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文献网论坛's Archiver

jzming 发表于 2006-5-29 11:31 AM

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

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gc'}c}Ht!W*`,Rck
8h6H\hU!@,g(c ~ l,`
导论 13-33
2z5O|5UfW1T~J.u }H&@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3-20 3h6Y5f5AP
        一、学术界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13-17
$s2j3H~vN9s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7-19
V Lec4h0L%];D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19-20 e2NSd3W#Hdb!q-k!G
    第二节 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探讨 20-26 P7N(e/C}2n
        一、近代化、西化、现代化 20-24 U$V8XUlC0I A \`2B
        二、俗世化、革新与现代性 24-26
%[7f7z]X|/O     第三节 现代化处境中的道教 26-33
Qi~^&c8?bj         一、道教的衰微和民间化倾向 26-30 Rnk+cr
        二、民国年间道教界为道教文化现代转型所作的努力 30-33 .X&dOYX6o{~
第一章 陈撄宁生平、著术及其仙学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 33-69
'Z1sx{G#~~D     第一节 陈撄宁的生平和著述 33-42 3ldZ:J2e
        一、游学拜师,广涉博览 33-36
B ~ ^ qB,_         二、收授门徒传道授业 36-37
Gs0pwI1{9WvZ1V_}         三、大兴炉火,烧炼外丹 37-38
o6M`%u%FRY         四、团结同志 弘扬仙学 38-40
&p1H1x|4S3as)x         五、参与道协 功在当代 40 %CpG{6x3l3i
        六、著作等身 影响深远 40-42
nu ~8M.AZL$b k2S     第二节 陈撄宁生活的时代和所处文化背景 42-69
YMv aF8q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矛盾的空前尖锐 42-44
`Bbwp^@z         二、内战连连与国民生活的水深火热 44-45
XT5ZN%_         三、西学东渐与传统文化的七零八落 45-49 7d$aI-`%bp
        四、政治革命与思想激荡 49-53 ,W:C1_`X7|(k&u
        五、文化变迁与学术应对 53-55 YA2c6Y _)\P { F2k
        六、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 55-62 3Y6Y-U }}@i
        七、佛教文化的现代转型 62-69
DW4PN;M~-q({S 第二章 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特点 69-142
.}'fB2@;Il,b R     第一节 勇于担当的仙学思想的现代性 69-76 +Q8mr1Y4fX
        一、中国经学式忧患意识与道统 69-73 x;`2g3yP2L&t
        二、创立仙学,舍我其谁 73-76 jS4Ly%D {
    第二节 仙道救国思想的现代性 76-85
W ]c$|@(y#C&h W0i {         一、陈撄宁论道教文化与中国精神 76-80 ZDa#I}@m$mF
        二、仙道救国与神通救世 80-85
k,lq$V9A9`&Dl9|     第三节 仙学独立思想的现代性 85-106 8~-P2ZTHN
        一、从“三教合一”到仙学独立 85-93 $E.`!Q0fM,]zi
        二、仙学独立的论证 93-99 6oX Lma^
        三、仙学独立之目的 99-102
'p*sv%m$o v#I         四、仙学独立之作用 102-106
;Y!ix$Nhd     第四节 仙学与科学调适的现代性 106-118
a;}Cf^q!T5F4`? @         一、仙学与科学接近 107-113
{&X.CqP^1|0F         二、引科学改造仙学 113-115 c N|%J?`!n
        三、仙学高于科学 115-118
F&B%M [ Ox*G     第五节 仙学平民化意识的现代性 118-127 j,hB:i2qM5nQIJ
        一、金丹道教的贵族化与平民化 118-120
6t5W6?i/z"A         二、陈撄宁的“道为公有”“平民有分”思想 120-127 R&A`V&e(n
    第六节 男女平等思想的现代性 127-134
!|*aC|yW         一、道教传统文化中的两性观 127-128 #a,f1b;O{+My
        二、陈撄宁仙学思想的两性观 128-131
G VtFd&Cso         三、实践上的清修与双修 131-134 YNw,dg
