遗形而远蹈,此委身而去者之所为也。若有志之士,不求速效。自愿做迟钝工夫,阳神可出而勿出,幻躯可弃而匆弃,保守元灵,千烧万炼忘其神如太虚,而以纯火烹之,与之俱化,形骸骨肉,尽变微尘。此浑身而去者之所为也。并列於此。听人自择,有志者不当取法乎上哉?"
I4SKvG&F1w 冲虚子语录,或问"阳神之出,非必执定要身外有身,己承明命,但若果无形相可见,何以谓之出神?"答曰:"本性灵光,非有非无。亦无亦有,隐显影相,安可拘一。昔刘海蟾真人以白气出,西山王祖师以花树出,马丹阳真人以雷震出,孙不二元君以香风瑞气出,此数者虽有相可见,而非人身也。又南狱蓝养素先生以拍掌大笑而出,邱长春真人自言,出神时三次撞透天门,直下看森罗万象。见山河大地如同指掌,此二者皆无相可见,而亦非身也。何必拘拘於身而后为出哉!"
U k$xas6Nfv 问:"何故有此不同?"答曰;"当可以出定之时,偶有此念动而属出机,未有不随念而显化者。故念不在化身,则不必见有身.念若在化身,则不必不见有身,予之此言但只为我钟吕王邱李曹诸祖真人门下得道成仙者而说,是谓家里人说家会活,非为旁门凡夫恶少言也.彼虽闻之,亦无所用。后世凡出我长春邱祖门下的派受道者,必须记知。庶免当机惊疑也。"^:Hl7g;Zep
冲举第十四
)v&?W W$tq5b%j 佳期方出谷,咫尺上神霄。{,b*~"U;A]
冲举者,即世俗所谓白日飞升是也。参同契曰:"勤而行之,风夜不休,饮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功满上升,膺箓受图。"从古即有是说,但在今时,既未尝见闻,理论上若无证据,若以历代神仙传记为凭,自然如数家珍,听者或乐而忘倦。顾又疑其伪造事实,提倡迷信.必须求得一平素而不信仙道之人,在伊口中或笔下得一反证,而后方能无疑。试观唐韩退之先生所作谢自然诗云:a]h q8g&hd [Q5l"G M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X ^0Y \ c7o)p @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tV W HqU:{FV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F T8_`+}r0N3^
檐楹踅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S9?1W~U/d$UJ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Y1i+@ Q0e)y4k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亡俗争相先.du(}P`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 灼灼信可传。
m1O J6[:vs FI (后半从略,果州,在今四川顺庆府。)此诗通篇三百三十字,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凡恶劣名词,凡全数加于其身,如寒女童騃、魑魅、恍惚、日晦、风萧、神奸、魍魉、幽明、人鬼、木石、怪变、狐狸。妖患、孤魂、深冤、异物、感伤等字句,极尽诋毁之能事.可见韩先生绝不信世上有神仙,虽然韩先生末后之主张亦不过曰,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织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素,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云云。呜呼!此等见解,何异于井底之蛙,禈中之蚤,安足以履吾人之望乎?
1Iry J.S E1x 夫神仙所以可贵者,在其成就超过庸俗万倍,能脱离尘世一切苦难。解除凡夫一切束缚耳,非徒震于神仙之名也。名之曰神仙可,名之日妖魔鬼怪亦可,所争者事实之真伪而已。谢自然上升事,在当时有目共见,虽韩先生之倔强,亦不能不予承认。奈其素以儒教自居,辟佛辟老,道貌俨然,一朝改节,共何能堪!睹兹灵迹,被以恶名,亦无足怪。吾人读《墉城集录》一书。纪谢自然女真生平神奇事迹,至为详悉,惟不敢遽信为真实。今读此诗所云:"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诸语,然后知冲举之说信不诬也,后之学者,可不免哉!-a3dH~b+D:D
附:孙仙姑七言绝句七首(民国六十四年虞阳补录)*u ^;d"C#`OPd
(一)不乘白鹤爱乘鸾,二十幢幡左右盘,
6q uE[G&`:Sr 偶入书坛寻一笑,除真香绕碧栏杆。
4KUPZ$T)Pd)[ (二小春天气暖风賖,日照江南处士家,
+e/rq\u 催得腊梅先进芯, 素心人对素心花。
,U9]J7y5q%J^*}9`F~ (三)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
_ C$h9mo+Xw8nUp 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eI1m;j!UZ (四)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
s Dp/w-g V-A 幻中真处真中幻,且向银盆弄化生。 xkE#j EmS0A K![
(五)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
\O`A%lW 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
E'xX:zg#zxh (六)养神惜气似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B%?-z W+L.]6k
两目内明训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P-M5x| nj
(七)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m&x1ZT.Q?
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N.\A.`bo

