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jzming 发表于 2005-11-10 06:28 PM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
+w3Ns+_)IO+`p
L vka&p 之一——读书穷理
J-[yvR z P 研究仙学学术,虽首重师传口诀,然并非每一位喜好此道者在初涉仙学之门就能得遇明师,故丹经道书、仙学著述亦不可不读。特别对初学者而言,陈撄宁先生曾言,读书穷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因为学仙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他的根源。只有根源明白了,方法自然容易解决。A|bG8k.s FD4M-l
  观古今之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对于仙学方法上事,皆隐晦言之,明言者概不多也。且道书丹经也有诸多局限,很多著作初学者阅之也较难明了其要。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必成(未定稿)》中曾言:“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陈撄宁按:伪托书中亦有好的材料,要自己善于甄别),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道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别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少数几个人看的,并未曾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著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又其《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云:“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乎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哪几个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皆不注意到此。”正因为诸家丹经道书,多有上述之缺憾,故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观察认为,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得仙学学术之全部,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尚未必能弄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到,传口诀的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罕有全部贯通者。若能有对仙学学术有经验者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学术的一个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志愿,并审察自己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手用工,方可免误入歧途。
CQ9F g"].ed;s   通过陈撄宁先生对丹经道书的评述,我们可以知道,初涉仙学之门者,就其最基本的读书穷理工夫,也非易易之事。若要解决这些障碍,我们认为,学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对研究仙学学术有所帮助。
Bse)H4g   博览群书/PDZZ6N.t'Cs
  各种书籍,都有其必然的作用,如果能兼容并收,再进行分析取舍,留取书中之精粹,将有益的内容吸收,将无益的内容舍弃,既使对仙学学术的研究无有帮助,对阅读者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亦必定会产生有益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书籍(按:此处所谓任何一种书籍,乃指所有书籍而言,并非独指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好的内容,甚至其中止有一句话是好的,也就够了。譬如《红楼梦》、《西游记》、《七真传》、《八仙传》等文学著作,普通多以小说视之,实则其中颇含许多与修仙学道关系密切的内容,有的是将妙诀隐于一个故事当中,有的是整部小说都在讲修仙学道,须全部读完方可明白其中妙用,有的则只有一两句话。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固存丹诀,其他类别的书籍中,亦含有修仙真诠,这个只有博览多读之学人,在得师传诀后,会恍然大悟。b]Ue` c#{
  相互参研
$xmEJ3O o0|   就丹道书籍、仙学著述而言,仙家最权威的经典当属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及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两种。然《参同契》满纸“龙虎”、“铅汞”、“坎离”、“彼我”,即使有学问的人看了也不免头昏脑胀,普通人看了更是不知所云。《悟真篇》文理虽稍明显,然亦皆隐言譬喻,与字面文义相去甚远,仅从文义去理解,也难明就里。且此二书注家颇多,有厚此薄彼者,有相互攻讦者,有彼此调和者,有歪曲本义者,更是让诸读者无从下手。其他如《阴符经》、《道德经》等,莫不如是,若无明师指导,孰难读懂。此时,读者不妨相互参考,分类研究。将自己认为某一本书中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将不能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另行抄录,在以后阅读其他书的时候,对自己抄录的内容再进行比较,将不同的论述录原抄之下,将对以前疑问有答案的抄录原疑问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进行研究比较。对不能决疑的地方,不妨姑存其说,以图在以后的读书过程再求答案。如此反复不已,当对学问会有一定的看法,待机缘成熟,得逢真师,一语抉破,得获玄妙,自然路路皆通,头头是道。
C,s1R4K ltUB   分别对待K;XoUX \r/L
  仙学著述中,古籍多深邃难懂,若论最浅显者,莫若清代出现的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及近代陈撄宁先生的文章。此二位先生的著述,多是因人说法,由问道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答复。特别是在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及陈撄宁先生早期的答疑文章中,常会出现同一个话题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话题相同的说法;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答案,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且对有些话题,在讲述的时候,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学人自行参悟。如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乃为王聘三先生所讲,《孙不二女丹诗注》乃为吕碧城女士而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是对普通学道而言,在《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中的“来函答问”则因人不同而论。读者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一味执著于书面语言,自然难于进步,故定须分别对待。