    第七节 与时俱进的仙学改革论的现代性 134-142
,yTpe/|!m3r         一、仙学不应墨守成规 134-136
da:o.~,~Ro%u         二、用革命的方法弘扬仙道 136-142
7Yw_{U 第三章 陈撄宁为道教文化现代转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 142-182
]3[-`8YcWrU     第一节 陈撄宁在道教组织和机构中的作用 142-150
)Z F ?G%KQ|@%s         一、陈撄宁与民国年间的道教组织 142-146
"J[+M^f Q         二、陈撄宁与中华仙学院 146-148
We-[q2dM~         三、陈撄宁与中国道教协会 148-150 h p{!Sc t
    第二节 陈撄宁在近现代道教媒体中的作用 150-173 @-da)h-a/H:C6Y?
        一、关于《扬善半月刊》的创办者 150-152
~&y!K-`6_ x*]oH;D         二、陈撄宁与《扬善半月刊》之关系 152-156 np%QJO$@
        三、关于《扬善半月刊》的性质问题 156-161
*r"HS2uZ+f"t&P&}         四、关于《仙道月报》的名称和期数 161-167
W.^[w-e8Re/yJ[         五、关于《仙道月报》的性质 167-168
uPsHA.y&t         六、陈撄宁与《仙道月报》之关系 168-170
-DP4^s5_'m4NdD         七、陈撄宁与《道协会刊》 170-173
}ZT0l`qw#TC0a     第三节 陈撄宁学派及其影响 173-182 /R2yo;J&^UF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陈撄宁学派 173-179 .h6e G2T$V)j ?
        二、陈撄宁学派对当代道学的影响 179-182
~nWGq#E o3H 第四章 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 182-212 xZ] pBXc0d
    一、陈撄宁在当时的大师地位和影响 183-189 `B$[2l_J
    二、陈撄宁对现当代道教文化的影响 189-198 0J`&C3B o MP O
    三、儒释道三教文化转型下的陈撄宁(以冯友兰和太虚为个案) 198-212 A.V@6q1A9S&a5y
后记 212-213 Q['L+N)u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hIO kA(Fk0sQI2y ;sy|I.M7P/c1@W
PNbt-iAH
【作者】 刘延刚; -|S Y Jj f.k#W H
【导师】 李刚;
N9f|KIv 【学位授予单位】 四川大学; #fl5I?3_%P;O9k
【学科专业名称】 宗教学 gA Z'Ol*m j*`)t
【学位年度】 2005 O3K7n+Oh*?IUT?X
【论文级别】 博士 7Tm;H#E k7C M R
L2v:v.Z/r3K9fV!i7X
中文摘要
;z?d&@h'T&fU4O'M4m @ ;bJjR9u1B x_P
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是近现代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相对而言,儒、释二家的现代化问题学术界探讨得较多,而道家则是人们关注得较少的领域。本论文通过对学术界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在陈撄宁研究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忽略及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陈撄宁所处时代及文化背景的陈述和陈撄宁仙学思想现代性特点的梳理,以及陈撄宁在道教组织机构和近现代道教媒体中的作用之分析,将陈撄宁放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现代转型的大文化对比之中,探讨了陈撄宁仙学思想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现当代道教文化的影响,认为陈撄宁是道教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和一代大师,书写近现代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特别是道教史,不应该绕过陈撄宁,而我们相当一些学者的著作却绕过了他,这是学术研究中文化偏食的一大遗憾。 在论文导论部分作者综合分析了学术界对陈撄宁的研究现状和中西学者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探讨及现代化处境中的道教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课题: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现代转型之关系?这一总课题之下还涉及一些子课题:陈撄宁对道教的现代化有哪些突出的理论贡献和历史作用?在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中,与儒、佛两家比较,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在近现代道教...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