{i M(X^U !uf$|0w4S

Qn BI7T0vC9W6K { 十四、试释陈撄宁的"仙学"思想|{2S N K
二十世纪初,一位俄国的生物学研究者麦奇尼可夫曾在其著作《长生论》的结尾这样写到:"我不能深信,依任何现有性质自然的倾向,能变恶为善,能变不适应为适应。这样理想不能实现,并不足为奇。虽然有人认为,自然有牺牲个体保存种类的趋势。这是根据个体死亡种类犹存的理由。但在另一方面,在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现在确已完全灭绝。在这些灭绝了的种类中,有体躯发达的动物。各种类人猿,如 Drgop- ithecus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自然对于他们没有姑惜,我们人类有什么把握不会到同样的命运呢?这种未来的事我们是不知道。我们不能不把自然放在一边,来靠我们的智慧求生存。""我们的智慧既然能给我们许多知识,我们根据这个理由,可以改善我们的性质,使不适应变为适应。惟有我们的意志,可达到我们的理想。"(见《长生论》,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一版,1991年6月影印第一版。) `,j&a[@2n
二十世纪初,一位中国的道学研究者、"仙学"的倡导者,后来为人们誉之为仙学大师的陈撄宁先生,在其《众妙居问答续八则》中这样讲道:"仙家的人生观是缺憾的,其宗旨在改造自然。""人类的始祖是类人猿,因为这种猿类有创造能力,并取得各种有利的条件,经过长久的时期,逐渐进化,变为今日的人类。""须知进化是无止境的。古代之猿既能进化为今日之人,安知今日之人不能再进化为将来之仙?世俗每一闻仙字,每觉得奇怪不可思议。若用猿类的眼光看我们人类,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彼此程度相差太远,遂有这种感想,并非不可思议。但不可坐待,应当积极发挥自己创造之能力。若一切听其自然,非但不能进化,恐怕还要退化。古代猿类中富于创造性者,即进化为人;其无创造性者,至今仍旧是猿。再经过长久的时期,猿的种类不免更要减少,甚至于消灭。(见拙作《仙学指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k)i"U-p w,@ 两位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所持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唯惜者,后者既精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并通晓前者所研究的学科;而前者对后者所研究的内容却未能深悉。
~:p ?QW\I+H 其实在我国,自轩辕黄帝时代,就已出现了旨在延长人类生命,祛除生老病死对人类威胁,以至于长生不老、阳神出壳、白日飞升的专门学科。他就是先师陈樱宁先生一生致力研究并极力倡导的,仙学学术。5lQ+P"[t
神.仙.神仙u/e\Ei+P8j
神仙,是道教最基本的信仰,是仙家的最终成就。然而道教与仙家的神仙有着一定的区别。
Tp.{g4F J%SG 《说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Q!e!n@lVx2O 神是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崇拜和信仰而产生的。对神的信仰与崇拜,中国与国外虽有差异,但实质是相同的。所异者,惟一神与多神耳。
G;y B6M&B-| mrzY#n 如果说神是世界性的,那么仙则是惟我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其他种族是没有仙的。而仙与神的最大区别则是:神是依靠人们的信仰而存在的,而仙则是人类自强不息的结果;神是虚幻的,诚如《程氏遗书》云:尝闻好谈鬼神者,皆所未曾闻见,皆是见说,烛理不明,便传以为信。而仙则是实有的、科学的,但必须下真工夫才能成就的。
:j)Fe.FB 《说文解字》云:仙,长生迁去。《释名》云:老而不死者仙;仙者,迁也,迁入山也。可见,仙最根本有特征是长生。而长生的最初表现则是长寿。这些都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从长寿到长生,从长生到迁去,这是仙在人间所显现的一个基本过程。一般人对长寿能够理解,惟独长生、迁化一节尚有疑义,今不妨简而言之。I1a{irk/qd cV
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是固体、液体、气体和灵性所构成的。仙人的身体,是单纯炁体和灵性所结成。要成就仙,首先得经过世间法之身体健康法、寿命延长法、驻颜不老法、人种改良法等方法的锻炼,使普通之肉体得以长生。在此基础上,再用出世间法的断烟火食法、肉体生化炁体法、炁体出人自由法、炁体聚散随意法、炁体绝对长生法、炁体飞升到另一世界法等惟有仙学独有的方法,炼化我们人类的肉体,使之成为仙体。N\QC x N)d'oz;W:i
我们知道,人没有了肉体,是不能生存的,而肉体构成的成份又很复杂,故不能耐冷耐热,冷极则冻僵而死,热极则腐烂而亡。仙则是由单纯炁体组成,冷热对其没有妨害,冷极不过收缩,热极不过膨胀,无所谓冻僵、腐烂,故这个生命体的寿命是没有限量的。这就是仙家真正地长生。
]`+H HIG6N 仙在此世界上,虽暂时以肉体为房舍,若一旦迁徙到其他世界,即抛弃重浊的肉体,仅以清轻的炁体上升。这种所谓有炁体,不同人们平常概念中的气体,他是人类自身精华的提纯与人体灵性的结合物,他是可以由成就者自己作主的。这也就是修炼家常说的阳神出窍。
%s Z@y?L&lw{^ 所谓阳神出窍者,即道书中所说的身外有身,他是修炼者经过世间法的修炼达到长生,更进一步通过出世间法的修炼,从重浊之肉体的精气神中提炼出轻清有灵性的炁体(即阳神),从此世界(即地球)升迁到其他的世界(星球)。《清华老人语录》曾云:当阳神透顶以后,在太虚中逍遥自在,顷刻飞腾万里,高踏云霞,俯观山海,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回视幻躯,如一块粪土,不如弃之,是以蜕骨于荒岩,遗形于远蹈,此委身而去者之所为也。(见陈樱宁著《孙不二女功内次第诗注》之"出神第十三"不同)。
zTirS"wD)y 所谓白日飞升者,则较阳神出窍更进一步,他是在阳神出窍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番锻炼,连同幻躯一并化为炁体而上升。此较之阳神出窍,又须多下工夫,也较阳神出窍困难得多,故成就白日飞升者颇少,今日几乎是绝无。故《清华老人语录》又云:若有志之士,不求速效,自愿做迟钝工夫,阳神可出而勿出,幻躯可弃而勿弃,保守元灵,千烧万炼,忘其神如太虚,而以纯火烹之,与之俱化,形骸骨肉,尽变微尘,此浑身而去者也。(白日飞升,韩愈《谢自然诗》一诗中讲述颇详,且其是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记述的,应较宗教家及赞成者的记述更为可信。)R4n vd;yPy3[$y%TM