y W9S*r;L|p   勤学好问
H2~*f/a*A/qB0Q G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人生便会日趋完满。修仙学道,亦复如是。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不要拘于年龄、相貌、身份、地位等。仙家常讲“道在平常日用中”,“百姓日用而不知”。有些仙学问题,或许从身边的事物就能得到答复,故不妨常常留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日常生活。前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能从平常日用中有所体悟,成仙了道也就不远了。更要时时向前辈长者,有一己之得者学习,不要有成见,不要自满自大,瞧不起人。须知高人无处不在,或许就有你的身边。只要常常谦虚诚恳,自然会有满意的收获。Nd @'E?0?D
  灵活运用\%F*d:x*NW_$C5P0e
  对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方法,在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灵活。因为作书之人自己所讲的方法,不一定是为大众着想,故并非人人都能完全适合。其间会因各人的生活环境、年龄长幼、社会阅历、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适应于此者,未必就能适应于彼,反之亦然。故不可死守一法,一成不变。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勿待问题发生以后再找对策,时晚矣。$q+s2[f+K x#V
  以上几点,仅是我们对读书穷理一途的一些经验之谈,今整理面世,供读者参考之,或有裨益。
d\ m u[ V(}*{
Jq3B^V"W m4G;b"j5O
之二——入门静功
a H3ol%d8^F   学仙入门工夫很多,然基本上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指导,否则容易出现弊端。唯有静功一法,比较稳妥,绝少流弊,只要自己能掌握几个要点,即可用工,亦无须专门的老师指导。即使无有效验发生,对身体亦不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若论学仙好道者入门下手最佳的方法,我们比较提倡静功。
|$|(PGo+P:N   今之初涉炼养一途人士,每闻静功二字,便自然与静坐、坐禅等联系起来,认为静功就一定得盘膝大坐,甚至讲出很多盘腿的方法,如单盘、双盘、自然盘、天盘、地盘、人盘等。或谓静功就是盘膝大坐,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或云身体坐定后,外形安静,内用意识,搬运身中,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不免对静坐工夫有所误解。
Hv V EyB   诚然,在古代,不少修炼之士多用盘坐方式进行修行,但并非唯有曲膝盘腿才能进入工夫的深层境界。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材料相对贫乏,桌椅板凳之类的生活用品又相对的少有,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每以曲膝盘腿、席地而坐为方便,既节省生活材料,又可消除疲劳。故而那时的修炼者,亦因陋就简,多曲膝盘腿为修炼的方式。今天的生活材料日益丰富,人们在研究制造供休息所用的生活器具时,亦多以人体的生理特点,生产适合生理需要、舒适且能解除疲劳的休息用品,较之古代,有如霄壤。是故,今日用工之士,已无须墨守成规,依然死守古人之法。并且,根据科学研究资料及我们的长期观察得知,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曲膝盘腿而坐,将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于产生疾患,一些修炼家极力倡导的双盘坐法(即五心朝天式坐法)尤甚。)iO\+G0x3w3S)c
  练丹书中所谓的静坐,虽含有坐功在内,但主要侧重于静。而且坐的本义,也非今天人们所谓的坐,《说文解字》云:“坐,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为住、止,引伸为席地而坐。”由此可见,静坐不应只看作坐,更应理解为静。静功工夫,也不一定要从曲膝盘腿中得来,历史上的陈抟老祖从睡功成就,北七真之一王玉阳真人从站功得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O p S   陈撄宁先生将静功的修炼方法分作三步,即: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6`2lKbi3OYg
  开始做工夫的时候,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松,不能有丝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的紧张,自己要感觉到十分的舒适。这样,做到恰到好处时,心中不会有厌烦情绪,身体亦无不适之感。静功的原则,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要义,用工的姿式并不重要,盘腿坐可,垂腿坐也可,侧卧、仰卧、站立皆无不可。然须注意者,在坐功的时候,身体自腰以上,要正直,不要弯曲,也不要使用僵劲;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做卧功的时候,若有睡意,则任他睡去,不必搬弄各种花样,强打精神,谓为克睡魔;若到半夜自然而醒不欲再睡时,可起床做坐功,或继续用卧功,直至睡欲又来,再任其睡去。如此久久,睡魔不克而自克。(前人言:初修卧功,有睡无定;久习之,有定无睡。是故初下手者,于炼功中进入睡境,并无不妥。)在用站功(或站桩,或随意站立)做工夫时,宜在风和日丽之天,花草纷繁之所,小立片刻,身体宜直而不僵,两脚要站稳,不要立于悬崖边等地,以防工夫做到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弛,不免有倾跌之虞。故站着做静功的时候,最好双手扶在树上或栏杆上面。这是静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比较容易做到的一步。c*tq6Y6X,m2T
  若要做到念头不动,就相对的要困难一些。因为人的念头刹那而变,忽生忽灭,不易安静,仙家谓此念为杂念。因为他对修炼之道颇有妨害,故初下手用工,要先扫除此念。对初入仙学之门者而言,在静功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常有的事,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曾提纲挈领地拈出四句口诀:“神不外驰气自定”,“混合为一复忘一”,“专气致柔神久留”,“元和内运即成真”。此四句用在静功工夫上,亦比较贴切(此四句的解释详见《仙学指南》一书)。
;ouRIT#H/GEy:A(r2w   以上几点是讲念头上的工夫,即如何做到念头不动。至于把自己身体忘掉,不知道有我,这则是功夫深浅的问题。初学者如能依照静功的方法做去,自然会有成功的时候。$z%J zNv&p3jqGL
  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静功三步法,应是一气呵成的,并不是强分段落的。我们只所以要分开来,是为了便读者的理解,并不是在做工夫的时候有段落层次。然初学者未必一开始就能将三步工夫贯穿起,故我们认为,只要抱着循序渐进的态度,慢慢就会成功。