当然,有真就有假,我在《我所知的假神仙》一文中就曾披露过一位修炼者用魔术手段做阳神出窍的实事,拙著《仙学指南》一书收录了此篇,如读者诸君有机会,不妨自行参考可也。 wFAH;o"k ]A
神仙,是神与仙的合称。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喜融合的习性分不开的。人们既需要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又需要神有仙的特别本领,故将精神中的神与现实中的仙合称为神仙,以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神与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神有着仙的本领,仙有着神的传奇,这也是我国神仙家的一个特色。同样也使道教的信仰具有色彩。
nDZ7N zu)f8M9M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普通老百姓所谓的神仙,主要是说神,几乎没有仙的成份,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只知道对神的信仰,而对本来就较为隐蔽的仙了解得甚少所造成的。道教所说的神仙,是神、仙参半的,其不仅包括虚幻的神灵世界,同时也涵盖通过真修而成就了的仙。可以说,道教所讲的神仙是神化了的仙与真实化的神的结合体,是比较完美的比较理想的神仙。我们仙学研究者也用神仙这个词,虽然也沿袭这种传统的称谓,其实我们仙学家所说的这个神仙,仅仅是指仙,而绝无神的成分,与普通老百姓所认识的神仙不同,与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也有一定的区别。这个,研究仙学诸同好,一定要区别清楚。:[4\fWoIA
神、仙、神仙三者之区别,是仙学研究者需要了解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只有弄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与实践之中才能少走弯路。
d8~z c g$^O8S 仙学长生科学论
r&r$zc2?LR.`Gh 仙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成仙的学问。他是专门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提纯,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长生、阳神出窍、白日飞升的学术。他最根本的表现是长生,最初级的状态是长寿,最终的结果是阳神出窍、白日飞升。}-Y6G1^?2[
对于长生之说,从古到今一直为世俗所诋毁,特别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更有不少人斥其为荒诞,从而,也使不少仙道爱好者对长生之说产生种种怀疑,更莫说什么"阳神出窍"、"白日飞升"了。那么,人体究竟能否长生呢?作为专门研究仙学者,我们认为,是极有可能的。DZ!H+{.pmF+b9|
曾经有人对人类的寿命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国夏商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足18岁,周、秦、西汉时代为20岁,东汉时为22岁,唐代时为27岁,宋代时为30岁,清代时为33岁,解放前为35岁。解放后,根据1957年的调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7岁,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据当时的有关专家预测,公元200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71岁(男)或74岁(女)。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地延长。在现实生活中,古人"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成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今日百龄已不奇"。这种事实证明,人们长寿的愿望已逐步得以实现。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要人们能妥善的改造自然和自身的缺陷,将寿命延至更长,甚至于长生,并非不可能的事。
6gg'Cu+yA`$PB 但,人们虽对长寿给予了肯定,而对长生却讳莫如深,并视其为怪诞,为迷信。这种见解不免有些偏颇。这只能说明,人们对长生采取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也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对速死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而对长生的方法却一无所知,只能产生这种并非公允的观点。
9b{%d j;f9M x AUN`+U 虽然科学界也在为寻找长生的方法不懈努力着,但他们大多只着眼于求助身外之物,而忽略了从人类自身去研究解决问题。而在中华民族,我们的老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从人体本身来解决长生的方法,并延绵传承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仙学学术。然要证实长生果,毕竟是一件迥乎寻常的事情,由世俗所带来的困难重重,故实证者往往只有秘密进行,以避免俗流之毁谤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形成仙学学术愈传愈隐的一个主要原因。1W+xMy1}9mWs
有生就有死,有死亦有生。普通人往往将这种观念运用于不同的个体之中,他们认为这种生死的交替只能存在于不同的个体之中才会合理。佛家的轮回学说虽略有进步,但他们的观点却要等到肉体死亡之后才能证明,这种说法也不免使人感到有些渺茫。仙学家则认为,一切的事物既然可以永远地死亡,为什么就不能永远地存在?人们能承认永远的不复存在,为什么不能接受长久的存在?既有速朽,也就应该有永存,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找到相应的方法。如果人们不求进取,只去任凭自然的支配,那么人类进化的过程将是何等的缓慢?而仙学的宗旨,在于改造一切不利于人类进化的因素。故仙家在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的前提下,发明多种方法以延长生命,并以其特殊之效果来加速人类进化的步伐。此即历代修炼家所谓的"顺则成人,逆则成仙"。3U,D\b EI'Y.H6t
若以世俗的看法,万事到头,不过一死,世间事物又是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碌碌一生又有何用?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很快地死去(虽然加速死亡的方法很多)。究其因,人们还是不甘心于速死,并无时无刻地在为人类向长生的迈进而努力着。而我们仙学的长生学说,恰恰是极符合人们愿望的。并且,只要人们能切实地将此种学说付之实践,其结果也是能如人所愿的。
@ @D%{ ~.N 先师陈撄宁先生也曾经在其《众妙居问答续八则》作过这样一个比较:地球人类的一岁,是根据地球顺轨道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来计算的,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历法称为一年,在人寿命上算作一岁。假定人类的寿命为一百岁,地球上的一百岁比较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上的一百岁,其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也颇有意义。我们将发现,水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24岁;金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61岁;火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185岁;木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1186岁;土星上100岁等于地球上2945岁;天王星上的IOO岁等于地球上8402岁;海王星上100岁等于地球上16467岁;冥王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24800岁。这个计算是按八大行星绕太阳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之长短和地球上一年365日作比例推算,零数不计。前三星及地球,我们称为短命世界;后五星,我们称之为长命世界。
sA-q)ah4_ OD.f 现代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着太阳系是否还有我们地球人类相类似的生命,并试图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其作联系;也有不少科学家试图研制一些飞行器,邀游这些星球,或在其上安家落户。若果真成功,地球人类的寿命是否会因易地生存而更加延长呢?若能延长,是否还会有比这几个所谓"长命世界"的星球更能使人长命的世界?是否还会有长生不死的世界?结果是肯定的,但尚须科学界的进一步探索、考证。
"]q6_&d3r'^l 神仙实有论
D"iS^5W@#Sg 关于成仙的证据,古书上的记载多不胜数。道书上的记载,若怕他说慌,请看历代以来的稗官野乘笔记等类文章。若再疑惑这些文章是空中楼阁,就请看廿四史列传、司马迁的《史记》和各省府县志。若不相信这些,不妨请客人到本祠堂中翻一翻本族的家谱,前代总有几位祖宗的事迹与史志各传相符合。设若连自己的祖宗都不相信,请问世上还有什么事可信? aS~3?n v0wp
或有人云:典籍记载之仙人事迹,与吾人颇远,最好让我能亲眼看到。此说固然是好,但古代的仙人已然过去,只有与他们同时代之人或可见到,后来人就难见到了。此问,使我不禁想起了先师陈撄宁先生当年为吕碧城女士讲解《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十四首》时所引用的韩愈《谢自然诗》一诗。其诗全文如下:
+Y!s*s:@8V,S @v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驻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紘大,影响无由缘。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入门无所见,冠履如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余闻古夏后,象物如神奸;山林民可人。魑魅莫逢旃。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相连。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人生有常里,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见【韩昌黎人集】)*w3bmpLE
此诗通篇三百四十字,前半段叙事,后半段议论。其将者多诋毁之词皆加于谢仙真一身,可知韩先生绝不相信世有仙人。韩先生平素不信佛道乃世之共知者,此篇亦然。然韩先生之所以诋毁谢自然真人,只不过是其飞升之现象与韩先生平日"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织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的主张不同而已,其与仙家之见识有如霄壤。惟其所述之事实,却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力的反证。故先师评日:夫神仙所以可贵者,在其成就超过庸俗万倍,能脱离尘世一切苦难,解除凡夫一切束缚耳,非徒震于神仙之名也。名之曰神仙可,名之曰妖魔鬼怪亦可,所争者事实之真伪而已。谢自然飞升事,在当时有目共见,虽韩先生之倔强,亦不能不予承认。奈其素以儒教自居,辟佛辟老,道貌俨然,一朝改节,其何能堪!睹兹灵迹,被以恶名,亦无足怪。吾人读【塘城集录】一书,记谢自然女真生平神奇事迹,至为详悉,惟不敢遽信为真实。今读此诗所云"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人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诸语,然后知冲举之说信不诬也。