ydYQ8]~F l/u;n   另外,在做静功工夫的时候,环境宜清静,不要太喧闹;空气一定要新鲜,不要有其它秽浊的气味;光线不宜太明亮,太暗亦不合适,最好能阴阳调和,勿使偏胜;饮食调味不宜过浓,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淡一些,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至于专门的修炼者,饮食起居、修炼环境等都有特别的要求,此处且不多言。初学者能注意到这几点亦足矣。(_#fFY5a%W-?
  清代薛雪在补注《内经知要》一书中云: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我们所提倡的静功,虽然没有诸多的花样,但经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在养生延龄中,确具效果,今介绍大家,以供求入门下手之法的初学之士参考(至于静功养生意义的科学研究,我们在《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一文中将有详论,此不赘述)。;u*d j-vwhybyWw
之三——听皮肤法真义1p"f ICE PN0\
  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功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功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守来谈一谈,供仙学养生爱好者参考。
]DR;_&Y~*a2U{?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通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这段话告诉人们:
w A S C-U2_*]PQ   人在娘胎里未出世之前,他的呼吸与母亲是相通的;等出生之后,呼吸开始与自然相接。人与自然中的空气相互流通,你吞我吐。
j'\Qn,B-p9X   跟拉大锯一样。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如果能被人摄取利用,那么人的气足神满,则可以延长生命的时限。相反,如果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不能被人利用,并且人们如果不善于调整自身的呼吸,任其杂乱,那么人终会因真气的不足而缩短生命的期限。m1Z S%q;~'rCN
  当婴儿在母胎中的时候,仅有胎息,鼻子是不会呼吸的。等到了出生以后,哇地大哭一声,外界空气乘隙从口鼻而进入体内,于是后天的口鼻呼吸便替代婴儿在母胎中的胎呼吸,始成为操纵人体生命的机关。wvW5?yC&i+hc wq*N
  开始的时候,人吸入的气相对要长一些,呼出的气相对要短一些,正因为这样,人的身体便会日益健壮;等到了青年时,人的呼吸渐渐长短平均,身体的发育从此停止不前;等到了中年以后,呼出的气便会慢慢变长,而吸入的气日益变短,身体随之日渐衰老;到了临终的时候,人仅有呼出的气,而无吸入的气,人便会立刻死亡,不能有稍微的延长。由此可见,呼吸乃人类肉体最重要之机关。
#a;}SII H   古人有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而普通之人,只知以口食五谷杂粮,而不知用鼻子服食自然界中之生气,虽然每天亦是呼吸不停,但这些呼吸,粗而短。
QH`b|a _   不能细而长,急而短,不能缓而深,实为养生长寿之大障碍。`F*^/jG^1Ao
  仙家修炼,贵逆不贵顺,要将普通杂乱无章的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有保障。所以,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都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
.`S K^T^#as ] }3\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锻炼呼吸的方法比较多,有调息法、闭息法、数息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利用守窍法锻炼呼吸法等等。方法虽多,它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以至于返还到婴儿处胎之时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
:NB)x.[!TEA   然而这些方法,太嫌执著,不合于先天无为之道,并且还多有弊端。做得好时,自然有益于身体,若做得不好,反而于人无益。再者,这些方法要达到胎息的境界,大多数是不可能的。
/b%OLw |   仙家修炼,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如此,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Ls#v!`T+A3Y1K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以“庄子心斋法”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听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易于实行,但也有些许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现问题。是故,愚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在先师“听呼吸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听皮肤”的法门。8@&j#F,|#U p
  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朵本来是听不见的,但将意识放在全身的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中所谓不能吞不能吐),类似人气绝了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说的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有若无,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两样。到了这个时候,胎息自然成功,离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远了。
$x3tRXz%Y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讲过:今之从事于静功者常云,不调息便罢,愈调息则愈觉得气急,这些都是犯了以心逐气之病。而我们所用的“听皮肤”之法,则无此弊端。这个“听皮肤”的方法,比其他锻炼呼吸的方法较为方便,而且绝无流弊。
~:U dD2O/w5B   只要修炼者能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自然就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使不能达到胎息境界,祛除疾病,延年益寿亦绰绰有余。UU;[-DQzv8VT r
  再退而言之,即便是毫无效验,也不会有什么弊端。
"_.Uy?G*w   我们认为,只要依法去做,就会有效验。只要坚持,自然能达到胎息的境界。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延年益寿,甚至长生成仙,都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很多人都懒惰,不肯做,也没有决心去实践。只要有决心实践,那就应立刻行动起来。这可是自己的性命大事,且莫等待观望。自己因缘自己了,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tgtttt 发表于 2008-7-18 01:20 PM