l1179 发表于 2011-6-23 04:16 PM

正在阅读此书,希望大家一同学习交流!:)

lcf16 发表于 2012-12-8 10:39 AM

正在阅读此书,谢谢分享。学习了。:) :handshake

书生道士 发表于 2012-12-31 10:12 AM

丹诗副墨之前没看过,谢了:) :) :)

wd369 发表于 2013-1-25 05:51 PM

看"余之求道经过", 陈撄宁先生忽视了两点,
L,@oxO_ f*K
$U#C(|,H5E!s 第1,某君虽然一直求窍而不得,但始终大多时间在实践静  坐.按陈撄宁先生文中说法, 好像坚持静  坐,不用求窍,结果自然会得窍.其实,某君前几十年,一直是这样做的.njk*Ng2? ?%EN

9ZpD$Ta 第2,按某君话说,得窍后, 效验明显. 如果不是广告词,那肯定还是有一定真传的,除非是在说假话.

symxb 发表于 2013-1-26 01:24 PM

[quote]原帖由 [i]wd369[/i] 于 2013-1-25 05:51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569&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Fw7Qgso 看"余之求道经过", 陈撄宁先生忽视了两点,
%JY+W}8y,F"v:R%e;i
ld&l4{v gG} 第1,某君虽然一直求窍而不得,但始终大多时间在实践静  坐.按陈撄宁先生文中说法, 好像坚持静  坐,不用求窍,结果自然会得窍.其实,某君前几十年,一直是这样做的.
_!Pf HzIw NzMIL1m
第2,按 ... [/quote]6q#NW~7U4\n V
“此篇乃某君所作。民国二十七年冬季出版,非卖品,无版权,乃印成专书以赠人者。“
"L_Q?f S
9MBDmp:wO oGQ B/c R u'VLq
江湖伎俩,整本书就是一个广告。陈老先生当然心知肚明,所以顺藤摸瓜,借由评点,宣传自己的见识和主张!好一招接力打力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26 02:13 PM

某君的窍是得了,不过别人敢用吗……

symxb 发表于 2013-1-26 09:46 PM

其实他葫芦里卖的药是“伍柳”“千峰”一脉的东东,当然陈老夫子是看不上的:lol

wd369 发表于 2013-1-29 12:58 AM

[quote]原帖由 [i]symxb[/i] 于 2013-1-26 09:46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578&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h7i$|:`$xUr `E 其实他葫芦里卖的药是“伍柳”“千峰”一脉的东东,当然陈老夫子是看不上的:lol [/quote]说这话有根据吗? 不知道这位某君是谁?
['anuh,r 其中他的新疆修道朋友是杨飞霞?

wd369 发表于 2013-1-29 01:38 AM

某君的书在这里E!jWA)E*fm S{
[url]http://book.kongfz.com/10093/131865272/[/url]
3M [%`.X#_Y 2|o4nrp{
陈撄宁先生有"化欲论"摘录。

wd369 发表于 2013-1-29 02:40 PM

[quote]原帖由 [i]wd369[/i] 于 2013-1-29 01:38 A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15&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R)`W!fxFAe
某君的书在这里J9u5{:?(_L4a
[url=http://book.kongfz.com/10093/131865272/]http://book.kongfz.com/10093/131865272/[/url]~|.qE'[hl

0s&sE9]6lc V:s?UN 陈撄宁先生有"化欲论"摘录。 [/quote]  
']VQ ?V'v aO
Py%J"e!Px S@(mB 化欲论(节录) 隐名氏作   陈撄宁按语  1x4[4jkI(f3L4q
[url=http://www.dandaowh.com/article.php/121]http://www.dandaowh.com/article.php/121[/url]  } ]%okzr U.O

$u_3F e!C{bI6O 看自序, 某君的老师姓窦?  祖师来自关外. 其主张"化精"法,但不清楚具体是否如陈撄宁先生理解的那样.fu.yJ'a.W-L Q0M

b7{7D:tX+rfT
FFbK:@q0P "`AV"mpu
愚既奉师欲作一文以告世,仓卒无暇。去年卢沟桥之变,伏处津门,终日静  坐,恐一旦化去,素愿莫偿,乃草此文,以就正于有道。并将《求道经过》附于篇末。当世不乏明哲,能引而伸之,则以此为引玉之砖也可。至于玄关所在,口诀所传,愚得也浅,有吾师在,固不敢言,亦不能言。是为序。&~j8\)G4_ @1vU,B9_
"

symxb 发表于 2013-1-29 09:13 PM

經驗直覺判斷而已:loveliness: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12:18 AM

人身元精,即《灵源大道歌》所谓神水,本散布于身中各处,不限定在下部一小块地方。及至变成形质浓厚之浊精,积少成多,储藏于下部精囊之内,其事已坏。当时虽暂为保留,总有一朝一夕要冲关而出,[color=#8b0000][b]纵然把关门封锁得很紧,不放他出来,此物在里面经过的时日太长久了,就要作怪,搅扰得身心不安。譬如身上生一个无名肿毒,当初红肿尚未化脓之时,可用药将其消散,不必定要破头;设若医治不得其法,错过消散之机会,而肿毒已经成熟,好的血液已经变脓,则非开刀出脓不可,否则只有听其自动破头,将浊脓流尽,方可用生肌收口之药。假使有人说不必开刀破头出脓,只须用法将里面腐败停滞之脓复返还于血管,运化于周身,肿毒自然可愈,请问此等治法合于医理否?又譬如人肺中有痰,必须咳嗽吐出,方能畅快。若谓此痰乃津液所变,常常吐痰,身体不免亏损,只须等到痰从喉管将来咳出之时,极力忍住,重复咽下,常常如此,则身体不至于受伤。请问此种方法合于卫生之道否?某君所谓化出精而为返精者,就等于肿毒有脓,不肯开刀,肺里有痰,不肯吐出,其方法之错误,显而易见,虽愚夫愚妇亦知其不可行。[/b][/color]或谓精为人身中三宝之一,不可与痰脓相比,痰脓是坏东西,自然要把他去尽。是而实非,盖元精在身中尚未变成浊精时,的确有保留之必要,若已经变为浓厚而又粘滞之形状,就等于血已变脓,津已变痰,再要勉强保留,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丹经所谓炼精化气,乃炼一清如水散布周身之元精,不是炼重浊稠粘停滞下窍之浊精。张紫阳仙师云:“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又白玉蟾仙师云:“人身只有三般物,精气与神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亦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更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学者观之,当能领悟。惜某君求道四十年,读遍丹经,竟不识先天一着,此则关乎本人智慧与福命,局外者固爱莫能助矣。
3av ajuuw
k{ z,Y*S:t lM4uDFsJ-xj%|r
看这段按语,猜也猜个七七八八吧,伍冲虚丹法还不至于这样,更像是美国人蔡某某传出来的 daoist yoga(中译夫妻双修功什么的)一类的东西。另外还有人翻译美国人著作的所谓道家修炼养生秘法,其方法也是如此,说白了,更像房中术的变体。某君的传授,恐怕和这些在美国流传的秘法是同一个系列的。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12:23 AM

对了,其他的证据可能还有以前梁挺博士吧(大约是他,时间久远记不清楚了)在武当杂志发表文章谈及养生之道,很凑巧的是,在美国发展甚至还出版连环漫画的梁挺博士也对陈撄宁先生的看法提出了异议,针对的就是这段按语,他表示男子应该控制射精,甚至不射精,然后精液会逐渐被体内吸收反益自身,并说陈撄宁先生对此的看法有偏颇云云。@;u cz VY3Y

!ZR0Bp9TS B ow3^(` L 考虑到Cai实际上也是港人客居美国,梁挺的这种看法恐怕也和此有关。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12:33 AM

不知道怎么没法编辑帖子,这是chia的书。

shen5599 发表于 2013-1-30 10:54 AM

天下没那么占便宜的事情,一边体味世间法的高潮,一边享受出世法的清净圆明。r Sk,{IW
这边美女醇酒权名,那边六尘不染。-wEe {EFB,g
有时候,我也胡思乱想,类似那些绝学的东西,古代那些皇帝王公巨贾最有条件成功。XknG#r0{ G b
子肥能益母,但终究是后天的东西,与色身不无补益。O3yY4rH1|s
伍柳派,感觉伍是伍,柳是柳。伍最起码是龙门客栈的伙计。

wd369 发表于 2013-1-30 12:27 PM

[quote]原帖由 [i]symxb[/i] 于 2013-1-29 09:13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17&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y\)V5]t]+?N z
經驗直覺判斷而已:loveliness: [/quote]
t%P;s;s LP v4a'iL8T.sPK$~S J
细节决定成就~ :loveliness:

wd369 发表于 2013-1-30 12:59 PM

[quote]原帖由 [i]扶晨君[/i] 于 2013-1-30 12:18 A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20&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u PT f'r V{$~
人身元精,即《灵源大道歌》所谓神水,本散布于身中各处,不限定在下部一小块地方。及至变成形质浓厚之浊精,积少成多,储藏于下部精囊之内,其事已坏。当时虽暂为保留,总有一朝一夕要冲关而出,纵然把关门封锁得很 ... [/quote] ph Bj+Q [
gz7n'x7Rx8Y^R
某君原文说:3G7pi)r3z!h
"惟道家化欲之法,既不必强制其不漏,亦不必限止其少漏。惟利用其欲漏之时而退回之,因败以为功,变出而为入,其法自然,为人所欲。"
1QC%Ow.m 2J&D'Wfwi2y
其实这话原理上没有大差,说的正是"道家化欲之法",但具体上就有讲究了,"欲漏之时"是何时? "变出而为入"是何法? 8@ R!s OH/b'm
文中方法不明,按照陈撄宁先生理解是操作"浊精"阶段, 如果是,那操作"浊精"的方法肯定是不可取的了.
&`8kLkV:i 但某君原意是否像陈撄宁先生理解那样,就不好说了.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01:03 PM

欲漏之时我想已经很露骨了,再来既然是化欲论,这欲是什么欲也不必赘言,三来某君所得之窍,暗示之下,便是出精之窍。他究竟在说什么,我想不难看懂。再来陈先生作按语,多半是有所了解才作,捕风捉影恐怕不能让读者满意。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01:07 PM