:hug: 受教了,修炼新手,不懂之地方许多,多谢楼主分享此文,收益颇多,多谢!

小册子 发表于 2009-6-16 07:38 PM

写得太好了,真实受益匪浅啊!真实大道至简不繁,唯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勇猛之心啊!

lyj9860 发表于 2009-12-19 09:48 AM

看这文章,解我心中迷团啊。以前就有心逐气之病,后自已体会,现在没有了,我还以为不得法呢。

dosnew 发表于 2010-3-4 01:01 PM

管理员说的好~!向您致敬!^8{Za,t[W
想学道哪有那么多捷径?!nUlV9TEU#}
没有明师,可以先明理
'l)_n"kn 不能学道,可以先学静 R^ v0i F"v
有了第一步,自然就能迈出第二步!
9~{+@fi 可惜,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困难,于是全都止步了

l1179 发表于 2011-6-23 04:21 PM

正在拜读先生书籍,受益良多!在此感谢先生了。

mmcc 发表于 2011-10-9 11:12 PM

“听皮肤”还得好好琢磨一下!只是不知道“听的长短”(即呼吸的长短)有没有什么要求?

逍遥散人 发表于 2011-10-9 11:26 PM

回复 7# 的帖子

.                             不要管呼吸即可。

pegasus 发表于 2011-10-15 10:19 PM

真的受教了,写得真好。特别是最后的听肤法,过去小的时候有个练气功的朋友还教过我,我也在睡觉时,特别是睡不着时还练过,有时感觉很奇妙,但有时无法静下心了有皮肤呼吸。有机会还要坚持好好练啊,感谢楼主的好文章,对人生都有启示,呵呵

lcf16 发表于 2012-12-8 10:26 AM

读了让我受益良多!在此非常感谢您!:)

雨漫雨漫 发表于 2015-10-11 01:21 AM

楼主慈悲,感谢楼主的指导!

凌山散人 发表于 2019-11-27 10:41 AM

多谢前辈,让我这只小白有了初步的前进方向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