其时正山额夫人以节育之法,传布中国,知识阶级,趋之若鹜。[color=#0000ff]彼之所谓节育者,乃避孕之下策耳[/color]。贞节风俗,虽已打倒,处女寡妇,惟恐怀孕,尚能自守。青年夫妇,虽多色欲,为经济所迫,惟恐生育,堕胎者有之,然究非人道,且有危险。今有避孕之法,当一无顾忌。幸而山额夫人避孕之法并无实效,否则淫风当更炽矣。
B1fv6BuZ*X
FOl7E:Q L3] [color=#0000ff]愚有见于此,愈觉大道公开之必要。[/color]秋,×祖师自关外来,遂以此为请。×祖师云:“是吾志也,世变日亟,三教公开,大道究难终秘。惟昌明有时,姑少待之,为强种计,胎教尤要。胎教倡自太任,秦火后失传,仅散见于医书,是以后世人民愚恶者多,而贤良者少,夭弱者多,而寿强者少。外国亦有优生之学,彼所注重者,在身体健全,容貌美丽,惟胎教则身心并重,道德健康,两不偏废,现正欲与通人重兴此学。汝既有志于此,[color=#0000ff]不妨以原理示人,至于指窍返精之妙,不可妄传。非仅为天谴,恐人恃此保身之法以[/color][color=#ff0000]纵欲[/color][color=#0000ff]也[/color] HXX%trY
[color=#0000ff]"z H*nd}"f8ZK
[/color]sv?/VA_P v@Vc"W
[color=#0000ff][RRK!LMP
[/color]1tCX L \\W"G`
[font=Tahoma,][b][color=#ff0000]盖好淫者不过贪出精时顷刻之快乐耳,[/color][color=#f4a460]若化出精而为返精,其乐更倍于出精[/color][color=#ff0000],则登徒子不好美色,河间妇不贪健男矣。[/color][/b][/font]

扶晨君 发表于 2013-1-30 01:14 PM

这是节选的chia的书里的一段,看看看法和化欲论有什么不同没有。至于chia的方法,可以继续看看他的书,说白了就是明清所谓的大锁精关之类的东西。

青溟 发表于 2013-1-30 04:15 PM

[align=center]要求后天中的先天那么就要先伏后天气,这步做好了,所谓化精之法自然明白,身中自验无为妙;若没有伏好后天气,水源清浊不能分,求得多,病得多,憋得久,死的早。道家修行很多都要实际过程中修正其思。但也别执术而求。入药镜中所说的:[/align][font=宋体][size=2]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size][/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ize=2]人若体悟到这步,很多东西也就自然明白了。[/size][/font]

symxb 发表于 2013-1-30 11:03 PM

起先只是从“我只求道经历”一文出发作出的判断
xy8Ig+wt-e:i:U:I\ 并无房中之语]!u_s#y&H7s1Rv]'a
从wb兄后续提供的相关资料来看5D&g6p#vR+Q
诚然有其祖师所谓“不妨以原理示人,至于指窍返精之妙,不可妄传。非仅为天谴,恐人恃此保身之法以纵欲也”言辞
^,ZiK`k\,Ns&th 想千峰派之弟子已大多是在家人众,自有房中之应对手段
,b0cu1S/ko)Oy 前文以否定双修采战N]Vt zW k
而其核心仍然是炼精化气一路
~1r4U/njbJEp 故我仍然坚持原来的判断

wd369 发表于 2013-1-31 07:03 PM

找到某君的真实身份了.|Z ?+p+lI
_0cp/Vq
姓名: 景学钤 字本白 其它名: 景韬白   景本白  景学铃%CTu!?T"D"X0l#I7w
+m[:D/Go{ Q+c2D8b3O
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 民国儒商 盐务署顾问  担任过民国盐务署长 《盐政杂志》主编  1903年举人P&S N"P\6W!M+{/C

7H^!c E,hgZ F 南京居所: 韬园 金銮巷北端
K(Q5I$q4Xw'm!_/S 北京居所: 棉花上七条5号  宣武门外大街东南边
7yxX.xV~ a
3V+DiG?c 韬白先生的夫人张氏 诞育七个子女, 一女早夭.
R1_$_Gp1h I 失明的长子景震 字雨辰#?3@N$q$G |M;M _

A9rk\J6TT 网上有篇"长春公子的真人实事" 讲的就是景先生的第4个儿子.其中有提到:&l f'j2u ni
[url]http://blog.sina.com.cn/xxxxjjjj2010[/url]"T6Uaf"Y8L3@ a$T C

!I9P};Fd W3V 夫人张氏思念爱子长春,一病不起,于一九四零年含恨而去。久大永利的股票早已跌停,久大永利内迁四川五通桥了,再也没有红利,
/L&HW\}H1xIY 日军占领久大永利二厂和南京韬园后,韬白的家产只剩了家中不多的积蓄。孩子们天南地北,敌占区、国管区、边区都有,各自谋生
kX7z"pM jk 难通音讯。国破家亡的悲痛将老先生折磨得日渐衰老病弱。
q4? {.FJ`7GIB a 7H1Q gW$O7MS
一九四九年月二十三日韬白先生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因复发脑中风与世长辞。长春告假回家办理丧事,丧事是由久大公司来人主持的,2G(Y P_T fW
还请了和尚来超度,长春为父亲写了一个“行述”,印发给亲友。用文言文记述了韬白先生一生的事迹:主持盐政讨论会,创办盐政杂志,7w}1`@%f*]Oi2\(i b
创建久大永利公司,发现提携人才,坚持实业救国抗日救国至死不渝。

symxb 发表于 2013-1-31 10:49 PM

[quote]原帖由 [i]wd369[/i] 于 2013-1-31 07:03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41&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1sg r6N0i.PE 找到某君的真实身份了.E}:C$k8z1e9ceX

eT:B f{ 姓名: 景学钤 字本白 其它名: 景韬白   景本白  景学铃8}&? C2qbL[0\
x_ id-dLh
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 民国儒商 盐务署顾问  担任过民国盐务署长 《盐政杂志》主编  1903年举人
nOZs O1~G3yK0P .]X.lR| Ga [.Js,P
南京居所: 韬园 金銮巷北端Ho;W@-RgS
北 ... [/quote]'IH|0Z}~5?XDp:|
何以见得是此人?韬园?

wd369 发表于 2013-2-1 09:59 AM

[quote]原帖由 [i]symxb[/i] 于 2013-1-31 10:49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49&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Q2ni&GO:LG&J

)f;kv:Bl3FP7\*E 何以见得是此人?韬园? [/quote]如果你从头到尾仔细看相关文章的话,会发现很多印证。

symxb 发表于 2013-2-1 10:49 AM

恕眼拙,真没看出来,有请wd兄指出你认为最有力的证据之no.1:handshake

wd369 发表于 2013-2-1 11:17 AM

[quote]原帖由 [i]symxb[/i] 于 2013-2-1 10:49 A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54&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O"`t3Z7U|D\ 恕眼拙,真没看出来,有请wd兄指出你认为最有力的证据之no.1:handshake [/quote]
v0yV&i XU[|
.z%G(~7e"Tw z0|7S 关于本贴,在这里不想说太多了.

wd369 发表于 2013-2-1 11:51 AM

[quote]原帖由 [i]wd369[/i] 于 2013-1-31 07:03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41&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F|#ZM R 南京居所: 韬园 金銮巷北端
:[,L6C|"|D 北京居所: 棉花上七条5号  宣武门外大街东南边
u_1\u/i)] b/s [/quote]
@Cc`E2I /O/LP3x]7[
看了相关博客, 补充一点:!|QU\2sE
上面北京居所是租的,在1924年,在北京另购住宅,命名为“韬园”,在西城东铁匠胡同.  南京的“韬园”是1935年修建的.
,O?Y4Cp9Oj A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f300c01017lyo.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f300c01017lyo.html[/url]EY"srJ
"9gi4u;[ D4M.hl
民国十三年,小长春十岁时,北漂一家终于入住有产权的新家了!不租住在宣南这 文人墨客们集聚的地方了,韬白先生在西城东铁匠胡同买了一所宅院,有花园假山池塘和十几间住房,略加装修,命名为“韬园”。" ]5|3]_(jl6^8M
th)@ i2u*q? r
景韬白先生60多岁照片: A zl[G{-?"[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f300c01017kz1.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f300c01017kz1.html[/url]

逍遥散人 发表于 2013-2-1 11:53 AM

是什么人是否很重要?我个人更倾向于内容。
%? c;W%f,H@m 如果内容有可取之处,哪个人都没有关系。如果内容无可取之处,再牛X的人,也归于无。

wd369 发表于 2013-2-1 12:41 PM

[quote]原帖由 [i]wd369[/i] 于 2013-1-31 07:03 P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41&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0fA2E\7Du
网上有篇"长春公子的真人实事" 讲的就是景先生的第4个儿子.其中有提到:d+`5]U8A%h(]X
[/quote]
NzIf[D:?8Dq&v 帖子中有错误需要修整,该分论坛不能编辑,只好开新回复贴.
T{.\P2x3wZ;qOA
o:tq CJ8SnC 韬白先生的夫人张氏 诞育七个子女([b]二子五女[/b]), 一女早夭.
@xsu]6e} l!n
$rHrtg lBx 修正:网上有篇"长春公子的真人实事" 讲的就是景先生的[b]第4个孩子(儿子).[/b]其中有提到:+B4X;vN%} HE XWQ
[url=http://blog.sina.com.cn/xxxxjjjj2010][color=#0000ff]http://blog.sina.com.cn/xxxxjjjj2010[/color][/url]

云中子 发表于 2013-2-1 08:06 PM

[quote]原帖由 [i]shen5599[/i] 于 2013-1-30 10:54 AM 发表 [url=http://bbs.ddwx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623&ptid=61][img]http://bbs.ddwx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r3{,d'm Z w7C 伍是伍,柳是柳 [/quote];Ox Aw`3^6`8^$D
.gbtNm+fy_
:handshake

jxy536 发表于 2013-3-8 01:10 PM

近日才发现此篇大半以前没有看过
w#` ap~}Lh 陈老真是婆心苦苦啊~我说近一两年午饭后半小时坐、睡起来怎么那么难受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